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2.起重机主要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和金属结构等。起升机构是起重机的基本工作机构,大多是由吊挂系统和绞车组成,也有通过液压系统升降重物的。运行机构用以纵向水平运移重物或调整起重机的工作位置,一般是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和车轮组成。变幅机构只配备在臂架型起重机上,臂架仰起时幅度减小,俯下时幅度增大,分平衡变幅和非平衡变幅两种。回转机构用以使臂架回转,是由驱动装置和回转支承装置组成。
3.然而现有的起重机在进行紧急制动时,转轴和转盘之间突然抱死,而电机依旧在运行,会对电机的内部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而且现有的起重机在转移重物时不够平稳,在转移重物的过程中,由于重物的惯性较大容易导致其发生晃动。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起重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端安装有活动块,且活动块贯穿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腔槽,所述腔槽的内壁固定有第一卡齿,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设置有转盘,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贯穿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贯穿安装于转盘的内部,所述转盘的外壁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卡齿,且皮带通过第二卡齿与转盘相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壳体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贯穿于第一滑块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连接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滑槽与固定板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块与第二转轴为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齿在腔槽的内部均匀分布,且第一卡齿通过第二卡齿与皮带为啮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外壁为锯齿状结构,且转盘通过第二卡齿与皮带为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滑槽与第一转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二滑块在第一转轴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四个。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第二滑块和转盘均为卡合式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起重机,通过固定杆、皮带和第二
卡齿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作用,巧妙的利用了离合器的原理,通过向外拔出把手紧急断开行走装置的动力源,使得转轴与转盘脱离连接,防止出现电机和转轴之间卡死的现象,避免了机械运动时突然抱死带来的硬性损伤,解决了现有的起重机在进行紧急制动时,转轴和转盘之间突然抱死,而电机依旧在运行,会对电机的内部造成较大的损伤,导致起重机损坏的现象的问题,通过固定板、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作用,利用卡齿自检啮合的稳定性来保证了重物在起吊转移时不会出现滑动或者摇摆的情况,降低了安全隐患,解决了现有的起重机在转移重物时不够平稳,在转移重物的过程中,由于重物的惯性较大容易导致其发生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分布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壳体;2、固定板;3、第一滑槽;4、第一滑块;5、活动块;6、腔槽;7、第一卡齿;8、伺服电机;9、第一转轴;10、转盘;11、第二滑槽;12、弹簧;13、第二滑块;14、固定杆;15、皮带;16、第二卡齿;17、电动伸缩杆;18、第二转轴;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的底端安装有活动块5,且活动块5贯穿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活动块5的内部开设有腔槽6,腔槽6的内壁固定有第一卡齿7,壳体1的外壁固定有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的外壁设置有转盘10,第一转轴9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1,第二滑槽11的内壁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之间贯穿安装有固定杆14,且固定杆14贯穿安装于转盘10的内部,转盘10的外壁设置有皮带15,皮带15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卡齿16,且皮带15通过第二卡齿16与转盘10相连接,活动块5的底端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壳体1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18,且第二转轴18贯穿于第一滑块4的内部,固定杆14的端部连接有把手19。
20.第一滑块4的顶端为“t”型结构,第一滑块4通过第一滑槽3与固定板2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块4与第二转轴18为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滑块4能够在固定板2的内部滑动,同时会受到第一滑槽3的限位作用,防止发生偏离。
21.第一卡齿7在腔槽6的内部均匀分布,且第一卡齿7通过第二卡齿16与皮带15为啮合连接,保证了第一卡齿7与皮带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2.转盘10的外壁为锯齿状结构,且转盘10通过第二卡齿16与皮带15为啮合连接,使得通过旋转转盘10能够带动皮带15同步旋转。
23.第二滑块13为“t”型结构,第二滑块13通过第二滑槽11与第一转轴9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二滑块13在第一转轴9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四个,保证了第二滑块13能够在第一转轴9的内部滑动,同时会受到第二滑槽11的限位作用,防止发生偏离。
24.固定杆14与第二滑块13和转盘10均为卡合式滑动连接,保证了固定杆14能够同时贯穿第二滑块13和转盘10,并且能够将第二滑块13和转盘10连接固定在一起。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起重机时,首先通过电动伸缩杆17底端的倒钩将重物挂紧,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17的收缩将重物带至所需要的高度后停止电动伸缩杆17,伺服电机8设置在图1第一转轴9的后侧,从图1后方向前看为视角对该制动器操作进行说明,然后打开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顺时针启动带动第一转轴9顺时针旋转,同时第一转轴9通过第二滑块13和固定杆14以及转盘10之间的卡合作用,带动转盘10顺时针旋转,由于转盘10的外壁为锯齿状结构,所以转盘10通过啮合作用通过第二卡齿16带动皮带15顺时针旋转,由于第一卡齿7在腔槽6的内部均匀分布,且第一卡齿7通过第二卡齿16与皮带15为啮合连接,保证了第一卡齿7与皮带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重物能够稳定的进行转移,防止发生晃动,补充说明可通过调整伺服电机8来调整活动块5滑动的速率和周期,与此同时活动块5带动第一滑块4通过第二转轴18的贯穿支撑作用水平滑动,且活动块5带动电动伸缩杆17和重物同步运动,当重物达到指定位置后,开闭伺服电机8,且同时打开电动伸缩杆17,可顺利将重物放下,当起重机皮带15或者其它部件发生卡死情况时,此时对应机构无法运动,但是伺服电机8仍在工作,导致与卡死的部件会出现运动冲突,容易烧坏伺服电机8,此时立即到该起重机的前方,拉动把手19,把手19同时带动四个固定杆14向转盘10的外侧移动,使得固定杆14与转盘10之间快速脱离,弹簧12保证了第二滑块13能够在第二滑槽11的内部伸缩,从而避免了固定杆14与第二滑块13卡死,导致拔不出来的现象,此时第一转轴9与转盘10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第一转轴9的旋转作用传递不到转盘10上,所以转盘10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快速停止运动,且此时的第一转轴9和伺服电机8依旧正常旋转,避免了出现机械之间的抱死对伺服电机8造成损伤。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