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具体为电缆敷设用的电缆敷设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和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和电器等,随着电缆的快速发展,对于电缆的敷设越来越多,因此在对电缆的敷设时,需要使用到电缆敷设牵引装置,而传统电缆敷设牵引装置中牵引辊的位置大多是固定的,而这种方式使电缆集中环绕在牵引辊上,导致绕线不均匀,易使电缆交错缠绕在一起,所以存在不便于使用的缺陷,从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为此我们提出电缆敷设用的电缆敷设牵引装置,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缆敷设用的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具备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缆敷设用的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顶部的靠前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型框,所述驱动箱内腔底部的右侧通过支撑台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左端与驱动箱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顶部贯穿驱动箱且与第一凹型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型框内腔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牵引辊,所述第一凹型框的右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凹型框且与牵引辊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顶部的靠后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凹型框,所述第二凹型框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均匀放置有缓冲球,所述缓冲球的外表面与筒体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贯穿筒体且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凹型框内腔的底部通过支撑柱活动连接有与第一导向轮配合使用的第二导向轮。
5.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驱动箱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导向板配合使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板的外表面与导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板配合使用的驱动槽。
7.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并位于驱动槽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凹型框配合使用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外表面与第一凹型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板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与滑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凹型框、牵引辊和第二伺服电机,能够对电缆进行牵引,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螺杆、套筒和驱动板,能够使第一凹型框左右移动,从而使牵引辊对电缆进行均匀缠绕,通过设置第二凹型框、筒体、滑板、缓冲球、活动柱、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能够对电缆进行导向,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向板和导向槽,能够对套筒进行导向,同时对其进行限位;通过设置驱动槽,能够方便驱动板移动;通过设置滑轨,能够对第一凹型框进行支撑,同时对其进行导向;通过设置滑槽,能够对滑板进行支撑,同时对其进行限位;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方便驱动箱移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轨的结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杆和套筒的结构连接立体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结构剖视图。
17.图例说明:
[0018]1‑
驱动箱,2
‑
第一凹型框,3
‑
第一伺服电机,4
‑
螺杆,5
‑
套筒,6
‑
驱动板,7
‑
牵引辊,8
‑
第二伺服电机,9
‑
第二凹型框,10
‑
筒体,11
‑
滑板,12
‑
缓冲球,13
‑
活动柱,14
‑
第一导向轮,15
‑
第二导向轮,16
‑
导向板,17
‑
导向槽,18
‑
驱动槽,19
‑
滑轨,20
‑
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
请参阅图1
‑
4,电缆敷设用的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包括驱动箱1,驱动箱1顶部的靠前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型框2,驱动箱1内腔底部的右侧通过支撑台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螺杆4的左端与驱动箱1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螺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5,套筒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板6,驱动板6的顶部贯穿驱动箱1且与第一凹型框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一凹型框2内腔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牵引辊7,第一凹型框2的右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8,第二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凹型框2且与牵引辊7的连接处固定连接,驱动箱1顶部的靠后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凹型框9,第二凹型框9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筒体10,筒体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11,滑板11的顶部均匀放置有缓冲球12,缓冲球12的外表面与筒体10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滑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13,活动柱13的底部贯穿筒体10且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14,第二凹型框9内腔的底部通过支撑柱活动连接有与第一导向轮14配合使用的第二导向轮15,通过设置第一凹型框2、牵引辊7和第二伺服电机8,能够对电缆进
行牵引,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3、螺杆4、套筒5和驱动板6,能够使第一凹型框2左右移动,从而使牵引辊7对电缆进行均匀缠绕,通过设置第二凹型框9、筒体10、滑板11、缓冲球12、活动柱13、第一导向轮14和第二导向轮15,能够对电缆进行导向,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电缆敷设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
[002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套筒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6,驱动箱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导向板16配合使用的导向槽17,导向板16的外表面与导向槽1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板16和导向槽17,能够对套筒5进行导向,同时对其进行限位。
[0022]
请参阅图1和图2,驱动箱1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板6配合使用的驱动槽18,通过设置驱动槽18,能够方便驱动板6移动。
[0023]
请参阅图1和图2,驱动箱1的顶部并位于驱动槽18的前后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凹型框2配合使用的滑轨19,滑轨19的外表面与第一凹型框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轨19,能够对第一凹型框2进行支撑,同时对其进行导向。
[0024]
请参阅图4,筒体10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板11配合使用的滑槽20,滑槽20的内表面与滑板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槽20,能够对滑板11进行支撑,同时对其进行限位。
[0025]
请参阅图1和图2,驱动箱1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万向轮设置有锁止板,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方便驱动箱1移动。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002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轮14和第二导向轮15之间,然后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牵引辊7的外表面,接着将第二伺服电机8和第一伺服电机3插头通电,启动第二伺服电机8和第一伺服电机3外部控制器,使第二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牵引辊7转动,使牵引辊7带动电缆移动,使电缆环绕在牵引辊7的外表面,从而实现对电缆的牵引,与此同时,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螺杆4在套筒5的内表面螺纹转动,同时套筒5带动导向板16在导向槽17的内表面滑动,以及套筒5带动驱动板6移动,驱动板6带动第一凹型框2移动,第一凹型框2带动牵引辊7移动,从而使电缆均匀的环绕在牵引辊7的外表面,该装置操作简单,从而避免了电缆集中环绕在牵引辊7上,造成电缆交错缠绕在一起,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
[0028]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