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封口机,特指一种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2.真空封口机安装有真空泵、负压感应器和控制电路,真空泵连接抽真空管道,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真空泵,用于对真空泵供电并控制真空泵的电源。
3.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后,完成封口工序,可以有以下功能:对包装袋依次进行抽气和封口,从而达到真空封口的效果。
4.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现有的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采用交流电进行供电,在实际使用中控制芯片采用直流电使用,需要额外配置电池,无法采用市电对整个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进行供电,现有技术亟需开发一款采用一个电源进行供电、工作稳定、故障率低的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加热电路、电源转换电路、抽气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
8.所述加热电路包括交流电插接件、电热丝和可控硅,电热丝和交流电插接件分别连接在可控硅上,可控硅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9.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ac
‑
dc转换芯片、单片机、变压器和稳压器,ac
‑
dc转换芯片还连接在交流电插接件上,变压器还连接在抽气电路上,稳压器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10.所述抽气电路包括真空泵和连接在真空泵上的开关三极管,真空泵连接在第一电源接口上,开关三极管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11.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连接在控制芯片上,第一开关用于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抽气电路的工作。
12.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芯片具有反馈引脚,可控硅、电热丝和反馈引脚依次连接在一起。
13.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控制芯片上,若电热丝工作时,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点亮。
14.作为优选,所述电热丝和反馈引脚之间连接有降压电阻。
15.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若变压器对控制芯片供电时,第一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一开关闭合时,则第三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二开关闭合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点亮。
16.作为优选,所述开关三极管和控制芯片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
17.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泵上连接有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对真空泵起到钳位的作用。
18.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
19.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0.(1)在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中,交流电对加热电路直接供电,交流电通过电源转换电路分别对控制芯片和抽气电路进行供电,无需额外配置电源,单个交流电即可满足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的供电需求,因此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具有单电源供电、工作稳定的优点。
21.(2)在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中,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通过控制芯片对加热电路和抽气电路进行控制,实现了弱电控制强电,提高了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22.(3)在本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中,第一触发引脚、可控硅、电热丝和反馈引脚构成闭环电路,控制芯片和加热电路存在反馈联系,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的原理框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气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9.图中:1
‑
控制芯片、2
‑
加热电路、3
‑
电源转换电路、4
‑
抽气电路、5
‑
开关控制电路、zr
‑
反馈引脚、k1
‑
第一开关引脚、k2
‑
第二开关引脚、vcc2
‑
第二电源引脚、in
‑
信号输入端、d1
‑
第一触发引脚、l1
‑
第一输出引脚、l2
‑
第二输出引脚、l3
‑
第四输出引脚、l4
‑
第四输出引脚、m1
‑
第二触发引脚、c6
‑
第六电容、ac1
‑
交流电插接件、q1
‑
可控硅、rl1
‑
电热丝、r8
‑
第八电阻、r9
‑
第九电阻、d1
‑
ac
‑
dc转换芯片、u1
‑
单片机、t1
‑
变压器、vr1
‑
稳压器、c1
‑
第一电容、c3
‑
第三电容、c4
‑
第四电容、m1
‑
真空泵、q2
‑
开关三极管、d4
‑
第四二极管、d3
‑
第三二极管、d2
‑
第二二极管、k1
‑
第一开关、k2
‑
第二开关、ledg1
‑
第一发光二极管、ledg2
‑
第二发光二极管、ledg3
‑
第三发光二极管、ledg4
‑
第四发光二极管、c5
‑
第五电容、airt1
‑
插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1.如图所示,一种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为真空封口机的电路组成部分,其包括:控制芯片、加热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和抽气电路。
32.所述控制芯片具有反馈引脚、第一开关引脚、第二开关引脚、第二电源引脚、接地保护引脚、第一触发引脚、第一输出引脚、第二输出引脚、第三输出引脚、第四输出引脚、第二触发引脚。
33.(参考)控制芯片具有zr引脚、k1引脚、k2引脚、vcc引脚、in引脚、d1引脚、l1引脚、l2引脚、l3引脚、l4引脚和m1引脚。
34.所述加热电路包括交流电插接件、电热丝和可控硅,电热丝和交流电插接件分别连接在可控硅上,可控硅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35.其中,交流电插接件指的是一种电插头,可与连通市电的电插座相适配。若交流电插接件插接在电插座上时,则市电对真空封口机控制电路供电。电热丝指的是电热合金制成的电加热体,电热合金是利用金属的电阻特性制作的电加热体。若交流电插接件对电热丝通电时,则电热丝发热,则可对包装材料进行封口。可控硅为双向可控硅,起到“开关”的作用,若可控硅导通时,交流电插接件导通在电热丝上,若可控硅不导通时,交流电插接件不导通在电热丝上。
36.其中,电热丝和交流电插接件分别连接在可控硅上。可控硅具有第一极、第二极和g极,可控硅的第一极连接在交流电插接件上,可控硅的第二极连接在电热丝上,电热丝还连接在交流电插接件上。可控硅在交流电插接件、可控硅和电热丝构成的电路上起到“开关”的作用。
37.其中,可控硅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可控硅的g极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一触发引脚上。若控制芯片的第一触发引脚发送触发信号至可控硅上时,则可控硅导通。若控制芯片的第一触发引脚不发送触发信号至可控硅上时,则可控硅不导通。其中,触发信号为高电平。
38.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ac
‑
dc转换芯片、单片机、变压器和稳压器,ac
‑
dc转换芯片还连接在交流电插接件上,变压器还连接在抽气电路上,稳压器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39.其中,ac
‑
dc转换芯片指的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设备。单片机指的是控制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出电压的设备。变压器直流变压器,用于将一种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另外多种直流电电压进行输出。稳压器指的是贴片式集成稳压器,使变压器输出电压稳定的设备。
40.其中,ac
‑
dc转换芯片、单片机、变压器和稳压器依次连接在一起。ac
‑
dc转换芯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交流电插接件连接在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上,单片机连接在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上。变压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抽气电路包括第一电源引脚,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单片机上,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在稳压器和抽气电路的第一电源引脚上。
41.其中,稳压器还连接在控制芯片上。稳压器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二电源引脚上。
42.所述抽气电路包括真空泵和开关三极管,变压器、真空泵和开关三极管依次连接在一起,开关三极管连接在控制芯片上。
43.其中,真空泵指的是利用机械的方式对包装材料进行抽气获得真空的设备。开关三极管具有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若开关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时,则开关三极管相当于断开;若开关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则开关三极管相当于导通,起到“开关”的作用。
44.其中,变压器、真空泵和开关三极管依次连接在一起,开关三极管连接在控制芯片上。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在真空泵的一端,变压器直接对真空泵进行供电。真空泵的另一端连接在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控制芯片的第二触发引脚连接在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上,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若控制芯片向第二触发引脚发送触发信号时,则开关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则真空泵开始工作。若控制芯片不向第二触发引脚发送触发信号时,则开关三极
管工作在截止区,则真空泵停止工作。其中,触发信号为高电平。
45.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连接在控制芯片上,第一开关用于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抽气电路的工作。
46.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指的是机械开关,若按压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时,则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可闭合或者断开。
47.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连接在控制芯片上。第一开关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一开关引脚上,第二开关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二开关引脚上。
48.其中,第一开关用于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若第一开关闭合时,则第一开关引脚产生开关信号,则第一触发引脚产生触发信号。若第一开关断开时,则第一开关停止产生开关信号,则第一触发引脚停止产生触发信号。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抽气电路的工作。若第二开关闭合时,则第二开关引脚产生开关信号,则第二触发引脚产生触发信号。若第二开关断开时,则第二开关停止产生开关信号,则第二触发引脚停止产生触发信号。
49.所述控制芯片具有反馈引脚,可控硅、电热丝和反馈引脚依次连接在一起。若可控硅导通时,则反馈引脚产生反馈信号至控制芯片。若可控硅断开时,则反馈引脚停止产生反馈信号至控制芯片。第一触发引脚、可控硅、电热丝和反馈引脚构成闭环电路,控制芯片和加热电路存在反馈联系,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的优点。
50.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控制芯片上,若电热丝工作时,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点亮。
51.其中,第二发光二极管指的是一种指示灯,使用者通过观察第二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则可以判断发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52.其中,若电热丝工作时,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点亮。若反馈引脚产生反馈信号至控制芯片时,控制芯片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电热丝不工作时,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熄灭。若反馈引脚不产生反馈信号至控制芯片时,控制芯片不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则第二发光二极管熄灭。
53.所述电热丝和反馈引脚之间连接有降压电阻。
54.其中,降压电阻起到分压的作用,避免过大的电压损坏控制芯片。具体地,降压电阻包括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电热丝、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反馈引脚依次串联在一起。
55.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若变压器对控制芯片供电时,第一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一开关闭合时,则第三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二开关闭合时,则第四发光二极管点亮。
56.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均为指示灯,使用者通过观察第一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则可以判断变压器是否对控制芯片进行供电。使用者通过观察第三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则可以判断第一开关是否闭合。使用者通过观察第四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则可以判断第二开关是否闭合。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上,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若变压器对控制芯片的第一电源引脚供电时,则控制芯片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则第一发光二极管点亮。若变压器不对控制芯片的第一电源引脚供电时,则控制芯片不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则第一发光二极管熄灭。第三
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三输出引脚上,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若第一开关闭合时,则控制芯片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三发光二极管,则第三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一开关断开时,则控制芯片不产生发光信号至第三发光二极管,则第三发光二极管熄灭。第四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控制芯片的第四输出引脚上,第四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若第二开关闭合时,则控制芯片产生发光信号至第四发光二极管,则第四发光二极管点亮。若第二开关断开时,则控制芯片不产生发光信号至第四发光二极管,则第四发光二极管熄灭。
58.所述开关三极管和控制芯片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
59.其中,稳压二极管连接在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上,起到基极保护的作用,避免干扰输入的高压脉冲击穿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而造成损坏。具体地,稳压二极管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控制芯片的第二触发引脚、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串联在一起。
60.所述真空泵上连接有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对真空泵起到钳位的作用。
61.其中,真空泵上连接有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反相并联在真空泵上。第四二极管对真空泵起到钳位的作用指的是,第四二极管限制了真空泵上的电位的作用,避免真空泵导通时过大的瞬态电压造成真空泵的损坏。
62.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解电容。
63.其中,电解电容指的是一端呈正极、另一端呈负极的电介质。电解电容在电源转换电路中起到电源滤波、消除噪音的作用。具体地,电解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上,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变压器的输出端上,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在稳压器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64.交流电插接件连接在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上,单片机连接在ac
‑
dc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上。ac
‑
dc转换芯片指的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设备。ac
‑
dc转换芯片通过单片机对变压器进行供电,单片机起到控制输出电压的作用。变压器指的是直流变压器,将一种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另外多种直流电电压。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单片机上,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抽气电路和稳压器上。稳压器指的是贴片式集成稳压器,使变压器输出电压稳定的设备。若变压器在转换电压时,变压器对抽气电路直接供电,变压器还通过稳压器对控制芯片进行供电。
65.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五电容以及与m1引脚连接的airt1插接口,第五电容与airt1插接口并联,且airt1插接口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airt1插接口另一端接地,该结构有利于抑制直流信号或低频信号的通过,而使得交流信号或高频信号可以顺利的通过。
6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