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文档序号:28447056发布日期:2022-01-12 04:0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综上所述,针对现如今社会上已经投放使用的智能分类垃圾桶的成本高,结构过于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其成本低,结构简单,并且垃圾分类完成率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外壳、若干输送机构和若干驱动机构;所述外壳为开口朝上的箱体结构,所有的所述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前后依次并排在所述开口一侧的上方,并且所述输送机构可上下翻转设置;所述开口上可拆卸的盖合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前端设有将垃圾投向处于最前端的所述输送机构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向后输送的入口,在所述顶盖上对应处于最前端的所述输送机构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识别出投入的垃圾的类别的摄像机;在所述外壳内对应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的位置以及对应处于最后端的所述输送机构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桶体,所述桶体用于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驱动机构处于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其连接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并在垃圾被所述输送机构输送到预设位置时驱动相应的所述输送机翻转,进而使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垃圾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掉落到相应的所述桶体内。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如今市场上投放使用的智能垃圾分类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可以实现大规模投放的优势。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和皮带传送部;所述开口一侧固定有l型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开口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割成上端开放的输料部和上下两端均开放的下料部;所述机架处于所述输料部相应位置处的上方并铰接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皮带传送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向后输送垃圾;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机架翻转,进而使所述皮带传送部上的垃圾从所述下料部掉落到相应的所述桶体内。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投入的垃圾向后输送。
9.进一步,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机架还包括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处于所述机架的后端并用于识别出垃圾向后输送到的位置。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识别出垃圾所在的位置。
11.进一步,所述皮带传送部包括电动滚筒、被动滚筒和皮带;所述电动滚筒和所述被动滚筒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皮带套装在所述电动滚筒和所述被动滚筒上并用于向后输送垃圾。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垃圾向后的输送。
13.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翻转盘和连杆;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分隔板上且对应相应的所述机架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减速机,所述翻转盘安装在所述减速机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翻转盘靠近边缘的位置处,其另一端铰接所述机架远离所述下料部的一侧的底部。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将垃圾翻转倒入相应的桶体内以进行分类。
15.进一步,每一个所述桶体底部均设有用于感应内部垃圾重量的红外线重量传感器。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时监控桶体内的垃圾重量,以控制输送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运行。
17.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可开合的设有与所述桶体一一对应的门体。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桶体从外壳中拿出,以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视图
21.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除去桶体,输送机构翻转);
22.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除去桶体,输送机构未翻转);
23.图5为图1除去顶盖以及外壳等部件后的三维图;
24.图6为处于最后端两个输送机构、处于最后端一个桶体以及分隔板等部件的装配图(输送机构未翻转)。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外壳,2、顶盖,3、入口,4、摄像机,5、桶体,6、机架,7、输料部,8、下料部,9、皮带,10、分隔板,11、电机,12、减速机,13、翻转盘,14、连杆,15、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实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包括外壳1、若干输送机构和若干驱动机构。所述外壳1为开口朝上的箱体结构,所有的所述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前后依次并排在所述开口一侧的上方,并且所述输送机构可上下翻转设置。所述开口上可拆卸的盖合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前端设有将垃圾投向处于最前端的所述输送机构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向后输送的入口3,在所述顶盖2上对应处于最前端的所述输送机构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识别出投入的垃圾的类别的摄像机4。摄像机4为可识别的现有摄像机,如停车场中的车牌号识
别;另外下述链接也公开了摄像机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垃圾分类的计算机程序算法
29.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0133-1020626044.htm。
30.在所述外壳1内对应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的位置以及对应处于最后端的所述输送机构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桶体5,所述桶体5用于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驱动机构处于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其连接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并在垃圾被所述输送机构输送到预设位置时驱动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朝上翻转,进而使相应的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垃圾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掉落到相应的所述桶体5内。每一个所述桶体5底部均设有用于感应内部垃圾重量的红外线重量传感器。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可开合的设有与所述桶体5一一对应的门体15。
31.如图3-6所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机架6、电动滚筒7、被动滚筒8、皮带9和光电开关。所述开口一侧固定有l型的分隔板10,所述分隔板10将所述开口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割成上端开放的输料部7和上下两端均开放的下料部8。所述机架6处于所述输料部7相应位置处的上方并铰接在所述分隔板10上。电动滚筒7、被动滚筒8和皮带9组成皮带传送部,所述电动滚筒7和所述被动滚筒8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架6的前后两端,所述皮带9套装在所述电动滚筒7和所述被动滚筒8上并用于向后输送垃圾。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机架6朝上翻转,进而使所述皮带9上的垃圾从所述下料部8掉落到相应的所述桶体5内。所述光电开关处于所述机架6的后端并用于识别处垃圾向后输送到的位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减速机12、翻转盘13和连杆14。所述电机11固定在所述分隔板10上且对应相应的所述机架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减速机12,所述翻转盘13安装在所述减速机12上。所述连杆14的一端铰接所述翻转盘13靠近边缘的位置处,其另一端铰接所述机架6远离所述下料部8的一侧的底部。
32.下面对该垃圾桶的工作过程做一个完整的说明:
33.垃圾从入口3投放并下落到处于最前端的输送机构的皮带9上,摄像机4对先对垃圾进行拍摄并识别出垃圾所述的类别,如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识别结果后,先控制输送机构运行将垃圾输送到相应的桶体5处,在控制与之相对应的翻转机构使载垃圾的输送机构翻转,进而将垃圾翻倒至相应的桶体5中(输送机构、翻转机构除湿状态不运行),如:
34.若投入的是有害垃圾,且前后顺序中第四个桶体5用于收集有害垃圾,则控制系统先控制前四个输送机构的电动滚筒运行,投入的垃圾会随着前四个输送机构的皮带9向后输送。当第四个输送机构的光电开关感应到垃圾已被输送到第四个输送机构的皮带9的尾部时,该光电开关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此时控制系统先控制第四个输送机构的电动滚筒停止运行,再控制第四个翻转机构的电机11运行:第四个翻转机构的电机11启动,其驱动翻转盘13转动,翻转盘13转动后通过连杆14将第四个输送机构的机架6向上翻转,进而使得第四个输送机构的皮带9上的垃圾通过下料部8落入第四个桶体5中,实现了对有害垃圾分类后的收集。第四个桶体5上的红外线重量传感器识别到垃圾已被翻倒进第四个桶体5内后,其输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前三个输送机构的电动滚筒停止运行。经相邻两个输送机构的皮带9之间的间隙掉落的细小垃圾会收集到外壳1中。其他类别的垃圾分类收集同上述有害垃圾一样,最终通过该垃圾桶可实现多种垃圾的分类收集。
35.当摄像机4无法识别出投入的垃圾时,其将无法识别的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
系统会控制所有输送机构的电动滚筒运行,垃圾会经所有输送机构的皮带向后输送,最终掉落到其中处于最后端的一个桶体5内进行收集。同样的,最后端的一个桶体5内红外线重量传感器识别到垃圾已掉落后,其输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所有输送机构停止运行。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