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2986发布日期:2022-01-27 10:4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2.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煤作为一种燃烧原料广泛应用于锅炉燃烧系统中,而煤仓作为一个存放煤的重要设备。
3.煤仓作为储存煤炭资源的设备,我们使用煤炭时需要从里面取出,传统的煤炭下料装置无法实现煤炭的量的配比,控制煤炭放出速率的效果较差,在使用的时候较为不便。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包括安装架、煤仓、传送通道、支撑架和处理车,所述安装架一侧固定安装有煤仓,所述煤仓下端固定连接有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煤仓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煤块输出的铰龙装置,所述传送通道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煤炭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通道底面固定安装有转动部件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一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煤块的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下方设置有处理车。
7.优选的,所述铰龙装置包括连接杆、第一封装箱、第一电机和铰龙,所述煤仓内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箱,所述第一封装箱与煤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封装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铰龙。
8.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二封装箱、第二电机和传送带,所述传送通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封装箱,所述第二封装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传送通道内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端输出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支架、第三封装箱、第三电机、转动轴和连接轴,所述传送通道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传送通道下方设置有第二封装箱,所述第三封装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放置装置包括放置箱、滑动槽、压板、弹簧、第一按压开关和第二按压开关,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部四个面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滑动插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滑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放置箱内部位于压板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按压开关,所述放置箱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按压开关。
11.优选的,所述传送通道内部位于传送带上方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挡板。
12.优选的,所述铰龙采用碳钢合金材料制成。
13.优选的,所述煤仓下端与传送通道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箱。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铰龙装置和传送装置的转动速率从而控制煤炭从煤仓取出包括传送路径上的速率,实现煤炭下料的控制,煤炭下料的速率的双重控制,使设备在下料过程中使用更加稳定。
16.2、本实用新型使用放置装置通过提前设置放置装置内部煤炭的最大放置量,当内部煤炭质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被倒出,实现煤炭质量的控制,达到从质量方面与其他资源按配比混合。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铰龙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放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安装架;2、煤仓;3、铰龙装置;31、连接杆;32、第一封装箱;33、第一电机;34、铰龙;4、传送通道;5、支撑架;6、传送装置;61、第二封装箱;62、第二电机;63、传送带;7、转动装置;71、连接支架;72、第三封装箱;73、第三电机;74、转动轴;75、连接轴;8、放置装置;81、放置箱;82、滑动槽;83、压板;84、弹簧;85、第一按压开关;86、第二按压开关;9、挡板;10、防护箱;11、处理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煤仓全自动配比及下料控制模块,包括安装架1、煤仓2、传送通道4、支撑架5和处理车11,所述安装架1一侧固定安装有煤仓2,所述煤仓2下端固定连接有传送通道4,所述传送通道4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煤仓2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煤块输出的铰龙装置3,所述传送通道4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煤炭的传送装置6,所述传送通道4底面固定安装有转动部件的转动装置7,所述转动装置7一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煤块的放置装置8,所述放置装置8下方设置有处理车11。
26.使用铰龙装置3将煤炭从煤仓2取出,掉落至传送通道4内部的传送装置6上,使用传送装置6传送煤块,煤块落入放置装置8中,当煤炭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转动装置7,同时其他设备停止工作,转动装置7带动放置装置8内部的煤炭倒入处理车11中。
27.请参阅图3,所述铰龙装置3包括连接杆31、第一封装箱32、第一电机33和铰龙34,所述煤仓2内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箱32,所述第一封装箱32与煤仓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31,所述第一封装箱32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铰龙34。
28.启动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带动铰龙34转动,使煤块落出煤仓2。
29.请参阅图4,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第二封装箱61、第二电机62和传送带63,所述传送通道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封装箱61,所述第二封装箱6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2,所述传送通道4内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63,所述传送带63一端输出轴与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30.启动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带动传送带63转动,实现对煤块的传送。
31.请参阅图5,所述转动装置7包括连接支架71、第三封装箱72、第三电机73、转动轴74和连接轴75,所述传送通道4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71,所述传送通道4下方设置有第二封装箱61,所述第三封装箱72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73,所述第三电机7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4,所述转动轴74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轴75,所述连接轴75与连接支架71固定连接。
32.启动第三电机73,第三电机73带动转动轴74转动,带动放置装置8转动,使煤块落入处理车11。
33.请参阅图6,所述放置装置8包括放置箱81、滑动槽82、压板83、弹簧84、第一按压开关85和第二按压开关86,所述转动轴74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箱81,所述放置箱81内部四个面均开设有滑动槽82,所述滑动槽82内部滑动插接有压板83,所述压板83与滑动槽8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4,所述放置箱81内部位于压板83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按压开关85,所述放置箱81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按压开关86。
34.当煤块落入放置箱81内部的压板83上时,压板83挤压弹簧84下压,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触碰到第一按压开关85使转动装置7启动,其他设备停止工作,使煤炭落入处理车11,转动装置7复位,当煤炭倒出后,弹簧84复位使压板83挤压第二按压开关86,使除转动装置7外的其他设备恢复工作,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持续工作,通过调节第一按压开关85的位置可实现控制放置箱81内部煤炭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煤炭量的配比。
35.请参阅图4,所述传送通道4内部位于传送带63上方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挡板9,使煤块稳定的传送装置6上传送。
36.请参阅图3,所述铰龙34采用碳钢合金材料制成,碳钢合金金属强度高,抗性强,使用寿命更长久。
37.请参阅图1,所述煤仓2下端与传送通道4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0,防止煤炭在煤仓2下落的过程中落出设备。
38.工作原理:使用铰龙装置3将煤炭从煤仓2取出,启动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带动铰龙34转动,使煤块落出煤仓2,使用传送装置6传送煤块,启动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带动传送带63转动,实现对煤块的传送,煤块落入放置装置8中,当煤炭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转动装置7,同时其他设备停止工作,转动装置7带动放置装置8内部的煤炭倒入处理车11中,当煤块落入放置箱81内部的压板83上时,压板83挤压弹簧84下压,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触碰到第一按压开关85使转动装置7启动,其他设备停止工作,使煤炭落入处理车11,转动装置7复位,当煤炭倒出后,弹簧84复位使压板83挤压第二按压开关86,使除转动装置7外的其他设备恢复工作,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持续工作,通过调节第一按压开关85的位置可实
现控制放置箱81内部煤炭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煤炭量的配比,启动第三电机73,第三电机73带动转动轴74转动,带动放置装置8转动,使煤块落入处理车11。
39.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