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6720发布日期:2021-11-03 19: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报纸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报纸的印刷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将印报的纸卷供给印刷机使用,一个印刷纸卷使用完毕后,就需要更换新的印报纸卷以供印刷机使用。
3.现在上料时,工人首先需要将印报纸卷手动推至上料装置处,然后将中心轴安装进印报纸卷的内圈中,之后再使用升降装置将印报纸卷上的中心轴送入进卡槽内,并将中心轴卡住。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名工人常常需要操纵多台上料装置,因此上述的过程对于工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的繁琐,尤其在需要连续上料多个印报纸卷时,工人常常显得手忙脚乱,非常容易出现失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上料装置上料过于繁琐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包括导向槽和上料装置;
6.所述导向槽沿进口至出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出口两侧与导轨连接,所述导轨从所述导向槽连接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印报纸卷的卡槽,所述导向槽的出口处还设置有限位板;
7.所述导向槽内可容纳印报纸卷,印报纸卷的内圈中固定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可沿着导轨滑进所述卡槽内;
8.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挂钩和驱动电机,所述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外部两侧,所述挂钩包括钩取端和驱动端,所述挂钩的钩取端为圆弧形,所述挂钩的钩取端可将印报纸卷上的中心轴钩住,所述挂钩的驱动端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穿过支撑架将两侧的挂钩的驱动端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轴可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
9.所述驱动轴的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
10.所述支撑架外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挂钩做圆周运动的圆弧形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正向或者逆向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上方设置有圆弧形的限位圈,述限位圈外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圈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限位圈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两端外表面都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挂钩可直接钩住所述限位槽。
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1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和限位板内壁上还设置有泡沫层。
1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入口底端与地面处于同一高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前一个印报纸卷使用完毕后,取下前一个印报纸卷的中心轴,然后启动驱动电机,下一个印报纸卷即可上料完成,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18.图2为图1中a1至a2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1中b1至b2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1.附图标记包括:导向槽1、导轨2、限位板3、中心轴4、挂钩5、驱动电机6、驱动轴7、第一链轮8、第二链轮9、链条10、控制器11、容纳槽12、限位圈13、支撑板14、电动伸缩杆15、泡沫层16、限位槽17、卡槽18、印报纸卷19、支撑架2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印报纸卷的上料装置,包括导向槽1和上料装置;导向槽1用于容纳印报纸卷19,同时在前一个印报纸卷19被钩走后,将后一个印报纸卷19填充到前一个印报纸卷19的位置处。上料装置将导向槽1内的印报纸卷19上料进卡槽18内。
24.所述导向槽1沿进口至出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槽1的出口两侧与导轨2连接,所述导轨2从所述导向槽1连接到支撑架20的顶部,所述支撑架2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印报纸卷19的卡槽18,所述导向槽1的出口处还设置有限位板3;导向槽1为长方形的槽体,印报纸卷19可以在导向槽1内滑动。导向槽1整体向右倾斜设置,其左端为导向槽1的进口,其右端为导向槽1的出口。导向槽1的右端的前后两侧面各设置了一个导轨2,导轨2向右延伸到支撑架20的顶部。支撑架20用于将印报纸卷19支撑起,同时,在引纸机构带动印报纸卷19中的纸张源源不断的进入印刷机中时,印报纸卷19以及其上的中心轴4便在支撑架20上转动。导向槽1右侧中部设置了一块向上翘起的限位板3,当印报纸卷19从导向槽1的入口向导向槽1的出口处滚动时,限位板3可以将印报纸卷19挡住,避免印报纸卷19冲出导向槽1。
25.所述导向槽1内可容纳印报纸卷19,印报纸卷19的内圈中固定设置有中心轴4,所述中心轴4可沿着导轨2滑进所述卡槽18内;导向槽1内最多可容纳3个印报纸卷19,印报纸卷19中心的内圈处固定设置了中心轴4。中心轴4与卡槽18可以互相配合,当中心轴4进入卡槽18后,中心轴4可在卡槽18内转动。
26.所述支撑架20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挂钩5和驱动电机6,所述挂钩5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0的外部两侧,所述挂钩5包括钩取端和驱动端,所述挂钩5的钩
取端为圆弧形,所述挂钩5的钩取端可将印报纸卷19上的中心轴4钩住,所述挂钩5的驱动端设置在驱动轴7上,所述驱动轴7穿过支撑架20将两侧的挂钩5的驱动端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轴7可在所述支撑架20上转动;挂钩5设置在支撑架20的前后两侧,挂钩5的钩取端在挂钩5做圆周运动时可以将中心轴4钩住,并将中心轴4向上带动,之后印报纸卷19的中心轴4先在挂钩5上滚动,之后又滑向导轨2,最后印报纸卷19的中心轴4沿着导轨2进入支撑架20顶部的卡槽18内。挂钩5的圆周运动是由挂钩5的驱动端连接的驱动轴7带动的。驱动轴7前后两侧末端都各设置了两个挂钩5,同时驱动轴7前后贯穿支撑架20,将前后两侧的挂钩5连接在一起。
27.所述驱动轴7的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一链轮8,所述第一链轮8与驱动电机6输出端上的第二链轮9之间连接有链条10;驱动轴7前端末端设置了第一链轮8,第一链轮8与第二链轮9之间通过链条10传动。当第二链轮9被驱动电机6带动转动时,由于链条10的传动,于是第一链轮8也开始转动。当第一链轮8转动时,驱动轴7随即开始转动,而驱动轴7上的挂钩5也由于驱动轴7的转动而转动。
28.所述支撑架20外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挂钩5做圆周运动的圆弧形容纳槽12;所述支撑架20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控制所述驱动电机6正向或者逆向转动。支撑架20两侧的外部地面上都设置了圆弧形容纳槽12,容纳槽12可以避免挂钩5在做圆周运动时被地面阻挡。支撑架20上设置控制驱动电机6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的控制器11,当需要上料时,操纵控制器11控制驱动电机6正向转动,当前一个印报纸卷19使用完毕后,即可操纵控制器11控制驱动电机6逆向转动,便于将前一个印报纸卷19上的中心轴4取出。
29.所述卡槽18上方设置有圆弧形的限位圈13,述限位圈13外部设置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限位圈13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与所述限位圈13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15与控制器11相连。支撑架20前后两侧的卡槽18上都设置有圆弧形的限位圈13,限位圈13罩在卡槽18上时,可将卡槽18内的中心轴4卡住,避免中心轴4与卡槽18向外脱离。当需要取下中心轴4时,工人操纵控制器11控制电动伸缩杆15收缩,于是限位圈13被提起,中心轴4可以被取出。当中心轴4被放入卡槽18内后,电动伸缩杆15伸长,于是限位圈13将卡槽18内的中心轴4卡住。
30.所述中心轴4两端外表面都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17,所述挂钩5可直接钩住所述限位槽17。中心轴4的两端末端处都设置了环形的限位圈13,当挂钩5从印报纸卷19下方向上运动时,挂钩5直接钩住中心轴4上的限位槽17,使得中心轴4跟随挂钩5运动。同时限位圈13可以避免挂钩5在运动时,中心轴4发生侧向滑动。
31.所述导向槽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导向槽1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因此必须考虑耐久以及防锈的问题。而不锈钢既有较高的强度,同时避免了生锈导致印报纸卷19损坏。
32.所述导向槽1和限位板3内壁上还设置有泡沫层16。导向槽1内有印报纸卷19滚动,因此为了避免导向槽1的内壁与印报纸卷19之间发明剐蹭,导致印报纸卷19损坏,所以在导向槽1内壁上设置了泡沫层16。同时在限位板3上也同样设置泡沫层16.
33.所述导向槽1的入口底端与地面处于同一高度。工人需要从导向槽1的入口处将印报纸卷19放入进导向槽1内。因此,将导向槽1的入口处设置为与地面齐平,方便工人直接将纸卷从地面推进导向槽1内。
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工作准备时,工人将中心轴4安装进
印报纸卷19的内圈中,然后将印报纸卷19推进导向槽1内。
35.当印刷机开始工作后,印报纸卷19以及中心轴4在卡槽18内转动,将纸张源源不断的供给印刷机。当前一个印报纸卷19使用完毕,此时备用纸卷开始供纸,工人就可开始更换前一个印刷纸卷。
36.当需要换纸时,工人操纵控制器11控制电动伸缩杆15收缩和驱动电机6逆向转动,从而便于将中心轴4从卡槽18内取出。待到中心轴被取出后,工人再次操纵控制器11,使得驱动电机6正向转动,于是挂钩5带动印报纸卷19的中心轴4沿着滑轨滑入进卡槽18内。当中心轴4进入卡槽18中之后,工人操纵控制器11,使得驱动电机6停止转动和电动伸缩杆15伸长,于是限位圈13将卡槽18挡住。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