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

文档序号:26769254发布日期:2021-09-25 10:1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升降台是一种可以实现所承载的物品或人升降的工具,一般可用于垂直运输作业。目前,升降台已经广泛运用于市政维修、码头、物流中心货物运输以及建筑装潢等领域,其工作高度一般能够满足高空需求,且能够自由行走,具有重量轻、自行走、电启动、自支腿、操作简单、作业面大,并能跨越障碍进行高空作业等优点。
3.虽然升降台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但现有的升降台一般体积过大,需要汽车等大型底座进行支撑,其实际使用时不够便捷;且如果遇到工作区域高度低于3m高于2m的地方,采用车载升降装置进行低空作业更会非常不方便,而用梯子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升降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经检索,关于升降台已有相关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274642.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液压升降平台。该申请案的升降平台包括行走部、升降机构、载物平台,所述行走部顶部通过转台横向设有支撑臂,所述转台顶部凹槽的内壁一端斜向设有液压缸,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臂、第一液压连杆、第二液压连杆、第二升降臂,所所述第一升降臂远离三角连接架一端侧面竖直活动设置有传动座,所述第一液压连杆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撑臂靠近三角连接架一端侧面开设的c形调节孔内,所述第二升降臂一端表面通过平衡座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载物平台活动设置在平衡座顶部角度传感器一侧。该申请案的升降平台虽然能够实现升降,但其升降台的体型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不适用于低空作业,其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升降台体积较大、使用不便,且在一些高度较低的工作区域进行低空作业时,采用现有的升降台或梯子均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低空作业不方便的问题,保证其低空作业的效率,且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实用性强。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包括操作台、升降杆和液压控制箱,所述操作台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组升降杆,且该升降杆通过伸缩杆可伸缩安装于操作台侧壁;所述升降杆可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操作台通过升降杆实现升降。
10.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伸缩杆筒、第一活塞杆和连接杆,其伸缩杆筒固定安装于操作台侧壁,其第一活塞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杆与连接杆固定相连。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杆筒和第二活塞杆,所述升降杆筒与连接杆固
定相连,第二活塞杆位于升降杆筒下方,且第二活塞杆底部还对应设有支撑台。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底部对应设有液压控制箱,该液压控制箱内设有两个油泵机,这两个油泵机分别通过油管与对应的伸缩杆以及升降杆上的油孔相连,通过液压控制箱控制伸缩杆和升降杆的伸缩运动。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上方的中部对应设有座椅,该座椅的旁边对应设有工具箱。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底部的四周对应设有多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底部还对应安装有万向轮。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升降杆的底部高于支撑杆底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下方的支撑台底部对应安装有防滑脚垫。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通过在操作台的圆周方向设有多组升降杆,并将升降杆通过伸缩杆可伸缩安装于操作台侧壁,从而能够利用升降杆有效实现操作台的升降,多组升降杆的设置也能够更好地支撑该升降装置,确保了其支撑的安全性,其升降杆的行程可控,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在高度低于3m高于2m的区域作业,有效保证了其低空作业的顺利进行;且伸缩杆的设置可选择性调整操作台在地面上的支撑位置,可进一步提高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通过对伸缩杆、升降杆的具体机构进行设计,并在操作台底部设置液压控制箱,利用液压控制箱控制伸缩杆和升降杆的伸缩运动,其控制过程较为简单,有效实现了操作台的升降。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还对应设有支撑台,从而提高该升降装置工作时支撑的稳定性;且该支撑台底部对应安装有防滑脚垫,防止其在地面上发生滑动,进一步提高其支撑的稳定性。
2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所述操作台上方的中部对应设有座椅,其设计较为人性化,可便于工作人员在上面进行作业;该座椅的旁边对应设有工具箱,可用于容纳一些零件或工具。所述操作台底部设有多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底部还对应安装有万向轮,从而能够实现该升降装置的移动,在准备使用或使用完毕后,可将该升降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满足便携的需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及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操作台;2、座椅;3、工具箱;4、液压控制箱;41、伸缩杆油泵机;42、伸缩杆出油口;43、伸缩杆进油口;44、升降杆出油口;45、升降杆油泵机;46、升降杆进油口;5、液压控制开关;6、伸缩杆;61、伸缩杆筒;62、第一活塞杆;63、连接杆;64、第一油孔;65、第二油孔;7、升降杆;71、升降杆筒;72、第二活塞杆;73、支撑台;74、第三油孔;75、第四油孔;8、支撑杆;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升降装置,包括操作台1、升降杆7和液压控制箱4,所述操作台1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组升降杆7,且该升降杆7通过伸缩杆6可伸缩安装于操作台1侧壁;所述升降杆7可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操作台1通过升降杆7实现升降。该实施例通过在操作台1的圆周方向设有多组升降杆7,并将升降杆7通过伸缩杆6可伸缩安装于操作台1的侧壁,从而能够利用升降杆7有效实现操作台1的升降,且多组升降杆7的设置也能够更好地支撑该升降装置,确保了其支撑的安全性,其升降杆的行程可控,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在高度低于3m高于2m的区域作业,有效保证其低空作业的顺利进行。且所述伸缩杆6的设置可选择性调整操作台1在地面上的支撑位置,可进一步提高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9.具体的,该升降杆7可设置4组,即4组升降杆7分别通过4组伸缩杆6均匀安装于操作台1的侧壁,且升降杆7的升降方向与伸缩杆6的伸缩方向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杆6包括伸缩杆筒61、第一活塞杆62和连接杆63,其伸缩杆筒61固定安装于操作台1侧壁,其第一活塞杆62与连接杆63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可在伸缩杆筒61内伸缩运动,所述升降杆7与连接杆63固定相连,通过第一活塞杆62实现连接杆63及升降杆7的伸缩运动。所述升降杆7具体包括升降杆筒71和第二活塞杆72,升降杆筒71与连接杆63固定相连,第二活塞杆72位于升降杆筒71下方并可在升降杆筒71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二活塞杆72底部还对应设有支撑台73,该支撑台73为底部面积较大的圆台,从而能够提高该升降装置工作时支撑的稳定性,在不平稳地区或者轻微倾斜地区也可以有效使用。
30.所述操作台1底部对应设有液压控制箱4,该液压控制箱4内设有两个油泵机,如图3所示,即伸缩杆油泵机41和升降杆油泵机45,所述伸缩杆6的伸缩杆筒61上对应开有第一油孔64和第二油孔65,升降杆7的升降杆筒71上对应开有第三油孔74和第四油孔75;伸缩杆油泵机41的伸缩杆进油口43通过油管与第一油孔64相连通,伸缩杆油泵机41的伸缩杆出油口42通过油管与第二油孔65相连通;升降杆油泵机45的升降杆进油口46通过油管与第三油孔74相连通,升降杆油泵机45的升降杆出油口44通过油管与第四油孔75相连通。所述伸缩杆6用伸缩杆油泵机41进行泵油,升降杆7用升降杆油泵机45进行泵油,通过液压控制箱4内的油泵机分别控制伸缩杆6和升降杆7的伸缩运动,实现升降杆7的伸缩以及操作台1的升降。
31.所述操作台1上方对应设有液压控制开关5,该液压控制开关5上设有可控制伸缩杆6和升降杆7运动的按钮,用于控制液压控制箱4内油泵机的开启。所述液压控制开关5可由

升’控制开关、

降’控制开关、

进’控制开关、

出’控制开关以及

锁定’控制开关组成。当伸缩杆6伸出时,可按动

出’控制开关驱动伸缩杆油泵机41向伸缩杆进油口43注入油液,从伸缩杆出油口42抽出油液,从而推出第一活塞杆62,使升降杆7向远离操作台1的方向伸出;当伸缩杆6缩回时,可按动

进’控制开关驱动伸缩杆油泵机41向伸缩杆出油口42注入油液,从伸缩杆进油口43抽出油液,从而推回第一活塞杆62,使升降杆7向靠近操作台1的方向缩回。当升降杆7伸出使操作台1上升时,可按动

升’控制开关驱动升降杆油泵机45向升降杆进油口46注入油液,从升降杆出油口44抽出油液,从而推出第二活塞杆72使操作台1升
高;当升降杆7缩回使操作台1下降时,可按动

降’控制开关驱动升降杆油泵机45向升降杆出油口44注入油液,从升降杆进油口46抽出油液,从而推回第二活塞杆72使操作台1下降。当装置上升到指定高度或者其升降杆7向远离操作台1的方向伸出到指定长度时,按动

锁定’控制开关,此时液压控制箱4内所有油泵便可停止工作。所述操作台1上方的中部对应设有座椅2,其设计较为人性化,可便于工作人员在上面进行作业。所述座椅2的旁边对应设有工具箱3,可用于容纳一些零件或工具,避免因为工具而反复升降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机器的损耗。所述液压控制开关5对应设置于操作台1的座椅2正下方,该液压控制开关5的安装位置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施工时间内误触,从而造成人身伤害。所述操作台1底部的四周对应设有多个支撑杆8,其具体可设置4个,且4个支撑杆8可沿操作台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8的底部还对应安装有万向轮9,万向轮9的结构允许其水平360度旋转,既能水平转动也能垂直转动,从而能够实现该升降装置的移动,在准备使用或使用完毕后,可将该升降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满足便携的需求。所述升降杆7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升降杆7的底部高于支撑杆8底部,便于该升降装置能够顺利移动。所述升降杆7下方的支撑台73底部对应安装有防滑脚垫,当装置运行到高处时,由于重心的增高,防滑就格外重要,通过设置防滑脚垫,防止其在地面上发生滑动,进一步提高其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装置上进行大幅度工作时因装置不稳而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