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在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上料是尤为重要的环节,而现有上料方式多为人工上料,需要人工将待加工零件放置到加工位置,该种上下料方式存在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置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提高上料效率的优点,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立柱、横撑、前后滑动组件、左右滑动组件、上下滑动组件、固定板、前后滑轨、前后齿条、前后齿轮、前后电机、前后固定板、左右上侧滑轨、左右齿条、左右齿轮、左右电机、左右前侧滑轨、前后滑槽、左右上侧固定板、左右前侧固定板、左右上侧滑槽、左右前侧滑槽、固定架、上下滑轨、上下电机、丝杠、上下滑槽、上下固定板、气缸、顶杆、连接块、抓取板、不完全齿轮组、抓取电机、抓钳;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侧设置有横撑,且横撑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横撑的上侧设置有前后滑动组件,且前后滑动组件与横撑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撑之间设置有左右滑动组件;所述左右滑动组件上设置有上下滑动组件;所述前后滑动组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前后滑轨,且前后滑轨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前后齿条,且前后齿条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前后齿条的一侧设置有前后齿轮,且前后齿轮与前后齿条相啮合;所述前后齿轮的上侧设置有前后电机;所述左右滑动组件上设置有前后固定板;所述前后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左右上侧滑轨,且左右上侧滑轨与前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左右前侧滑轨,且左右前侧滑轨与前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前后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左右齿条,且左右齿条与前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左右齿条的一侧设置有左右齿轮,且左右齿轮与左右齿条相啮合;所述左右齿条的上侧设置有左右电机;所述前后固定板的下侧设置有前后滑槽,且前后滑槽与前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上下滑动组件上设置有左右上侧固定板及左右前侧固定板;所述左右上侧固定板的下侧设置有左右上侧滑槽,且左右上侧滑槽与左右上侧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左右前侧固定板的后侧设置有左右
前侧滑槽,且左右前侧滑槽与左右前侧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左右前侧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置有上下滑轨,且上下滑轨与固定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架设置有上下电机;所述上下电机的下侧设置有丝杠,且丝杠与上下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上下滑轨的前侧设置有上下滑槽;所述上下滑槽的前侧设置有上下固定板,且上下固定板与上下滑槽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上下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气缸,且气缸与上下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气缸的下侧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侧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顶杆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侧设置有抓取板,且抓取板与连接块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抓取板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组;所述不完全齿轮组的一侧设置有抓取电机;所述不完全齿轮组的下侧设置有抓钳,且抓钳与不完全齿轮组通过转轴相连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所述横撑、前后滑动组件及左右滑动组件构成“工”字状结构。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所述左右上侧固定板与左右前侧固定板呈垂直设置。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所述上下固定板的后侧设置有丝杠螺母,且所述丝杠螺母与丝杠相配合。
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通过前后滑动组件及左右滑动组件上均设置有齿轮及齿条,便于装置的前后及左右移动,便于调节。
12.2、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通过上下滑动组件上设置有丝杠及丝杠螺母,便于装置的上下移动,便于调节。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置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提高上料效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撑、前后滑动组件、左右滑动组件及上下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撑、前后滑动组件、左右滑动组件及上下滑动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装置本体1、立柱2、横撑3、前后滑动组件4、左右滑动组件5、上下滑动组件6、固定板401、前后滑轨402、前后齿条403、前后齿轮404、前后电机405、前后固定板501、左右上侧滑轨502、左右齿条503、左右齿轮504、左右电机505、左右前侧滑轨506、前后滑槽507、左右上侧固定板601、左右前侧固定板602、左右上侧滑槽603、左右前侧滑槽604、固定架605、上下滑轨606、上下电机607、丝杠608、上下滑槽609、上下固定板610、气缸 611、顶杆
612、连接块613、抓取板614、不完全齿轮组615、抓取电机616、抓钳617。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4.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立柱2、横撑3、前后滑动组件4、左右滑动组件5、上下滑动组件6、固定板401、前后滑轨402、前后齿条403、前后齿轮404、前后电机405、前后固定板501、左右上侧滑轨502、左右齿条503、左右齿轮504、左右电机505、左右前侧滑轨506、前后滑槽507、左右上侧固定板601、左右前侧固定板602、左右上侧滑槽603、左右前侧滑槽604、固定架605、上下滑轨606、上下电机607、丝杠608、上下滑槽609、上下固定板610、气缸611、顶杆612、连接块613、抓取板614、不完全齿轮组615、抓取电机616、抓钳617;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立柱2;立柱2的上侧设置有横撑3,且横撑3与立柱2通过螺栓相连接;横撑3的上侧设置有前后滑动组件4,且前后滑动组件4 与横撑3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横撑3之间设置有左右滑动组件5;左右滑动组件5上设置有上下滑动组件6;前后滑动组件4上设置有固定板401;固定板401的上侧设置有前后滑轨 402,且前后滑轨402与固定板401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板401的上侧设置有前后齿条403,且前后齿条403与固定板401通过螺栓相连接;前后齿条403的一侧设置有前后齿轮404,且前后齿轮404与前后齿条403相啮合;前后齿轮404的上侧设置有前后电机405;左右滑动组件5上设置有前后固定板501;前后固定板501的上侧设置有左右上侧滑轨502,且左右上侧滑轨502与前后固定板501通过螺栓相连接;前后固定板501的前侧设置有左右前侧滑轨506,且左右前侧滑轨506与前后固定板501通过螺栓相连接;前后固定板501的上侧设置有左右齿条503,且左右齿条503与前后固定板501通过螺栓相连接;左右齿条503的一侧设置有左右齿轮504,且左右齿轮504与左右齿条503相啮合;左右齿条503的上侧设置有左右电机505;前后固定板501的下侧设置有前后滑槽507,且前后滑槽507与前后固定板 501通过螺栓相连接;上下滑动组件6上设置有左右上侧固定板601及左右前侧固定板602;左右上侧固定板601的下侧设置有左
右上侧滑槽603,且左右上侧滑槽603与左右上侧固定板601通过螺栓相连接;左右前侧固定板602的后侧设置有左右前侧滑槽604,且左右前侧滑槽604与左右前侧固定板602通过螺栓相连接;左右前侧固定板602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架 605;固定架605的前侧设置有上下滑轨606,且上下滑轨606与固定架605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架605设置有上下电机607;上下电机607的下侧设置有丝杠608,且丝杠608与上下电机607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上下滑轨606的前侧设置有上下滑槽609;上下滑槽609的前侧设置有上下固定板610,且上下固定板610与上下滑槽609通过螺栓相连接;上下固定板610 的前侧设置有气缸611,且气缸611与上下固定板610通过螺栓相连接;气缸611的下侧设置有顶杆612;顶杆612的下侧设置有连接块613,且连接块613与顶杆612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连接块613的下侧设置有抓取板614,且抓取板614与连接块613通过螺栓相连接;抓取板614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组615;不完全齿轮组615的一侧设置有抓取电机616;不完全齿轮组615的下侧设置有抓钳617,且抓钳617与不完全齿轮组615通过转轴相连接。
25.具体的,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横撑3、前后滑动组件4及左右滑动组件5构成“工”字状结构,便于装置的前后及左右调节。
26.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左右上侧固定板601与左右前侧固定板602呈垂直设置,既可以左右滑动,又能固定上下滑动组件6。
27.具体的,上下固定板610的后侧设置有丝杠螺母,且所述丝杠螺母与丝杠608相配合,便于上下滑动组件6的上下移动。
28.具体实施步骤:
29.在使用该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时,在前后电机405的作用下,使前后齿轮404在前后齿条403上传动,并带动左右滑动组件5进行前后移动,在左右电机505的作用下,使左右齿轮504在左右齿条503上传动,并带动上下滑动组件6进行左右移动,在上下电机607 的作用下,使丝杠608转动,并带动上下固定板610进行上下移动,该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置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提高上料效率的优点,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30.综上所述:该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通过前后滑动组件及左右滑动组件上均设置有齿轮及齿条,便于装置的前后及左右移动,便于调节;通过上下滑动组件上设置有丝杠及丝杠螺母,便于装置的上下移动,便于调节;通过对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置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提高上料效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