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排斜辊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9785发布日期:2021-10-30 10:2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排斜辊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排斜辊台。


背景技术:

2.在进行木板加工时,通常需要在不同的设备间进行加工,当木板的传送轨迹是直线时,容易导致两个工位之间的工件的对接出现问题,为了保证工件的对接平稳性,目前使用斜辊台进行工件的输送,使得工件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改变输送的轨迹,现有的斜辊台一般包括直辊组和斜辊组,而针对不同的直辊组和斜辊组,通常采用多个不同的驱动机构单独驱动每个输送辊组的转动,驱动结构复杂,而且多个驱动机构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占用空间以及成本,给斜辊台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排斜辊台,驱动结构简单,驱动稳定性强,有效节省设备空间,降低设备成本,解决了目前斜辊台驱动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单排斜辊台,包括机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机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两根所述主梁之间沿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所述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输送辊,所述斜辊组的输送辊与所述第一直辊组和所述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主梁设置有靠尺组件,所述靠尺组件与所述输送辊共同输送工件;
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多条传动轴,所述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均通过传动皮带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转动。
7.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
8.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于所述斜辊组的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斜辊组的输送辊均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
9.所述第三传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辊组的下方,所述第一直辊组的输送辊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
10.所述第四传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辊组的下方,所述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
11.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于所述斜辊组的后端的下方。
12.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
第四传动轴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均通过齿轮和链条传动连接;
1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转动。
14.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靠尺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两个同步齿轮和一条套设于两个所述同步齿轮并与之啮合的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同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同步带移动,所述同步带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工件的移动方向一致。
15.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同步带采用齿形同步带。
16.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靠尺组件还包多个同步带限位件,多个所述同步带限位件沿所述同步带间隔排列,所述同步带限位件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限位挡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同步带的表面抵接。
17.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一压轮组件,所述第一压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直辊组和所述斜辊组之间,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包括第一压轮组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压轮组的第一压轮与所述输送辊运输的工件的上表面抵接。
18.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二压轮组件,所述第二压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且位于所述斜辊组和所述第二直辊组之间,所述第二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座、第二压轮组、丝杆和手轮,所述第二压轮组固定设置于所述压轮座,且所述第二压轮组的第二压轮与所述压轮座之间连接有弹簧;
19.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丝杆的顶部设有所述手轮,所述丝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压轮座,转动所述手轮使得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压轮座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压轮组的第二压轮做远离或者靠近所述输送辊的运动。
20.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斜辊组的区域内,所述托轮组件包括托轮组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托轮组位于所述斜辊组的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且所述托轮组位于所述斜辊组的靠近所述第一直辊组的一端,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托轮组在所述斜辊组的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转动,通过单个驱动装置即可完成所有输送辊的驱动转动,驱动结构简单,驱动稳定性强,且不需要输送辊的组数设置多个驱动装置,有效节省设备空间,降低设备成本;
23.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保证所述第一直辊组、斜辊组和第二直辊组的输送辊均能够与对应的输送辊传动连接,从而保证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能够转动,保证了所述单排斜辊台的工件输送流畅性及稳定;
24.3、通过设置所述靠尺组件,且所述同步带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辊输送的工件的移动方向一致,由于所述靠尺组件的同步带具有移动速度,使得工件的运输更加平稳,如果所述同步带是静止的,则在输送工件的时候,工件与所述同步带接触时可能会产生摩擦,影响工件的输送。
附图说明
25.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排斜辊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排斜辊台的仰视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排斜辊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
31.图6是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32.其中:机架1、主梁11、第一驱动装置21、第一传动轴22、第二传动轴23、第三传动轴24、第四传动轴25、齿轮26、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第二直辊组5、输送辊6、靠尺组件7、第二驱动装置71、同步带72、同步带限位件73、支撑杆74、限位挡板75、第一压轮组件8、第一压轮组81、第一压轮811、第三驱动装置82、第二压轮组件9、压轮座91、第二压轮组92、第二压轮921、弹簧922、丝杆93、手轮94、导向杆95、托轮组件10、托轮组101。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单排斜辊台,包括机架1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11,两根所述主梁11之间沿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所述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输送辊6,所述斜辊组4的输送辊6与所述第一直辊组3和所述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主梁11设置有靠尺组件7,所述靠尺组件7与所述输送辊6共同输送工件;
3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1和多条传动轴,所述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均通过传动皮带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转动。
37.当输送工件时,工件从所述第一直辊组3进入,在所述第一直辊组3的带动下工件进入所述斜辊组4,由于所述斜辊组4的输送辊6与所述第一直辊组3的输送辊6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工件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工件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向所述靠尺组件7靠近,并与所述靠尺组件7接触,然后工件抵着所述靠尺组件7向前移动,使得工件在离开所述单排斜辊台时能够与下一工序的设备完成对接。
3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转动,通过单个驱动装置即可完成所有输送辊6的驱动转动,驱动结构简单,驱动稳定性强,且不需要根据输送辊6的组数设置多个驱动装置,有效节省设备空间,降低设备成本。
39.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22、第二传动轴23、第三传动轴24和第四传动轴25;
40.所述第一传动轴22和第二传动轴23分别设置于所述斜辊组4的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斜辊组4的输送辊6均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2或第二传动轴23传动连接;
41.所述第三传动轴24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辊组3的下方,所述第一直辊组3的输送辊6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三传动轴24传动连接;
42.所述第四传动轴25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辊组5的下方,所述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四传动轴25传动连接。
4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22、第二传动轴23、第三传动轴24和第四传动轴25,保证所述第一直辊组3、斜辊组4和第二直辊组5的输送辊6均能够与对应的输送辊6传动连接,从而保证所有的所述输送辊6能够转动,保证了所述单排斜辊台的工件输送流畅性及稳定性。
44.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传动轴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3的长度,且所述第一传动轴22设置于所述斜辊组4的后端的下方。
45.由于所述斜辊组4的后端有一部分的输送辊6的长度较短,难以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3传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22,使得所述斜辊组4的后端的输送辊6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2传动连接,保证了所述斜辊组4的输送辊6的转动,从而保证了所述单排斜辊台的工件输送稳定性。
46.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传动轴22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3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23与所述第四传动轴25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轴22与所述第三传动轴24之间均通过齿轮26和链条传动连接;
47.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2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2、第三传动轴24和第四传动轴25转动。
48.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2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2、第三传动轴24和第四传动轴25转动,单个驱动装置即可驱动所有的传动轴的转动,简化了驱动结构,使得设备的占用空间更小,有效降低设备成本。
4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采用电机,驱动结构简单,驱动稳定性强。
50.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靠尺组件7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1、两个同步齿轮和一条套设于两个所述同步齿轮并与之啮合的同步带7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驱动所述同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同步带72移动,所述同步带72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辊6输送的工件的移动方向一致。
51.通过设置所述靠尺组件7,且所述同步带72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辊6输送的工件的移动方向一致,由于所述靠尺组件7的同步带72具有移动速度,使得工件的运输更加平稳,如果所述同步带72是静止的,则在输送工件的时候,工件与所述同步带72接触时可能会产生摩擦,影响工件的输送。
52.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采用电机与减速器的组合,驱动效率和可靠性高。
53.优选的,所述同步带72采用齿形同步带。
54.所述同步带72采用齿形同步带,使得所述同步带72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避免所述同步带72跑偏或者磨损的问题,保证所述同步带72能够稳定输送工件,且延长了所述同步带72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55.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靠尺组件7还包多个同步带限位件73,多个所述同步带限位件73沿所述同步带72间隔排列,所述同步带限位件73包括支撑杆74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杆74的限位挡板75,所述支撑杆74与所述主梁2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75与所述同步带72的表面抵接。
56.通过设置所述限位挡板75,且所述限位挡板75与所述同步带72的表面抵接,当工件靠近所述同步带72时,可能会与所述同步带72发生碰撞,通过设置所述同步带限位件73,能够防止所述同步带72从所述同步带齿轮脱落,保证所述同步带72对工件的输送效果。
57.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一压轮组件8,所述第一压轮组件8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直辊组3和所述斜辊组4之间,所述第一压轮组件8包括第一压轮组81和第三驱动装置8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82驱动所述第一压轮组81的第一压轮811与所述输送辊6运输的工件的上表面抵接。
5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压轮组件8,所述第一压轮组81的第一压轮811压在工件上面,工件的底面放置于所述输送辊6上,使得工件从所述第一直辊组3进入所述斜辊组4时,工件的表面和底面均有力的支持作用,使得工件在进入所述斜辊组4时的输送更加平稳。
59.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装置82采用气缸,驱动效率高,驱动效果好,由于工件在进料时的厚度可能差异较大,因此在进料时采用气动的方式进行压设调节,保证工件的输送效果。
60.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二压轮组件9,所述第二压轮组件9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且位于所述斜辊组4和所述第二直辊组5之间,所述第二压轮组件9包括压轮座91、第二压轮组92、丝杆93和手轮94,所述第二压轮组92固定设置于所述压轮座91,且所述第二压轮组92的第二压轮921与所述压轮座91之间连接有弹簧922;
61.所述丝杆93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丝杆93的顶部设有所述手轮94,所述丝杆9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压轮座91,转动所述手轮94使得所述丝杆93转动,所述丝杆93转动带动所述压轮座91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压轮组92的第二压轮921做远离或者靠近所述输送辊6的运动。
62.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压轮组件9,所述第二压轮组92的第二压轮921压在工件上面,工件的底面放置于所述输送辊6上,使得工件从所述斜辊组4进入所述第二直辊组5时,工件的表面和底面均有力的支持作用,使得工件在进入所述第二直辊组5时的输送更加平稳,通过设置所述弹簧922,使得所述第二压轮组92具有减震作用,避免工件输送过程的震动,保证输送平稳性;
63.此外,通过手动转动所述手轮94,从而手动调节所述第二压轮组92的升降,采用手动的调节方式,结构简单,有效降低成本。
64.优选的,所述第二压轮组件9还包括两条导向杆95,两条所述导向杆95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杆93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导向杆95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导向杆95的底部与所
述压轮座91固定连接。
65.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杆95,能够对所述第二压轮组92的升降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升降的平稳性。
66.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托轮组件10,所述托轮组件10设置于所述斜辊组4的区域内,所述托轮组件10包括托轮组101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托轮组101位于所述斜辊组4的两个所述输送辊6之间,且所述托轮组101位于所述斜辊组4的靠近所述第一直辊组3的一端,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托轮组101在所述斜辊组4的两个所述输送辊6之间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67.当工件进入所述斜辊组4时,可能会出现工件的一部分在所述斜辊组4上,工件的另一部分在所述第一直辊组3上,此时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托轮组101上升,所述托轮组101从工件的下侧托住工件的前端,使得所述工件的前端被所述托轮组101托起,而工件的后半部分在所述第一直辊组3上输送,保证了工件从所述第一直辊组3过渡到所述第一斜辊组4的过渡平稳性。
68.优选的,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采用气缸,驱动效率高,驱动效果好。
6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