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2553发布日期:2021-11-10 09: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运输装置,又称运输设备,一般是指货物从某地运往其他地区的载体,是运输方式的工具;由于运输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运输工具,并经由一定的交通线路与港站来完成,故而运输方式取决于选取的运输路线以及需要运输的货物。
3.运输设备按运输方式分为: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航空运输设备等,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运送的要求,对货物进行定量的运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需要对货物先行承重,待确定了货物的重量之后再进行运输,使得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较长,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空间;所述运输空间包括设置于运输空间的底壁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方,所述滑轨用于将货物运输至运输空间内;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多个重量测量装置,所述重量测量装置用于检测货物的重量,输出重量信号。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搬运货物的时候,通过滑轨将货物运送至运输空间内,且可以通过滑轨上的重量测量装置,对货物进行称量,降低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
9.可选的,所述运输空间内还设置有控制器和报警灯;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重量测量装置和报警灯;所述控制器内预设有重量阈值,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重量信号反映的重量值大于重量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灯接收到报警信号工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放置在滑轨上时,重量检测装置将重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接收到重量信号,并将重量信号所反映的重量值和预设的重量阈值做比较,如果所述重量值超过重量阈值时,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报警灯接收到报警信号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货物较重,应该对货物进行调整。
11.可选的,所述运输装置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重量信号并输出显示信号;所述显示屏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工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放置在滑轨上时,重量检测装置将重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接收到重量信号,并输出显示信号,显示屏接收到显示信号显示,以使得工作人员了解到货物的重量,并根据该重量,进而选择剩余的货物。
13.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对滑轨起到支撑作用,多个支撑块提高了支撑组件的稳定性,以使得在将货物放置在滑轨上时,保持货物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每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重量测量装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放置在滑轨上时,重量测量装置检测货物对滑轨的压力,每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多个所述重量测量装置,防止出现其中一个重量测量装置出现故障,导致对货物的测量出现误差的情况,提高了重量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17.可选的,所述重量测量装置粘接于所述滑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方式较为简便,提高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重量测量装置焊接于所述滑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焊接放置较为简便,提高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重量测量装置为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应变量程较大,使用寿命较长,且成本较低。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采用在滑轨上设置重量测量装置的方式,使得可以对放置在滑轨上的货物进行称重,并通过控制器和显示屏的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知道货物的重量,从而对剩余的货物进行选择;
25.2.通过设置报警灯,报警灯和控制器的配合使用,当滑轨上的货物重量超过重量阈值时,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报警灯接收报警信号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得知货物较重,应该对货物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书实施例中支撑组件、滑轨和重量测量装置的安装结构示例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重量测量装置的输出信号变化图像。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报警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块;2、滑轨;3、重量测量装置;31、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4、控制器;5、显示屏;6、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空间;运输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滑轨2的支撑组件,滑轨2上连接有用于测量货物重量的重量测量装置3;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得知货物的重量,进而减少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
34.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块1,支撑块1皆位于运输空间底壁上,且皆与运输空间连接,滑轨2固定设置于支撑块1上。
35.重量测量装置3为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采用fs

x型号;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包括两种型号,一种可以点焊安装在滑轨2上,另一种可以胶粘安装在滑轨2上;安装过程时间较短,且点焊式安装完成之后可以立刻使用,胶粘式安装需要在室温状态下固化一段时间才能使用。
36.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且使用寿命较长,使用成本较低,适应性较强的优点。
37.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设置于滑轨2上,且每两个支撑块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降低出现其中一个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出现故障,导致重量检测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38.运输空间内还设置有控制器4,为了详细说明支撑组件、滑轨2和重量测量装置3之间的安装结构以及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与控制器4之间的信号传输,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39.参考图1和图2,在本示例中,每两个支撑块1之间设置有两个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此处两个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为第一组,且两个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之间的距离小于货物的长度;当货物通过第一组时,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输出的信号变化总零升高至最大,再降低至最小,再升高至最大,再降低至零,此时表明货物通过第一组;需要注意的是,当货物移动至终点时,此时的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输出的信号保持不变,控制器4接收该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工作。
40.参照图3,运输空间内还设置有显示屏5,控制器4连接重量测量装置3,接收重量信号,并输出显示信号;控制器4内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接收到显示信号后驱动显示屏5工作。
41.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m1和npn型第一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接收重量信号;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一继电器km1串接于电源;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当第一三极管q1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由于第一三极管q1本身特性,接收到高电平导通;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km1通电工作。第一继电器km1包括一与显示屏5串接于电源的常开触点km1

1,此时的显示信号表现为第一继电器km1磁吸触点km1

1关闭,从而使得显示屏5通电工作,此时的显示屏5显示货物的重量,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5观察到货物的重量,从而省去了先称重后运输的步骤,减少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
42.参照图4,运输空间内还设置有报警灯6,控制器4内预设有重量阈值,当控制器4接收到的重量信号反映的重量值大于重量阈值时,控制器4输出报警信号;控制器4内设置有报警驱动电路,报警驱动电路连接报警灯6,报警驱动电路接收报警信号驱动报警灯6工作。
43.报警驱动电路包括包括第二继电器km2和npn型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fs

x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31,接收重量信号;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二继电器km2串接于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当第二三极管q2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由于第二三极管q2本身特性,接收到高电平导通;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使得第二继电器km2通电工作。第二继电器km2包括一与报警灯6串接于电源的常开触点km2

1,此时的报
警信号表现为第二继电器km2磁吸触点km2

1关闭,从而使得报警灯6通电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到报警灯6报警,从而得知货物的重量较大,应对货物进行调整,减少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重物测量功能的运输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该运输装置运输货物时,通过滑轨2将货物运输至运输空间内,较为省力,提高了搬运货物的便捷性;此时的重量测量装置3对货物的重量进行检测,通过控制器4和显示屏5的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得知货物的重量,再通过设置报警灯6,当货物超重时,报警灯6进行报警,工作人员可以得知货物的重量较大,应进行调整,减少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运输工作的工作效率。
4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