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9887发布日期:2022-01-27 10:1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防溜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


背景技术:

2.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
3.现有的电梯轿厢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限制的防溜动装置不能快速的对曳引轮进行卡死,导致电梯轿厢在平层会出现下滑现象,容易发生安装事故,同时在对防溜动装置进行维护时操作不方便,导致维护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电梯轿厢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限制的防溜动装置不能快速的对曳引轮进行卡死,导致电梯轿厢在平层会出现下滑现象,容易发生安装事故,同时在对防溜动装置进行维护时操作不方便,导致维护效率降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包括主体;
6.所述主体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所述转动连接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曳引轮,所述转动连接杆的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
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限位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插杆,所述活动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拉板,所述活动插杆的表面外侧固定套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
8.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一端贯穿于限位机构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
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一端贯穿于限位机构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
10.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转动螺杆与限位机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曳引轮的内部开设有与转动连接杆和限位杆相适配的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与转动连接杆和限位杆之间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转动盘,所述连接盘的内部开设有与从动转动盘相适配的限位槽。
13.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插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活动插杆的两
端均贯穿于固定限位块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有的电动伸缩杆、转动连接杆、限位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动螺杆和限位机构,便于通过曳引轮的带动使得转动连接杆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使得转动螺杆进行转动并且带动限位机构在固定导向杆和转动螺杆的表面外侧进行移动,限位机构的内侧能够与转动连接杆的表面外侧相互贴合,从而进行限制转动连接杆和曳引轮的转动;
16.2、通过设有的固定限位块、定位块、活动插杆、连接拉板、受力板和受力弹簧,便于拉动连接拉板进行移动,带动活动插杆进行移动,通过活动插杆的移动控制对定位块位置的固定,能够快速便捷的对摩擦块进行维护和更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擦块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受力弹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卡槽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主体;2、电动伸缩杆;3、连接盘;4、转动连接杆;5、主动齿轮;6、曳引轮;7、限位杆;8、限位机构;9、摩擦块;10、定位块;11、固定限位块;12、活动插杆;13、连接拉板;14、受力板;15、受力弹簧;16、固定导向杆;17、转动螺杆;18、从动齿轮;19、固定卡槽;20、从动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6,图示中的:本实施例为本技术方案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包括主体1;
27.主体1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3,连接盘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4,转动连接杆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5,主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曳引轮6,转动连接杆4的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8;
28.如图3、4所示,限位机构8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摩擦块9,摩擦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限位机构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11,固定限位块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插杆12,活动插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拉板13,活动插杆12的表面外侧固定套接有受力板14,受力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15,拉动连接拉板13能够带动活动插杆12
和受力板14进行移动,同时对受力弹簧15造成挤压,使得活动插杆12能够从定位块10的内部抽出,从而能够对摩擦块9进行快速更换;
29.如图3所示,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导向杆16,固定导向杆16的一端贯穿于限位机构8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便于限位机构8能够在固定导向杆16的表面进行移动,对限位机构8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
30.如图3所示,主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螺杆17,转动螺杆17的一端贯穿于限位机构8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便于转动螺杆17在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机构8在转动螺杆17的表面外侧进行转动;
31.如图2、3所示,转动螺杆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8,转动螺杆17与限位机构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转动连接杆4带动主动齿轮5进行转动时能够通过主动齿轮5带动从动齿轮18进行转动;
32.如图1、6所示,曳引轮6的内部开设有与转动连接杆4和限位杆7相适配的固定卡槽19,固定卡槽19与转动连接杆4和限位杆7之间滑动连接,便于转动连接杆4带动限位杆7插入固定卡槽19的内侧,通过曳引轮6带动转动连接杆4和限位杆7进行转动;
33.如图5所示,转动连接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转动盘20,连接盘3的内部开设有与从动转动盘20相适配的限位槽,能够通过从动转动盘20防止转动连接杆4在转动时带动连接盘3进行转动;
34.如图3所示,定位块10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插杆12相适配的通孔,活动插杆12的两端均贯穿于固定限位块11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便于活动插杆12插入定位块10的内部,对定位块10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对摩擦块9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摩擦块9在限位机构8的内侧进行移动;
35.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各部分部件安装好,在装置整体进行工作时,通过曳引轮6能够带动转动连接杆4和限位杆7进行转动,此时转动连接杆4和限位杆7与固定卡槽19的内侧相互结合,但接触面积不大,防止曳引轮6在转动时在电动伸缩杆2的作用下转动连接杆4与限位杆7不能插入固定卡槽19的内侧,在需要对曳引轮6进行限制时,通过电动伸缩杆2将转动连接杆4与限位杆7推入固定卡槽19的内侧,在曳引轮6的带动下转动连接杆4能够带动主动齿轮5进行转动,当转动连接杆4进行移动时能够带动主动齿轮5进行移动,此时主动齿轮5的表面外侧与从动齿轮18的表面外侧相互啮合,在转动连接杆4带动主动齿轮5进行转动时,从动齿轮18能够跟随主动齿轮5进行转动并且带动转动螺杆17进行转动,使得限位机构8能够在转动螺杆17和固定导向杆16的表面进行移动,带动摩擦块9向转动连接杆4所在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摩擦块9对转动连接杆4的表面造成挤压和摩擦迫使转动连接杆4的转动能够停止,从而使得曳引轮6进行停止转动,当电动伸缩杆2带动转动连接杆4向回收缩时,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18之间相互脱离,在摩擦块9与转动连接杆4之间的挤压力下促使摩擦块9与转动连接杆4之间相互脱离,并且使得转动螺杆17发生角度较小的转动,此时摩擦块9不再对转动连接杆4的表面造成力的作用,恢复转动连接杆4跟随曳引轮6进行转动;
36.在对摩擦块9进行维护更换时,将连接拉板13向远离固定限位块11的方向进行移动,带动活动插杆12进行移动,使得活动插杆12的一端能够从定位块10的内部抽出,使得活动插杆12不再对定位块10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将摩擦块9从限位机构8的内部抽出,从而对摩擦块9进行维护更换,在活动插杆12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受力板14进行移
动,并且受力板14能够对受力弹簧15造成挤压,在更换好摩擦块9时,松开连接拉板13,此时受力板14能够在受力弹簧15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插杆12进行移动,使得活动插杆12的一端再次重新插入定位块10的内部,对定位块10的位置再次进行限制。
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