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门刀结构及电梯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9114发布日期:2022-04-16 13:5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异步门刀结构及电梯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步门刀结构及电梯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带有轿门锁的门刀可分为异步门刀和同步门刀,同步门刀分为内夹式和外张式,对应配合使用的层门锁中两个层门锁滚轮紧凑分布或者相对远离。相对于同步门刀,异步门刀的结构更简单,但异步门刀只能是内夹式,配合使用的层门锁中两个层门锁滚轮呈水平分布或者上下斜线分布。对于特殊产品配置,例如使用层门锁标准配置为外张式同步门刀,但轿门侧需要沿用异步门刀,则传统的轿门系统无法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异步门刀结构及电梯门锁装置,提高兼容性,增加应用范围。
4.一种异步门刀结构,包括:
5.底座,用于固定在轿门挂板或轿门板,并能够对应随所述轿门挂板或所述轿门板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及层门解锁位置;
6.第一门刀,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门刀的两侧分别用于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布设第一层门滚轮及第二层门滚轮;
7.抵触部,用于设在所述底座、所述轿门挂板及所述轿门板中的至少一者;
8.轿门锁钩,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9.其中,在所述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所述底座沿开门方向移动至所述轿门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门刀用于在所述第一层门滚轮的阻挡下推动所述轿门锁钩转动进入解锁状态;所述底座沿所述开门方向从所述轿门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层门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门刀用于挤压所述第一层门滚轮使层门锁钩转动进入解锁状态,所述抵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层门滚轮抵触配合使轿门联动层门打开。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对应所述轿门锁钩的一侧设有折边,所述折边设有开口;所述轿门锁钩包括第一锁钩部及与所述第一锁钩部连接的锁钩主臂,所述锁钩主臂穿过所述开口并能够在所述开口内转动;所述轿门锁钩具有解锁上限位,当所述轿门锁钩位于所述解锁上限位时,所述锁钩主臂的顶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口壁相抵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轿门上坎的轿门锁定件,所述轿门锁定件对应所述锁钩主臂设置,并能够在非平层区轿门扒门时与所述第一锁钩部限位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电梯安全回路通断的轿门锁开关,所述轿门锁开关与所述轿门锁钩配合;所述轿门锁开关包括开关主体,所述开关主体用于相对垂线呈预设角度安装在轿门上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有转动臂;所述开关主体具有过所述开关主体与所述转动臂连接位置的第一轴线,所述转动臂具有过所述开关主
体与所述转动臂连接位置的第二轴线;所述转动臂能够在所述轿门锁钩闭锁时朝偏离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及在所述轿门锁钩解锁时朝靠近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其中,所述开关主体包括断开、接通和临界通断状态,当所述开关主体处于临界通断状态时,所述第二轴线与垂线相重合,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预设角度;当所述开关主体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预设角度;当所述开关主体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预设角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臂安装有可转动的抵触滚轮,所述抵触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臂,并能够在所述轿门锁钩闭锁时与所述轿门锁钩抵触配合;所述轿门锁钩闭锁时与所述抵触滚轮抵触配合的一侧呈圆弧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第二门刀,所述第二门刀设于所述第一门刀远离所述抵触部的一侧,并安装于所述底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门锁钩包括锁钩上臂,所述锁钩上臂沿与所述开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连杆体,所述连杆体沿所述开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体;所述连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拨动部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门刀的推动下带动所述连杆体沿开门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拨动部挤压所述锁钩上臂直至所述轿门锁钩进入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滚轮,所述拨动部包括拨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与所述拨动滚轮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杆体的两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用于与所述锁钩上臂限位配合的锁钩限位件,所述锁钩限位件设于所述锁钩上臂远离所述第一门刀的一侧。
17.一种电梯门锁装置,包括层门锁组件及所述的异步门刀结构,所述层门锁组件包括层门锁钩、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层门锁钩的第一层门滚轮和第二层门滚轮,所述第一层门滚轮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所述平层区时分布在所述第一门刀远离所述抵触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层门滚轮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所述平层区时分布在所述第一门刀与所述抵触部之间。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门锁钩包括第二锁钩部,所述第二锁钩部呈倒钩设置;以分别过所述层门锁钩转动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线为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从厅外面向所述轿门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层门滚轮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三象限,所述第二层门滚轮的转动中心位于第四象限;所述第一层门滚轮转动中心至所述层门锁钩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层门滚轮转动中心至所述层门锁钩转动中心的距离。
19.上述的异步门刀结构及电梯门锁装置,安装时,将底座固定在轿门挂板或轿门板。当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第一层门滚轮位于第一门刀远离抵触部的一侧,第二层门滚轮位于第一门刀与抵触部之间。开门时,底座随轿门挂板或轿门板沿开门方向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第一门刀与第一层门滚轮相抵触,第一门刀在第一层门滚轮的阻力作用下抬起;在第一门刀的推力作用下,轿门锁钩转动进入解锁状态。轿门沿开门方向从轿门解锁位置移动至层门解锁位置时,第一门刀挤压第一层门滚轮,使层门锁钩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同时,第二层门滚轮与抵触部抵触配合,使第一门刀、第一层门滚轮、抵触部及第二层门滚轮相互
卡紧,这样轿门可联动层门打开。如此,在不改变门控系统的情况下,该异步门刀结构能够与外张式层门锁组件(第一层门滚轮与第二层门滚轮相对远离)配合使用,提高异步门刀结构的兼容性,增加异步门刀结构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22.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轿门锁钩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轿内开门且轿门锁钩临界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轿内开门且轿门锁钩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轿内开门且层门锁钩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的轿门锁开关的侧视图;
27.图3为图2所示的轿门锁开关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的轿门锁钩闭锁时与轿门锁开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的轿门锁钩临界解锁时与轿门锁开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的轿门锁钩解锁后与轿门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厅外开门且轿门锁钩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厅外开门且轿门锁钩临界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在平层厅外开门且轿门锁钩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门锁装置的层门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10、底座;11、折边;20、第一门刀;21、第一刀片;22、第一刀臂;23、第一门刀限位件;30、第二门刀;31、第二刀片;32、第二刀臂;33、第二门刀限位件;40、抵触部;50、轿门锁钩;51、锁钩滚轮;52、第一锁钩部;53、锁钩主臂;54、锁钩上臂;55、锁钩限位件;60、轿门锁开关;61、开关主体;62、转动臂;621、抵触滚轮;70、连杆组件;71、连杆体;711、拨动部;712、驱动部;72、第一支撑臂;73、第二支撑臂;80、轿门锁定件;90、层门锁组件;91、层门锁钩;911、第二锁钩部;92、第一层门滚轮;93、第二层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请参阅图1(a)至图1(d),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包括底座10、第一门刀20、抵触部40及可转动安装于底座10的轿门锁钩50。底座10用于固定在轿门挂板或轿门板,并能够对应随轿门挂板或轿门板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及层门解锁位置。第一门刀20安装于底座10,第一门刀20的两侧分别用于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布设第一层门滚轮92及第二层门滚轮93。抵触部40用于设在底座10、轿门挂板及轿门板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底座10沿开门方向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时,第一门刀20用于在第一层门滚轮92的阻挡下推动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底座10沿开门方向从轿门解锁位置移动至层门解锁位置时,第一门刀20用于挤压第一层门滚轮92使层门锁钩91转动进入解锁状态,抵触部40用于与第二层门滚轮93抵触配合使轿门联动层门打开。
38.上述的异步门刀结构,安装时,将底座10固定在轿门挂板或轿门板。当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第一层门滚轮92位于第一门刀20远离抵触部40的一侧,第二层门滚轮93位于第一门刀20与抵触部40之间。开门时,底座10随轿门挂板或轿门板沿开门方向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第一门刀20与第一层门滚轮92相抵触,第一门刀20在第一层门滚轮92的阻力作用下抬起;在第一门刀20的推力作用下,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轿门沿开门方向从轿门解锁位置移动至层门解锁位置时,第一门刀20挤压第一层门滚轮92,使层门锁钩91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同时,第二层门滚轮93与抵触部40抵触配合,使第一门刀20、第一层门滚轮92、抵触部40及第二层门滚轮93相互卡紧,这样轿门可联动层门打开。如此,在不改变门控系统的情况下,该异步门刀结构能够与外张式层门锁组件90(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层门滚轮93相对远离)配合使用,提高异步门刀结构的兼容性,增加异步门刀结构的应用范围。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a)和图5(a),底座10对应轿门锁钩50的一侧设有折边11,折边11设有开口。轿门锁钩50包括第一锁钩部52及与第一锁钩部52连接的锁钩主臂53,锁钩主臂53穿过开口并能够在开口内转动。轿门锁钩50具有解锁上限位,当轿门锁钩50位于解锁上限位时,锁钩主臂53的顶部与开口对应的口壁相抵触。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开门时,第一门刀20推动轿门锁钩50转动,直至锁钩主臂53的顶部与开口对应的口壁相抵触,以限制轿门锁钩50继续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抵触部40设于折边11,并用于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与第二层门滚轮93相对应。
40.可选地,开口为与锁钩主臂53适配的方形口。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也可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41.进一步地,参阅图1(a)和图5(a),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轿门上坎的轿门锁定件80。轿门锁定件80设于锁钩主臂53的下方,并能够在非平层区轿门扒门时与第一锁钩部52限位配合。需要说明的是,轿门锁钩50闭锁时,在竖直方向,轿门锁定件80与锁钩主臂53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在水平方向,轿门锁定件80与第一锁钩部52具有一定距离。在非平层区轿门扒门时,底座10及轿门锁钩50对应随轿门挂板或轿门板沿开门方向移动一段
距离,轿门锁定件80对第一锁钩部52的移动产生干涉,限制轿门锁钩50继续沿开门方向移动,这样轿门不能继续打开,实现对非平层区开门的限制,保证安全。
42.可选地,轿门锁定件80为轿门锁柱、轿门锁块等,不以此为限。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a),轿门锁钩50设有锁钩滚轮51。具体地,锁钩滚轮51设于轿门锁钩50朝向第一门刀20一侧的底部。锁钩滚轮51的圆周面与第一门刀20相接触,并在第一门刀20的推动下与第一门刀20滚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锁钩滚轮51始终与第一门刀20的侧部相切接触。当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开门时,第一门刀20在第一层门滚轮92的阻力作用下抬起,并对锁钩滚轮51产生推力,使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在第一门刀20推动锁钩滚轮51转动解锁的过程中,锁钩滚轮51与第一门刀20滚动配合,这样能够减少第一门刀20与轿门锁钩50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证轿门锁钩50顺利解锁。
4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a),第一门刀20包括第一刀片21及第一刀臂22,第一刀臂2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与第一刀片21可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一刀臂22的一端通过轴类部件与底座10铰接,另一端通过轴类部件与第一刀片2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臂2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刀臂22分别设于第一刀片21的两端,两个第一刀臂2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两个第一刀臂2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刀片21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45.进一步地,参阅图1(a),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0的第一门刀限位件23,第一门刀限位件23设于第一刀臂22远离抵触部4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轿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门刀限位件23与第一刀臂22抵触配合。如此,电梯在非平层运行的过程中,第一门刀限位件23能够限制第一刀臂22的摆动,进而限制第一刀片21的摆动,防止轿门锁钩50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解锁的现象,保证安全。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a)、图2和图3,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电梯安全回路通断的轿门锁开关60。轿门锁开关60包括开关主体61,开关主体61用于相对垂线呈预设角度安装在轿门上坎,开关主体61连接有转动臂62。开关主体61具有过开关主体61与转动臂62连接位置的第一轴线,转动臂62具有过开关主体61与转动臂62连接位置的第二轴线。转动臂62能够在轿门锁钩50闭锁时朝偏离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及在轿门锁钩50解锁时朝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其中,开关主体61包括断开、接通和临界通断状态,当开关主体61处于临界通断状态时,第二轴线与垂线相重合,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当开关主体61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当开关主体61处于接通状态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轿门锁开关60为密封开关,防尘防水,且为常开开关。
47.需要说明的是,当轿门锁钩50闭锁时,轿门锁钩50与轿门锁定件80啮合,例如两者啮合7mm,此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轿门锁钩50仍然与转动臂62相切,使开关主体61处于临界通断状态。
48.参阅图4(a)至图4(c),当轿门锁钩50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开关主体61闭合,电梯安全回路接通,保证安全。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开门时,底座10沿开门方向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轿门锁钩50在第一门刀20的推力作用下转动,对转动臂62的抵触力减小,转动臂62朝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当第二轴线与垂线相重合,即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夹角为预设角度时,开关主体61处于临界通断状
态。轿门锁钩50继续转动,转动臂62继续朝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转动,在该过程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开关主体61断开,电梯安全回路断开。待轿门锁钩50转动至与转动臂62分离时,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重合。
49.为了方便理解,采用α表示预设角度,s3表示第一轴线,s4表示第二轴线。
50.可选地,转动臂62为弹性臂,例如弹性臂通过轴类等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开关主体61。当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闭锁状态时,轿门锁钩50抵触弹性臂,弹性臂朝偏离第一轴线的方向运动。当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时,弹性臂能够回位到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重合。
51.进一步地,参阅图4(a)至图4(c),转动臂62安装有可转动的抵触滚轮621,抵触滚轮621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臂62,并能够在轿门锁钩50闭锁时与轿门锁钩50抵触配合。如此,在轿门锁钩50闭锁的过程中,抵触滚轮621与轿门锁钩50滚动配合,这样能够减小轿门锁钩50与转动臂62之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52.进一步地,参阅图4(a)至图4(c),轿门锁钩50闭锁时与转动臂62抵触配合的一侧呈圆弧形。具体地,该圆弧形朝向轿门锁开关60凸出。如此,在轿门锁钩50解锁的过程中,缩短转动臂62转动至开关主体61处于临界通断状态时花费的时间,提高解锁响应速度。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a),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第二门刀30,第二门刀30设于第一门刀20远离抵触部40的一侧,并安装于底座10。如此,该异步门刀结构不仅能够与外张式层门锁组件90配合使用,还能够与内夹式层门锁组件90配合使用,提高异步门刀结构的兼容性,增加异步门刀结构的适用范围。
54.需要说明的是,内夹式层门锁组件90是指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层门滚轮93呈水平分布、或者呈上下斜线分布。若该异步门刀结构与内夹式层门锁组件90配合使用,当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层门滚轮93均位于第一门刀20与第二门刀30之间。
55.需要说明的是,若该异步门刀结构与外张式层门锁组件90配合使用,当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第一层门锁滚轮位于第一门刀20与第二门刀30之间,第二层门锁滚轮位于第一门刀20与抵触部40之间。
56.进一步地,参阅图5(a)至图5(c),轿门锁钩50包括沿锁钩上臂54,锁钩上臂54沿与开门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连杆组件70,连杆组件70包括第一支撑臂72、第二支撑臂73及连杆体71,连杆体71沿开门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臂72与第二支撑臂73的一端均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均可转动连接于连杆体71。连杆体71的两端分别设有拨动部711及驱动部712,驱动部712用于在第二门刀30的推动下带动连杆体71沿开门方向移动,以使拨动部711挤压锁钩上臂54直至轿门锁钩50进入解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轿门关闭状态下,驱动部712与第二门刀30处于小间隙分离状态,拨动部711与锁钩上臂54相接触。如此,在轿门锁钩50、第二门刀30及连杆组件70的配合下,操作人员可在平层区厅外开门。具体地,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并在厅外开门时,操作人员采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锁组件90,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门刀30相抵触,使第二门刀30轻微位移,第二门刀30与驱动部712由分离状态转为接触状态,此时轿门锁钩50仍为闭合状态。继续打开层门,在第一层门滚轮92的推力作用下,第二门刀30旋转,并对驱动部712形成压力,使得第一支撑臂72与第二支撑臂73旋转摆动,并驱动连杆体71沿开门方向移动。在连杆体71沿开门方向
移动的过程中,拨动部711挤压锁钩上臂54,使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
57.为了方便理解,采用s1表示与开门方向相交的方向,s2表示开门方向。
58.需要说明的是,在轿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底座10、第一支撑臂72、连杆体71及第二支撑臂73依次连接形成平行四连杆组件70。具体地,第一支撑臂72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位置、第一支撑臂72与连杆体71可转动连接位置、第二支撑臂73与连杆体71可转动连接位置、及第二支撑臂73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位置依次连接形成平行四边形。
59.具体地,第一支撑臂72与第二支撑臂73的一端均通过轴类部件铰接于底座10,另一端均通过轴类部件铰接于连杆体71。
60.可选地,参阅图5(a),驱动部712包括驱动滚轮,拨动部711包括拨动滚轮,驱动滚轮与拨动滚轮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杆体71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在轿门关闭状态下,驱动滚轮与第二门刀30处于小间隙分离状态,拨动滚轮与第一门刀20相切。如此,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并在厅外开门的过程中,驱动滚轮和拨动滚轮分别与第二门刀30和锁钩上臂54滚动配合,这样能够减小摩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顺利带动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
61.进一步地,底座10设有用于与锁钩上臂54限位配合的锁钩限位件55,锁钩限位件55设于锁钩上臂54远离第一门刀20的一侧。可选地,锁钩限位件55为锁钩限位柱、锁钩限位块等。如此,锁钩限位件55与锁钩上臂54限位配合,使轿门锁钩50在非平层区能够保持闭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锁钩限位件55与锁钩上臂54限位配合,使轿门锁钩50在水平方向保持闭锁状态。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a),第二门刀30包括第二刀片31及第二刀臂32,第二刀臂3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与第二刀片31可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二刀臂32的一端通过轴类部件与底座10铰接,另一端通过轴类部件与第二刀片3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刀臂3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刀臂32分别设于第二刀片31的两端,两个第二刀臂3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两个第二刀臂3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刀片31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63.进一步地,参阅图5(a),异步门刀结构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0的第二门刀限位件33,第二门刀限位件33设于第二刀臂32靠近第一门刀2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轿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门刀限位件33与第二刀臂32抵触配合。如此,电梯在非平层运行的过程中,第二门刀限位件33能够限制第二刀臂32的摆动,进而限制第二刀片31的摆动,防止轿门锁钩50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解锁的现象,保证安全。
64.参阅图1(a)和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门锁装置,包括层门锁组件9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异步门刀结构。层门锁组件90包括层门锁钩91、可转动安装于层门锁钩91的第一层门滚轮92和第二层门滚轮93。第一层门滚轮92用于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分布在第一门刀20远离抵触部40的一侧,第二层门滚轮93用于在电梯轿厢位于平层区时分布在第一门刀20与抵触部40之间。
65.上述的电梯门锁装置,开门时,底座10随轿门挂板或轿门板沿开门方向移动至轿门解锁位置,第一门刀20与第一层门滚轮92相抵触,第一门刀20在第一层门滚轮92的阻力作用下抬起;在第一门刀20的推力作用下,轿门锁钩50转动进入解锁状态。轿门沿开门方向从轿门解锁位置移动至层门解锁位置时,第一门刀20挤压第一层门滚轮92,使层门锁钩91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同时,第二层门滚轮93与抵触部40抵触配合,使第一门刀20、第一层门
滚轮92、抵触部40及第二层门滚轮93相互卡紧,这样轿门可联动层门打开。如此,在不改变门控系统的情况下,该异步门刀结构能够与外张式层门锁组件90(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层门滚轮93相对远离)配合使用,提高异步门刀结构的兼容性,增加异步门刀结构的应用范围。
66.进一步地,参阅图6,层门锁钩91包括第二锁钩部911,第二锁钩部911呈倒钩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锁钩部911呈倒钩设置是指第二锁钩部911自下而上进行闭锁。以分别过层门锁钩91转动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线为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从厅外面向轿门的方向观察,第一层门滚轮92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三象限,第二层门滚轮93的转动中心位于第四象限。如此,第二锁钩部911自上而下进行解锁,并且第一层门滚轮92与第二层门滚轮93的转动中心分别位于第三象限与第四象限,这样能够实现厅外打开轿门锁。
67.进一步地,参阅图6,第一层门滚轮92转动中心至层门锁钩91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层门滚轮93转动中心至层门锁钩91转动中心的距离。如此,轿门锁钩50在第一门刀20与抵触部40的配合下能够顺利解锁。
68.为了方便理解,采用l1表示第一层门滚轮92中心至层门锁钩91转动中心的距离,l2表示第二层门滚轮93中心至层门锁钩91转动中心的距离。
6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