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2.暖通管道运输在在施工现场较为普遍,在施工现场暖通管道吊装运输工作大部分由起重机和拖车完成,有时候单根管道运输会使用叉车,叉车的工作范围限制在小口径管道或者长度较小的大口径管道,当某处施工需要更换或者增加一段较长的大口径管道时,由于部分地段大型设备无法进入,从而导致大口径管道运输相对比较困难。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006166.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上述装置包括横梁柱、伸缩柱、滚轮、电动葫芦、挂钩、轮轴、移动轮、轴套、短立柱和拉绳,所述横梁柱的两端插接有所述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上方支撑固定有所述电动葫芦,但是上述装置只是使用两个挂钩将管道直接勾起,未设置相应的能够对管道进行限位的机构,因此还存在对管道进行运输时,管道整体容易产生晃动,影响管道整体正常运输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托板和两个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两个第二托板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四个万向轮,第二托板顶部外壁设置有配重块和l型支撑板,l型支撑板一侧外壁设置有电动葫芦和两个侧挡板,电动葫芦外壁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底部外壁设置有夹持框,l型支撑板一侧外壁开有第一导向滑槽,夹持框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滑槽的内壁上,第二托板顶部外壁设置有牵引块,夹持框一侧外壁设置有下夹块,第一托板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侧支撑板,两个侧支撑板一侧外壁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撑块。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框一侧外壁开有两个第二导向滑槽,两个第二导向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上夹板,上夹板两侧外壁设置有两个夹紧块,夹持框和两个夹紧块外壁分别开有两个螺纹通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和下夹块外壁分别设置有弹性摩擦块。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板两侧外壁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顶部外壁分别开有两个矩形通孔,两个矩形通孔内壁设置有两个导向固定框,两个导向固定框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支撑杆,滑动支撑杆一侧外壁开有三个以上的螺纹孔,滑动支撑杆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座。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和两个所述侧支撑板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八个挂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型支撑板顶部外壁设置有警示灯,l型支撑板一侧外壁设
置有两个加劲肋,两个加劲肋底部外壁设置于第二托板的顶部外壁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底部外壁设置有四个弹性收缩杆,四个弹性收缩杆分别设置于第一托板的顶部外壁上,两个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侧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底部外壁设置有定位块,第一托板顶部外壁设置有插接板。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4.1.通过设置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使用电动葫芦将夹持框调节到适当的高度,然后向前推动第二托板,让下夹块卡在管道的内壁上,当两个第二托板上的两个下夹块均卡在管道两端的内壁上后,工作人员控制两个l型支撑板上的两个电动葫芦将两个夹持框分别向上吊起,从而将管道整体从地面吊起,此时再将第一托板滚动到管道中段的底部,然后再控制电动葫芦带动夹持框向下移动适当距离,让管道外壁与第一托板顶部的多个支撑块接触,让支撑块对管道中段进行支撑,通过支撑块和两个下夹块分别对管道的两端和中段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了运输装置对管道的固定效果,让管道在运输装置移动时能够更加的稳定。
15.2.通过设置上夹板和夹紧块,当下夹块卡进管道的内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导向滑槽向下滑动上夹板,让上夹板卡在管道的外壁上,然后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将夹紧块固定在夹持框的外壁上,从而让下夹块和上夹板分别卡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上,提高了装置对于管道整体的固定效果。
16.3.通过设置滑动块和弹性收缩杆,当运输装置对管道进行运输时,会在移动时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震动,此时弹性收缩杆可对产生震动的管道进行缓冲,避免管道在震动时与装置产生硬接触导致装置或者管道受损的问题出现。
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支撑板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支撑板侧视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框结构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托板结构图。
24.附图标记:1
‑
第一托板、2
‑
第二托板、3
‑
配重块、4
‑
侧挡板、5
‑
警示灯、6
‑
l型支撑板、7
‑
侧支撑板、8
‑
挂环、9
‑
加劲肋、10
‑
万向轮、11
‑
导向固定框、12
‑
滑动支撑杆、13
‑
支撑座、14
‑
固定块、15
‑
夹持框、16
‑
牵引绳、17
‑
第一导向滑槽、18
‑
电动葫芦、19
‑
牵引块、20
‑
夹
紧块、21
‑
上夹板、22
‑
弹性摩擦块、23
‑
下夹块、24
‑
定位块、25
‑
插接板、26
‑
弹性收缩杆、27
‑
滑动块、28
‑
支撑块、29
‑
第二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
‑
5所示,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托板1和两个第二托板2,所述第一托板1和两个第二托板2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四个万向轮10,第二托板2顶部外壁设置有配重块3和l型支撑板6,l型支撑板6一侧外壁设置有电动葫芦18和两个侧挡板4,电动葫芦18外壁设置有牵引绳16,牵引绳16底部外壁设置有夹持框15,l型支撑板6一侧外壁开有第一导向滑槽17,夹持框15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滑槽17的内壁上,第二托板2顶部外壁设置有牵引块19,夹持框15一侧外壁设置有下夹块23,第一托板1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侧支撑板7,两个侧支撑板7一侧外壁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撑块28;通过支撑块28和两个下夹块23分别对管道的两端和中段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运输装置对管道的固定效果,让管道在运输装置移动时能够更加的稳定,此时再通过牵引块19与牵引小车相连,即可拉动运输装置带着管道进行移动,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管道长度增加第一托板1的数量来对管道进
行支撑。
3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对管道的固定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夹持框15一侧外壁开有两个第二导向滑槽29,两个第二导向滑槽29内壁滑动连接有上夹板21,上夹板21两侧外壁设置有两个夹紧块20,夹持框15和两个夹紧块20外壁分别开有两个螺纹通孔;通过设置上夹板21和夹紧块20,当下夹块23卡进管道的内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导向滑槽29向下滑动上夹板21,让上夹板21卡在管道的外壁上,然后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将夹紧块20固定在夹持框15的外壁上,从而让下夹块23和上夹板21分别卡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上,提高了装置对于管道整体的固定效果。
3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上夹板21和下夹块23对管道的夹持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上夹板21和下夹块23外壁分别设置有弹性摩擦块22;通过设置弹性摩擦块22,可以提高上夹板21和下夹块23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让上夹板21和下夹块23能够更好的对管道进行夹持。
3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让第二托板2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托板2两侧外壁设置有两个固定块14,两个固定块14顶部外壁分别开有两个矩形通孔,两个矩形通孔内壁设置有两个导向固定框11,两个导向固定框11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支撑杆12,滑动支撑杆12一侧外壁开有三个以上的螺纹孔,滑动支撑杆12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座13;通过设置滑动支撑杆12和支撑座13,在对管道进行抬升时,工作人员可将滑动支撑杆12通过导向固定框11向下滑动,让支撑座13能够抵在地面上,然后通过螺丝对滑动支撑杆12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让滑动支撑杆12对第二托板2整体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在吊起管道时整体的稳定性。
3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装置整体移动起来更加的稳定;如图1所示,两个所述l型支撑板6和两个所述侧支撑板7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八个挂环8;通过设置挂环8,在将管道固定在装置上后,即可使用绳索通过挂环8将两个第二托板2和第一托板1捆绑在一起,从而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3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置整体的功能性;如图1所示,所述l型支撑板6顶部外壁设置有警示灯5,l型支撑板6一侧外壁设置有两个加劲肋9,两个加劲肋9底部外壁设置于第二托板2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设置警示灯5和加劲肋9,在对管道进行运输时,工作人员可打开警示灯5,警示灯5亮起后可警示周围的人们进行避让,同时加劲肋9可提高l型支撑板6整体的坚固程度。
38.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第二托板2通过万向轮10推动到放置在地面上的管道的两端,然后通过电动葫芦18将夹持框15调节到适当的高度,然后向前推动第二托板2,让下夹块23卡在管道的内壁上,当两个第二托板2上的两个下夹块23均卡在管道两端的内壁上后,工作人员控制两个l型支撑板6上的两个电动葫芦18将两个夹持框15分别向上吊起,从而将管道整体从地面吊起,此时再将第一托板1滚动到管道中段的底部,然后再控制电动葫芦18带动夹持框15向下移动适当距离,让管道外壁与第一托板1顶部的多个支撑块28接触,让支撑块28对管道中段进行支撑,通过支撑块28和两个下夹块23分别对管道的两端和中段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运输装置对管道的固定效果,让管道在运输装置移动时能够更加的稳定,此时再通过牵引块19与牵引小车相连,即可拉动运输装置带着管道进行移动,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管道长度增加第一托板1的数量来对管道进行支撑。
39.当下夹块23卡进管道的内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导向滑槽29向下滑动上夹板21,让上夹板21卡在管道的外壁上,然后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将夹紧块20固定在夹持框15的外壁上,从而让下夹块23和上夹板21分别卡在管道的内壁和外壁上,通过设置弹性摩擦块22,可以提高上夹板21和下夹块23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力,在对管道进行抬升时,工作人员可将滑动支撑杆12通过导向固定框11向下滑动,让支撑座13能够抵在地面上,然后通过螺丝对滑动支撑杆12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让滑动支撑杆12对第二托板2整体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挂环8,在将管道固定在装置上后,即可使用绳索通过挂环8将两个第二托板2和第一托板1捆绑在一起,在对管道进行运输时,工作人员可打开警示灯5,警示灯5亮起后可警示周围的人们进行避让,同时加劲肋9可提高l型支撑板6整体的坚固程度。
40.实施例2:
41.一种暖通施工用管道运输装置,为了提高第一托板1对管道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以下改进,如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块28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滑动块27,两个滑动块27底部外壁设置有四个弹性收缩杆26,四个弹性收缩杆26分别设置于第一托板1的顶部外壁上,两个滑动块27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侧支撑板7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设置滑动块27和弹性收缩杆26,当运输装置对管道进行运输时,会在移动时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震动,此时弹性收缩杆26可对产生震动的管道进行缓冲,避免管道在震动时与装置产生硬接触导致装置或者管道受损的问题出现。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28底部外壁设置有定位块24,第一托板1顶部外壁设置有插接板25;通过设置定位块24和插接板25,当管道挤压支撑块28通过滑动块27向下滑动时,定位块24会插入到插接板25内部,从而对支撑块28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块28直接与第一托板1的顶部外壁发生碰撞。
43.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运输装置对管道进行运输时,会在移动时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震动,此时弹性收缩杆26可对产生震动的管道进行缓冲,当管道挤压支撑块28通过滑动块27向下滑动时,定位块24会插入到插接板25内部,从而对支撑块28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块28直接与第一托板1的顶部外壁发生碰撞。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