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8945发布日期:2021-12-01 11:4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且蕴量及其巨大,风力发电作为当今新型能源产业之一,因其环保节能的优势发展规模突飞猛进。
3.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塔筒三部分。塔筒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塔筒升降机(又称爬升设备)是安装在风机塔筒内部,将工作人员或工具、物料送至上层平台或机舱,并可随时停靠在塔筒内任意位置进行检修维护工作的专用升降机。塔筒升降机类似于电梯,都是采用驱动机和钢缆驱动轿厢升降移动,配以导向机构以保证轿厢升降时的平稳性,配以安全机构以在危险情况下进行紧急制动从而保证安全。
4.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下限位的功能、避免冲底的危险,需要在升降轿厢的底部配以下轮廓限位装置,下轮廓限位装置包括下轮廓限位板,在下轮廓限位板和轿厢底板之间采用交叉的连接杆进行连接。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逃生,需要在升降轿厢本体上设置逃生门,逃生门一般设置在轿厢的侧壁上或者轿厢的底部,紧急时,工作人员可通过逃生门沿爬梯攀爬到下一级的平台;但是,受限于下轮廓限位装置,工作人员无法快速顺利的通过轿厢的底部的逃生门进行逃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强的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包括轿厢底板结构,在轿厢底板结构上开设有逃生口,在逃生口处设置有与轿厢底板结构相铰接的逃生门结构;在轿厢底板结构的下方连接有可进行翻转的轮廓限位装置,在轮廓限位装置上连接有可将轿厢底板结构和轮廓限位装置进行锁定连接或释放的锁定装置;轮廓限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轮廓底板和铰接翻转架,在轮廓底板和铰接翻转架之间连接有两组相对设置的叉形伸缩单元;还包括在轿厢底板结构的端部相固接的两组相对设置的铰接连接板,铰接翻转架与铰接连接板相铰接;叉形伸缩单元的上部的一端与铰接连接板相铰接,铰接连接板上的两个铰接点错位设置;还包括与叉形伸缩单元碰撞配合的轮廓限位开关。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通过在轿厢底板结构上开设有逃生口,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紧急逃生;通过在轿厢底板结构上连接轮廓限位装置可实现下限位的功能、避免冲底的危险;由于轮廓限位装置可进行翻
转且在轮廓限位装置上设置有锁定装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解除轿厢底板结构和轮廓限位装置之间的锁定连接,并推动轮廓限位装置进行翻转而让出逃生口,方便工作人员通过逃生口沿爬梯攀爬到下一级的平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8.优选地:叉形伸缩单元包括在中部相互铰接的外铰接臂和内铰接臂,外铰接臂的上端与铰接连接板相铰接、下端与轮廓底板滑动连接,内铰接臂的上端与铰接翻转架滑动连接、下端与轮廓底板相铰接;两组外铰接臂通过连杆连为一体,两组内铰接臂通过连杆连为一体。
9.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与铰接翻转架相固接的锁定座,在锁定座上固接有平行设置的弹簧连杆和挂钩杆,在挂钩杆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挂钩,锁定挂钩的一端呈钩状、另一端连接有拉动杆,在拉动杆和弹簧连杆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
10.优选地:轿厢底板结构包括与逃生门结构相铰接的轿厢底板,在轿厢底板的底面固接有多组底板支柱;在轿厢底板的底面连接有与锁定挂钩的钩状端相适配的锁定杆;还包括在轿厢底板上连接的卡接座,在卡接座上卡接有卡接垫。
11.优选地:逃生门结构包括与轿厢底板相铰接的逃生门板,在逃生门板的底部固接有与卡接垫卡接配合的卡接柱。
12.优选地:在轿厢底板结构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对轮廓限位装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支撑件。
13.优选地:在轿厢底板结构的底部连接有逃生限位开关,在铰接翻转架上连接有与逃生限位开关配合的逃生限位触板。
14.优选地:轿厢底板结构还包括在轿厢底板的边缘处转动连接的导向滚轮,在导向滚轮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上方视角;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轿厢底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方视角;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逃生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方视角;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轮廓限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锁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方视角。
21.图中:1、轿厢底板结构;1

1、轿厢底板;1

2、底板支柱;1

3、锁定杆;1

4、卡接垫;1

5、卡接座;1

6、导向滚轮;2、逃生门结构;2

1、逃生门板;2

2、卡接柱;3、限位支撑件;4、锁定装置;4

1、锁定座;4

2、弹簧连杆;4

3、拉伸弹簧;4

4、拉动杆;4

5、挂钩杆;4

6、锁定挂钩;5、轮廓限位装置;5

1、轮廓底板;5

2、外铰接臂;5

3、内铰接臂;5

4、铰接连接板;5

5、滑动连接板;5

6、轮廓限位开关;5

7、铰接翻转架;6、逃生限位开关;7、逃生限位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3.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叉臂底部逃生装置包括轿厢底板结构1,在轿厢底板
结构1上开设有逃生口,在逃生口处设置有与轿厢底板结构1相铰接的逃生门结构2。
24.进一步的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轿厢底板结构1包括与逃生门结构2相铰接的轿厢底板1

1,在轿厢底板1

1的底面固接有多组底板支柱1

2;轿厢底板结构1还包括在轿厢底板1

1上连接的卡接座1

5,在卡接座1

5上卡接有卡接垫1

4,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垫1

4采用橡胶材质。轿厢底板结构1还包括在轿厢底板1

1的边缘处转动连接的导向滚轮1

6,在导向滚轮1

6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
25.如图3所示,逃生门结构2包括与轿厢底板1

1相铰接的逃生门板2

1,在逃生门板2

1的底部固接有与卡接垫1

4卡接配合的卡接柱2

2。卡接柱2

2的端部呈球头状,在逃生门板2

1的底部连接有多组并列设置的肋板。
26.如图1所示,在轿厢底板结构1的下方连接有可进行翻转的轮廓限位装置5,进一步的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轮廓限位装置5包括相对设置的轮廓底板5

1和铰接翻转架5

7,在轮廓底板5

1和铰接翻转架5

7之间连接有两组相对设置的叉形伸缩单元;还包括在轿厢底板结构1的端部相固接的两组相对设置的铰接连接板5

4,铰接翻转架5

7与铰接连接板5

4相铰接。在轮廓底板5

1上开设有可供多组底板支柱1

2贯穿的槽口。
27.叉形伸缩单元的上部的一端与铰接连接板5

4相铰接,铰接连接板5

4上的两个铰接点错位设置;具体为,铰接翻转架5

7与铰接连接板5

4的铰接点位于铰接连接板5

4的上部,叉形伸缩单元与铰接连接板5

4的铰接点位于铰接连接板5

4的下部。
28.叉形伸缩单元包括在中部相互铰接的外铰接臂5

2和内铰接臂5

3,外铰接臂5

2的上端与铰接连接板5

4相铰接、下端与轮廓底板5

1滑动连接,具体为,在轮廓底板5

1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条形孔,外铰接臂5

2的下端通过穿设于上述条形孔内的螺钉与轮廓底板5

1滑动连接。同时,内铰接臂5

3的上端与铰接翻转架5

7滑动连接、下端与轮廓底板5

1相铰接;具体为,在铰接翻转架5

7上固接有两组相对设置的滑动连接板5

5,两组滑动连接板5

5位于远离铰接连接板5

4的位置;在滑动连接板5

5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条形孔,内铰接臂5

3的上端通过穿设于条形孔内的螺钉与滑动连接板5

5滑动连接。两组外铰接臂5

2通过连杆连为一体,两组内铰接臂5

3通过连杆连为一体。
29.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6,在轿厢底板结构1的底部连接有逃生限位开关6,在铰接翻转架5

7上连接有与逃生限位开关6配合的逃生限位触板7。
30.轮廓限位装置5还包括与叉形伸缩单元碰撞配合的轮廓限位开关5

6,在在铰接翻转架5

7上固接有开设有条形孔的安装板,轮廓限位开关5

6通过穿设于条形孔内的螺钉与安装板相连接,其中,轮廓限位开关5

6采用触点开关,轮廓限位开关5

6与叉形伸缩单元碰撞配合后可触发升降机上的安全锁具启动,进而使得升降机停止下行,避免发生冲底现象。
31.如图1所示,在轮廓限位装置5上连接有可将轿厢底板结构1和轮廓限位装置5进行锁定连接或释放的锁定装置4。在轿厢底板1

1的底面连接有与锁定装置4勾设连接的锁定杆1

3。当工作人员打开逃生门结构2后,可对锁定装置4进行手动操作,以解除下轮廓限位装置1和轿厢底板结构2之间的锁定连接,然后推动铰接翻转架5

7,使得铰接翻转架5

7能够绕其与铰接连接板5

4的铰接点进行翻转,铰接翻转架5

7在翻转的过程中,叉形伸缩单元会自动被压缩,当轮廓限位装置5翻转至预设的位置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逃生门进行紧急避险,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2.进一步的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锁定装置4包括与铰接翻转架5

7相固接的锁定
座4

1,在锁定座4

1上固接有平行设置的弹簧连杆4

2和挂钩杆4

5,弹簧连杆4

2和挂钩杆4

5分别设置在锁定座4

1的两端。在挂钩杆4

5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挂钩4

6,挂钩杆4

5穿设于锁定挂钩4

6的中部开设的通孔内,在挂钩杆4

5上螺合有分设在锁定挂钩4

6的两侧的螺母,两组螺母可对锁定挂钩4

6进行限位,避免其沿挂钩杆4

5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挂钩4

6的一端呈钩状、另一端连接有拉动杆4

4,在拉动杆4

4和弹簧连杆4

2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4

3。其中,拉动杆4

4的端部延伸至轿厢底板1

1上开设的逃生口处,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锁定装置4进行操作。如图5所示,锁定座4

1的底部呈阶梯状,当锁定挂钩4

6的钩状端部与锁定杆1

3勾设配合时,在拉伸弹簧4

3的作用下,拉动杆4

4与锁定座4

1的台阶部的交界处顶紧接触。当需要解除轿厢底板结构1和轮廓限位装置5的锁定连接时,工作人员只需手动扳动拉动杆4

4,使得锁定挂钩4

6绕挂钩杆8

6翻转,进而解除锁定挂钩4

6的钩状端部与锁定杆1

3的勾设配合。
33.如图1所示,在轿厢底板结构1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对轮廓限位装置5进行限位的限位支撑件3。轿厢底板结构1和轮廓限位装置5锁定连接的时候,限位支撑件3与轮廓限位装置5顶紧接触。
34.工作原理:
35.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当出现意外时,升降机的安全锁具启动,使得升降机在竖直方向上急停运行,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轿厢底板结构1上开设的逃生口沿爬梯攀爬到下一级的平台,即打开逃生门板2

1,手动扳动拉动杆4

4,使得锁定挂钩4

6绕挂钩杆4

5翻转,解除锁定挂钩4

6的钩状端部与锁定杆1

3的勾设配合,进而解除轿厢底板结构1和轮廓限位装置5的锁定连接,此时只需推动铰接翻转架5

7,使得铰接翻转架5

7绕其铰接点进行翻转,进而带动叉形伸缩单元和轮廓底板5

1同步翻转,使得轮廓限位装置5避让开轿厢底板结构1上开设的逃生口,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紧急逃生;铰接翻转架5

7在进行翻转过程时,下叉形结构自动被压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