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0076发布日期:2021-12-04 10:1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吸塑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塑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商品物流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商品包装用量也随之增长。传统的产品包装以瓦楞纸箱作为外包装,再以缓冲材料作为包装结构对待包装产品的整体进行包裹以保护产品在存储以及运输中不至受损。该种包装方式使用的材料多,不可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且包装结构在存储及运输的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塑包装结构,旨在解决目前产品包装结构的使用材料多,不可重复利用以及占用的空间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吸塑包装结构,该结构包括四个吸塑盘,所述四个吸塑盘分别为第一侧边吸塑盘、底部吸塑盘、第二侧边吸塑盘以及顶部吸塑盘;所述底部吸塑盘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以及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可翻转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与所述顶部吸塑盘可翻转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所述底部吸塑盘、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以及所述顶部吸塑盘可拆卸地组装一起而形成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至少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固定待包装产品。
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各所述吸塑盘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槽,当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所述底部吸塑盘、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以及所述顶部吸塑盘组装一起时,相应位置的所述条形槽一起构成环形的容置槽。
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塑盘上还设置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之间。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塑盘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扣接面以及第二扣接面,所述第一扣接面与所述第二扣接面通过至少一个扣接结构可拆卸地扣接一起;
8.其中,所述底部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以及第二扣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二扣接面以及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可拆卸地扣接,所述顶部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以及第二扣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二扣接面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可拆卸地扣接。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扣接结构包括卡扣凹槽以及卡扣凸槽,所述卡扣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扣接面上,所述卡扣凸槽设置与所述第二扣接面上,所述卡扣凸槽可拆卸地与所述卡扣凹槽卡合。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扣接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凹槽,所述第二扣接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凸槽。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卡扣凹槽以及卡扣凸槽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条形槽之间。
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28.请参见图1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吸塑包装结构。该结构包括四个吸塑盘,所述四个吸塑盘分别为第一侧边吸塑盘1、底部吸塑盘2、第二侧边吸塑盘3以及顶部吸塑盘4;所述底部吸塑盘2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1以及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可翻转连接,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与所述顶部吸塑盘4可翻转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组成吸塑包装结构的四块吸塑盘可翻转地连接一起,不使用包装时可以将吸塑包装结构展开铺平堆叠一起,大大节省存储及搬运所占用的空间。
29.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1、所述底部吸塑盘2、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以及所述顶部吸塑盘4可拆卸地组装一起而形成有一容纳腔6,所述容纳腔6内设有至少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固定待包装产品5。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只需四块吸塑盘即可组成吸塑包装结构,减少了包装材料的使用;并且吸塑盘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组装一起,便于待包装产品5的包装以及取出,且在拆卸包装的过程中不易导致吸塑包装结构的损坏,可重复利用。
30.进一步地,各所述吸塑盘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槽7,当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1、所述底部吸塑盘2、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以及所述顶部吸塑盘4组装一起时,相应位置的所述条形槽7一起构成环形的容置槽。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使用该吸塑包装结构对待包装产品5进行包装后,待包装产品5的四边被固定在环形的容置槽内,有效地防止搬运过程中待包装产品5发生晃动。
31.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吸塑盘上设置条形槽7的具体个数需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待包装产品5的尺寸及重量来考量,可设置为3个或7个,在此对每一吸塑盘上条形槽7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
32.进一步地,所述吸塑盘上还设置有缓冲挡板11,所述缓冲挡板11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之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之间有缓冲挡板11使得被包装产品之间相互分离,避免因搬运导致被包装产品之间发生摩擦或碰撞,而带来经济损失。
33.进一步地,所述吸塑盘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扣接面8以及第二扣接面9,所述第一扣接面8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通过至少一个扣接结构10可拆卸地扣接一起。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吸塑盘之间通过扣接面上的扣接结构10可拆卸地连接,为吸塑包装结构的组装及拆卸提供便利。
34.其中,所述底部吸塑盘2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8以及第二扣接面9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1上设置的第二扣接面9以及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8可拆卸地扣接,所述顶部吸塑盘4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8以及第二扣接面9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吸塑盘3上设置的第二扣接面9以及所述第一侧边吸塑盘1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8可拆卸地扣接。
35.进一步地,所述扣接结构10包括卡扣凹槽101以及卡扣凸槽102,所述卡扣凹槽101设置于所述第一扣接面8上,所述卡扣凸槽102设置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上,所述卡扣凸槽102可拆卸地与所述卡扣凹槽101卡合。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卡扣凸槽102可拆卸地与卡扣凹槽101卡合来对待包装产品5进行包装,方便快捷,不易导致吸塑包装结构损坏,便于吸塑包装结构的再次回收利用。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接面8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凹槽101,所述第二扣接面9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凸槽102。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等间距地设
置多个扣接结构10为保证包装结构在包装以及搬运的过程中不至松散甚至断开。
37.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凹槽101以及卡扣凸槽102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条形槽7之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在每两个条形槽7间设置一个扣接结构10,也可根据待包装产品5的尺寸及重量来设置扣接结构10的个数。
38.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扣接面8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扣接时,所述第一扣接面8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处构成直角结构。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当底部吸塑盘2上设置的第一扣接面8与第一侧边吸塑盘1上设置的第二扣接面9扣接时,第一扣接面8与第二扣接面9处构成直角结构,两吸塑盘之间相互提供支撑,使得吸塑包装的结构更加稳固。
39.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扣接面8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扣接时,所述第一扣接面8与所述第二扣接面9处也可为锐角或者钝角结构,可根据实际待包装产品5的形状来设置。
40.进一步地,所述吸塑盘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构件或者聚碳酸酯材料构件。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吸塑盘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碳酸酯为材料,使得吸塑包装结构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防潮性、机械性能好,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对产品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41.进一步地,所述待包装产品5为显示模组,所述顶部吸塑盘4上的条形槽7为单边外凸设置。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因显示模组在包装时,有些边框部位不可直接接触,所以在顶部吸塑盘4上的容置槽作外凸的避位设计。具体地,如图6所示的条形槽7包括顶边701和第一侧边702以及第二侧边703,其中第一侧边702与顶边701垂直连接,第二侧边703相对与第一侧边702向外突出并与顶边701连接。
42.需做避位设计的条形槽7可在顶部吸塑盘4,底部吸塑盘2,第一侧边吸塑盘1或者第二侧边吸塑盘3上。具体位置可根据显示模组的放置方式及其不可直接接触的位置来设置,在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43.当条形槽7需要做外凸的避位设计时,对待包装产品5所提供支撑的面积就相对减小,可通过适当增加条形槽7的深度来满足条形槽7对待包装产品5的支撑要求。
44.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装待包装产品5时,如图3所示,先将第一侧边吸塑盘1上的第二扣接面9和第二侧边吸塑盘3上的第一扣接面8分别与底部吸塑盘2的第一扣接面8和第二扣接面9卡扣一起,形成放置待包装产品5的凹槽,待待包装产品5放入凹槽内的条形槽7后,盖上顶部吸塑盘4并将顶部吸塑盘4的第一扣接面8和第二扣接面9分别与第二侧边吸塑盘3的第二扣接面9和第一侧边吸塑盘1的第一扣接面8相扣接。通过以上简单地扣接便完成对待包装产品5的包装。
4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4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