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6951发布日期:2021-12-15 05:5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


背景技术:

2.包装箱在如今的物流运输行业中应用广泛,纸箱更是一种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应用的包装箱。通常,市面上供应的纸箱大多为压平的纸箱板的形态,在需要使用时,将纸箱板折叠成形,再在纸箱底板中部的折页上粘上胶带封装;并将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打开,也即进行开箱处理。一般的开装箱机在开箱后,需要用户手动将产品装到纸箱内,装料效率慢;且当纸箱顶板折页没有完全打开时,只有用户手动操作将折页完全打开后,才能继续作业,大大降低了装料效率。因此对于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用户手动将产品装到纸箱内,装料效率慢;且当纸箱顶板折页没有完全打开时,也会降低装料效率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能自动进行装料,且还能有效提高装料效率。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包括开装箱机,还包括产品输送机构、抓取机器人和导向机构,产品输送机构、抓取机器人均位于开装箱机机架的左侧,导向机构包括支撑架、上下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横梁以及两个均左右滑动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的驱动气缸,支撑架位于开装箱机出料单元的右侧,支撑横梁位于出料单元的正上方,每个驱动气缸的丝杆均通过连接轴与导向轴连接且能带动导向轴转动,每个导向轴上均前后滑动设置有两个叶片组,每个叶片组均包括前后滑动设置在导向轴上的连接块和设置在连接块上的两个叶片。
5.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开装箱机、抓取机器人以及各自所实现的功能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叙述。纸箱底板中部的折页通过胶带粘住并封装;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呈打开状态(也就是纸箱底部被封住,纸箱顶部呈打开状态)。产品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输送,当封装好的纸箱到达出料单元时,抓取机器人启动并进行抓取产品输送机构上的产品,并将产品放到纸箱内(根据用户各自的需求,选择放入纸箱的产品个数)。在抓取机器人进行放料时,驱动气缸启动,并带动导向轴向外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并实现垂直状态,八个叶片将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均撑开,避免有折页闭合而影响装料效率;在产品放到纸箱内后,驱动气缸再带动导向轴向内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并实现水平状态,八个叶片不影响出料,使纸箱顺利从开装箱机的出料单元出料至下个工位。
6.同时支撑横梁上下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高度调整)、驱动气缸左右滑动设置在支撑横梁上(宽度调整)、叶片组前后滑动设置在导向轴上(长度调整),在开装箱机出料单元输送来不同尺寸的纸箱后,上下滑动调整支撑横梁、左右滑动调整驱动气缸、前后滑动调整叶片组,进而实现叶片组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调整,使四个叶片组正好能将不同尺寸的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给撑开。这种结构的一体系统,能自动进行装料,且还能有效提高
装料效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产品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架、转动设置在输送机架上的输送带和与输送带连接并带动其旋转的输出电机。输出电机开启,带动输送带旋转对产品进行输送。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设置在输送机架上的放置板和伺服电机,放置板位于输送带的右侧且抓取机器人的抓取手位于放置板的上方,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丝杆与设置在推料板上的螺母头螺纹连接且能带动推料板左右滑动,推料板位于输送带的左侧且推料板与放置板相对应。当输送带送来产品后,伺服电机开启,并带动推料板右滑动,进而带动产品右滑动至放置板上,此时抓取机器人的抓取手从放置板上抓取产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螺杆和旋转手轮,支撑架上设置有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螺杆的下端与下轴承座转动连接,螺杆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座并与旋转手轮连接且螺杆能在上轴承座内转动,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且支撑横梁通过第一螺纹孔能与螺杆螺纹连接。当需要调高(低)叶片组的高度时,用户手动转动顺(逆)时针转动旋转手轮,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与螺杆螺纹连接的支撑横梁上(下)滑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滑轨,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滑块嵌入滑轨且能上下滑动。滑轨和滑块的设置,使支撑横梁在支撑架上滑动时进一步保持稳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两组锁紧部,每组锁紧部均包括锁紧把手、套设在支撑横梁上且能左右滑动的锁紧座,每个驱动气缸均设置在锁紧座上,每个锁紧座上均设置有让位孔和第二螺纹孔,每个锁紧把手均穿过让位孔后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能将锁紧座锁紧在支撑横梁上。当需要调整叶片组的宽度时,用户手动转动锁紧把手,将锁紧把手与第二螺纹孔分开,这时锁紧座能在支撑横梁上左右滑动,进而带动驱动气缸、叶片组左右滑动。宽度调整好后,用户在反方向转动锁紧把手,再次将锁紧把手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使锁紧座锁紧在支撑横梁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多个螺丝,每个导向轴上均设置有导轨,每个连接块均套设在导向轴上且能在导轨上前后滑动,每个连接块上均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每个螺丝均与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且每个螺丝的一端均能穿过第三螺纹孔并与导向轴相抵紧。当需要调整叶片组之间的长度时,将螺丝从第三螺纹孔中取出,这时连接块可以在导轨上前后滑动,进而带动叶片组前后滑动。长度调整好后,用户在反方向转动螺丝锁紧在第三螺纹孔中,使连接块锁紧在导向轴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施例支撑架和支撑横梁的正视图;
16.图4为本实施例支撑架和支撑横梁的后视图。
17.图中:
[0018]1‑
开装箱机;2

产品输送机构;21

输送机架;22

输送带;23

输出电机;3

抓取机器人;31

抓取手;
[0019]4‑
导向机构;41

支撑架;42

支撑横梁;43

驱动气缸;
[0020]5‑
连接轴;6

导向轴;7

伺服电机;8

推料板;9

螺杆;10

旋转手轮;11

滑轨;12

滑块;13

锁紧把手;14

锁紧座;15

连接块;16

叶片;17

导轨;18

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
参见附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机器人开装箱机一体系统,包括开装箱机1,还包括产品输送机构2、抓取机器人3和导向机构4,产品输送机构2、抓取机器人3均位于开装箱机1机架的左侧,导向机构4包括支撑架41、上下滑动设置在支撑架41上的支撑横梁42以及两个均左右滑动设置在支撑横梁42上的驱动气缸43,支撑架41位于开装箱机1出料单元的右侧,支撑横梁42位于出料单元的正上方,每个驱动气缸43的丝杆均通过连接轴5与导向轴6连接且能带动导向轴6转动,每个导向轴6上均前后滑动设置有两个叶片组,每个叶片组均包括前后滑动设置在导向轴6上的连接块15和设置在连接块15上的两个叶片16。开装箱机1、抓取机器人3以及各自所实现的功能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叙述。纸箱底板中部的折页通过胶带粘住并封装;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呈打开状态(也就是纸箱底部被封住,纸箱顶部呈打开状态)。产品输送机构2对产品进行输送,当封装好的纸箱到达出料单元时,抓取机器人3启动并进行抓取产品输送机构2上的产品,并将产品放到纸箱内(根据用户各自的需求,选择放入纸箱的产品个数)。在抓取机器人3进行放料时,驱动气缸43启动,并带动导向轴6向外转动,进而带动叶片16转动并实现垂直状态,八个叶片16将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均撑开,避免有折页闭合而影响装料效率;在产品放到纸箱内后,驱动气缸43再带动导向轴6向内转动,进而带动叶片16转动并实现水平状态,八个叶片16不影响出料,使纸箱顺利从开装箱机1的出料单元出料至下个工位。
[0023]
同时支撑横梁42上下滑动设置在支撑架41上(高度调整)、驱动气缸43左右滑动设置在支撑横梁42上(宽度调整)、叶片组前后滑动设置在导向轴6上(长度调整),在开装箱机1出料单元输送来不同尺寸的纸箱后,上下滑动调整支撑横梁42、左右滑动调整驱动气缸43、前后滑动调整叶片组,进而实现叶片16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调整,使八个叶片16正好能将不同尺寸的纸箱顶板中部的折页给撑开。这种结构的一体系统,能自动进行装料,且还能有效提高装料效率。
[0024]
本实施例的产品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机架21、转动设置在输送机架21上的输送带22和与输送带22连接并带动其旋转的输出电机23。输出电机23开启,带动输送带22旋转对产品进行输送。
[0025]
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输送机架上的放置板18和伺服电机7,放置板18位于输送带的右侧且抓取机器人3的抓取手31位于放置板18的上方,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丝杆与设置在推料板8上的螺母头螺纹连接且能带动推料板8左右滑动,推料板8位于输送带的左侧且推料板8与放置板18相对应。当输送带22送来产品后,伺服电机7开启,并带动推料板8右滑动,进而带动产品右滑动至放置板18上,此时抓取机器人3的抓取手31从放置板18上抓取产品。
[0026]
本实施例还包括螺杆9和旋转手轮10,支撑架41上设置有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螺杆9的下端与下轴承座转动连接,螺杆9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座并与旋转手轮10连接且螺杆9能在上轴承座内转动,支撑横梁42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且支撑横梁42通过第一螺纹孔能与螺杆9螺纹连接。当需要调高(低)叶片组的高度时,用户手动转动顺(逆)时针转动旋转手轮10,带动螺杆9转动,进而带动与螺杆9螺纹连接的支撑横梁42上(下)滑动。
[0027]
本实施例的支撑架41上还设置有滑轨11,支撑横梁42上还设置有与滑轨11相匹配的滑块12,滑块12嵌入滑轨11且能上下滑动。滑轨11和滑块12的设置,使支撑横梁42在支撑架41上滑动时进一步保持稳定。
[0028]
本实施例还包括两组锁紧部,每组锁紧部均包括锁紧把手13、套设在支撑横梁42上且能左右滑动的锁紧座14,每个驱动气缸43均设置在锁紧座14上,每个锁紧座14上均设置有让位孔和第二螺纹孔,每个锁紧把手13均穿过让位孔后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能将锁紧座14锁紧在支撑横梁42上。当需要调整叶片组的宽度时,用户手动转动锁紧把手13,将锁紧把手13与第二螺纹孔分开,这时锁紧座14能在支撑横梁42上左右滑动,进而带动驱动气缸43、叶片组左右滑动。宽度调整好后,用户在反方向转动锁紧把手13,再次将锁紧把手13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使锁紧座14锁紧在支撑横梁42上。
[0029]
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螺丝,每个导向轴6上均设置有导轨17,每个连接块15均套设在导向轴6上且能在导轨17上前后滑动,每个连接块15上均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每个螺丝均与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且每个螺丝的一端均能穿过第三螺纹孔并与导向轴6相抵紧。当需要调整叶片组之间的长度时,将螺丝从第三螺纹孔中取出,这时连接块15可以在导轨17上前后滑动,进而带动叶片组、叶片16前后滑动。长度调整好后,用户在反方向转动螺丝锁紧在第三螺纹孔中,使连接块15锁紧在导向轴6上。
[0030]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