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渣装置。
背景技术:2.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渣,目前在卸渣堆放时极易产生大量的灰尘,造成空气污染。此外,在卸渣过程中,渣由于具有较大的势能,下落速度较快,渣落到渣堆上时会以较大的速度滑落,导致渣堆不稳。因此,亟需一种卸渣装置能够解决卸渣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渣装置,能够保证卸渣过程清洁、安全。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卸渣装置,包括:
6.卸渣器,所述卸渣器内设置有卸渣腔,所述卸渣器还包括与所述卸渣腔连通的入渣管路和出渣管路;
7.负压管路,所述负压管路与所述卸渣腔的上部连通;
8.扬尘挡渣板,所述扬尘挡渣板设置在所述卸渣腔的渣的流经区域内,且与所述卸渣腔的壁面之间有间隙。
9.可选地,所述扬尘挡渣板为棱锥状或圆锥状。
10.可选地,所述扬尘挡渣板被配置为能够防止所述渣从所述扬尘挡渣板的周围垂直落入所述出渣管路内。
11.可选地,所述扬尘挡渣板包括倾斜板面,所述倾斜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范围为20
°‑
40
°
。
12.可选地,所述扬尘挡渣板与所述卸渣器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卸渣器为倒置的棱台状。
14.可选地,所述卸渣器的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0
°‑
70
°
。
15.可选地,所述负压管路设置在所述卸渣器的顶面上。
16.可选地,所述负压管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17.可选地,还包括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与所述负压管路连通。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渣装置,包括卸渣器、负压管路和扬尘挡渣板,其中,卸渣器内设置有卸渣腔,卸渣器还包括与卸渣腔连通的入渣管路和出渣管路,负压管路与卸渣腔的上部连通,扬尘挡渣板设置在卸渣腔的渣的流经区域内,且与卸渣腔的壁面之间有间隙。渣从入渣管路进入卸渣器,并在下落过程中与扬尘挡渣板接触,一方面会在卸渣器内产生大量的扬尘,一方面能够消减渣的势能,降低其下落速度,通过设置与卸渣腔上部连通的负压管路,扬尘将被抽吸至负压管路中,以解决卸渣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速度降低后
的渣从扬尘挡渣板与卸渣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处下落,将以较小的速度落在渣堆上,从而消除了卸渣过程的安全隐患。因此,该卸渣装置能够保证卸渣过程的清洁、安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渣装置的剖视图。
21.图中:
22.1、卸渣器;11、入渣管路;12、出渣管路;
23.2、负压管路;
24.3、扬尘挡渣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渣装置,包括:卸渣器1、负压管路2和扬尘挡渣板3。其中,卸渣器1内设置有卸渣腔,卸渣器1还包括与卸渣腔连通的入渣管路11和出渣管路12,负压管路2与卸渣腔的上部连通,扬尘挡渣板3设置在卸渣腔的渣的流经区域内,且与卸渣腔的壁面之间有间隙。渣从入渣管路11进入卸渣器1,并在下落过程中与扬尘挡渣板3接触,一方面会在卸渣器1内产生大量的扬尘,一方面能够消减渣的势能,降低其下落速度,通过设置与卸渣腔上部连通的负压管路2,扬尘将被抽吸至负压管路2中,以解决卸渣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速度降低后的渣从扬尘挡渣板3与卸渣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处下落,将以较小的速度落在渣堆上,从而消除了卸渣过程的安全隐患。因此,该卸渣装置能够保证卸渣过程的清洁、安全。
29.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扬尘挡渣板3为棱锥状或圆锥状。其中,棱锥或圆锥的顶点朝向渣下落的方向,以实现扬尘挡渣板3的扬尘、挡渣、排渣的功能。
30.为了保证扬尘挡渣板3的挡渣效果,需要保证扬尘挡渣板3能够挡住所有下落的渣,没有渣从扬尘挡渣板3的周围垂直落入出渣管路12中,可选地,扬尘挡渣板3设置在出渣管路12的入口的正上方,扬尘挡渣板3包括倾斜板面。当扬尘挡渣板3为棱锥状时,倾斜板面
的底边围设成的底面为多边形,该底面处可设置有实际的底板,或不设置实际的底板,为实现上述遮挡效果,当该底面为正方形时,其边长不小于出渣管路12的直径。当扬尘挡渣板3为圆锥状时,倾斜板面的底边围设成的底面为圆形,该底面处同样是可设置有实际的底板,或不设置实际的底板,为实现上述遮挡效果,圆形底面的直径不小于出渣管路12的直径。
31.扬尘挡渣板3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α,由于角度α会影响扬尘挡渣板3扬尘、挡渣、排渣的效果,即角度越大,排渣效果越好,角度越小,扬尘、挡渣的效果越好,为了平衡扬尘挡渣板3的三项功能,优选地,扬尘挡渣板3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20
°‑
40
°
。
32.可选地,为了使渣在卸渣器1内下落顺畅,在本实施例中的卸渣器1为倒置的棱台状。可选地,卸渣器1的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角度β的取值范围为60
°‑
70
°
。可选地,扬尘挡渣板3与卸渣器1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可根据实际使用的不同需要而定。固定连接有利于保证扬尘挡渣板3的牢固性,可选用焊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可实现扬尘挡渣板3在卸渣器1内位置的调节,垂直移动扬尘挡渣板3即可改变扬尘挡渣板3与卸渣器1内壁之间间隙的大小,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尺寸的渣,以保证挡渣效果,可选用螺接的方式。
33.合理设置负压管路2将有利于扬尘的抽取,可选地,负压管路2设置在卸渣器1的顶面上。可选地,负压管路2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卸渣器1的顶面上相对设置两个负压管路2,或在卸渣器1的顶面上均匀设置三个或四个负压管路2。总之,可根据卸渣器1与负压管路2的尺寸设定负压管路2的数量和位置。
34.为了实现负压管路2具有抽吸压力,且为了进一步对抽吸的扬尘进行处理或回收,在负压管路2上设置带风机的负压除尘设备,除尘设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