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5954发布日期:2021-11-10 09:2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吊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2.球墨铸铁管是指使用18号以上的铸造铁水经添加球化剂后,经过离心球墨铸铁机高速离心铸造成的管材,主要用于自来水的输送,是自来水管道理想的选择用料。球墨铸铁管件生产转运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吊具进行转运,现有吊具采用简单吊钩进行吊运,管件容易晃动、倾斜,吊运过程稳定性差,引起管件脱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管件摆放和堆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在球墨铸铁管吊运的过程中,防止球墨铸铁管的晃动和倾斜,避免球墨铸铁管的掉落,提高管件的摆放效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包括:吊耳、起吊斜撑杆、左夹持件、右夹持件、调节驱动箱和宽度调节部件,所述吊耳的下端连接有若干对所述起吊斜撑杆,所述起吊斜撑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调节驱动箱,所述调节驱动箱上配合安装有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相配合用于将轴向水平放置的球墨铸铁管夹持定位,所述调节驱动箱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宽度调节部件,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之间的横向距离,使得本起吊装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球墨铸铁管;
5.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均包括:横杆、支撑竖杆、下托夹、液压缸和上压组件,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竖杆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撑竖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下托夹,所述下托夹用于插入所述球墨铸铁管的内部贴合在所述球墨铸铁管的内壁上,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的下托夹等高设置,所述下托夹的上方配合设置有所述上压组件,所述上压组件用于压合在所述球墨铸铁管外壁上,所述下托夹与所述上压组件配合用于夹持球墨铸铁管的一端,所述上压组件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支撑竖杆相固定。
6.所述宽度调节部件包括:驱动齿轮、条形齿、加固板和电机,所述驱动齿轮轴向水平设置于所述调节驱动箱内,且所述驱动齿轮轴向与所述横杆相垂直,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调节驱动箱的箱体相固定,所述驱动齿轮的上下侧均啮合设置有一根所述条形齿,所述条形齿的端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横杆同轴固定,即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的横杆与条形齿配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条形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条形齿为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的输出端,所述调节驱动箱内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所述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所述横杆和所述条形齿贯穿的通孔,所述横杆和所述条形齿可相对相应的所述通孔横向自由移动。
7.启动电机时,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上下侧的条形齿横向移动,从而调节横杆另一端支撑竖杆的横向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球墨铸铁管。
8.所述上压组件包括:弧形杆和压杆,所述弧形杆的中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所述弧形杆的弧形圆心设置于所述弧形杆的下方,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压杆,两个所述压杆均与所述球墨铸铁管的轴向平行设置。
9.两根所述压杆压合在球墨铸铁管上部两侧的外壁上,两根所述压杆与所述下托夹形成三角支撑,有利于保持夹持的稳定性。
10.所述下托夹采用截面呈弧形的板状结构,使得所述下托夹更好的贴合在球墨铸铁管的内壁上。
11.所述调节驱动箱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横杆贯穿的加固套管,所述横杆可相对相应的所述加固套管自由横移,所述加固套管用于支撑相应的所述横杆,使得横杆在横向上保持稳定性。
12.所述压杆与所述弧形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压杆采用三角体结构,且所述压杆的表面固定有防滑橡胶软垫,在所述上压组件下压的过程中,使得压杆更好的贴合在球墨铸铁管的外壁上。
13.所述下托夹与所述球墨铸铁管贴合的一面固定有防滑橡胶软垫。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宽度可以调节的左夹持件和右夹持件将待起吊的球墨铸铁管进行定位夹持,防止球墨铸铁管的晃动和倾斜,避免球墨铸铁管的掉落,提高管件的摆放效率。
16.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截面呈弧形板状结构的下托夹和两根压杆组成的上压组件将球墨铸铁管的端部夹持,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可以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17.三、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齿轮和两根相啮合的条形齿配合调节左夹持件和右夹持件的宽度,可以快速的调节本起吊装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球墨铸铁管,且夹持起吊和下落摆放便捷、高效。
18.四、本实用新型的下托夹和两根压杆的表面均固定有防滑橡胶软垫,既提高了夹持的防滑性能,有效的球墨铸铁管表面涂层的破坏。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的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为球墨铸铁管,2为下托夹,3为上压组件,4为支撑竖杆,5为液压缸,6为横杆,7为加固套管,8为起吊斜撑杆,9为吊耳,10为调节驱动箱,11为右夹持件,12为防滑橡胶软垫,13为驱动齿轮,14为条形齿,15为加固板,16为通孔,17为弧形杆,18为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26.一种球墨铸铁管吊运装置,包括:吊耳9、起吊斜撑杆8、左夹持件、右夹持件11、调节驱动箱10和宽度调节部件,所述吊耳9的下端连接有若干对所述起吊斜撑杆8,所述起吊斜撑杆8的下端固定有所述调节驱动箱10,所述调节驱动箱10上配合安装有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相配合用于将轴向水平放置的球墨铸铁管1夹持定位,所述调节驱动箱10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宽度调节部件,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之间的横向距离,使得本起吊装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球墨铸铁管1;
27.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均包括:横杆6、支撑竖杆4、下托夹2、液压缸5和上压组件3,所述横杆6的一端与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竖杆4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撑竖杆4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下托夹2,所述下托夹2用于插入所述球墨铸铁管1的内部贴合在所述球墨铸铁管1的内壁上,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的下托夹2等高设置,所述下托夹2的上方配合设置有所述上压组件3,所述上压组件3用于压合在所述球墨铸铁管1外壁上,所述下托夹2与所述上压组件3配合用于夹持球墨铸铁管1的一端,所述上压组件3与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所述液压缸5的缸体与所述支撑竖杆4相固定。
28.在使用时,将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放置于待起吊的球墨铸铁管1的两端,然后通过宽度调节部件的运行将球墨铸铁管1两端的下托夹2插入球墨铸铁管1的内部,并使得下托夹2贴合在球墨铸铁管1上侧的内壁上,然后启动液压缸5,将上压组件3下压,使得上压组件3压合在球墨铸铁管1上侧的外壁上,球墨铸铁管1同端的下托夹2和上压组件3相互配合将球墨铸铁管1的端部固定,然后起吊球墨铸铁管1。
29.所述宽度调节部件包括:驱动齿轮13、条形齿14、加固板15和电机,所述驱动齿轮13轴向水平设置于所述调节驱动箱10内,且所述驱动齿轮13轴向与所述横杆6相垂直,所述驱动齿轮13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调节驱动箱10的箱体相固定,所述驱动齿轮13的上下侧均啮合设置有一根所述条形齿14,所述条形齿14的端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横杆6同轴固定,即所述左夹持件和所述右夹持件11的横杆6与条形齿14配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条形齿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条形齿14为所述宽度调节部件的输出端,所述调节驱动箱10内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所述加固板15,所述加固板15上设置有所述横杆6和所述条形齿14贯穿的通孔16,所述横杆6和所述条形齿14可相对相应的所述通孔16横向自由移动。
30.启动电机时,驱动齿轮13转动,带动上下侧的条形齿14横向移动,从而调节横杆6另一端支撑竖杆4的横向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球墨铸铁管1。
31.所述上压组件3包括:弧形杆17和压杆18,所述弧形杆17的中部与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固定,所述弧形杆17的弧形圆心设置于所述弧形杆17的下方,所述弧形杆17的两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压杆18,两个所述压杆18均与所述球墨铸铁管1的轴向平行设置。
32.两根所述压杆18压合在球墨铸铁管1上部两侧的外壁上,两根所述压杆18与所述下托夹2形成三角支撑。
33.所述下托夹2采用截面呈弧形的板状结构,使得所述下托夹2更好的贴合在球墨铸
铁管1的内壁上。
34.所述调节驱动箱10的两端均固定有所述横杆6贯穿的加固套管7,所述横杆6可相对相应的所述加固套管7自由横移,所述加固套管7用于支撑相应的所述横杆6,使得横杆6在横向上保持稳定性。
35.所述压杆18与所述弧形杆1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压杆18采用三角体结构,且所述压杆18的表面固定有防滑橡胶软垫12。
36.所述下托夹2与所述球墨铸铁管1贴合的一面固定有防滑橡胶软垫12。
37.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