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输送带。
背景技术:2.目前,流水线广泛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传输,通常所用的流水线是固定的,只用于在固定的工位之间进行物料的传送,当产品从不同高度的单独加工设备向较大的流水线上进行传递时,往往采用人工传递,即,从设备上人工拿取物料放置到下一工序的流水线上,作业效率不高。
3.如果使用不可调节的单独设计的流水线,灵活性又有所欠缺,对于硬度不够的物料,例如纸制品,可能由此造成物料的衔接碰撞或表面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输送带,用于在不同的固定设备和流水线之间自动输送物料。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输送带,包括缠绕在主动轴和端部从动轴之间的带体,所述主动轴和端部从动轴之间至少设置有第一中间从动轴,主动轴和第一中间从动轴均安装在一对第一侧板之间,第一侧板分布于带体的两侧,第一侧板上均各自铰接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亦分布于带体的两侧,端部从动轴安装在该对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由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支撑。
6.所述端部从动轴安装在一对伸缩调节侧板上的安装孔内,伸缩调节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对于第二侧板的位置可伸缩调节。
7.所述伸缩调节侧板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排,调节孔排包括至少四个调节孔,伸缩调节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穿设在至少其中两个调节孔中的第一螺母固定。
8.所述调节孔排有并排的两排。
9.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置有抵靠伸缩调节侧板端部的调节定位板,调节定位板通过分别穿设于两调节孔排中的一对调节孔的第二螺母固定。
10.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在高度调节孔内滑动固定。
11.所述固定座为底板和垂直连接在底板上的两块边板所构成的u形板,底板上设置固定座安装孔,边板上设置所述的高度调节孔。
12.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为与第一侧板的端面相匹配的圆柱面,与圆柱面同心的铰轴通过耳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铰轴被紧固在耳板上的铰孔内。
13.所述第一中间从动轴与端部从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中间从动轴,第二中间从动轴安装在该对第二侧板之间。
14.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主动轴安装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送带的高度、斜度和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进行调节,可单独运行,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用于不同出料高度的设备与固定高度流水线之间物料的转运。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输送带的布置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输送带的轴测图。
18.图3是图2中伸缩调节侧板部位的连接示意图。
19.图2中实心箭头方向为实施例中输送带的传送方向。
20.图中标记为:1
‑
固定座,2
‑
第一侧板,3
‑
第二侧板,4
‑
带体,5
‑
主动轴,6
‑
第一中间从动轴,7
‑
第二中间从动轴,8
‑
端部从动轴,9
‑
伸缩调节侧板,10
‑
底板,11
‑
高度调节孔,12
‑
第三螺母,13
‑
边板,14
‑
连接轴,15
‑
固定座安装孔,30
‑
圆柱面,31
‑
铰轴,32
‑
耳板,33
‑
铰孔,34
‑
第一螺母,35
‑
调节孔,36
‑
调节孔排,37
‑
第二螺母,39
‑
调节定位板,50
‑
电动机,51
‑
主动轴安装孔,91
‑
安装孔,92
‑
长度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输送带包括缠绕在主动轴5和端部从动轴8之间的带体4,所述主动轴5和端部从动轴8之间至少设置有第一中间从动轴6,主动轴5和第一中间从动轴6均安装在一对第一侧板2之间,第一侧板2分布于带体4的两侧,第一侧板2上均各自铰接有第二侧板3,第二侧板3亦分布于带体4的两侧,端部从动轴8安装在该对第二侧板3之间,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均由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支撑。显然,由于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铰接,且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分别由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支撑,这就可灵活调节主动轴5和端部从动轴8之间的高度差,用于不同的固定设备和流水线之间自动输送物料,既方便又能提高传送效率,并且传送中物料受损的可能性也因为高度的灵活调节适应而降低。
23.如图2和图3所示,端部从动轴8安装在一对伸缩调节侧板9上的安装孔91内,伸缩调节侧板9与第二侧板3连接,所述安装孔91的位置相对于第二侧板3的位置可伸缩调节,从而可以根据高度的调节来调节皮带的长度,满足皮带张紧度的要求。
24.如图3所示,所述的伸缩调节可这样实现:伸缩调节侧板9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孔92,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置有调节孔排36,调节孔排36包括至少四个调节孔35,伸缩调节侧板9和第二侧板3通过穿设在至少其中两个调节孔35中的第一螺母34固定。将第一螺母34固定于不同的调节孔35中,则伸缩调节侧板9既能可靠固定又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调节。
25.如图3所示,调节孔排36有并排的两排,方便保证伸缩调节侧板9的伸缩方向在第二侧板3的延伸方向上,方便确定地调节带体4下半段的斜度,带体4可布置在两排调节孔排的位置之间,避免因第一螺母34等局部固定件的存在而干涉到带体4的运动。
26.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侧板3上还设置有抵靠伸缩调节侧板9端部的调节定位板39,调节定位板39通过分别穿设于两调节孔排36中的一对调节孔35的第二螺母37固定,由此伸缩调节侧板9的固定更为可靠,使其端部从动轴的定位更准确。
2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座1,固定座1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孔11,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上固定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在高度调节孔11内滑动固定,连接轴14由第三螺母12固定在固定座1上,由此带体4的位置相对于固定座1的安装基础是可以调节并固定的。
28.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座1为底板10和垂直连接在底板10上的两块边板13所构成的u形板,底板10上设置固定座安装孔15,边板13上设置所述的高度调节孔11,固定座1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固定座安装孔15安装在高度不同的立柱上,进一步增大高度调节范围。
29.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可以这样铰接:所述第二侧板3的端面为与第一侧板2的端面相匹配的圆柱面30,与圆柱面30同心的铰轴31通过耳板3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2上,如此可保持带体4整个传送长度范围两侧的侧板共面,又实现了高度的调节,耳板32可进一步加强在调节后的可靠固定,提高输送带的承压能力。
3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中间从动轴6与端部从动轴8之间还可设置有第二中间从动轴7,第二中间从动轴7安装在该对第二侧板3之间,用于适当调节局部带体位置,避免铰接处连接件与带体4的干涉。
3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主动轴安装孔51,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带体4的长度。
32.实施例:
3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输送带包括缠绕在主动轴5和端部从动轴8之间的带体4,主动轴5安装在一对第一侧板2上设置的主动轴安装孔51内,并与电机50连接,第一侧板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主动轴安装孔51,主动轴5和端部从动轴8之间设置有第一中间从动轴6和第二中间从动轴7,第一中间从动轴6也安装在该对第一侧板2之间,第一侧板2上均各自铰接有第二侧板3,第二侧板3的端面为与第一侧板2的端面相匹配的圆柱面30,与圆柱面30同心的铰轴31通过耳板3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2上,铰轴31安装于耳板32上的铰孔33内,第二中间从动轴7和端部从动轴8安装在该对第二侧板3之间,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分布于带体4的两侧,分别由一固定座1支撑固定。与第一侧板2相应的为带体前半段,或者说上半段,与第二侧板3相应的为带体后半段,或者说下半段,后半段的尾端与前半段不共面并存在可调节的高度差。
34.其中,固定座1为底板10和垂直连接在底板10上的两块边板13所构成的u形板,底板10上设置固定座安装孔15,边板13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孔11,高度调节孔11为长圆孔,其轴线方向平行于底板10,其延伸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板10,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上固定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在高度调节孔11内滑动并通过第三螺母12固定。
35.其中,端部从动轴8安装在一对伸缩调节侧板9上的安装孔91内,伸缩调节侧板9上还设置有长度调节孔92,相应地在第二侧板3上设置有并排的两排调节孔排36,调节孔排36包括至少四个调节孔35,伸缩调节侧板9和第二侧板3通过穿设在至少其中两个调节孔35中的第一螺母34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安装孔91的位置相对于第二侧板3的位置可伸缩调节,调节到位后,第二侧板3上安装调节定位板39,调节定位板39抵靠在伸缩调节侧板9的端部,通过分别穿设于两调节孔排36中的一对调节孔35的第二螺母37固定。
36.其中,各主动辊、从动辊与相应安装孔、板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37.该可调节输送带的安装高度、前半段的长度、后半段的长度、后半段相对于前半段
的斜度、传送带前后端的高差均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布置灵活,并能单独运行,应用范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