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6674发布日期:2021-11-17 20:3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是指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3.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在传统技术中,混凝土的运输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手推车、翻斗车人工运输,常用于混凝土运输量不大且运输距离近的情况,但运输速度最慢;自卸汽车运输,常用于混凝土运输量较大而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车体为密封状态,方便保温保湿,主要在搅拌站使用;塔吊吊运,常用于大型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通常吊斗出口至混凝土仓面间的高度不超过1.5m~3.0m,但运输速度较慢。
4.皮带运输机运输,通常运输时方式为水平运输方式,并且运输均为点对点运输,受产地的限制较大,无法针对场地进行传送带的状态转换,且皮带运输速度较低,运输效率受限与皮带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无法进行较低高度的传送带运输,且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持续的振动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5.混凝土泵送运输,包括活塞式、风动式,常用于运输不便而且混凝土较大的情况,运输速度较快,但会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混凝土输送泵,又名混凝土泵,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隧道施工,主要分为闸板阀混凝土输送泵和s阀混凝土输送泵。再一种就是将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再装备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杆,而组成的泵车。但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运输的方式存在着堵管的现象,主要有:分配阀出料口处的堵塞、进料口处的堵塞、混凝土输送管道堵塞,管阀处堵塞,无论是哪种堵塞方式,均需要人工的方式去予以排出故障,不仅费时费力,影响工期,混凝土处于管内时,由于自身的重力以及密闭的环境下,也容易发生离析现象。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结构上,混凝土的离析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外观质量问题;在强度上,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6.鉴于此,需要一种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用于解决混凝土转运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的问题。
8.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的一端连接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由多个呈线性排列分布的送料装置组成,每个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端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的底板、多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支撑杆、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传动杆,且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每个所述传动杆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间隔均布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活动放置有皮带。
9.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固定板的端面球接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固定爪,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爪的端面上球接有用于固定的第二固定爪,且所述第一固定爪与第二固定爪能够咬合,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端,所述卸料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一伸缩杆。
10.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转运的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方式为:在搅拌站完成搅拌过程,再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指定地点,再由根据现场情况通过混凝土泵车、皮带运输机、手推车、等方式分配到浇筑地点。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到混凝土状态的因素有很多,针对皮带运输机来说,申请人在对多个使用场景下的运输方式研究下发现,通常运输时方式为水平运输方式,并且运输均为点对点运输,受产地的限制较大,无法针对场地进行传送带的状态转换,且皮带运输速度较低,运输效率受限与皮带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无法进行较低高度的传送带运输,且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持续的振动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首先,混凝土离析会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其次,混凝土离析会造成粘罐和堵管,延长了混凝土项目的工期。最后,混凝土离析还会形成质量问题,给建筑物带来质量的隐患。其中,混凝土离析会对结构的表现效果产生影响,混凝土离析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外观质量问题。进一步地,混凝土离析会对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影响,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结构承载力的下降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不但容易引起建筑工程返工,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巨大经济损失。再进一步地,混凝土离析会产生结构裂缝,混凝土离析会导致混凝土的均质性下降,在浑天楼板施工时,混凝土离析会使楼板产生严重的龟裂现象。最后,混凝土离析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离析降低了混凝土抗渗和抗冻性。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运输机的研究中发现,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皮带运输机的滚轮所产生的持续振动,且受场地的限制是由于皮带运输机本身的机械结构所带来的问题。鉴于此,需要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11.申请人提出本发明的三个主要部件为进料端、送料组件、卸料端,其中,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料斗,料斗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端,进料端的一端连接有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卸料端,卸料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一伸缩杆。针对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由多个呈线性排列分布的送料装置组成,每个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端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的底板、多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支撑杆、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第一齿轮轴,且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用于实现支撑杆在限位槽内的一个相对滑动的同时还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在每个所述传动杆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间隔均布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活动放置有皮带。由于皮带上放置的是流动的混凝土,且混凝土的比重较大,又因为支撑杆与传动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以需要通过第一固定组件来对传动杆的一个运动轨迹进行限定。第一固定爪与第二固定爪能够相互咬合,从而实现两个相邻的送料装置间能够进行连接。对于传统的皮带运输方式往往为皮带
滚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利用混凝土与皮带间的相对摩擦力进行位移运输。而在本发明中,颠覆传统皮带运输方式,利用蠕动原理结合仿生原理将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式设计为多个波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的联合往复运动,在皮带上的表现为呈正弦线的一种波动,从而实现混凝土在皮带上的一个相对运动。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传动杆的下方均设置有偏心轮,每个同侧所述偏心轮键接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申请人在进一步地研究中发现,由驱动组件单一性的带动皮带的波动运输效率低,存在着皮带侧面的输送效率与皮带中段的输送效率不一致,导致混凝土在皮带的侧面集聚,并产生一定的流速差,影响后续的混凝土运输状态。鉴于此种情况,申请人在每个传动的下方设置有偏心轮,且偏心轮的一端与相邻的传动杆接触,每个同侧的所述偏心轮键接有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且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电机启动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第二齿轮轴发生旋转,且第二齿轮轴上的偏心轮也发生旋转运动,并将运动传递至传动杆,使得传动杆沿铰接处发生旋转,并且能够带动侧面的皮带发生波浪运动,对皮带上的混凝土起到一个搅拌的作用。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键接的第一齿轮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的多个回转轮、与所述回转轮的外周接触的波动杆,且所述波动杆的活动端与皮带接触,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活动端还设置有万向节传动轴。对于驱动组件的具体功能,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运输机往往为混凝土在皮带上的水平运动,并且还伴随着皮带在滚轮的带动下的一个持续振动,由于混凝土的介质颗粒大小不相同,这就会使得混凝土因受迫振动在皮带上产生离析现象的运动趋势。而对于本发明的驱动组件,核心为由电机带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轴旋转;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轴旋转,且第一齿轮轴上设置有多个回转轮,所述回转轮的外周与波动杆的端部连接。对于此时的传动方式转化,是由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波动杆的竖直往复运动,且回转轮的第一齿轮轴的高低排列方式是按照正弦线的方式排列,即波动杆的运动方式也为正弦轨迹。且波动杆的活动端与皮带接触,这就使得混凝土在皮带上能够发生位移,且输送效率与正弦波的波动效率一致。
14.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送料组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滑轨与送料组件的侧面配合,能够实现第一伸缩杆在第一滑轨上的相对滑动。
15.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端面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且所述第二伸缩杆侧面开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实现滑动伸缩。针对送料装置间的相互配合,并且能够发生相对的转动,使得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混凝土转运条件进行运输。例如场地上有无法移动且需要绕开的立柱等,此时就可以通过送料装置间的相互转动实现混凝土的曲向运输,能够适应多数环境下的运输要求。
16.作为优选,所述皮带上倾斜设置有送料杆。皮带运输机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需要一定坡度的情况,皮带上倾斜设置的送料杆有利于增大皮带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输送效率更高。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板栓接的压板、设置在所述压板上
的螺纹垫板、与所述压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连接板铰接,且铰接端设置有用于平衡的配重块。由于传动杆的运动方式为转动,需要转动过程中达到动平衡,于是在固定板上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垫板进行栓接,避免栓接过程使得固定板损坏。传动杆与连接板的铰接端设置有用于平衡的配重块,满足传动杆在传动过程中的动平衡要求。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的巨大改进将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输送转化为皮带在输送方向上的正弦波动,使得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能够伴随着搅拌运动,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2、本发明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皮带运输机点对点、水平运输的输送方式,能够实现多数环境下的运输要求;3、本发明的驱动组件与传动杆带动皮带的正弦波动方式与传统的水平输送方式不同,本发明中皮带的波动速率与正弦波动协同,即输送效率完全优于现有的输送水平。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的内部结构放大俯视图;图6为图1中a的内部结构放大正视图。
2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

底座,2

料斗,3

送料装置,31

第一固定组件,32

驱动组件,301

底板,302

支撑杆,303

限位槽,304

传动杆,305

第一固定爪,306

通孔,307

固定板,308

偏心轮,309

第二齿轮轴,310

第二固定爪,311

压板,312

螺纹垫板,313

连接板,314

配重块,33

电机,331

第一齿轮,332

第二齿轮,333

波动杆,334

回转轮,335

第一齿轮轴,336

万向节传动轴,4

卸料端,5

第一伸缩杆,6

第二伸缩杆,61

第二滑轨,62

第一滑轨,7

送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2.本装置主要用于解决混凝土转运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的问题,该装置已经处于实际研发阶段。
23.实施例1:请一并参考附图1~附图6,如图所示,基于混凝土运输用快速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方的料斗2,所述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的一端连接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由多个呈线性排列分布的送料装置3组成,每个所述送料装置3包括:端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03的底板301、多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支撑杆302、固定板
307、与所述支撑杆302铰接的传动杆304,且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限位槽303配合,每个所述传动杆304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31,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1均间隔均布在所述固定板307上,且所述固定板307的上方活动放置有皮带。所述固定板307上开设有通孔306,所述通孔306内设置有驱动组件32,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电机33,所述固定板307的端面铰接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一固定爪305,所述固定板307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爪305的端面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二固定爪310,且所述第一固定爪305与第二固定爪310能够咬合,所述送料装置3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端4,所述卸料端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一伸缩杆5。对于支撑杆302与传动杆304,支撑杆302与传动杆304的一端铰接,且支撑杆302的自由端活动放置在限位槽303内,其中,当支撑杆302在限位槽303内自由滑动时,支撑杆302的铰接端随之发生移动。对于支撑杆302铰接端,运动的表现形式为以传动杆304铰接处为中心的波形运动,对于支撑杆302自由端,运动的表现形式为在限位槽303内做循环往复的直线运动,对于支撑杆302、传动杆304的联合运动,在支撑杆302与传动杆304上的表现形式为波形运动与直线运动的运动合成,即在皮带上的表现形式为类似于肠胃蠕动的一种“蠕动”过程。并且固定板307两端呈动态对称。
24.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转运的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方式为:在搅拌站完成搅拌过程,再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指定地点,再由根据现场情况通过混凝土泵车、皮带运输机、手推车、等方式分配到浇筑地点。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到混凝土状态的因素有很多,针对皮带运输机来说,申请人在对多个使用场景下的运输方式研究下发现,通常运输时方式为水平运输方式,并且运输均为点对点运输,受产地的限制较大,无法针对场地进行传送带的状态转换,且皮带运输速度较低,运输效率受限与皮带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无法进行较低高度的传送带运输,且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持续的振动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其中,混凝土离析会对结构的表现效果产生影响,混凝土离析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外观质量问题。进一步地,混凝土离析会对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影响,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结构承载力的下降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不但容易引起建筑工程返工,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巨大经济损失。再进一步地,混凝土离析会产生结构裂缝,混凝土离析会导致混凝土的均质性下降,在浑天楼板施工时,混凝土离析会使楼板产生严重的龟裂现象。最后,混凝土离析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离析降低了混凝土抗渗和抗冻性。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运输机的研究中发现,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皮带运输机的滚轮所产生的持续振动,且受场地的限制是由于皮带运输机本身的机械结构所带来的问题。鉴于此,需要一种有更优技术效果的运输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25.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皮带输送机是以运输带作为牵引和承载部件的连续运输机械。运输带绕经驱动滚筒和各种改向滚筒,由拉紧装置给以适当的张紧力,工作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滚筒与运输带之间的摩擦力和张紧力,使运输带运行。物料被连续地送到运输带上,并随着输送带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而申请人提出本发明的三个主要部件为进料端、送料组件、卸料端4,其中,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料斗2,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端,进料端的一端连接有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卸料端4,卸料端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一伸缩杆5。针对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由多个呈线性排列分布的送料装置3组成,每个所述送料装置3包括:端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03的底板301、多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支撑杆302、固定板307、与所述支撑杆302铰接的第一齿轮轴
335,且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限位槽303配合,用于实现支撑杆302在限位槽303内的一个相对滑动的同时还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在每个所述传动杆304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31,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间隔均布在所述固定板307上,且所述固定板307的上方活动放置有皮带。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皮带上放置的是流动的混凝土,且混凝土的比重较大,又因为支撑杆302与传动杆304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以需要通过第一固定组件31来对传动杆304的一个运动轨迹进行限定。对于支撑杆302的形状,支撑杆302的整体优选形状为弧形,用以避免传动杆304在转动时的卡死现象。第一固定爪305与第二固定爪310能够相互咬合,从而实现两个相邻的送料装置3间能够进行连接。对于传统的皮带运输方式往往为皮带滚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利用混凝土与皮带间的相对摩擦力进行位移运输。而在本发明中,颠覆传统皮带运输方式,利用蠕动原理结合仿生原理将驱动组件32的运动方式设计为多个波动杆333在竖直方向上的联合往复运动,在皮带上的表现为呈正弦线的一种波动,从而实现混凝土在皮带上的一个相对运动。所述的皮带正弦波动是基于与皮带的下表面接触的波动杆333的活动端竖直运带来的技术效果。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波动杆333较为优选的实施例可以为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优选范围为:70
°
~85
°
,当波动杆333倾斜角度位于上述范围内时,经过申请人的受力分析与实际研发可知,混凝土的输送效率明显优于波动杆333竖直放置。对于回转轮334在第一齿轮轴335上的排布方式,回转轮334间隔均布在第一齿轮轴335上,且最高点的位置按照正弦线排列。
26.还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传动杆304的下方均设置有偏心轮308,每个同侧所述偏心轮308键接有第二齿轮轴309,所述第二齿轮轴309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332,所述第二齿轮332连接有第一齿轮331,所述第一齿轮331与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申请人在进一步地研究中发现,由驱动组件32单一性的带动皮带的波动运输效率低,存在着皮带侧面的输送效率与皮带中段的输送效率不一致,导致混凝土在皮带的侧面集聚,并产生一定的流速差,影响后续的混凝土运输状态。鉴于此种情况,申请人在每个传动的下方设置有偏心轮308,且偏心轮308的一端与相邻的传动杆304接触,每个同侧的所述偏心轮308键接有第二齿轮轴309,第二齿轮轴309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332,第二齿轮332与第一齿轮331配合,且第一齿轮331与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当电机33启动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第二齿轮轴309发生旋转,且第二齿轮轴309上的偏心轮308也发生旋转运动,并将运动传递至传动杆304,使得传动杆304沿铰接处发生旋转,并且能够带动侧面的皮带发生波浪运动,对皮带上的混凝土起到一个搅拌的作用。
27.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组件3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331键接的第一齿轮轴335、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轴335上的多个回转轮334、与所述回转轮334的外周接触的波动杆333,且所述波动杆333的活动端与皮带接触,所述第一齿轮轴335的活动端还设置有万向节传动轴336。对于驱动组件32的具体功能,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运输机往往为混凝土在皮带上的水平运动,并且还伴随着皮带在滚轮的带动下的一个持续振动,由于混凝土的介质颗粒大小不相同,这就会使得混凝土因受迫振动在皮带上产生离析现象的运动趋势。而对于本发明的驱动组件32,核心为由电机33带动的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并通过第一齿轮331带动第一齿轮轴335旋转;通过第二齿轮332带动第二齿轮轴309旋转,且第一齿轮轴335上设置有多个回转轮334,所述回转轮334的外周与波动杆333的端部连接。对于此时的传动方式转化,是由电机3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波动杆333的竖直往复运动,且回转轮334的第一
齿轮轴335的高低排列方式是按照正弦线的方式排列,即波动杆333的运动方式也为正弦轨迹。且波动杆333的活动端与皮带接触,这就使得混凝土在皮带上能够发生位移,且输送效率与正弦波的波动效率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皮带的安装方式为:两侧边捆绑连接在传动杆304上,中心部分与固定板307相连接,结合波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受力点从一端逐渐过渡到另一端。皮带运动的表现形式为垂直于输送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并且多个送料装置3相互连接,在整体上的表现形式为层层递进的波动,结合到驱动组件32整体的运动表现形式为:两侧边为递进的简谐运动,且两侧边能够通过调节相应的传动机构来使得两侧边的运动动态对称,中心部分皮带的运动表现形式同样为简谐运动。联系皮带整体的运动,整条皮带在输送方向上可以视为波形运动,利用皮带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与预紧力、驱动组件32推动力实现混凝土在皮带上的相对运动。
28.本实施例较为优选的是,每个所述送料组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轨62。所述第一伸缩杆5通过第一滑轨62与送料组件的侧面配合,能够实现第一伸缩杆5在第一滑轨62上的相对滑动。对于传统的滑轨,一般有滚轮式、钢珠式、阻尼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轨为齿轮式导轨。对于齿轮式导轨,齿轮结构能够使滑轨非常顺滑和同步,并且此种导轨能够具有缓冲关闭或按压反弹开启的功能。对于本实施例中滑轨的优选具体结构为:在所述第一滑轨62的底面开设有齿带,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端部设置有齿轮,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带相配合,当第一伸缩杆5需要进行滑动时,齿轮在第一滑轨62内的齿带上滚动,满足第一伸缩杆5的滑动需求。且第一滑轨62与第二滑轨61在结构上相同。
29.本实施例较为优选的是,所述底座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伸缩杆6,所述第二伸缩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5连接,且所述第二伸缩杆6侧面开设有第二滑轨61,所述第一伸缩杆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轨62与所述第二滑轨61实现滑动伸缩。针对送料装置3间的相互配合,并且能够发生相对的转动,使得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混凝土转运条件进行运输。例如场地上有无法移动且需要绕开的立柱等,此时就可以通过送料装置3间的相互转动实现混凝土的曲向运输,能够适应多数环境下的运输要求。
30.本实施例较为优选的是,所述皮带上倾斜设置有送料杆7。皮带运输机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需要一定坡度的情况,皮带上倾斜设置的送料杆7有利于增大皮带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输送效率更高。
31.本实施例较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1包括:与所述固定板307栓接的压板311、设置在所述压板311上的螺纹垫板312、与所述压板311连接的连接板313,所述传动杆304与所述连接板313铰接,且铰接端设置有用于平衡的配重块314。由于传动杆304的运动方式为转动,需要转动过程中达到动平衡,于是在固定板307上放置有压板311,所述压板311通过螺纹垫板312进行栓接,避免栓接过程使得固定板307损坏。传动杆304与连接板313的铰接端设置有用于平衡的配重块314,满足传动杆304在传动过程中的动平衡要求。
3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