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及具有该输送带的碗碟正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6039发布日期:2021-11-29 21:3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带及具有该输送带的碗碟正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自动包装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输送带及具有该输送带的碗碟正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餐馆或酒店使用的公共餐具,需要分别对餐具进行洗涤、消毒后再进行分拣并装配成套进行包装。餐具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人工或其他装置对餐具的开口进行调整,避免餐具无法包装或餐具清洗的过程不到位,然而现有的餐具正反装置结构复杂,正反装置在对餐具进行翻转时的稳定性不高,且翻转后的餐具无法直接运输至下一设备进行打包、清洗或消毒等操作。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及具有该输送带的碗碟正反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输送带,其包括输送带本体及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沿着输送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距地排列设置;沿着输送带本体的输送方向,所述分隔板的正面设置有限位槽。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设置于分隔板靠近输送带本体的一端。
7.进一步地,多个分隔板均匀分布。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碗碟正反装置,其包括输送架和前面所述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转动设置于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上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转动驱动器。
9.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架还包括坡面段,所述坡面段的输出端与过渡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坡面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升高。
10.进一步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位于过渡段下方的碗碟输送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装配装置,所述碗碟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输送带二、沿装配输送带二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分别设置于每个装配输送带一上的多个送料装置一及分别与每个送料装置一电连接的多个感应装置一;所述碗碟输送装置的一输出端与装配输送带二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碗碟输送装置的其余输出端分别与多条装配输送带一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送料装置一用于将装配输送带一上的碗或/和碟子堆叠至装配输送带二的碗或碟子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由多个分隔块组成,即限位槽位于分隔块靠近输送带本体的一端。
14.进一步地,所述碗碟输送装置包括多条条形输送带,多条所述条形输送带与分隔块错位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增设限位槽,提高碗或/和碟子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且限位槽的结构简单,不影响输送带本体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具有该输送带的一种碗碟正反装置的结构简单,增设过渡段,使得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输送带的方向偏移;增设分隔板与限位槽共同对碗或/和碟子作用,使得碗或/和碟子在重心偏移的过程中,对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带与输送架配合即可实现对开口朝下放置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提高了碗或/和碟子的翻转效率;无需借助其他设备,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其他设备与本实用新型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碗碟正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碗碟正反装置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碗碟正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碟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1、输送带本体;12、分隔板;121、分隔块;111、碗碟输送装置;112、条形输送带;13、限位槽;14、坡面段;15、过渡段;21、装配输送带一;22、装配输送带二;211、感应装置一;212、送料装置一;213、阻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其包括输送带本体11及多个分隔板12,多个分隔板12沿着输送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距地排列设置;所述分隔板12沿着输送带本体11的输送方向的正面设置有限位槽13。
2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输送带可用于运输碗或/和碟子,当人工或其他装置将碗或/和碟子放置在此输送带本体11上时,通过分隔板12将相邻的两碗或/和碟子分隔开来。当输送带用于运输开口处具有外翻边的碗或/和碟子时,放置在输送带本体11上的碗或/和碟子处于开口朝下放置的状态时,碗或/和碟子的外翻边与限位槽13卡接。增设限位槽13,提高碗或/和碟子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且限位槽13的结构简单,不影响输送带本体11的其他结构和功能;输送带沿输送方向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时,通过限位槽13限制位于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增加碗或/和碟子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限位槽1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略大于碗或/和碟子的外翻边的厚度。
30.具体地,所述分隔板12呈平板状。
3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13设置于分隔板12的底端,即限位槽13设置于分隔板12靠近输送带本体11的一端。
32.将限位槽13设置于分隔板12的底端,使碗或/和碟子处于开口朝下放置的状态时,碗或/和碟子的开口与输送带本体11接触的同时与限位槽13卡接,进一步提高输送带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33.进一步地,多个分隔板12均匀分布,即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2之间的距离相等。
3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一输送带可分别用于输送碗或碟子,将分隔板12均匀设置在输送带本体11上用于将相邻的碗或碟子分隔开来,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碗或碟子的最大宽度,避免了碗或碟子在输送的过程中,碗或碟子与分隔板12之间的距离过大时,碗或碟子与分隔板12之间产生碰撞,影响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容易使得碗或碟子产生损坏。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碗碟正反装置,其包括输送架和前面所述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转动设置于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包括过渡段15,所述过渡段1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输送带转动的转动驱动器。
36.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输送带装设于输送架上,通过人工或其他装置将碗或/和碟子放置在输送带上,放置在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存在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放置两种状态。位于过渡段15处的输送带在输送碗或/和碟子的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且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输送带的方向偏移,当分隔板12平行于水平面时,分隔板12对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的限制作用消失,由于碗或/和碟子的底端部较重,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沿着输送带本体11滑落下来,滑落的碗或/和碟子保持开口朝上的状态;当此时输送的是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时,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其开口处的直径逐渐垂直于分隔板12时,此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偏移至分隔板12外,且由于碗或/和碟子一侧的外翻边卡置在限位槽13内,所以随着分隔板12跟随输送带本体11继续输送,限位槽13持续对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一侧的外翻边进行卡接,使得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会朝远离输送带本体11的一侧发生旋转,当限位槽13对碗或/和碟子的卡接作用消失时,从而使得碗或/和碟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口朝上地掉落至下一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增设过渡段15,使得碗或/和碟子的重心逐渐向远离输送带的方向偏移;增设分隔板12与限位槽13共同对碗或/和碟子作用,使得碗或/和碟子在重心偏移的过程中,对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带与输送架配合即可实现对开口朝下放置的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提高了碗或/和碟子的翻转效率;无需借助其他设备,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其他设备与本实用新型产生干扰。
37.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架还包括坡面段14,所述坡面段14的输出端与过渡段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坡面段1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升高。
38.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位于坡面段14处的输送带在输送碗或/和碟子的过程中,碗或/和碟子的水平高度不断提高,增设坡面段14,用于提高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有利于将碗或/和碟子输送至过渡段15的顶端(输入端)。
39.具体地,所述输送带可设置为多条。增设多条输送带,多条输送带用于分别输送碗
和碟子等,通过手工或其他装置将碗和碟子等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输送带上,并对放置于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等进行输送和翻转,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40.进一步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位于过渡段15下方的碗碟输送装置111。具体地,所述碗碟输送装置111的输送面与过渡段15的底端(输出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大于碗或碟子开口处的直径。
41.增设碗碟输送装置111用于接收输送带输送过来的碗或/和碟子,当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经由输送架与输送带翻转时,当限位槽13对碗或/和碟子的限制消失时,碗或/和碟子跌落至下方的碗碟输送装置111。由于碗碟输送装置111的输送面与过渡段15的底端(输出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大于碗或碟子开口处的直径,所以碗或/和碟子在翻转的过程中不会与碗碟输送装置111接触,从而避免碗碟输送装置111与过渡段15距离太近时,会影响碗或/和碟子的翻转。碗碟输送装置111可将接收到的碗或/和碟子输送至下一装置,等待后续使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
42.进一步地,碗碟正反装置还包括装配装置,所述碗碟输送装置111的输出端与装配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经由碗碟输送装置111输送至装配装置。
43.通过装配装置将碗碟输送装置111输送的碗或/和碟子堆叠在一起,改变位于碗碟输送装置111不同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的位置,使得碗或/和碟子依照口径由大到小的堆叠在一起,方便在后续过程中对碗或/和碟子进行消毒或/和包装。
44.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装置包括装配输送带二22、沿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21、分别设置于每个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多个送料装置一212及分别与每个送料装置一212电连接的多个感应装置一211;所述碗碟输送装置111将其输送的开口口径最大的碗或碟子输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上,所述碗碟输送装置111将其输送的其他碗或碟子按照开口口径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输送至沿装配输送带二22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的多条装配输送带一21上,所述送料装置一212用于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和碟子堆叠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碗或碟子上。具体地,所述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分别设置于装配输送带二22的两侧,感应装置一211、送料装置一212和装配输送带一21一一对应设置。
4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碗碟输送装置111依次将碗或/和碟子输送至装配装置上,当碗或碟子经由装配输送带二22输送至离其最近的装配输送带一21的出料处时,感应装置一211感应到位于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碗或碟子处于送料装置一212的送料范围内时,感应装置一211将感应信号输送至送料装置一212,送料装置一212收到信号后,可通过夹取或推送等方式,将位于此条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碟子夹取或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碗或碟子上,通过与此条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设置的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共同配合,实现两个碗或/和碟子的装配或堆叠;随着装配输送带二22继续输送两个堆叠的碗或/和碟子移动,后续每条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设置的感应装置一211及送料装置一212共同配合,以将对应的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碟子与上一堆叠或搭配后的组件堆叠或搭配在一起,进而实现多个碗或/和碟子的装配或堆叠,最后通过装配输送带二22将装配或堆叠后的多个碗或/和碟子送至外部打包装置进行打包。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感应装置一211及与其电连接送料装置一212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多个碗或/和碟子自动化装配或堆叠(例:堆叠后的碗或/和碟子从下至上依次为:碟子、大碗、小碗、茶杯)方便在后续过程中对碗或/和碟子进行
消毒或/和包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对多种不同口径大小的碗或/和碟子进行打包,实用性强;感应装置一211、送料装置一212均与装配输送带一21对应设置,能精准感觉到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碟子与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碗或碟子的相对位置,避免送料装置一212将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碟子夹取或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碗或碟子上时,两碗或/和碟子不能准确的堆叠在一起,从而导致装配效率和精度降低。
46.具体地,所述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口活动设置有阻挡件213,所述阻挡件213与感应装置一211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阻挡件213包括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一侧的阻挡驱动器及设置于阻挡驱动器的输出端的阻挡板。
47.优选地,所述阻挡驱动器可采用气缸。当装配输送带一21上的碗或碟子输送至其输出口时,感应装置一211还未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碗或/和碟子,阻挡板将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口进行封堵,以阻挡碗或/和碟子,当感应装置一211感应到装配输送带二22上的碗或/和碟子运输至送料装置一212的送料范围时,感应装置一211将信号传递至阻挡驱动器及送料装置一212,阻挡驱动器带动阻挡板移出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口,即不再阻挡位于装配输送带一21的输出口的碗或碟子,此时通过送料装置一212将此碗或碟子夹取或推送至装配输送带二22的碗或碟子上,从而实现两碗或碟子的装配或堆叠,提高装配装置将碗或/和碟子堆叠或装配过程中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8.实施例二。
4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分隔板12由多个分隔块121组成,所述限位槽13位于分隔块121的底端,即限位槽13位于分隔块121靠近输送带本体11的一端。
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分隔块121将输送带上的碗或/和碟子分隔开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形状的分隔块121,优选地,所述分隔块121设置为条状,便于分隔板12的生产和安装;将分隔板12设置为多个间隔的分隔块121,实现了分隔板12的模块化,拆装和维护便捷,当某个分隔块121损坏后,只需更换或维护对应的分隔块121即可,降低了维护的成本,且减少了分隔板12的使用材料,降低了制造和使用的成本,节能环保,减轻了输送带的重量;另外,该结构设计的分隔板12,提高碗或/和碟子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碗或碟子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损坏。
51.进一步地,所述碗碟输送装置111包括多条条形输送带112,多条所述条形输送带112与多个分隔块121错位设置。
5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条形输送带112的宽度与分隔块121的宽度相同且与分隔块121间隔设置。当输送带将开口朝下的碗或/和碟子输送至条形输送带112时,分隔块121会从两条条形输送带112之间穿过,此时开口朝上的碗或/和碟子开口处的直径垂直于分隔块121,且条形输送带112的上表面对碗或/和碟子的开口处的外表面抵触,由于此时碗或/和碟子的重心远离输送带,经由条形输送带112的抵触作用,使得碗或/和碟子进行翻转并开口朝上的掉落至条形输送带112上,碗或/和碟子在翻转的过程中还受到条形输送带112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碗或/和碟子翻转的过程更为流畅,可避免了分隔块121在竖直方向上对碗或/和碟子的翻转造成干涉,影响碗或/和碟子的翻转效率。
53.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采用实施例一的解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4.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55.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