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材以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1048发布日期:2022-07-01 21: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材以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材以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2.海报、宣传画、包装盒等通过油墨印刷,将图片、文字、色彩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能起到宣传和装饰等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产品的琳琅满目,人们的审美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海报、宣传画、包装盒的宣传和装饰效果,对海报、宣传画、包装盒的装饰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
3.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海报、宣传画和包装盒的膜材通常只能呈现2d画面,具体表现为图案、文字或花色等都是的平面,没有3d立体感的效果,印刷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比较单一,导致宣传效果和装饰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膜材以及包装盒,能够使印刷在该膜材上的图案信息具备立体视觉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膜材,包括:底层;
6.立体涂层,所述立体涂层涂覆在所述底层上,所述立体涂层设置有多个凸起;
7.上色涂层,所述上色涂层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上。
8.可选的,所述立体涂层包括发泡油墨层,所述多个凸起是由发泡油墨层在发泡后形成的。
9.可选的,所述上色涂层包括uv涂料层和烫金层,所述uv涂料层涂覆于所述立体涂层的多个凸起上,所述烫金层涂覆于所述uv涂料层上。
10.可选的,所述上色涂层还包括防伪涂层,所述防伪涂层涂覆于所述烫金层上。
11.可选的,所述膜材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涂覆在所述烫金层上。
12.可选的,所述防伪涂层为荧光粉,材质为荧光粉的防伪层按照给定的图案形状涂覆于所述烫金层上。
13.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为pet聚酯薄膜材料制备而成。
14.可选的,所述印刷底层为纸张或膜类材料。
15.本实用新型还提桶一种包装盒实施例,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膜材。
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印刷底层上设置立体涂层,通过立体涂层形成凹凸不一的表面,然后在该立体涂层上涂覆上色涂层,从而让上色涂层也凹凸不一,进而使上色涂层上承载的图像信息呈现立体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底层和立体涂层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底层和立体涂层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上色涂层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上色涂层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膜材实施例的包装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参阅图1和图2,膜材1包括底层10、立体涂层20和上色涂层30,所述立体涂层20涂覆在所述底层10之上并且所述立体涂层20设置有多个凸起201,所述上色涂层30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20上。
28.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立体涂层20为发泡油墨层,所述立体涂层20涂覆在所述底层10后,通过加热技术使所述发泡油墨层发泡,从而在所述立体涂层20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201,多个所述凸起201使所述立体涂层20形成凹凸不一的表面。所述立体涂层20采用的发泡油墨层可以为深色或浅色,采用深色的发泡油墨层可以使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20上的上色涂层30立体视觉更为强烈。其中,所述立体涂层20可以根据后续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20上的上色涂层30的图案,从而设定所述立体涂层20上的凸起201排列,使所述上色涂层30的图案能够通过所述凸起201的复杂排列达到更好的立体视觉效果。
2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述上色涂层30包括uv涂料层301、烫金层302和防伪涂层303,所述uv涂料层301涂覆于所述立体涂层20上,所述烫金层302涂覆于所述uv涂料层301上,所述防伪涂层303涂覆于所述烫金层302上。
30.所述uv涂料层301完全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20上,所述uv涂料层301在紫外线光子的作用下实现组分之间的交联聚合,使液态的所述uv涂料层301快速固化成膜,固化后的uv涂料层301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所述上色涂层30的表面性能,如:硬度、柔韧性、耐磨性和附着性等,并且,由于uv涂料层301为无溶剂或基本无溶剂的涂料,所以uv涂料层301不需要加热干燥,因此uv涂料层301在成膜的过程中没有有害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减少环境污染,同时uv涂料层301与常规的热干燥涂料层相比可以极大的节省能源。
31.所述烫金层302涂覆在所述uv涂料层301上,由于uv涂料层301的高附着性,所述烫金层302可以牢靠的与所述uv涂料层301粘连在一起,并且所述烫金层302通过所述立体涂层20的多个凸起201与自身的金属光泽形成复杂的光影效果,从而使烫金层302在视觉上给人呈现色泽不一的立体效果。
32.所述防伪涂层303涂覆在所述烫金层302上,涂覆所述防伪涂层303后的膜材1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膜材1的防伪性能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具体表现为:所述防伪涂层303为荧光粉,材质为荧光粉的所述防伪涂层303按照预设的图案形状涂覆在所述烫金层302表面。当所述膜材1在黑暗或者光线较弱的环境中时,所述防伪涂层303将呈现荧光,从而使预设图案可以被观察到,或者,当所述膜材1处于正常光线环境中时,通过对所述膜材1照射紫外线,使得所述防伪涂层303预设的图案显现。因为烫金层302本身具备一定的防伪性能,再通过在所述烫金层302上涂覆防伪涂层303则进一步的加强了所述膜材1的防伪识别能力,因此所述膜材1具备更高的防伪功能的同时不影响膜材1在正常环境下的视觉效果呈现。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uv涂料层301只涂覆在所述立体涂层20的凸起201之上,此时,只有所述立体涂层20的凸起201上依次叠涂有所述uv涂料层301和所述烫金层302,所述立体涂层20的平面区域上涂覆磁性油墨层304,所述磁性油墨层304和所述烫金层302在所述立体涂层20的平面与凸起201交界处交汇连接,由于磁性油墨层304具有强烈的金属感与高光线反射的性能,搭配涂覆在所述凸起201上的烫金层302,所述膜材1具备多层次的色彩呈现效果,并且所述立体涂层20的色彩连续性为过渡型渐变,即从所述凸起201上的视觉效果到所述平面上的视觉效果是从高亮度渐变为低亮度或偏暗沉的色调,由此,所述膜材1能够具备更强的立体视觉效果,使采用所述膜材1的产品更引人注目。
34.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膜材1还包括保护层40,所述保护层40涂覆在所述上色涂层30上。其中,所述保护层40采用pet聚酯薄膜材1料制备而成,采用pet聚酯薄膜类材料制备而成的所述保护层40具备耐高温、耐穿刺和耐摩擦等特点,从而使得覆盖在所述保护层40下所述上色层在使用过程中,减少所述上色层被刮蹭导致的脱色现象,提高所述膜材1的抗环境磨损程度。
3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膜材1还包括包装层50,所述包装层50分为第一包装层501和第二包装层502。述第一包装层501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上方,所述第二包装层502设置于所述底层10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层501和所述保护层40不相连,所述第二包装层502和所述底层10不相连,所述第一包装层501和所述第二包装层502连接,连接后的所述第一包装层501和所述第二包装层502包裹所述膜材1。另外,所述第一包装层501设置有第一齿痕5011,所述第二包装层502设置有第二齿痕5021,所述第一齿痕5011和所述第二齿痕5021连接,连接后的所述第一齿痕5011和所述第二齿痕5021形成手撕部,具有手撕部的包装层50方便用户对所述包装层50进行拆解,从而取出包裹于所述第一包装层501和所述第二包装层502内的膜材1。所述第一包装层501和所述第二包装层50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膜材1在长距离运输的过程中提供保护或者在一些较为苛刻的运输环境中提供保护,减少膜材1在运输途中刮伤的现象。
36.值得说明的的是,根据所述膜材1的应用场景不同,所述底层10的材料可以是纸张、膜类材料或者金属板等。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具有多个凸起201的立体涂层20,并且在所述立体涂层20上涂覆上色涂层30,通过立体涂层20的凸起201来使所述膜材1具备立体视觉效果。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盒实施例,所述包装盒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膜材1,所述膜材1的结构和功能请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在一一赘述。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