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光学膜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薄膜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的特点是:表面光滑,膜层之间的界面呈几何分割;膜层的折射率在界面上可以发生跃变,但在膜层内是连续的;可以是透明介质,也可以是吸收介质;可以是法向均匀的,也可以是法向不均匀的。实际应用的薄膜要比理想薄膜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制备时,薄膜的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偏离大块材料,其表面和界面是粗糙的,从而导致光束的漫散射;膜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扩散界面;由于膜层的生长、结构、应力等原因,形成了薄膜的各向异性;膜层具有复杂的时间效应。
3.但是,现有的光学膜生产的上料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上料,即由工作人员将光学膜一片一片地拾取并摆放在用于后续工序的输送带上,这种上料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且上料速度慢,导致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人工上料无法对光学膜的缺陷进行初步观察,增加后续工序的工作量,增加生产时间,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光学膜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向滑道,所述导向滑道的右壁面安装有光学膜输送结构,所述光学膜输送结构的右壁面安装有转向检测结构,所述转向检测结构的下壁面安装有抓取结构,所述抓取结构的下壁面安装有旋转托盘结构,所述旋转托盘结构的右壁面安装有缺陷光学膜输送结构;所述光学膜输送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带、第一从动转轴以及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支撑架安装在导向滑道的右壁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带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的后壁面,所述第一从动转轴安装在第一传动带的内壁面,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从动转轴的外壁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检测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驱动电机、连接轴以及成像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架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右壁面,三个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上壁面,所述连接轴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下壁面,所述成像设备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下壁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抓取结构包括:安装板、吸盘、伸缩杆以及
气缸;所述安装板安装在连接轴的下壁面,所述吸盘安装在安装板的下壁面,所述伸缩杆安装在安装板的内部,所述气缸安装在安装板的上壁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托盘结构包括:料盒、光窗、旋转托盘、第三驱动电机以及第三支撑架;四个所述料盒分别安装在吸盘及成像设备的下壁面,所述光窗安装在料盒的下壁面,所述旋转托盘安装在光窗的下壁面,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安装在旋转托盘的下壁面,所述第三支撑架安装在第三驱动电机的外壁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缺陷光学膜输送结构包括:第四支撑架、第四驱动电机、第二传动带、第二从动转轴以及第二输送带;所述第四支撑架安装在第二支撑架的右壁面,所述第四驱动电机安装在第四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二传动带安装在第四驱动电机的外壁面,所述第二从动转轴安装在第二传动带的内壁面,所述第二输送带安装在第二从动转轴的外壁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壁面安装有挡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抓取结构,将工作人员一次性经导向滑道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的多个光学膜进行抓取,解决了现有的光学膜生产的上料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上料,即由工作人员将光学膜一片一片地拾取并摆放在用于后续工序的输送带上,这种上料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且上料速度慢的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向检测结构和旋转托盘结构,能够对放置在料盒中的光学膜进行初步的缺陷检测,解决了现有的光学膜生产的上料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上料,无法对光学膜的缺陷进行初步观察,增加后续工序的工作量,增加生产时间的问题,大大的减少了生产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导向滑道;2、第一支撑架;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传动带;5、第一从动转轴;6、第一输送带;7、第二支撑架;8、第二驱动电机;9、连接轴;10、成像设备;11、安装板;12、吸盘;13、伸缩杆;14、气缸;15、料盒;16、光窗;17、旋转托盘;18、第三驱动电机;19、第三支撑架;20、第四支撑架;21、第四驱动电机;22、第二传动带;23、第二从动转轴;24、第二输送带;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光学膜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导向滑道1,导向滑道1的右壁面安装有光学膜输送结构,光学膜输送结构的右壁面安装有转向检测结构,转向检测结构的下壁面安装有抓取结构,抓取结构的下壁面安装有旋转托盘结构,旋转托盘结构的右壁面安装有缺陷光学膜输送结构;光学膜输送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2、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传动带4、第一从动转轴5以及第一输送带6;第一支撑架2安装在导向滑道1的右壁面,第一驱动电机3安装在第一支撑架2的内部,第一传动带4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3的后壁面,第一从动转轴5安装在第一传动带4的内壁面,第一输送带6安装在第一从动转轴5的外壁面。
23.其中,转向检测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架7、第二驱动电机8、连接轴9以及成像设备10;第二支撑架7安装在第一支撑架2的右壁面,三个第二驱动电机8安装在第二支撑架7的上壁面,连接轴9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8的下壁面,成像设备10安装在第二支撑架7的下壁面。抓取结构包括:安装板11、吸盘12、伸缩杆13以及气缸14;安装板11安装在连接轴9的下壁面,吸盘12安装在安装板11的下壁面,伸缩杆13安装在安装板11的内部,气缸14安装在安装板11的上壁面。旋转托盘结构包括:料盒15、光窗16、旋转托盘17、第三驱动电机18以及第三支撑架19;四个料盒15分别安装在吸盘12及成像设备10的下壁面,光窗16安装在料盒15的下壁面,旋转托盘17安装在光窗16的下壁面,第三驱动电机18安装在旋转托盘17的下壁面,第三支撑架19安装在第三驱动电机18的外壁面。缺陷光学膜输送结构包括:第四支撑架20、第四驱动电机21、第二传动带22、第二从动转轴23以及第二输送带24;第四支撑架20安装在第二支撑架7的右壁面,第四驱动电机21安装在第四支撑架20的内部,第二传动带22安装在第四驱动电机21的外壁面,第二从动转轴23安装在第二传动带22的内壁面,第二输送带24安装在第二从动转轴23的外壁面。第一支撑架2的上壁面安装有挡板25。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过程是十分简单的,首先工作人员将外置的交流电源接入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8、第三驱动电机18及第四驱动电机20上,再将成像设备10与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连接;然后启动电源,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8、第三驱动电机18及第四驱动电机20,工作人员一次性将多个光学膜放置在导向滑道1上,光学膜经导向滑道1滑落在第一输送带6上,此时第一驱动电机3经第一传动带4带动第一从动转轴5,进而带动第一输送带6,第一输送带6将光学膜输送到挡板25后,伸缩杆13推动吸盘12向下运动,接触到光学膜后,气缸14吸气将光学膜吸附在吸盘12上,第二驱动电机8经连接轴9带动安装板11顺时针旋转180
°
,到达料盒15上方,气缸14排气,将光学膜放入料盒15中,此时另一端的吸盘12抓取下一片光学膜,抓取后,逆时针旋转180
°
返回初始位置,并将光学膜放入下一料盒15中,如此反复抓取第一输送带6上的光学膜;然后第三驱动电机18带动旋转托盘17顺时针旋转90
°
,即料盒中15中的光学膜到达成像设备10的正下方,通过光窗16与成像设备10的配合,对光学膜进行初步的检测,当存在缺陷时,第三驱动电机18继续带动旋转托盘17顺时针旋转90
°
,通过第二组抓取结构,将存在缺陷的光学膜抓取到第二输送带24上,第四驱动电机21经第二传动带22带动第二从动转轴23,进而带动第二输送带24将存在缺陷的光学膜输送出生产过程,当不存在缺陷时,旋转托盘17运动到第二组抓取结构位置,不会对其进行抓取,旋转托盘17继顺时针旋转90
°
,到达第三组抓取结构位置后,将其抓取出并将其放入下一步工序,这样就完成了本实用新
型使用。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