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4422发布日期:2021-11-29 21:1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设备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风电叶片主梁加工过程包括打磨,由于产品的长度基本处于70米以上,打磨前的叶片主梁对外观质量要求不严,通过工装小车进行转运;打磨后的叶片主梁为了保证外观质量,减少返工,会更换为挑架和吊带的形式进行转运,吊带设有多根,叶片主梁穿过多根吊带,然后通过起吊挑架进行吊运。
3.以上两种转运形式,在不同的工况下需要不同的转运形式,且在转运的时候都需要对叶片进行搬运,不仅提高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转运效率;并且通过吊带进行吊运的时候,吊运过程容易产生晃动,吊带与叶片主梁之间连接方式不牢固,导致叶片主梁掉落,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旨在适用不同工况下叶片主梁的转运过程,并提高转运效率和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包括:
6.工装架;
7.吸盘组件,设于所述工装架的底部,所述吸盘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与真空泵连通的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设有电控阀;以及
8.电控设备,固定在所述工装架的两端,且与所述电控阀通讯连接,所述电控设备用于控制所述电控阀的启闭,以实现所述吸盘的吸附和释放。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内部设有真空表,所述工装架上设有与所述真空表通讯连接的预警装置,所述预警装置用于在真空度未达到预设值时发出警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盘在所述工装架的底面呈矩形阵列分布。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装架包括多根方管梁,多根所述方管梁拼接形成网格状架梁结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盘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输气管通过固定件固设于最底部的所述方管梁上。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u型抓夹,所述抓夹为弹性构件,所述抓夹的自由端分别凸出设有支杆,用于挂设在最底部的所述方管梁上。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气管内设有蓄能器。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盘通过最底部的所述方管梁实现气路连通。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管梁之间通过固定器实现可拆卸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装架的顶部设有吊环。
18.本技术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采用吸盘对叶片主梁进行转运,不论叶片是处于打磨前,还是打磨后,都可以进行转运操作,不需要再更换转运形式,提高了转运效率,并且代替了人工搬运,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吸盘抽真空实现对叶片主梁的吸附,在吊运的过程中,保证吸盘与叶片主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叶片主梁晃动,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沿图1中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吸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

工装架;
ꢀꢀꢀꢀ
20

吸盘组件;
ꢀꢀꢀꢀ
30

电控设备;
ꢀꢀꢀꢀ
40

预警装置;
27.11

方管梁;
ꢀꢀꢀꢀ
21

真空泵;
28.12

固定器;
ꢀꢀꢀꢀ
22

吸盘;
29.13

吊环;
ꢀꢀꢀꢀꢀꢀ
23

电控阀;
30.ꢀꢀꢀꢀꢀꢀꢀꢀꢀꢀꢀꢀꢀꢀꢀ
24真空表;
31.ꢀꢀꢀꢀꢀꢀꢀꢀꢀꢀꢀꢀꢀꢀꢀ
25输气管;
32.ꢀꢀꢀꢀꢀꢀꢀꢀꢀꢀꢀꢀꢀꢀꢀ
26固定件;
33.ꢀꢀꢀꢀꢀꢀꢀꢀꢀꢀꢀꢀꢀꢀꢀ
27支杆;
34.ꢀꢀꢀꢀꢀꢀꢀꢀꢀꢀꢀꢀꢀꢀꢀ
28蓄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进行说明。所述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包括工装架10、吸盘组件20以及电控设备30,吸盘组件20设于工装架10的底部,吸盘组件20包括真空泵21以及与真空泵21连通的吸盘22,吸盘22与真空泵21之间设有电控阀23;电控设备30固定在工装架10的两端,且与电控阀23通讯连接,电控设备30用于控制电控阀23的启闭,以实现吸盘22的吸附和释放。
37.其中,电控设备30可为按键式,也可以是集成触摸屏;电控阀23可为气源电磁阀。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为:将工装架10吊运至叶片主梁的顶部,下行,使得吸盘22接触于叶片主梁的外表面,并适当下压保证吸盘22的外缘与叶片主梁外表面贴合紧密,防止漏气,通过电控设备30开启电控阀23,真空泵21开始工作,对吸盘22进行吸真空操作,直至吸盘22对叶片主梁的吸力达到要求,然后对工装架10进
行吊运,完成对叶片主梁的位置转换,下放叶片主梁,保证叶片主梁平稳落在指定位置,通过电控设备30关闭电控阀23,吸盘22开始施压,实现对叶片主梁的松开,完成整个转运过程。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风电叶片主梁转运装置采用吸盘22对叶片主梁进行转运,不论叶片是处于打磨前,还是打磨后,都可以进行转运操作,不需要再更换转运形式,提高了转运效率,并且代替了人工搬运,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吸盘22抽真空实现对叶片主梁的吸附,在吊运的过程中,保证吸盘22与叶片主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叶片主梁晃动,提高安全性;所有吸盘22的吸附与释放通过电控设备30一体控制电控阀23实现,方便对所有的吸盘22同时操作,替代操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吸盘22,保证吸盘22同步性的同时,降低操作难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盘22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吸盘22内部设有真空表24,工装架10上设有与真空表24通讯连接的预警装置40,预警装置40用于在真空度未达到预设值时发出警报。在使用时,先使得吸盘22贴合在叶片主梁的外表面,然后开启真空泵21以及预警装置40,真空泵21在吸真空的过程中,吸盘22内的真空度是逐渐升高的,在真空度逐渐升高且未达到预设值的过程中,报警器一直处于报警状态,直到真空度达到预设值时,说明此时的吸力足够,报警器停止报警,此时可对工装架10进行起吊操作。通过报警器可及时反映出可起吊时的条件,防止真空度过高浪费能源,也防止真空度过低造成吸力不足造成安全隐患。
41.需要说明的是,报警器可以为声光报警器,方便操作工人及时做出反应。
42.对真空度进行检测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预警装置40上可具有能伸入吸盘22内的探测头,并且不影响吸盘22的抽真空和释压过程,通过探测头取代真空表24,对吸盘22内的真空度进行探测,并在真空度未达到预设值时发出警报。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盘22的排布形式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吸盘22在工装架10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吸盘22的矩形阵列分布可保证在叶片主梁上的吸附区域规律性、均匀性的分布,保证吸力均匀,提高对叶片主梁转运过程的可靠性。
44.具体地,矩形阵列可以是一行多列,也可以是多行多列,行方向为基本平行于叶片主梁长轴的方向,因为叶片主梁的长度较长,因此吸盘22要保证多列,才能达到对叶片主梁的稳固吸附。
4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配重,每个真空泵21对应多个吸盘22,从而减少固定在工装架10上真空泵21的数量。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吸盘22的吸附端面上设有压敏胶。通过设置压敏胶,可以保证吸盘22对叶片主梁的外表面具有一定的粘连性,从而可以保证吸盘22刚接触叶片主梁时立即贴合在叶片主梁的外表面;并且在吸盘22离开的时候,压敏胶也不会残留在叶片主梁外表面,保证叶片主梁表面的外观质量。
4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装架10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工装架10包括多根方管梁11,多根方管梁11拼接形成网格状架梁结构。网格状的架梁结构,在节省材料的基础上,保证工装架10的整体性以及结构稳固性,使用更加牢固可靠。
48.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装架10包括多根方管梁11的情况下,多份方管梁11分别形成长度梁、宽度梁、高度梁以及连接梁,长度梁和宽度梁分别围合形成顶部边框和底部边框;
长度梁和高度梁、以及宽度梁和高度梁分别围合形成四周边框;连接梁相互交叉连接,且连接梁的上下分别与顶部边框和底部边框连接,形成网格状架梁结构。
49.基于上述网格状架梁结构,底部边框上沿长度方向还均匀连接有多个宽度梁,当吸盘22呈矩形阵列分布时,宽度方向上的吸盘22(即同一列的吸盘22)固定于同一宽度梁上。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盘组件20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真空泵21与吸盘22通过输气管25连接,输气管25通过固定件26固设于最底部的方管梁11上。在将吸盘22和真空泵21安装在工装架10上之后,通过固定件26进行输气管25的安装,输气管25仅作为输气使用,设于工装架10的外部方便观察其损坏情况,从而及时更换,通过固定件26进行固定也简化了输气管25的拆装过程。
51.可选的,输气管25为塑胶管,塑胶管质地较软,方便进行折叠、盘绕等操作,方便多种形式的安装,操作也更加方便。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26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固定件26为u型抓夹,抓夹为弹性结构,抓夹的自由端分别凸出设有支杆27,用于挂设在最底部的方管梁11上。由于抓夹为弹性构件,在进行输气管25安装的时候,掰动抓夹的两个自由端,使得两个自由端相互远离,此时抓夹的开口处变宽;将输气管25固定完毕后,抓夹自动回弹,从而夹在最底部的方管梁11外周,并且支杆27处于最底部方管梁11的顶部,完成对输气管25的固定。该结构方便对输气管25的拆装,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拆装时间,提高拆装效率。
5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真空度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输气管25内设有蓄能器28。蓄能器28是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能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或位能转变为气压释放出来。蓄能器28集成在真空泵21和吸盘22之间的输气管25内,蓄能器28不可钻孔打眼,以防泄气,蓄能器28处于完全密封状态,保证在使用的时候有足够的真空源。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盘组件20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真空泵21与吸盘22通过最底部的方管梁11实现气路连通。方管梁11本身内部就具有空腔,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将真空泵21和方管梁11之间,以及吸盘22与方管梁11之间的连接处做好密封处理,防止漏气,然后即可借用方管梁11实现真空泵21和吸盘22的气路连通。该种结构不需要再安装单独的输气管25,可减少构件的使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简化安装步骤,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重,方便吊运。
55.具体地,底部的方管梁11实际包括底部边框以及多个宽度梁,吸盘22主要固定在宽度梁上,在此基础上,真空泵21与底部边框上的任一方管梁11连通,底部边框包含的所有方管梁11相互连通,且与宽度梁相互连通,从而实现吸盘22与真空泵21的气路连通。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管梁11之间的安装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6,方管梁11之间通过固定器12实现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器12进行固定,代替了传统的焊接连接,不仅可以防止焊接导致方管梁11上出现漏气孔,影响方管梁11作为真空泵21与吸盘22之间的气路连通;还方便将固定器12进行拆卸从而更换方管梁11的规格,例如将对底部的方管梁11的长度加长,从而改变工装架10的长度,同理还可以改变工装架10的宽度和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叶片主梁。
57.固定器12的可选结构可以是:(1)参阅图6,固定器12为多分支的套管,多分支套管上包括多个套接口,每个套接口与一段方管梁11套接,从而实现方管梁11之间的连接,例如连接梁交叉连接的时候,一个多分支套管上需要有四个套接口。(2)参阅图1及图3,方管梁11的端部形成叉型结构,叉型结构卡接在需要连接的另一个方管梁11的两侧,叉型结构即形成固定器12。
5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装架10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工装架10的顶部设有吊环13。在对工装架10进行吊运的时候,吊车上的吊钩勾设在吊环13上,从而可以保证吊设时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保证吊装时的稳定性,防止晃动。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装架10采用多根方管梁11形成网格状架梁结构时,其中的网格可作为吊环13使用,即吊钩穿过网格进行吊装。此外,吊环13也可以是在工装架10的顶部单独安装。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