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链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7667发布日期:2021-12-04 10:0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机,特别涉及一种网链输送机,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烘焙食品生产线需要采用高温对食品进行烘烤,从烤炉中取出的高温食品不能马上包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冷却输送,待食品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包装。网链输送机在占地较小的情况下,提供了很长的输送距离,从而可以获得更长的冷却时间,因而在食品烘焙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现有的网链输送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网链从直线行进段进入转弯过渡段时,网链内侧需要相互靠拢以适应外侧周长的变化,现有的螺旋输送机容易在转弯过渡段发生啮合不畅,或者在网链内侧尚未适应外侧周长变化时,驱动头提前与驱动立杆啮合,使网链内侧受到驱动杆的反向限位,直线行进段对转弯过渡段内侧的牵引受限,网链内侧连续的未适应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使网链外侧的长度小于理论周长,使网链外侧紧绷。
4.为减少发生上述现象,现有的网链输送机需要借助于复杂的辅助结构才能实现网链内侧的驱动头与驱动立杆的啮合,而且需要网链沿塔体行进足够的角度和高度,才能顺利完成驱动头与驱动立杆的啮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网链输送机,占地面积小,网链运行及转弯顺畅,可保持在松弛状态平稳前进。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链输送机,包括转筒,网链呈螺旋状缠绕在转筒的外周,沿转筒的圆周均匀设有多根转筒竖杆,各驱动立杆分别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的外立面,所述网链的各链节靠近转筒的内侧分别设有与驱动立杆相啮合的驱动头;所述驱动头的内缘呈凸弧形,所述驱动头的双侧或单侧设有与驱动立杆相吻合的圆弧凹槽;各转筒竖杆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位于上升螺旋的转筒底部或位于下降螺旋的转筒顶部;所述网链从直线行进段经转弯过渡段进入圆弧螺旋段,转弯过渡段各链节内侧的驱动头抵靠在所述导向块上滑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导向块分别设有光滑过渡的导向圆弧面和导向斜弧面,导向圆弧面与转筒共轴线且半径等于或小于转筒半径,上升螺旋的导向圆弧面朝下,下降螺旋的导向圆弧面朝上,上升螺旋的各驱动立杆从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插入并延伸至导向圆弧面底部,下降螺旋的各驱动立杆从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插入并延伸至导向圆弧面顶部,各驱动立杆的外缘与导向圆弧面相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弯过渡段的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网链内侧沿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滑行直至网链内侧适应网链外侧的周长后,网链内侧的驱动头才与相应的驱动立杆啮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块为弹性导向块,所述弹性导向块设有
弧形凸脊,所述弧形凸脊向网链的前进方向倾斜,上升螺旋的各驱动立杆下端与所述弧形凸脊相拼接,下降螺旋的各驱动立杆上端与所述弧形凸脊相拼接;各弧形凸脊的外缘与驱动立杆的外缘平齐,或各弧形凸脊的外缘高于驱动立杆的外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导向块的背面嵌于相应转筒竖杆的竖向嵌槽中,所述竖向嵌槽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竖向凸榫,所述竖向凸榫嵌于所述弹性导向块背面的弹性导向块嵌槽中;所述竖向凸榫中嵌有浮动弹簧,所述浮动弹簧的另一端嵌于所述弹性导向块的沉孔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弯过渡段的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网链内侧沿弹性导向块的弧形凸脊滑行直至网链内侧适应网链外侧的周长后,网链内侧的驱动头才与相应的驱动立杆啮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筒并排设有两个,网链的网链输入段向右经转弯过渡段后进入左侧转筒的上升螺旋,从左侧转筒的上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过渡段,所述网链过渡段向右经转弯过渡段后进入右侧转筒的下降螺旋,从右侧转筒的下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输出段,所述网链输出段经过右转向轮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所述网链回程段的左端绕过左转向轮与所述网链输入段相连。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转筒外周的各驱动立杆嵌入驱动头的圆弧凹槽中,既起到啮合传动的作用,又可以避免驱动头向外滑脱。转筒旋转时,各驱动立杆带动网链同步回转。
14.2、在转筒竖杆的入口端设置导向块,以上升螺旋为例,驱动立杆延伸至导向圆弧面底部且外缘与导向圆弧面相切,驱动立杆隐藏在导向圆弧面中,使驱动头可以沿导向圆弧面自由滑行,以便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不受驱动立杆的干涉,网链内侧完全适应外侧的周长后,驱动头随网链上升至导向斜弧面的位置,与插接在导向斜弧面上的驱动立杆啮合,导向斜弧面为驱动立杆的两侧提供啮合空间。
15.3、网链进入转弯过渡段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是在转筒竖杆的入口端设置弹性导向块,以下降螺旋为例,各驱动立杆的上端与弹性导向块的弧形凸脊相拼接;使驱动头可以沿弧形凸脊自由滑行,以便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不受驱动立杆的干涉,网链内侧完全适应外侧的周长后,驱动头随网链下降至驱动立杆的上端并进入啮合。
16.4、弹性导向块两侧与转筒竖杆的竖向嵌槽的配合,以及竖向凸榫与弹性导向块嵌槽的配合使弹性导向块可以在转筒的直径方向浮动,浮动弹簧为弹性导向块提供向外的弹力,可以补偿网链回转半径的误差,使网链过渡段保持一定张力,尤其对于双塔结构,左侧转筒出口的网链可以正常旋出,无停摆现象,弹性导向块的弹性可以弥补双塔之间的网链旋出与旋进的误差,使网链内侧可以保持与弹性导向块的弧形凸脊相贴合,弧形凸脊受力落回在转筒竖杆上,网链继续回转则顺利过渡到下方的驱动立杆上并啮合。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链输送机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链输送机的立体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链输送机的主视图;
21.图4为图3的俯视图;
22.图5为图3的后视图;
23.图6为图4中沿a

a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4中沿b

b的剖视图;
25.图8为带导向块时网链经转弯过渡段与驱动立杆啮合时的状态图;
26.图9为驱动立杆下端从导向斜弧面插入并延伸至导向圆弧面底部的立体图;
27.图10为驱动立杆下端设置弹性导向块时的立体图;
28.图11为弹性导向块与转筒竖杆相配合部位的爆炸图。
29.图中:1.转筒;1a.转筒中心轴;1b.转筒竖杆;1b1.竖向嵌槽;1b2.竖向凸榫;1c.转筒链轮;1d.驱动立杆;1e.左筒导向块;1f.右筒导向块;1f1.导向圆弧面;1f2.导向斜弧面;1g.弹性导向块;1g1.弧形凸脊;1g2.弹性导向块嵌槽;1g3.浮动弹簧;
30.2.网链;2a.网链输入段;2b.网链过渡段;2c.网链输出段;2d.网链回程段;2e.网链张紧段;2f.驱动头;
31.3.传动链;4.左转向轮;5.右转向轮;6.主驱动电机减速机;7.主驱动链轮;8.张紧链轮;9.网链辅助电机;10.机架;10a.立柱;10b.径向支撑杆;10c.螺旋环轨。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输送机可以按图示方向的镜像布置。
3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网链输送机包括转筒1,网链2呈螺旋状缠绕在转筒1的外周且跟随转筒1同步转动,网链2的各链节靠近转筒1的内侧分别设有向筒体方向伸出的驱动头2f,驱动头2f的内缘呈凸弧形,驱动头2f的双侧或单侧设有与驱动立杆1d相吻合的圆弧凹槽,驱动立杆1d均匀分布在转筒1的外周且与各层驱动头2f相啮合;各驱动立杆1d嵌入驱动头2f的圆弧凹槽中,既起到啮合传动的作用,又可以避免驱动头2f向外滑脱。各层网链2的底部分别支撑在螺旋环轨10c上滑行,螺旋环轨10c上可以嵌有垫条,以减小各层网链2转动时的滑行阻力,各层螺旋环轨10c分别固定在径向支撑杆10b上,各径向支撑杆10b的外端头分别固定在立柱10a上,各立柱10a以转筒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转筒1旋转时,各驱动立杆1d带动网链2同步回转。
34.网链2从直线行进段经转弯过渡段进入圆弧螺旋段,直线行进段的各链销相互平行,圆弧螺旋段的各链销呈扇形分布;转弯过渡段的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使内侧适应外侧的周长后,网链内侧的驱动头2f才与相应的驱动立杆1d啮合。
35.沿转筒1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根转筒竖杆1b,各驱动立杆1d分别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1b的外立面。
36.如图8、图9所示,网链进入转弯过渡段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各转筒竖杆1b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位于上升螺旋的转筒底部或位于下降螺旋的转筒顶部,各导向块分别设有光滑过渡的导向圆弧面和导向斜弧面,导向圆弧面与转筒共轴线且半径等于或小于转筒半径,上升螺旋的导向圆弧面朝下,下降螺旋的导向圆弧面朝上,上升螺旋的各驱动立杆
1d从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插入并延伸至导向圆弧面底部,下降螺旋的各驱动立杆1d从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插入并延伸至导向圆弧面顶部,各驱动立杆1d的外缘与导向圆弧面相切;转弯过渡段的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网链内侧沿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滑行直至网链内侧适应网链外侧的周长后,网链内侧的驱动头2f才与相应的驱动立杆1d啮合。
37.在转筒竖杆1b的入口端设置导向块,以上升螺旋为例,驱动立杆1d延伸至导向圆弧面底部且外缘与导向圆弧面相切,驱动立杆隐藏在导向圆弧面中,使驱动头2f可以沿导向圆弧面自由滑行,以便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不受驱动立杆的干涉,网链内侧完全适应外侧的周长后,驱动头2f随网链上升至导向斜弧面的位置,与插接在导向斜弧面上的驱动立杆1d啮合,导向斜弧面为驱动立杆1d的两侧提供啮合空间。
38.如图10、图11所示,网链2进入转弯过渡段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各转筒竖杆1b的一端固定有弹性导向块1g,弹性导向块1g位于上升螺旋的转筒底部或位于下降螺旋的转筒顶部,弹性导向块1g设有弧形凸脊1g1,弧形凸脊1g1向网链2的前进方向倾斜,上升螺旋的各驱动立杆1d下端与弧形凸脊1g1相拼接,下降螺旋的各驱动立杆1d上端与弧形凸脊1g1相拼接;各弧形凸脊1g1的外缘与驱动立杆1d的外缘平齐,或各弧形凸脊1g1的外缘高于驱动立杆1d的外缘;转弯过渡段的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网链内侧沿弹性导向块1g的弧形凸脊1g1滑行直至网链内侧适应网链外侧的周长后,网链内侧的驱动头2f才与相应的驱动立杆1d啮合。
39.以下降螺旋为例,各驱动立杆1d的上端与弹性导向块1g的弧形凸脊1g1相拼接;使驱动头2f可以沿弧形凸脊1g1自由滑行,以便网链外侧强迫松懈的网链内侧调整位置,不受驱动立杆的干涉,网链内侧完全适应外侧的周长后,驱动头2f随网链2下降至驱动立杆1d的上端并进入啮合。
40.弹性导向块1g的背面嵌于相应转筒竖杆1b的竖向嵌槽1b1中,竖向嵌槽1b1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竖向凸榫1b2,竖向凸榫1b2嵌于弹性导向块1g背面的弹性导向块嵌槽1g2中;竖向凸榫1b2中嵌有浮动弹簧1g3,浮动弹簧1g3的另一端嵌于弹性导向块1g的沉孔中。弹性导向块1g两侧与转筒竖杆1b的竖向嵌槽1b1的配合,以及竖向凸榫1b2与弹性导向块嵌槽1g2的配合使弹性导向块1g可以在转筒的直径方向浮动,浮动弹簧1g3为弹性导向块1g提供向外的弹力,可以补偿网链回转半径的误差,使网链过渡段保持一定张力,尤其对于双塔结构,左侧转筒出口的网链可以正常旋出,无停摆现象,弹性导向块1g的弹性可以弥补双塔之间的网链旋出与旋进的误差,使网链内侧可以保持与弹性导向块1g的弧形凸脊1g1相贴合,弧形凸脊1g1受力落回在转筒竖杆1b上,网链2继续回转则顺利过渡到下方的驱动立杆1d上并啮合。
41.如图1至图7所示,转筒1可以并排设有两个,左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1d的下端分别设有左筒导向块1e,右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1d的上端分别设有右筒导向块1f;网链2的网链输入段2a向右延伸且沿切向进入左侧转筒下部的左筒导向块1e外周,沿左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上升,从左侧转筒的上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过渡段2b,网链过渡段2b向右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上部的右筒导向块1f外周,沿右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下降,从右侧转筒的下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输出段2c,网链输出段2c经过右转向轮5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2d,网链回程段2d的左端绕过左转向轮4与网链输入段2a相连。
42.网链输入段2a从左转向轮4导出后,沿切向进入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圆弧面,行进后向上倾斜缠绕,进入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斜弧面,沿左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1d分别勾住网链2靠近转筒内侧的驱动头2f,带动网链2绕转筒回转盘升至左侧转筒的顶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过渡段2b,然后沿切向进入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圆弧面1f1,行进后向下倾斜缠绕,进入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斜弧面1f2,沿右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1d分别勾住网链2靠近转筒内侧的驱动头2f,带动网链2绕转筒回转下降至右侧转筒的底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输出段2c,向右经右转向轮5转向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2d及网链张紧段2e,然后绕过左转向轮4后重新进入网链输入段2a。如此实现了网链2在两塔中的长距离持续循环回转。
43.两转筒的中心分别通过转筒中心轴1a支撑在机架10上,两转筒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转筒链轮1c,两转筒链轮1c之间设有主驱动链轮7和张紧链轮8,传动链3呈s形绕过主驱动链轮7和张紧链轮8且与两转筒链轮1c传动连接,主驱动链轮7安装在主驱动电机减速机6的输出轴上,主驱动电机减速机6固定在附近的机架10上。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