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5878发布日期:2021-12-15 11:5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桶是存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成,普遍用于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对垃圾进行分类容纳,垃圾分类装置通常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垃圾盒,这种设计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3.对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垃圾收集箱和连接底座的支撑杆,支撑杆顶部设有挡板,底座顶部侧边连接有围绕支撑杆设置的多个箱体支承件,每个箱体支承件和挡板之间设置用于放置垃圾收集箱的空间;底座内设有污水收集室,至少一个箱体支撑件内设有槽,槽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筛孔与污水收集室连通,槽的顶部两侧设有用于支撑垃圾收集箱的支撑部分,垃圾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多个与槽连通的第二筛孔。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底座、支撑杆、箱体支撑件和挡板的结构设置,虽然可以使得垃圾收集箱呈环形排列设置,相对于并排设置的垃圾分类装置,能够节省空间,但是,日常产生的垃圾中通常同时包含有干垃圾和湿垃圾,却无法有效地对这些垃圾中的固液进行分离,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7.箱体,箱体设有向上敞口的内腔;
8.一个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位于箱体内腔的底部,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箱体底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位于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与箱体内腔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10.第一垃圾盒,第一垃圾盒的底壁设有若干第一泄水孔,第一垃圾盒位于箱体内腔的左侧,第一垃圾盒位于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上方,第一垃圾盒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接触;
11.引流管,引流管呈漏斗形,引流管位于第一垃圾盒的下方,引流管与第一垃圾盒固定连接;
12.第二垃圾盒,第二垃圾盒的底壁设有若干第二泄水孔,第二泄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水孔的直径,第二垃圾盒位于箱体内腔的右侧,第二垃圾盒位于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上方,第二垃圾盒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接触。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由于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结构不同,也即,第一垃圾盒的底部固定设有漏斗形的引流管,而且第二泄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水孔的直径,使得第一垃圾盒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多的垃圾、第二垃圾盒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少的垃圾,垃圾中的水分会被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过滤掉,进入到箱体内腔的底部,从而实现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取出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即可倒出干垃圾,随后即可倾倒箱体内腔的底部的水分。
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结构不同,使得第一垃圾盒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多的垃圾、第二垃圾盒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少的垃圾,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技术问题。
15.进一步,还包括密封盖,密封盖包括盖板和盖体,盖体位于箱体内腔,盖体与箱体滑动连接,盖板位于盖体的上方,盖板的下表面与盖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6.有益效果在于:密封盖与箱体的内壁面紧密接触,确保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内的异味不会散发出来,良好的密封作用也可以避免第一圾盒与第二垃圾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17.进一步,盖体的外壁上固定设有若干凸起。
18.有益效果在于:在盖体的外壁上设置凸起,可以减小盖体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密封盖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确保密封盖可以快速进出箱体。
19.进一步,盖体上设有凹腔。
20.有益效果在于:在盖体上开设出凹腔,可以在确保盖体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降低密封盖的重量。
21.进一步,还包括密封塞,密封塞为弹性结构,密封塞的形状大小与凹腔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密封塞位于凹腔内,密封塞与盖体固定连接。
22.有益效果在于:将密封塞设置于盖体内部,同时确保密封塞的形状大小与凹腔的形状大小相同,可以提高盖体的强度以及刚度,避免盖体出现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23.进一步,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把手。
24.有益效果在于:在盖板上设置把手,便于放入垃圾时快速拉出密封盖,同时,也便于放完垃圾后快速推进密封盖。
25.进一步,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外壁相互贴合,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贴合。
26.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箱体内部的空间,增大第一垃圾盒与第二垃圾盒的尺寸。
27.进一步,箱体的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引流沟槽和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盛水盒,盛水盒的顶部设有与引流沟槽相配合的引流缝隙。
28.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过滤的水分会进入到箱体的底部,这些水分可以沿着引流沟槽经过引流缝隙进入到盛水盒,这样只需要取出盛水盒即可倾倒掉水分,从而不需要移动箱体进行倾倒,方便快捷、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的精细分类的垃圾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箱体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第一垃圾盒4、引流管5、第二垃圾盒6、盖板7、盖体8、凸起9、密封塞10、把手11、盛水盒12。
32.实施例1
3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箱体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第一垃圾盒4、引流管5、第二垃圾盒6、盖板7、盖体8、凸起9、密封塞10、把手11。
34.箱体1开有向上敞口的内腔;第一固定块2位于箱体1内腔的底部,第一固定块2的下表面与箱体1底壁的上表面通过黏胶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3分别位于箱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块3分别与箱体1内腔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通过黏胶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3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块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35.第一垃圾盒4的底壁开有若干第一泄水孔,第一垃圾盒4位于箱体1内腔的左侧,第一垃圾盒4位于第一固定块2与第二固定块3的上方,第一垃圾盒4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的上表面接触;引流管5呈漏斗形,引流管5位于第一垃圾盒4的下方,引流管5与第一垃圾盒4通过黏胶固定连接;第二垃圾盒6的底壁开有若干第二泄水孔,第二泄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水孔的直径,第二垃圾盒6位于箱体1内腔的右侧,第二垃圾盒6位于第一固定块2与第二固定块3的上方,第二垃圾盒6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的上表面接触。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的外壁相互贴合,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以充分利用箱体1内部的空间,增大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的尺寸。
36.密封盖包括盖板7和盖体8,盖体8位于箱体1内腔,盖体8与箱体1滑动连接,盖板7位于盖体8的上方,盖板7的下表面与盖体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密封盖与箱体1的内壁面紧密接触,确保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内的异味不会散发出来,良好的密封作用也可以避免第一圾盒与第二垃圾盒6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盖板7的上表面通过黏胶固定设有把手11,便于放入垃圾时快速拉出密封盖,同时,也便于放完垃圾后快速推进密封盖。盖体8的外壁上通过黏胶固定设有若干凸起9,减小盖体8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密封盖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确保密封盖可以快速进出箱体1。
37.盖体8上开有凹腔,密封塞10为弹性结构,密封塞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比如橡胶),密封塞10的形状大小与凹腔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密封塞10的形状大小与凹腔的形状大小相同,密封塞10位于凹腔内,密封塞10与盖体8通过黏胶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盖体8的强度以及刚度,避免盖体8出现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38.可见,由于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圾盒6的结构不同,也即,第一垃圾盒4的底部设有漏斗形的引流管5,而且第二泄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水孔的直径,使得第一垃圾盒4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多的垃圾、第二垃圾盒6更加适合存放含水较少的垃圾,垃圾中的水分会被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过滤掉,进入到箱体1内腔的底部,取出第一垃圾盒4与第二垃
圾盒6可倒出干垃圾,随后可倾倒箱体1内腔的底部的水分,从而实现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离。
39.实施例2
4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还包括盛水盒12。箱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开有引流沟槽和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盛水盒12,盛水盒12的顶部开有与引流沟槽相配合的引流缝隙。当第一泄水孔和第二泄水孔过滤的水分进入到箱体1的底部时,这些水分可以沿着引流沟槽经过引流缝隙进入到盛水盒12,这样只需要取出盛水盒12即可倾倒掉水分,从而不需要移动箱体1进行倾倒,方便快捷、便于操作。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