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胎面自动码垛设备。
背景技术:2.自动码垛机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中、低位码垛机可以满足中低产量的生产需要。可按照要求的编组方式和层数,完成对料袋、胶块、箱体等各种产品的码垛。最优化的设计使得垛形紧密、整齐,且码垛过程完全自动,正常运转时无须人工干预,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但是,针对胎面生产的码垛设备国内市面上几乎没有。
技术实现要素: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面自动码垛设备,具备码垛胎面的优点,解决了对胎面生产码垛麻烦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胎面自动码垛设备,包括百叶车组件和辊道组件一;
7.所述百叶车组件包括百叶车、支撑腿一、轮子和升降液压机,所述升降液压机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百叶车,所述百叶车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腿一,所述百叶车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轮子;
8.所述辊道组件一包括支撑架一、传动箱、转轴、蜗轮、辊体、支撑块、蜗杆和电机一,所述支撑架一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传动箱和所述支撑块,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蜗杆和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所述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所述辊体,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撑块,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蜗杆。
9.优选的,所述辊道组件一的左侧设置有辊道组件二。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辊道组件一的左侧设置一个相同工作原理的辊道组件二。
11.优选的,所述辊道组件二下面设置有托手滑动组件一,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包括支撑腿二、固定块一、支撑架二、转轮一、传送带、限位块一传动轴一和电机二,所述支撑腿二的顶部设置对称有所述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上各设置有所述支撑架二,所述支撑架二的相向面对称设置有所述转轮一,所述转轮一的外壁传动连接有所述传送带,所述支撑架二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限位块一,其中一个所述传送带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一,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一。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一个用来带动托手的一个托手滑动组件一,托手滑动组件一通过与电机二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一转动,带动转轮一转动,转轮一带动传送带,支撑架二支撑传送带不会变形,支撑腿二与固定块一起到一个固定托手滑动组件一的作用,托手滑动组件处于辊道组件二的每一个辊体之间以及输送组件的每一个输送带之间。
13.优选的,所述辊道组件二与所述辊道组件一之间设置有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支撑腿三、支撑架三、转轮二、输送带、传动轴二、转轮三和电机三,所述支撑腿三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支撑架三,所述支撑架三的相向面对称设置有所述转轮二,所述转轮二的外壁传动连接有所述输送带,所述转轮二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轮三,所述转轮三的顶部与所述输送带传动连接,所述转轮三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二,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二。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辊道组件二与辊道组件一之间设置一个输送组件,胎面在放到输送带上时,电机三转动与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二,传动轴上的转轮三带动输送带,支撑架三防止输送带和输送组件变形,并且相向面设置有两个转轮二,输送带与转轮二传动连接,更好的实现输送带的一个传动。
15.优选的,所述辊道组件一下面设置有托手滑动组件二。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辊道组件一的下面设置一个托手滑动组件二,工作原理与托手滑动组件一相同,托手滑动组件二处于辊道组件一的每个辊体之间以及输送组件的每一个输送带之间。
17.优选的,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与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的顶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底座、液压杆和支架,所述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支架。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托手滑动组件一与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的顶部设置一个基座,基座通过液压杆达到一个升降的功能,并且是托手组件与滑动组件的一个连接件。
19.优选的,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上的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托手组件,所述托手组件包括托手一、双向液压缸、挤压块、弹簧、支臂、螺栓一和固定块二,所述托手一的侧面设置有所述双向液压缸,所述双向液压缸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挤压块,所述托手一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支臂,所述支臂与所述托手一通过所述螺栓一转动连接,所述支臂的底部与所述托手一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支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块二。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基座的顶部设置一个托手组件,托手是和托盘相同作用但是形状不同的一个装置,托手一的侧面设置有双向液压缸,双向液压缸的两端设置有挤压块,双向液压缸带动挤压块向两侧伸长挤压,推动两侧支臂转动,使固定块二压住托手一上的物体,支臂又可以在双向液压缸收回去的时候通过弹簧回复原位。
21.优选的,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上的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托手二,所述托手二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二与所述托手二通过螺栓二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区别与在托手滑动组件一上的托手,处于托手滑动组件二上的托手设置一个加长型的托手二,可以实现多条胎面一起托起传送,在托手二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二,限制托手二上的胎面。
23.(三)有益效果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面自动码垛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该胎面自动码垛设备,通过动力辊道对生产好的胎面进行一个码垛工作,且摆放有序,分层码垛,又通过设置多条辊道与输送装置,实现了一次码垛多条胎面进入百叶车,且每条胎面间隔均匀,还可以分层码垛,堆垛完成后,人工更换百叶车,由此循环工序,解放多余劳动力。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百叶车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箱右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种托手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托手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托手滑动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百叶车组件;11、百叶车;12、支撑腿一;13、轮子;14、升降液压机;2、辊道组件一;21、支撑架一;22、传动箱;23、转轴;231、蜗轮;24、辊体;25、支撑块;26、蜗杆;27、电机一;3、辊道组件二;4、托手滑动组件一;41、支撑腿二;42、固定块一;43、支撑架二;44、转轮一;45、传送带;46、限位块一;47、传动轴一;48、电机二;5、输送组件; 51、支撑腿三;52、支撑架三;53、转轮二;54、输送带;55、传动轴二; 56、转轮三;57、电机三;6、托手滑动组件二;7、基座;71、底座;72、液压杆;73、支架;8、托手组件;81、托手一;82、双向液压缸;821、挤压块;83、弹簧;84、支臂;841、螺栓一;85、固定块二;86、托手二;87、限位块二;88、螺栓二。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一
36.一种胎面自动码垛设备,包括百叶车组件1和辊道组件一2;
37.所述百叶车组件1包括百叶车11、支撑腿一12、轮子13和升降液压机 14,所述升降液压机14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百叶车11,所述百叶车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腿一12,所述百叶车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轮子13;
38.所述辊道组件一2包括支撑架一21、传动箱22、转轴23、蜗轮231、辊体24、支撑块25、蜗杆26和电机一27,所述支撑架一2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传动箱22和所述支撑块25,所述传动箱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蜗杆26和所述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外壁设置有所述蜗轮231,所述蜗杆26与所述蜗轮231啮合连接,所述转轴23的外壁设置有所述辊体24,所述转轴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撑块25,所述电机一27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蜗杆26。
39.参阅图1-7,电机一27带动蜗杆26转动,蜗杆26通过与它啮合连接的蜗轮231带动转轴23转动,转轴23带动外壁设置的辊体24,实现胎面在辊体24上进行传动,进入到百叶车11,当百叶车11一层码垛好,则通过升降液压机14的作用被顶起,将下一个空层顶起,等待下一批的胎面进入,转轴 23另一端与支撑块25转动连接,起到一个固定辊道组件一的作用。
40.实施例二
4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个传动功能。
42.所述辊道组件一2的左侧设置有辊道组件二3,所述辊道组件二3下面设置有托手
滑动组件一4,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4包括支撑腿二41、固定块一 42、支撑架二43、转轮一44、传送带45、限位块一46传动轴一47和电机二 48,所述支撑腿二41的顶部设置对称有所述固定块一42,所述固定块一42 上各设置有所述支撑架二43,所述支撑架二43的相向面对称设置有所述转轮一44,所述转轮一44的外壁传动连接有所述传送带45,所述支撑架二4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限位块一46,其中一个所述传送带4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一47,所述电机二48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一47,所述辊道组件二3与所述辊道组件一2之间设置有输送组件5,所述输送组件5包括支撑腿三51、支撑架三52、转轮二53、输送带54、传动轴二55、转轮三56 和电机三57,所述支撑腿三5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支撑架三52,所述支撑架三52的相向面对称设置有所述转轮二53,所述转轮二53的外壁传动连接有所述输送带54,所述转轮二53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轮三56,所述转轮三56的顶部与所述输送带54传动连接,所述转轮三56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二55,所述电机三57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传动轴二55,所述辊道组件一2 下面设置有托手滑动组件二6。
43.参阅图1-7,在辊道组件一2的左侧设置一个相同工作原理的辊道组件二 3,设置一个用来带动托手的一个托手滑动组件一4,托手滑动组件一4通过与电机二48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一47转动,带动转轮一44转动,转轮一44 带动传送带45,支撑架二43支撑传送带45不会变形,支撑腿二41与固定块一42起到一个固定托手滑动组件一4的作用,托手滑动组件处于辊道组件二 3的每一个辊体24之间以及输送组件5的每一个输送带54之间,在辊道组件二3与辊道组件一2之间设置一个输送组件5,胎面在放到输送带54上时,电机三57转动与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二55,传动轴上的转轮三56带动输送带54,支撑架三52防止输送带54和输送组件5变形,并且相向面设置有两个转轮二53,输送带54与转轮二53传动连接,更好的实现输送带的一个传动,在辊道组件一2的下面设置一个托手滑动组件二6,工作原理与托手滑动组件一4相同,托手滑动组件二6处于辊道组件一2的每个辊体之间以及输送组件5的每一个输送带54之间。
44.实施例三
4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托起胎面的功能。
46.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4与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6的顶部设置有基座7,所述基座7包括底座71、液压杆72和支架73,所述传送带45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底座71,所述底座7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液压杆72,所述液压杆72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支架73,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一4上的所述基座7的顶部设置有托手组件8,所述托手组件8包括托手一81、双向液压缸82、挤压块821、弹簧83、支臂84、螺栓一841和固定块二85,所述托手一81的侧面设置有所述双向液压缸82,所述双向液压缸82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挤压块821,所述托手一81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支臂84,所述支臂84与所述托手一81通过所述螺栓一841转动连接,所述支臂84的底部与所述托手一81通过所述弹簧83 连接,所述支臂8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块二85,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6上的所述支架73的顶部设置有托手二86,所述托手二86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二87,所述限位块二87与所述托手二86通过螺栓二88连接。
47.参阅图1-7,在托手滑动组件一4与所述托手滑动组件二6的顶部设置一个基座7,基座7通过液压杆72达到一个升降的功能,并且是托手组件8与滑动组件的一个连接件,在基座的顶部设置一个托手组件8,托手是和托盘相同作用但是形状不同的一个装置,托手一81的侧面设置有双向液压缸82,双向液压缸82的两端设置有挤压块821,双向液压缸82带动
挤压块821向两侧伸长挤压,推动两侧支臂84转动,使固定块二85压住托手一81上的物体,支臂84又可以在双向液压缸82收回去的时候通过弹簧83回复原位,用来将辊道组件二3上的胎面移动到输送组件5上,区别与在托手滑动组件一4上的托手,处于托手滑动组件二6上的托手设置一个加长型的托手二86,可以实现多条胎面一起托起传送,在托手二86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二87,限制托手二86上的胎面,将输送组件5上的胎面移动到辊道组件一2上。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托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