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1600发布日期:2021-11-15 20:1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


背景技术:

2.编带机可以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大类,是把散料元器件产品,通过检测、换向、测试等工位后,放入载带中。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细化与高度集成,电子元件也从过去的插件式转化成贴片式来节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扩展产品的功能。是电子行业的一次大型革命。
3.目前的半自动化编带机,在对编带进行收集的时候,需要人工的辅助,每台设备均需要放置操作人员,而人员的开销较大,为此降低了利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包括:机体、第一整形组件、第二整形组件、测试组件以及封装组件,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元器件输送到第一整形组件上,并将不合格的元器件分离出去。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输送机、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上的图像检测机构、分离机构、激光厚度检测器,所述分离机构位于所述图像检测机构的后侧,所述输送机、图像检测机构、激光厚度检测器、分离机构均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图像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架、图像摄像头,所述检测架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上,所述图像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所述激光厚度检测器通过横向杆与所述检测架连接,所述横向杆位于所述图像摄像头的一侧,所述激光厚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横向杆远离图像摄像头的一端,所述图像摄像头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侧支板、第一气缸模块以及推板,所述侧支板设置在所述输送机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模块设置在所述侧支板的外侧,所述第一气缸模块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侧支板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用于分离不合格的元器件。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封装组件包括封装架、封装驱动机构、封装从动机构以及热封装压杆,所述封装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封装驱
动机构、封装从动机构以及热封装压杆设置在所述封装架上,所述封装驱动机构、封装从动机构之间通过封装条带连接,所述热封装压杆位于所述封装驱动机构、封装从动机构之间,并用将封装条带热封到载带的载物槽内。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热封装压杆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模块和热压头模块,所述第二气缸模块通过气缸座设置在所述封装架上,所述热压头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模块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模块、热压头模块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安装台模块,所述安装台模块包括第一内撑卡件、第二内撑卡件、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人型架,所述第一内撑卡件通过所述第二内撑卡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智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卡件中,所述第二内撑卡件包括平置驱动杆、竖向卡块、竖直驱动杆、u型半框、导向顶板、固定块,所述平置驱动杆的端部通过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底面上,所述平置驱动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块,所述u型半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向块连接,所述u型半框内设置有竖直驱动杆,并且所述竖直驱动杆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竖向卡块,并通过所述竖向卡块与所述第一内撑卡件连接,所述导向顶板设置在所述u型半框的顶部,并与所述机体内顶面的导向横槽对应。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固定框的背面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中间伸缩部和两个对称的横向臂机构,所述横向臂机构与中间伸缩部连接,所述中间伸缩部包括固定板、竖直转杆、移动板、平置板、两个斜向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框的背面,所述竖直转杆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竖直转杆的下端,所述平置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所述移动板通过所述斜向杆与所述横向臂机构连接,所述横向臂机构包括平置动杆、平置导杆、导杆座、两个固定圈,所述平置动杆的内端与所述斜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平置导杆设置在所述平置动杆的上方,所述导杆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框的背面,所述平置导杆与所述导杆座可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圈设置在所述平置导杆的外侧。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伸缩组件的底部连接有外撑件,所述外撑件包括弹簧、内伸缩杆、第一外撑横板、第二外撑横板,所述第二外撑横板通过固定螺栓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底面上,所述内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撑横板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杆上,所述第一外撑横板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杆的上端,所述弹簧抵顶所述第一外撑横板、第二外撑横板,并且所述第一外撑横板位于所述平置板的底部。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所述固定圈包括连接杆、第一半圈体、第二半圈体、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圈体上,所述第二半圈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圈体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内转动地设置有内芯杆,所述内芯杆的内端设置有内卡板。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该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包括机体、第一整形组件、第二整形组件、测试组件以及封装组件,在机体的前端安装有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用于将元器件输送到第一整形组件上,并将不合格的元器件分离出去,通过上料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持续自动的将元器件输送至第一整形组件上,以此能够实现该智能化全
自动编带机的自动生产,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防止不合格元器件放置到的载带上。
17.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中封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安装台模块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安装台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内撑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中外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中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1.如图1

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包括:机体10、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以及封装组件14,所述机体10内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机体10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机构2,所述上料机构2用于将元器件输送到第一整形组件11上,并将不合格的元器件分离出去。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1,该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1包括机体10、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以及封装组件14,可以理解,在该机体10上安装了支撑台15和驱动组件16,这里上料机构2安装在机体10的前端,同时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均安装在支撑台15上,三个工位在支撑台15上,而驱动组件16安装在支撑台15的中间,可以理解,驱动组件16可以在支撑台15上转动,驱动组件16包括驱动电机、轴杆、多臂驱动盘、四个吸盘模块,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台上,轴杆竖直地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多臂驱动盘安装在轴杆的上端,四个吸盘模块均布在多臂驱动盘的外延杆上,分别与上述的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对应,四个吸盘模块以此将元器件从上料组件2吸附到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当吸盘模块转动到第五个工位时,吸盘模块则将元器件放置到载带上,而封装组件14位于支撑台15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16用于将元器件由上料
机构2依次带动至所述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机体10内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第一整形组件11、第二整形组件12、测试组件13、封装组件14、驱动组件16分别与智能控制器电连接,而在机体10的前端安装有上料机构2,该上料机构2用于将元器件输送到第一整形组件11上,并将不合格的元器件分离出去,通过上料机构2的结构设计,能够持续自动的将元器件输送至第一整形组件上,以此能够实现该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的自动生产,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防止不合格元器件放置到的载带上。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输送机21、设置在所述输送机21上的图像检测机构22、分离机构23、激光厚度检测器24,所述分离机构23位于所述图像检测机构22的后侧,所述输送机21、图像检测机构22、激光厚度检测器24、分离机构23均与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上料机构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上料机构2包括输送机21、图像检测机构22、分离机构23、激光厚度检测器24,这里图像检测机构22、分离机构23、激光厚度检测器24均安装在输送机21上,可以理解,元器件由振动盘进入到输送机21上,并由智能控制器控制该图像检测机构22对元器件进行检测,以判断元器件是不是需要的形状的元器,而后再通过激光厚度检测器24对元器件的厚度进行进一步地检测,若是元器件不合格,智能控制器则起到分离机构23将该元器件从输送机21上分离出去,以此避免不合格的元器件进入到后续的工位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检测机构22包括检测架221、图像摄像头222,所述检测架221设置在所述输送机21上,所述图像摄像头222设置在所述检测架221上,所述激光厚度检测器24通过横向杆223与所述检测架221连接,所述横向杆223位于所述图像摄像头222的一侧,所述激光厚度检测器24设置在所述横向杆223远离图像摄像头222的一端,所述图像摄像头222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图像检测机构22的结构,该结构的图像检测机构22包括检测架221、图像摄像头222,具体地,检测架221呈u型的并倒置地安装在输送机21上,图像摄像头223安装在检测架221上,其拍摄端朝向下方的元器件,在检测架221上还安装了横向杆223,该横向杆223是于输送机21平行的,同时也垂直于检测架221并位于图像摄像头223的后侧,激光厚度检测器24则安装在横向杆223远离图像摄像头222的一端,智能控制器则通过图像摄像头222、激光厚度检测器24对元器件进行检测,避免不合格元器件进入到后续工位进行生产,提供生产准确率。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23包括侧支板231、第一气缸模块232以及推板233,所述侧支板231设置在所述输送机21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模块232设置在所述侧支板231的外侧,所述第一气缸模块232的活塞杆234穿过所述侧支板231与所述推板233连接,所述推板233用于分离不合格的元器件。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分离机构2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分离机构23包括侧支板231、第一气缸模块232以及推板233,具体地,侧支板231安装在输送机21的一侧,侧支板231上开设了通孔,第一气缸模块232安装在侧支板231的外侧,第一气缸模块232的活塞杆234穿过该通孔连接推板233,当第一气缸模块232由智能控制器启动后,可以将不合格的元器件从输送机21的输送带上推动分离出来,可以理解,分离出来的不合格元器件可以被回收至回收箱(未示出)内;通过该分离机构23可以将不合
格的元器件分离出去,提高了该智能化全自动编带机的生产准确率。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组件14包括封装架141、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以及热封装压杆144,所述封装架141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16的一侧,所述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以及热封装压杆144设置在所述封装架141上,所述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之间通过封装条带145连接,所述热封装压杆144位于所述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之间,并用将封装条带145热封到载带17的载物槽内。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封装组件1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封装组件14包括封装架141、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以及热封装压杆144,具体地,封装架141安装在驱动组件16的一侧,而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以及热封装压杆144安装在封装架141上,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二者之间绕设有封装条带145,也就是说,封装驱动机构142启动后收卷封装条带145,而封装条带145则由封装从动机构143上逐渐地转动下来,封装条带145同时经过载带的上方,并被位于封装驱动机构142、封装从动机构143之间的热封装压杆144向下热压,进而使得封装条带145上的一部分条带被热压到载物槽上,以将元器件封装在载物槽内。该结构的封装组件14可以方便地将元器件封装在载带内,提供了工作效率。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封装压杆144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模块1441和热压头模块1442,所述第二气缸模块1441通过气缸座1443设置在所述封装架141上,所述热压头模块144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模块1441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模块1441、热压头模块1442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热封装压杆14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热封装压杆144包括第二气缸模块1441和热压头模块1442,这里第二气缸模块1441、热压头模块1442分别与智能控制器电连接,由智能控制器分别启动第二气缸模块1441以及热压头1442的热压温度,当元器件由测试组件13被驱动组件带动下一工位的载带上,并将该元器件放置到载带的载物槽内后,第二气缸模块1441的气缸杆向下移动将热压头模块1442推动到载物槽上方,而载物槽上方的封装条带145则被热压头模块1442向下热压,进而封装条带145上的一部分条带就被热压到载物槽上,以将元器件封装在载物槽内,然后随着载带被收纳起来。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热封装压杆14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具有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该热封装压杆144包括第二气缸模块1441和热压头模块1442,通过上述第二气缸模块1441和热压头模块1442将封装条带145封装在载带上,以将元器件封装住,避免元器件从载带中掉落出来。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安装台模块3,所述安装台模块3包括第一内撑卡件4、第二内撑卡件5、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人型架61,所述第一内撑卡件4通过所述第二内撑卡件5设置在所述固定框6内,所述智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撑卡件4中,所述第二内撑卡件5包括平置驱动杆501、竖向卡块502、竖直驱动杆503、u型半框504、导向顶板505、固定块506,所述平置驱动杆501的端部通过固定块506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内底面上,所述平置驱动杆50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块507,所述u型半框50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导向块507连接,所述u型半框504内设置有竖直驱动杆503,并且所述竖直驱动杆503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竖向卡块502,并通过所述竖
向卡块502与所述第一内撑卡件4连接,所述导向顶板505设置在所述u型半框504的顶部,并与所述机体10内顶面的导向横槽对应。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机体10内安装了有用于固定智能控制器的安装台模块3,该安装台模块3可以为智能控制器提供安全防护,减少振动对智能控制器的损坏;具体地,该安装台模块3包括第一内撑卡件4、第二内撑卡件5、固定框6,其中,固定框6的前侧设计了盖板60,固定框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人型架61,通过两个竖直人型架61可以安装在机体10的内底面上,而第一内撑卡件4和第二内长卡件5安装在固定框6内,这里第一内撑卡件4又进一步地安装在第二内撑卡件5内,智能控制器则安装在第一内撑卡件4内,第一内撑卡件4内部配设有减振弹簧,具有减振功能;
46.这里对第二内撑卡件5进行进一步地限定,具体地,第二内撑卡件5包括平置驱动杆501、竖向卡块502、竖直驱动杆503、u型半框504、导向顶板505、固定块506,在机体10的内底面上间隔地安装两个固定块506,平置驱动杆501则转动地安装在两个固定块506之间,该平置驱动杆501的中部具有第一驱动套501a,平置驱动杆50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块507,可以理解,两个第一导向块507位于第一驱动套501a的两侧,所以当转动第一驱动套501a时,平置驱动杆也转动,进而两个第一导向块507则相互靠近地移动或远离地移动;而u型半框504的底部与第一导向块507连接着,所以也可以带动u型半框504移动,为了使得u型半框504移动的平稳,u型半框504的顶部具有导向顶板505,可以沿着机体10内顶面的导向横槽移动,而u型半框504安装了竖直驱动杆503、两个对称的竖向卡块502,这里两个对称的竖向卡块502分部位于竖直驱动杆503的上下两端,所以转动竖直驱动杆503中部的第二驱动套503a,也可以使得两个竖向卡块502相互靠近移动或远离移动,这样通过四个竖向卡块502可以将第一内撑卡件4固定住,进而也使得智能控制器安装在固定框6内了。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6的背面设置有伸缩组件7,所述伸缩组件7包括中间伸缩部71和两个对称的横向臂机构72,所述横向臂机构72与中间伸缩部71连接,所述中间伸缩部71包括固定板711、竖直转杆712、移动板713、平置板714、两个斜向杆715,所述固定板711设置在所述固定框6的背面,所述竖直转杆712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固定板711内,所述移动板713设置在所述竖直转杆712的下端,所述平置板714设置在所述移动板713的底部,所述移动板713通过所述斜向杆715与所述横向臂机构72连接,所述横向臂机构72包括平置动杆721、平置导杆722、导杆座723、两个固定圈724,所述平置动杆721的内端与所述斜向杆715的上端连接,所述平置导杆722设置在所述平置动杆721的上方,所述导杆座723设置在所述固定框6的背面,所述平置导杆722与所述导杆座723可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圈724设置在所述平置导杆722的外侧。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伸缩组件7的结构,通过该伸缩组件7可以进一步地将固定框6安装在机体10内,具体地,该伸缩组件7包括中间伸缩部71和两个对称的横向臂机构72,横向臂机构72与中间伸缩部71连接,横向臂机构72则用来固定机体10内的内部杆(未示出),中间伸缩部71包括固定板711、竖直转杆712、移动板713、平置板714、两个斜向杆715,这里固定板711安装在固定框6的背面,启动对整个中间伸缩部71的固定作用,而竖直转杆712转动地穿设在固定板711内,也就是说,通过转动该竖直转杆712上端的转盘712a,使得竖直转杆712向下移动,进而竖直转杆712带动移动板713、平置板714均下移动,而移动板713上安装了两个斜向杆715,通过两个斜向杆715则可以带动
横向臂机构72相互靠近;横向臂机构72包括平置动杆721、平置导杆722、导杆座723、两个固定圈724,斜向杆715移动时可以带动平置动杆721向内侧移动,进而平置动杆721带动平置导杆722、两个固定圈724也向内移动,而固定框6的背部还安装了导杆座723,平置导杆722可以沿着导杆座723移动,进而两个横向臂机构72可以实现向内的收缩,同理两个横向臂机构72也可以向外伸张,使得固定圈724可以与机体10内的内部杆对应起来,以固定在内部杆上。
49.为了进一步方便将固定框6安装在机体10的内底面上,竖直人型架61上设置了爬升机构62,该爬升机构62包括爬升座621、爬升杆622、爬升导轮623,爬升座621设置在固定框6的外壁上,爬升杆622穿设在爬升座621内,并与竖直人型架61的上端连接,爬升导轮623设置在爬升座621上,并与爬升杆622驱动连接,同时爬升导轮623与平置动杆721转动连接,所以当平置动杆721移动时,也可以带到爬升导轮623转动,进而爬升导轮623则可以驱动爬升杆622向上移动,可以带动竖直人型架61也向上移动,使得固定框6的底部接触到内底面上,增加稳定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7的底部连接有外撑件73,所述外撑件73包括弹簧731、内伸缩杆732、第一外撑横板733、第二外撑横板734,所述第二外撑横板734通过固定螺栓735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底面上,所述内伸缩杆73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撑横板734上,所述弹簧731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杆732上,所述第一外撑横板733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杆732的上端,所述弹簧731抵顶所述第一外撑横板733、第二外撑横板734,并且所述第一外撑横板733位于所述平置板714的底部。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进一步对伸缩组件7提供稳定的支撑,在伸缩组件7的底部安装了外撑件73,该外撑件73支撑着伸缩组件7使得伸缩组件7受到预紧力,避免伸缩组件7发生卡死现象;该外撑件73包括弹簧731、内伸缩杆732、第一外撑横板733、第二外撑横板734,其中,第二外撑横板734通过固定螺栓735安装在机体10的内底面上,而两个内伸缩杆732则安装在第二外撑横板734上,弹簧731安装在内伸缩杆732上,第一外撑横板733安装在内伸缩杆732的上端,同时弹簧731抵顶第一外撑横板733、第二外撑横板734,也使得第一外撑横板733向上抵顶着平置板714,进而该外撑件73为伸缩组件7提供预紧支撑的作用。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圈724包括连接杆725、第一半圈体726、第二半圈体727,所述连接杆725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圈体726上,所述第二半圈体7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圈体726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25内转动地设置有内芯杆728,所述内芯杆728的内端设置有内卡板729。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固定圈72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固定圈724包括连接杆725、第一半圈体726、第二半圈体727,连接杆725安装在第一半圈体726上同时也连接着平置导杆722,而第二半圈体727和第一半圈体726连接着,打开第一半圈体726和第二半圈体727后可以将二者闭合到内部杆(未示出)上,进而方便了伸缩组件7与内部杆的案子固定,而当内部杆的直径小于固定圈724时,固定圈724内还配设了内芯杆728和内卡板729,通过转动内芯杆728使得内芯杆728向固定圈724内移动,进而内卡板729可以与第二半圈体727配合以固定到内部杆上。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6.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