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0691发布日期:2022-02-12 12:1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


背景技术:

2.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介质常常需要用到相关化工设设备,由于介质多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多面临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巨大,因此对设备的设计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接收罐一般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中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加工工厂,在建设好后需要将大型低温存储罐运输至所需工厂使用,为了对该大型低温存储罐进行保护,需要在运输以及吊装时采取减震保护措施;
3.现有接收罐结构较为简单,在吊装时下吊至地面时,大型低温接收罐产生碰撞容易导致其表面以及内部部件的损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在运输过程中不具有缓冲减震效果,容易造成罐体碰撞损坏,有泄漏隐患,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强度稳定、减震效果良好、防护性良好、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包括底板和罐体,所述底板表面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方设置有外护板,所述外护板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内侧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减震套筒,所述减震套筒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设置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设置有垫板。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外护板内壁相抵,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缓冲垫外壁相抵。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簧对外护板与缓冲垫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对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进行吸收,防止罐体发生变形。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垫共设置有五组,每组所述缓冲垫设置有两组第一弹簧,所述缓冲垫呈圆周均匀分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组缓冲垫设计可以有效的对罐体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罐体碰撞损坏,有泄漏隐患。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板截面形状呈圆弧状,所述外护板与罐体相互适配且圆心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护板与罐体之间的装配度更高,可以更好的对罐体进行保护。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减震套筒相抵,所述减震弹簧另
一端与导滑板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罐体整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第二弹簧对产生的进行有效吸收。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套筒与第二弹簧相互适配套装,所述导滑板与减震套筒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该装置的整体支撑强度,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罐体受到碰撞导致内部部件损坏。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7.1.本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在结构上,支撑座与外护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套筒、第二弹簧、导滑板和支撑杆,当罐体受到冲击力时,罐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惯性作用下通过第二弹簧的反作用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导滑板在减震套筒内滑动,使传导到储体上的冲击力得到减小,提高该装置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18.2.在结构上,罐体安装在外护板的内侧,并通过多组第一弹簧和缓冲垫对罐体进行缓冲和减震,进一步保证罐体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其抗冲击能力,防止罐体受到冲击发生变形,且在运输过程中保证了罐体的固定,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板;2、支撑座;3、外护板;4、罐体;5、进料口;6、出料口;7、第一弹簧;8、缓冲垫;9、减震套筒;10、第二弹簧;11、导滑板;12、支撑杆;13、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参照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包括底板1和罐体4,底板1表面设置有支撑座2,缓冲垫8内侧设置有罐体4,罐体4一侧开设有出料口6,支撑座2内部设置有减震套筒9,减震套筒9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下端设置有导滑板11,导滑板11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下方设置有垫板13;
27.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罐体4受到冲击力时,支撑座2与外护板3之间设置有减震套筒9、第二弹簧10、导滑板11和支撑杆12,罐体4在竖直方向上的惯性作用下通过
第二弹簧10的反作用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导滑板11在减震套筒9内滑动,使传导到储体上的冲击力得到减小,支撑杆12位于连接导滑板11和底板1之间,垫板13对支撑杆1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该装置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罐体4顶部开设有进料口5,支撑座2上方设置有外护板3,外护板3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一侧设置有缓冲垫8,缓冲垫8内侧设置有罐体4;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料口5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箱罐体4内部输送物料,罐体4安装在外护板3的内侧,并通过多组第一弹簧7和缓冲垫8对罐体4进行缓冲和减震,进一步保证罐体4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其抗冲击能力,防止罐体4受到冲击发生变形,且在运输过程中保证了罐体4的固定。
30.参照图4,第一弹簧7一端与外护板3内壁相抵,第一弹簧7另一端与缓冲垫8外壁相抵,通过第一弹簧7对外护板3与缓冲垫8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对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进行吸收,防止罐体4发生变形。
31.参照图4,缓冲垫8共设置有五组,每组缓冲垫8设置有两组第一弹簧7,缓冲垫8呈圆周均匀分布,通过多组缓冲垫8设计可以有效的对罐体4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罐体4碰撞损坏,有泄漏隐患。
32.参照图4,外护板3截面形状呈圆弧状,外护板3与罐体4相互适配且圆心重合,使得外护板3与罐体4之间的装配度更高,可以更好的对罐体4进行保护。
33.参照图3,第二弹簧10一端与减震套筒9相抵,减震弹簧另一端与导滑板11固定连接,对罐体4整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第二弹簧10对产生的进行有效吸收。
34.参照图3,减震套筒9与第二弹簧10相互适配套装,导滑板11与减震套筒9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提高该装置的整体支撑强度,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罐体4受到碰撞导致内部部件损坏。
3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在使用过程中,当罐体4受到冲击力时,支撑座2与外护板3之间设置有减震套筒9、第二弹簧10、导滑板11和支撑杆12,罐体4在竖直方向上的惯性作用下通过第二弹簧10的反作用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导滑板11在减震套筒9内滑动,使传导到储体上的冲击力得到减小,支撑杆12位于连接导滑板11和底板1之间,垫板13对支撑杆1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该装置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通过进料口5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箱罐体4内部输送物料,罐体4安装在外护板3的内侧,并通过多组第一弹簧7和缓冲垫8对罐体4进行缓冲和减震,进一步保证罐体4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其抗冲击能力,防止罐体4受到冲击发生变形,且在运输过程中保证了罐体4的固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