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架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3433发布日期:2021-12-15 11:4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电缆架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缆架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架设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在地面大量铺设电缆时,需要对电缆进行拖拽。
3.目前,通常采用电缆架对电缆进行拖拽,电缆架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收卷辊,电缆缠绕在收卷辊,通过电缆架收放和拖拽电缆。但是,不同环境下需要架设的电缆高度不同,而电缆架的高度相对固定,导致电缆架设高度无法调节,不利于电缆的架设。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架设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包括:支架和升降组件;
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承载板、支撑件、滑动轴、连接杆和第一驱动部;
7.所述承载板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连接有用于缠绕电缆的收卷辊,所述承载板上与所述第一板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板面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8.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长孔,所述滑动轴插入所述长孔;
9.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0.所述第一驱动部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杆通过支撑件带动所述承载板升降。
11.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导向柱、中间柱和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
12.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和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柱的第二端和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所述中间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垂直连接,所述中间柱位于所述导向柱和所述承载板之间,所述中间柱和导向柱围成长孔。
13.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
14.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承载板上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承载板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
15.所述第一支柱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支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滑槽,并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
16.所述第二支柱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二支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槽,并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
17.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滑动组件;
18.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二驱动部,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开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道内;
19.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位于所述收卷辊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对的板面均为弧形面,所述第二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收卷辊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共同夹紧或松开收卷辊上的电缆。
20.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移动块和螺纹杆;
21.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收卷辊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上;
22.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接,所述螺纹杆旋转带动所述移动块沿着所述螺纹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23.所述第一连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动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板朝向所述承载板的板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板朝向所述承载板的板面转动连接。
24.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三连动杆和第四连动杆;
25.所述第三连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动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动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动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动杆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所述第四连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动杆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26.可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定位辊;
27.所述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相对设置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所述定位辊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上,所述定位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卷辊的延伸方向相同。
28.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上,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沿所述承载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之间、第四支柱和第一支柱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柱。
29.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固定柱;
30.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支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加强柱之间,所述第一驱动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柱上。
3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靠近导向柱的一端均安装有移动轮;
32.所述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之间。
3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通过设置支架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承载板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上,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上连接有用于缠绕电缆的收卷辊,承载板的第二板面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升降组件中的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通过转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与滑动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部带动连接杆转动,滑动轴的一端插入支撑件上开设的长孔,连接杆带动滑动轴沿长孔的延伸方向滑动,并带动支撑件升降,从而带动承载板升降,调整收卷辊的高度,改变电缆架设装置的高度,增加电缆铺设的效率。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架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架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包括支架10和升降组件。
39.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承载板21、支撑件22、滑动轴23、连接杆24和第一驱动部25。
40.所述承载板21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所述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连接有用于缠绕电缆的收卷辊212,所述承载板21上与所述第一板面211相对设置的第二板面与所述支撑件22固定连接。
41.所述支撑件22上开设有长孔221,所述滑动轴23的一端插入所述长孔221并可沿所述长孔221的延伸方向滑动。
42.所述连接杆24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轴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4的第二端通过转杆26与所述第一驱动部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3.所述第一驱动部25带动所述连接杆24转动,连接杆24通过支撑件22带动所述承载板21升降,调整所述收卷辊212的高度。
44.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4与滑动轴23和转杆26焊接固定,第一驱动部25可以采用型号为lcmt

005l

40m00130的伺服电机,并安装在支架10上。
45.第一驱动部25通过转杆26带动连接杆24转动,滑动轴23将连接杆24的转动力分解为沿长孔221的延伸方向滑动的力和带动支撑件22升降的力,从而使承载板21带动收卷辊212升降,调整电缆架设的高度,增加不同高度电缆架设的适用性。
4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通过设置支架10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承载板21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10上,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连接有用于缠绕电缆的收卷辊212,承载板21的第二板面与支撑件22固定连接,升降组件中的第一驱动部25的输出端通过
转杆26与连接杆24固定连接,连接杆24与滑动轴2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部25带动连接杆24转动,滑动轴23的一端插入支撑件22上开设的长孔221内,连接杆24带动滑动轴23沿长孔221的延伸方向滑动,并带动支撑件22升降,从而带动承载板21升降,调整收卷辊212的高度,改变电缆架设装置的高度,增加电缆铺设的效率。
47.可选地,所述支撑件22包括导向柱222、中间柱224和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柱223、第二支撑柱;
48.所述第一支撑柱223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柱222的第一端和承载板21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柱222的第二端和承载板21垂直连接,所述中间柱2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23、第二支撑柱垂直连接,所述中间柱224位于导向柱222和承载板21之间,所述中间柱224和导向柱222围成长孔221,第一支撑柱223和第二支撑柱共同支撑固定承载板21,使承载板21升降平稳。
49.采用第一支撑柱223和第二支撑柱支撑固定承载板21,可减小支撑件22的重量,方便电缆架设装置移动。
50.所述第一支撑柱223和第二支撑柱的长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杆24的长度,增加连接杆24转动的顺畅性,方便承载板21的升降。
51.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223和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21的第二板面和导向柱222朝向承载板21的板面焊接固定,可有效支撑承载板21,并使承载板21受力均匀。
52.导向柱222和中间柱224均与承载板21平行设置,方便滑动轴23在长孔221内的滑动。
53.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杆27和第二升降杆。
54.所述支架10包括第一支柱11和第二支柱12,所述承载板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承载板2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柱11和第二支柱12上,限制承载板21升降的轨迹。
55.所述第一支柱1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1,所述第一滑槽111沿所述第一支柱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杆27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滑槽111,并沿所述第一滑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升降杆27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柱222固定连接,限制导向柱222的运动轨迹,降低承载板21升降过程中发生倾斜的几率。
56.所述第二支柱12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二支柱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槽,并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柱222固定连接,进一步限制导向柱222的运动轨迹,降低承载板21升降过程中发生倾斜的几率,增加承载板21升降地稳定性。
57.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柱11和第二支柱12对称地设置在承载板21相对设置的两侧,使承载板21在升降过程中过受力均匀。
58.可选地,电缆架设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板31、第二夹板32和滑动组件。
59.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块41、第二滑块42和第二驱动部43,所述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开设有第一滑道213和第二滑道214,所述第一滑块41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213内,所述第二滑块4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道214内,所述第一滑块41远离所述承载板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2远离所述承载板21的一
端与所述第二夹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31和所述第二夹板32位于所述收卷辊212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板31和所述第二夹板32相对的板面均为弧形面,所述第二驱动部43带动所述第一夹板31和所述第二夹板32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收卷辊212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板31和所述第二夹板32共同夹紧或松开收卷辊212上的电缆,可缠绕不同长度的电缆,方便电缆的夹紧或松开。
60.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第一滑道213和第二滑道214均对称地设置在收卷辊212的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的长度方向与收卷辊212的长度方向相同,增加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与电缆的接触面积,更有效夹紧电缆。
61.第一滑道213和第二滑道214的距离均与第一夹板31靠近收卷辊212的板面至收卷辊212外表面的最小距离和第二夹板32靠近收卷辊212的板面至收卷辊212外表面的最小距离相等,使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与收卷辊212外表面接触时停止移动,防止夹坏电缆。
62.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动杆44、第二连动杆45、移动块46和螺纹杆47。
63.其中,所述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5和第二支撑板216,所述收卷辊212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5和第二支撑板216远离所述承载板21的一端上,方便缠绕电缆。
64.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15和第二支撑板216远离承载板21的一端上均开有通孔,收卷辊212的两端转动地安装通孔内,第一支撑板215和第二支撑板216的通孔的孔壁形成挡板,防止电缆缠绕过程中从收卷辊212时两端滑落。
65.所述螺纹杆47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215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43驱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7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16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46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47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所述螺纹杆47旋转带动所述移动块46沿着所述螺纹杆47的长度方向移动。
66.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块46可以为四棱柱块,防止螺纹杆47转动过程中,移动块46自转,第二驱动部43可选用减速电机。第二驱动部43带动螺纹杆47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移动块46向靠近第一支撑板215的方向移动或靠近第二支撑板216的方向移动。
67.所述第一连动杆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动杆4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移动块4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4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板31朝向所述承载板21的板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杆4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板32朝向所述承载板21的板面转动连接,第一连动杆44和第二连动杆45带动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朝向靠近或远离收卷辊212的方向移动,增加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移动的稳定性。
68.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动杆44与第二连动杆45和移动块46之间,第一连动杆44与第一夹板31之间,第二连动杆45与第二夹板32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螺纹杆47正转带动移动块46朝向靠近第一支撑板215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均朝靠近收卷辊212的方向移动,螺纹杆47反转带动移动块46朝靠近第二支撑板216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均朝背离收卷辊212的方向移动。
69.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三连动杆48和第四连动杆49。
70.所述第三连动杆4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连动杆49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动杆4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动杆4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动杆4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动杆4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44设置在所述第三连动杆48与所述第一夹板31之间,所述第四连动杆49设置在所述第二连动杆45与所述第二夹板32之间,增加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的联动性,使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移动平稳。
71.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连动杆48和第四连动杆49之间,第三连动杆48和第一连动杆44之间,第四连动杆49和第二连动杆45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连动杆44、第二连动杆45、第三连动杆48和第四连动杆49形成连杆机构,使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稳定地相向或背向移动。
72.可选地,电缆架设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板51、第四支撑板52和定位辊53。
73.所述第三支撑板51与第四支撑板52相对设置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所述定位辊53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51和所述第四支撑板52上,所述定位辊5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卷辊212的延伸方向相同,在释放电缆时,可将电缆搭在定位辊53上,方便将电缆拉直,提高电缆架设效率。
74.在本技术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51和第四支撑板52远离承载板21的一端上开设有通孔,定位辊53的两端转动地安装在通孔内,第三支撑板51和第四支撑板52的通孔的孔壁形成挡板,防止铺设电缆时,电缆从定位辊53的两端脱落,与承载板21的边沿发生摩擦,产生磨损。
75.可选地,所述支架10还包括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所述承载板2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承载板21通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上,所述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沿所述承载板21的周向均匀分布,使承载板21受力均匀,升降平稳。
76.所述第一支柱11和第二支柱12之间、第二支柱12和第三支柱13之间、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之间、第四支柱14和第一支柱11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柱15,加固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稳定性,防止受外力作用,发生晃动,影响承载板21的升降。
77.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靠近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的一端上均连接有挡盖16,防止承载板21升降过程中,从上方脱落。导向柱222设置在加强柱15与承载板21的中间,防止影响支撑件22的升降。
78.可选地,所述支架10还包括固定柱17。
79.所述固定柱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柱13和所述第四支柱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7设置在所述承载板21与所述加强柱15之间,所述第一驱动部25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柱17上,方便第一驱动部25带动连接杆24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1升降。
80.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柱11的延伸方向平行时,滑动轴23与导向柱222位于升降过程中最低的位置,导向柱222的位置高于加强柱15。
8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靠近导向柱222的一端均安装有移动轮18,方便电缆架设装置的移动,提交电缆架设的效率。
82.所述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上背离所述第一夹板31的弧形面的一端安装有推杆217,所述推杆217位于在所述第一支柱11和所述第二支柱12之间,方便推动电缆架设装置移动,节省工作人员搬运电缆架设装置的力。
8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推杆217包括把手218和中间杆219,中间杆219的第一端与承载板21的第一板面211焊接固定,中间杆219沿远离第一夹板31的方向倾斜设置,中间杆219的第二端上开设有螺纹孔,把手218穿过螺纹孔与中间杆219螺接,把手218的两端上套设有把手套,方便工作人员把握及施力。
8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