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8522发布日期:2022-01-12 04: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吊具。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零部件或半成品车身在各个工序之间移动,为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以及提高机械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在汽车总装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吊具来升降和移动车身,以满足不同工序的操作需求。
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吊具如附图1所示,采用吊臂向两侧转动打开来打开和关闭,控制吊臂打开和关闭的连杆机构设置在吊具的上端部位,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超过了一般人正常站立时能够进行操作的高度,造成了许多不便之处。一方面,平时的维护保养难以直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结构较为复杂,维修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当这一连杆机构出现故障时,需要停线之后借助专门的增高平台,再手持专门的维修工具等才能进行维修作业,操作复杂,会耽误较长的生产时间,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吊具,其通过吊臂底部托臂平移的方式来实现打开和关闭,人工保养维修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吊臂组件和托臂组件,
7.所述吊臂组件包括吊臂本体和滑槽,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8.所述托臂组件包括托臂本体和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托臂本体上并与所述滑槽连接;所述滑轨能够在所述滑槽中左右滑动,以改变所述托臂本体伸出所述吊臂的长度。
9.进一步地,所述吊臂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托臂本体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之间具有多个不同的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的改变能够引起所述滑轨与滑槽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开设有光孔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托臂本体上的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孔同轴的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柱外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沿左右方向可转动地插设连接于所述光孔中,并同时与所述内螺纹孔螺合;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内螺纹孔之间不同的螺合位置为所述连接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吊臂本体下端的左侧或右侧并向下伸出;所述第二连接座立设于所述托臂本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左右对应。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外端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座。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开关机构,所述自动开关机构包括旋合部和驱动装置,所述
旋合部与所述螺帽的位置和形状匹配,用于与所述螺帽结合并旋动所述连接柱;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旋合部提供旋合驱动力。
14.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开关机构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能够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旋合部提供旋合驱动力。
15.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组件至少设有两套,每两套相对的所述吊臂组件的吊臂本体上方相连形成拱门状,每套吊臂组件至少具有一套托臂组件与之匹配。
1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托臂本体上至少设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所述滑轨和所述滑槽。
17.进一步地,所述托臂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托举部,所述连接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托举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托举部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呈“t”型。
18.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9.在吊臂本体的下端设置滑槽以及托臂本体上设置与之配套的滑轨,使得托臂组件与吊臂本体之间是可以方便的相对移动的,当托臂本体伸出长度大时即为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关闭状态,伸出的托臂本体可用于托举车身等工件,反之伸出长度较小时即相当于现有技术的打开状态,可将车身等工件从托臂上放下。
20.因此,本发明中的车身吊具,无需再如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吊臂组件大幅向左右两侧张开才能实现关闭,动作更小,所需的空间也更小;更重要的是,由于打开和关闭的活动组件在吊臂本体的下端,这一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降低,适合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操作,甚至无需再借助专门的增高平台和操作平台,便于日常观察设备的运作状态和进行简单保养;而且由于滑轨滑槽结构的简单性,在维修时也能借助一般的工具来简单快速地进行,对生产线的影响小,能够实现快速作业,生产效率随之提升。
附图说明
2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吊具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中吊臂组件和托臂组件的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中吊臂组件下端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中托臂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中吊臂组件和托臂组件的剖视图;
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7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的正视图。
28.图中,1-吊臂组件,11-吊臂本体,12-滑槽,13-第一定位结构,131-第一连接座,2-托臂组件,21-托臂本体,211-连接部,212-托举部,22-滑轨,23-第二定位结构,231-第二连接座,232-连接柱,233-螺帽,3-自动开关机构, 31-旋合部,3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图1至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吊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吊臂组件1 和托臂组件2,
35.所述吊臂组件1包括向下延伸的柱状吊臂本体11和滑槽12,所述滑槽12 设于所述吊臂本体11的下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吊臂组件1上方具有用于与车间内的桁架结构相连;所述托臂组件2包括托臂本体21和滑轨22,所述托臂本体21用于托举工件,所述滑轨22设于所述托臂本体21上并与所述滑槽12 连接;所述滑轨22能够在所述滑槽12中左右滑动,以改变所述托臂本体21伸出所述吊臂的长度。在吊臂本体11的下端设置滑槽12以及托臂本体21上设置与之配套的滑轨22,使得托臂本体21与吊臂本体11之间是可以方便的相对移动的,当托臂本体21伸出长度大时即为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关闭状态,伸出的托臂本体21可用于托举车身等工件,反之伸出长度较小时即相当于现有技术的打开状态,可将车身等工件从托臂上放下。
36.其中,所述吊臂组件1至少设有两套,每两套相对的所述吊臂组件1的吊臂本体11上方相连形成拱门状,每套吊臂组件1至少具有一套托臂组件2与之匹配,便于从工件的两侧进行固定,保证受力平衡。
37.本实施例中的车身吊具,无需再如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吊臂组件1大幅向左右两侧张开才能实现关闭,动作更小,所需的空间也更小;更重要的是,由于打开和关闭的活动组件在吊臂本体11的下端,这一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降低,适合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操作,甚至无需再借助专门的增高平台和操作平台,便于日常观察设备的运作状态和进行简单保养;而且由于滑轨22滑槽12结构的简单性,在维修时也能借助一般的工具来简单快速地进行,对生产线的影响小,能够实现快速作业,生产效率随之提升。
38.为了吊臂本体11与托臂本体21之间的滑动连接更加稳定和可控,所述吊臂本体11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3,所述托臂本体21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3,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3与第二定位结构23之间具有多个不同的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的改变能够引起所述滑轨22与滑槽12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每个连接位置具有驱动吊臂本体11和托臂本体21之间相对
位置改变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当在每个连接位置固定时,托臂本体21与吊臂本体1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确定,不容易发生松动,从而避免托臂本体21上放置的车身等工件发生掉落现象发生。
39.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螺纹连接固定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3包括开设有光孔的第一连接座131,所述第一连接座131设于所述吊臂本体11的下端;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3包括设于所述托臂本体21上的第二连接座231和连接柱232,所述第二连接座231上开设有与所述光孔同轴的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柱232外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232沿左右方向可转动地插设连接于所述光孔中,并同时与所述内螺纹孔螺合;所述连接柱232与所述内螺纹孔之间不同的螺合位置为所述连接位置。具有外螺纹的连接柱232不会在光孔上发生螺合现象,因此连接柱232可以自由的在光孔中转动,而不会使得第一连接座131和连接柱23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连接柱232与内螺纹之间是螺合的,那么当连接柱232转动的时候,连接柱232与吊臂本体11上第一连接座131的左右位置不变,而第二连接座231会随着螺合位置的不同而发生连接柱232轴向(即左右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托臂本体21在左右方向上伸出的长度不同,从而完成打开和关闭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光孔与连接柱232连接的方案关键在于连接柱232的转动不会引起第一连接座131的左右运动,除上述方案外,也可以替代为连接柱232在此处未设置螺纹的方案等,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0.在第一连接座131和第二连接座231的位置方面,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131设于所述吊臂本体11下端的左侧或右侧并向下伸出,以便于将光孔设置在伸出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座231立设于所述托臂本体2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31左右对应,这种结构能够很好地利用滑轨22之间的空间,还能避免对滑轨22造成影响,结构紧凑高效。
41.所述连接柱232的外端还设有螺帽233,所述螺帽233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31,在需要旋动连接柱232时,可以借助与螺帽233匹配的扳手等工具来方便地旋动。
4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自动开关机构3来实施生产过程中需要托臂打开和关闭的动作,所述自动开关机构3包括旋合部31和驱动装置32,所述旋合部31与所述螺帽233的位置和形状匹配,用于与所述螺帽233结合并旋动所述连接柱232,本实施例中的螺帽233优选采用外六角螺帽233,因此旋合部 31匹配设有内六角形孔用于套设在外六角螺帽233外;所述驱动装置32为所述旋合部31提供旋合驱动力。采用驱动装置32旋转比采用人工旋动更加省力和快速,便于提高生产效率。更加优选地,所述自动开关机构3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驱动装置32电连接,能够向所述驱动装置32发送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2为所述旋合部31提供旋合驱动力。处理器能够自动检测或接受吊臂组件1和托臂组件2已到达且需要打开或关闭的信号,从而控制驱动装置32输出方向相反的旋动力,从而从相反的方向旋动连接杆,实现托臂本体21的伸出和回缩。
43.考虑到需要运动的车身等工件质量较大,每个所述托臂本体21上至少设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所述滑轨22和所述滑槽12,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单个滑槽12滑轨22承重力不足和受力不均衡的现象。
44.在托臂本体21的具体结构上,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托臂本体21包括连接部 211和托举部212,所述连接部21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轨22设于所述连接部211上;所述托举部212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托举部212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211相连呈“t”型,这种结构能够
避免托臂本体21与吊臂本体11之间可活动的连接位对托臂最重要的托举功能造成影响,兼顾了可活动性和托举可靠性。
45.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