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流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流探伤设备下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2.涡流探伤是使涡流探伤探针与导电性被检查体密合并进行扫描,通过探针的线圈所产生的交流磁场使被检查体产生涡流,根据起因于损伤所致的涡流紊乱的线圈的阻抗变化来评价被检查体有无损伤的方法。涡流检测使许多ndt(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它应用“电磁学”基本理论作为导体检测的基础。涡流的产生源于一种叫做电磁感应的现象。当将交流电施加到导体,磁场将在导体内和环绕导体的空间内产生磁场。涡流就是感应产生的电流,它在一个环路中流动,之所以叫做涡流,是因为它与液体或气体环绕障碍物在环路中流动的形式是一样的。如果将一个导体放入该变化的磁场中,涡流将在那个导体中产生,而涡流也会产生自己的磁场,该磁场随着交流电流上升而扩张,随着交流电流减小而消隐。现有技术中棒材通过涡流探伤设备检测后需要人工将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取下后小心放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企业生产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涡流探伤设备下料收集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涡流探伤设备下料收集装置,包括支架、涡流探伤输出辊道、拨料机构和棒材收集槽,所述拨料机构固设于支架的上方,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拨料机构和第二拨料机构,所述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位于第一拨料机构与第二拨料机构之间,所述棒材收集槽包括第一棒材收集槽和第二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一拨料机构远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的一侧设置第一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二拨料机构远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的一侧设置第二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一拨料机构工作时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使棒材落入第一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二拨料机构工作时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使棒材落入第二棒材收集槽。
5.进一步的,所述涡流探伤输出辊道包括输送架、若干设于输送架上方的u形槽和设于u形槽内部的辊轮,所述u形槽的两侧壁之间设有旋转轴,所述辊轮固定套设在旋转轴的外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各个u形槽内部的辊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6.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在输送架上等距离间隔分散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气缸、若干拨料臂、转轴,所述支架上方设有轴承,所述转轴设于轴承内,所述拨料臂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拨料臂的另一端设有折弯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拨料臂转动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拨料臂转动使拨料臂上的折弯部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的棒材并使棒状离开涡流探伤输出辊道。
8.进一步的,所述棒材收集槽为形状呈u形的柔性缓冲带。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若干成对设置在底座的支柱,所述一对支柱之间通过柔性缓冲带连接并使柔性缓冲带形状呈u形。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棒材通过涡流探伤设备检测后不需要人工将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取下放置,从而实现自动化下料收集,节省人力;2)采用u形柔性缓冲带作为下料收集装置的收集槽,避免棒材的磕碰造成材料的损伤。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u形槽与辊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支架1、涡流探伤输出辊道2、拨料机构3、棒材收集槽4、第一拨料机构31、第二拨料机构32、第一棒材收集槽41、第二棒材收集槽42、输送架21、u形槽22、辊轮23、旋转轴24、电机25、气缸301、拨料臂302、转轴303、轴承304、折弯部305、底座11、支柱12、连接部13。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7.实施例1
18.如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涡流探伤设备下料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右视图,涡流探伤设备下料收集装置,包括支架1、涡流探伤输出辊道2、拨料机构3和棒材收集槽4,所述拨料机构固设于支架的上方,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拨料机构31和第二拨料机构32,所述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位于第一拨料机构与第二拨料机构之间,所述棒材收集槽包括第一棒材收集槽41和第二棒材收集槽42,所述第一拨料机构远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的一侧设置第一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二拨料机构远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的一侧设置第二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一拨料机构工作时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使棒材落入第一棒材收集槽,所述第二拨料机构工作时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放置的棒材使棒材落入第二棒材收集槽。具体的,当棒材通过涡流探伤设备检测后通过涡流探伤输出辊道输出,到达指定位置后需要取下涡流探伤输出轨道上的棒材,当检测的棒材为合格产品,通过第一拨料机构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轨道上的棒材,使其脱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并转移落入第一棒材收集槽;当检测的棒材为不合格产品通过第二拨料机构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轨道上的棒材,使其脱离涡流探伤输出辊道并转移落入第二棒材收集槽,完成产品的收集工作,不需要人工收集,节省人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u形槽与辊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涡流探伤输出辊道包括输送架21、若干设于输送架上方的u形槽22和设于u形槽内部的辊轮23,所述u形槽的两侧壁之间设有旋转轴24,所述辊轮固定套设在旋转轴的外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25,所述各个u形槽内部的辊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具体的,当棒材通过涡流探伤设备检测后到达涡流探伤输出辊道,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的电机转动带动u形槽内部的辊轮转动,放置在辊轮上的棒材随着辊轮滚动向前输送到达收集位置。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在输送架上等距离间隔分散设置。具体的,设置7部电机,每个电机驱动分别驱动u形槽内的辊轮,7个u形槽在输送架上等距离间隔分散设置。进一步的,所述
拨料机构包括气缸301、若干拨料臂302、转轴303,所述支架上方设有轴承304,所述转轴设于轴承内,所述拨料臂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拨料臂的另一端设有折弯部305,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拨料臂转动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拨料臂转动使拨料臂上的折弯部拨动涡流探伤输出辊道上的棒材并使棒状离开涡流探伤输出辊道。具体的,气缸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支架上方设置有4个连接部13且间隔等距离设置,连接部上固定设置有轴承,转轴设置于轴承内,转轴上设置有4个拨料臂,拨料臂的折弯部位于棒材的下方。拨料机构对棒材的拨料过程中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拨料臂绕转轴向上转动翻转,拨料臂在翻转过程中与棒材接触,并托起棒材使棒材离开涡流探伤输出辊道,拨料臂翻转一定角度后停止翻转,棒材沿着拨料臂滚入棒材收集槽,完成收集,然后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拨料臂绕转轴向下转动,完成复位。进一步的,棒材收集槽为形状呈u形的柔性缓冲带。具体的,棒材沿着拨料臂滚入棒材收集槽,棒材收集槽为柔性缓冲带,对棒材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棒材与收集槽之间发生硬性碰撞损伤棒材。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11和若干成对设置在底座的支柱12,所述一对支柱之间通过柔性缓冲带连接并使柔性缓冲带形状呈u形。具体的,在底座上设置4对支柱,4对支柱成列设置。
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