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

文档序号:27112960发布日期:2021-10-27 18:5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计算机通称为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逻辑计算,具有存储记忆功能,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计算机被用作各种工业和消费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简单的特定用途设备、工业设备及通用设备等。
3.在工业生产中,对物料输送一般便会使用到物料传输装置,且物料传输装置一般均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而在对粉体或颗粒状物料向高处输送时,物料传输装置的出料口高度不能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容易使用物料飞溅掉落,不容易进行收集,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物料传输装置出料口高度不能进行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底部设置有固定其的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上设置有调整其的调整机构,使用时,利用输送机构对物料进行输送,并利用承载机构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再利用调整机构对输送机构进行调整,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固连有支撑座,所述料斗一侧的底部连通固定有连接软管,所述料斗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管,且输送管为一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所述输送管一端的外侧开设有进料口,且输送管外侧对应进料口的位置处与连接软管的一端粘接固定,所述输送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送辊。
7.进一步在于,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固连有电机二,且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输送管侧壁并延伸至输送管的内部,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与输送辊的一端传动连接,利用料斗和连接软管向输送管内部输送物料,并通过启动电机二,使得输送辊进行转动,利用转动的输送辊对物料进行输送。
8.进一步在于,所述料斗的底部为楔形,所述输送管的内径与输送辊的外径相同。
9.进一步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支撑座底部与承载板的顶部固连,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一侧固连有矩形板,所述承载板另一侧底部的两端和矩形板底部的两端均固连有万向轮。
10.进一步在于,所述矩形槽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所述推动板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且螺杆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旋合连接,通过启动电机一,利用电机一使得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板和矩形板进行移动,进而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匚型板,所述匚型板两侧臂的底部均与矩形板的顶部固连,所述匚型板顶部的两端均固连有球铰链一,且球铰链一的一端固连有多级伸缩缸一,所述多级伸缩缸一的输出端固连有球铰链二,所述匚型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一,所述球铰链二一端与固定板一的一侧固连,所述固定板一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缺口一,且弧形缺口一的内侧壁与输送管的外侧壁固连。
12.进一步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两个多级伸缩缸二和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球铰链三,所述多级伸缩缸二的输出端与球铰链三的一端固连,所述固定板二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缺口二,且弧形缺口二的内侧壁与输送管的外侧壁固连,通过启动多级伸缩缸一和多级伸缩缸二,使得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输送管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输送管的出料端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的实用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通过在输送机构底部设置有固定其的承载机构,并通过启动电机一,利用电机一使得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板和矩形板进行移动,进而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15.2、通过启动电机二,使得输送辊进行转动,利用转动的输送辊对物料进行输送,再通过启动多级伸缩缸一和多级伸缩缸二,使得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输送管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输送管的出料端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00、承载机构;110、承载板;111、矩形槽;120、矩形板;130、万向轮;140、电机一;150、螺杆;160、推动板;200、输送机构;210、料斗;211、连接软管;220、支撑座;230、输送管;231、进料口;240、输送辊;250、电机二;300、调整机构;310、匚型板;320、球铰链一;330、多级伸缩缸一;340、球铰链二;350、固定板一;351、弧形缺口一;360、多级伸缩缸二;370、球铰链三;380、固定板二;381、弧形缺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包括输送机构200,输送机构200底部设置有固定其的承载机构100,承载机构100上设置有调整其的调整机构300,使用
时,利用输送机构200对物料进行输送,并利用承载机构100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再利用调整机构300对输送机构200进行调整。
24.输送机构200包括料斗210,料斗210的底部固连有支撑座220,料斗210一侧的底部连通固定有连接软管211,料斗210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管230,且输送管230为一端敞口的壳体结构,输送管230一端的外侧开设有进料口231,且输送管230外侧对应进料口231的位置处与连接软管211的一端粘接固定,输送管23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送辊240,输送管230的一端固连有电机二250,且电机二250的输出端贯穿输送管230侧壁并延伸至输送管230的内部,电机二250的输出端与输送辊240的一端传动连接,利用料斗210和连接软管211向输送管230内部输送物料,并通过启动电机二250,使得输送辊240进行转动,利用转动的输送辊240对物料进行输送,料斗210的底部为楔形,输送管230的内径与输送辊240的外径相同。
25.承载机构100包括承载板110,支撑座220底部与承载板110的顶部固连,承载板110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111,矩形槽1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160,推动板160的一侧固连有矩形板120,承载板110另一侧底部的两端和矩形板120底部的两端均固连有万向轮130,矩形槽111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电机一140,电机一14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150,推动板160另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且螺杆150与对应位置处的螺纹槽旋合连接,通过启动电机一140,利用电机一140使得螺杆15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板160和矩形板120进行移动,进而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26.调整机构300包括匚型板310,匚型板310两侧臂的底部均与矩形板120的顶部固连,匚型板310顶部的两端均固连有球铰链一320,且球铰链一320的一端固连有多级伸缩缸一330,多级伸缩缸一330的输出端固连有球铰链二340,匚型板31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一350,球铰链二340一端与固定板一350的一侧固连,固定板一350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缺口一351,且弧形缺口一351的内侧壁与输送管230的外侧壁固连,调整机构300还包括两个多级伸缩缸二360和固定板二380,固定板二380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球铰链三370,多级伸缩缸二360的输出端与球铰链三370的一端固连,固定板二380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弧形缺口二381,且弧形缺口二381的内侧壁与输送管230的外侧壁固连,通过启动多级伸缩缸一330和多级伸缩缸二360,使得固定板一350和固定板二38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输送管230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输送管230的出料端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的实用性。
27.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一140,利用电机一140使得螺杆15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板160和矩形板120进行移动,进而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并利用料斗210和连接软管211向输送管230内部输送物料,且通过启动电机二250,使得输送辊240进行转动,利用转动的输送辊240对物料进行输送,再通过启动多级伸缩缸一330和多级伸缩缸二360,使得固定板一350和固定板二38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输送管230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输送管230的出料端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增大了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的实用性,利用计算机对电机一140、电机二250、多级伸缩缸一330和多级伸缩缸二360进行控制,使得该计算机控制的物料传输装置使用更加便捷。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
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