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1503发布日期:2022-03-12 13:4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分类投递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垃圾产生总量快速增长,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全国六百多座城市有两百多处于垃圾包围中,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虽然垃圾处理方法已基本成熟,垃圾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堆肥和综合处理等垃圾处理方法能满足垃圾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要求,但是前提是做好垃圾分类,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居民缺乏分类意识,管理部门缺乏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体系,虽然很多城市在提倡垃圾分类投放,但大多数情况是随意乱投,使后期很难进行资源化处理,居民生活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但产生量巨大,必须实现我国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才能把垃圾变成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垃圾包围城市的问题。
3.而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实施,垃圾分类在行业应用上已经非常普遍,但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加,政府部门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纠正群众人类习惯上的偏差,当用户建立起良好的分类习惯后,仍有部分群众仍然不按照国家的标准分类进行分类,这时垃圾回收机构不得不再次进行二次分类,从而导致自愿的浪费。且由于这部分人员如果不接受惩罚和教育,那么会继续引导其他的遵守回收的人员不按照回收规范回收。所以发现并确定这类人员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主要解决现有垃圾分类实施中,垃圾投递人不按规定投放垃圾,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包括垃圾投递箱,设置于垃圾投递箱内的多个盛装不同分类垃圾的垃圾桶,设置于垃圾投递箱下方用于清理垃圾桶的活动门,设置于垃圾投递箱上对应垃圾桶的投放口,设置于投放口处一端与垃圾投递箱铰接、另一端与垃圾投递箱通过电子锁连接的投放门,设置于垃圾投递箱内与电子锁相连的智能处理模块,设置于垃圾投递箱一端与智能处理模块相连的人脸识别摄像头,与智能处理模块匹配的垃圾分类袋,以及用于读取垃圾分类袋信息的投递终端。
7.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分类袋上设置有区分垃圾类别并带有垃圾袋身份识别信息的二维码。
8.进一步地,所述投递终端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及投递人身份信息绑定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垃圾分类袋上的二维码;所述投递人身份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将二维码识别模块读取的信息与投递人的信息进行绑定。
9.进一步地,所述投放门及活动门上均设置有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投放门的朝向垃圾桶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密封胶垫。
11.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桶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有毒垃圾。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为双开门,所述双开门上设置有门锁。
13.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投递箱上还设置有与智能处理模块相连的显示屏。
14.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投放口与垃圾桶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垃圾分类袋,当垃圾投递人按照垃圾分类袋完成对应的垃圾分类封装后,通过投递终端将垃圾分类袋与垃圾投递人进行信息绑定,随后对分类的垃圾在垃圾投递箱进行投递,投递时,首先由人脸识别摄像头识别投递人的人脸信息,并将该信息与智能处理模块中的人脸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检测识别出投递人绑定的拉挤分类信息,智能处理模块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打开对应分类垃圾桶上的电子锁,从而垃圾投递人可将对应分类好的垃圾投递到正确的垃圾桶中。在后期的垃圾清理中,清理人员如果发现垃圾分类中存在不正确的垃圾分类,则可通过清理人员专属的投递终端扫描识别垃圾分类袋上的二维码查看对应的垃圾分类投递人信息,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追溯,方便快捷锁定相关人员,进而进行对应的处罚管理。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投放门和活动门上设置把手,便于垃圾分类投递人在垃圾投递时拉开对应的投放门进行垃圾投递,也便于垃圾清理人员拉卡活动门进行垃圾桶的内的垃圾清理、转运。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投放门的内侧设置密封胶垫,可有效对垃圾投放口进行密封处理,避免垃圾投放箱异味从垃圾投放口逸出。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去活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处理模块控制原理框图。
22.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3.1-垃圾投递箱,2-垃圾桶,3-投放门,4-人脸识别摄像头,5-活动门,6-把手,7-门锁,8-显示屏,9-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5.实施例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的追溯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装置,包括垃圾投递箱1,设置于垃圾投递箱1内的多个盛装不同分类垃圾的垃圾桶2,设置于垃圾投递箱1下方用于清理垃圾桶的活动门5,设置于垃圾投递箱1上对应垃圾桶的投放口,设置于投放口处一端与垃圾投递箱1铰接、另一端与垃圾投递箱1通过电子锁连接的投放门
3,设置于垃圾投递箱1内与电子锁相连的智能处理模块,设置于垃圾投递箱1一端与智能处理模块相连的人脸识别摄像头4,与智能处理模块匹配的垃圾分类袋,以及用于读取垃圾分类袋信息的投递终端。其中,所述垃圾分类袋上设置有区分垃圾类别并带有垃圾袋身份识别信息的二维码。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递终端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及投递人身份信息绑定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垃圾分类袋上的二维码;所述投递人身份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将二维码识别模块读取的信息与投递人的信息进行绑定。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放门3及活动门5上均设置有把手6,便于垃圾分类投递人在垃圾投递时拉开对应的投放门进行垃圾投递,也便于垃圾清理人员拉卡活动门进行垃圾桶的内的垃圾清理、转运。且其中的活动门5为双开门,所述双开门上设置有门锁7。门锁的作用确保只有垃圾清理人员能打开垃圾投放箱进行清理转运、作业,避免垃圾投递人从下方活动门处进行垃圾投递。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放门的朝向垃圾桶2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密封胶垫。避免异味从垃圾投放口中逸出。
30.垃圾桶的数量根据当地的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桶2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有毒垃圾。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投递箱1上还设置有与智能处理模块相连的显示屏。在发现没有根据相关分类标准进行垃圾投放后,在违反规定的垃圾投递人下次进行垃圾投放时,显示屏上会显示出给予垃圾投递人的相关警告信息。
3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33.当垃圾投递人按照垃圾分类袋完成对应的垃圾分类封装后,通过投递终端将垃圾分类袋与垃圾投递人进行信息绑定,随后对分类的垃圾在垃圾投递箱进行投递,投递时,首先由人脸识别摄像头识别投递人的人脸信息,并将该信息与智能处理模块中的人脸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检测识别出投递人绑定的拉挤分类信息,智能处理模块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打开对应分类垃圾桶上的电子锁,从而垃圾投递人可将对应分类好的垃圾投递到正确的垃圾桶中。在后期的垃圾清理中,清理人员如果发现垃圾分类中存在不正确的垃圾分类,则可通过清理人员专属的投递终端扫描识别垃圾分类袋上的二维码查看对应的垃圾分类投递人信息,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追溯,方便快捷锁定相关人员,进而进行对应的处罚管理。
34.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便于垃圾分类投递,在垃圾清分过程中,清理人员如果发现垃圾分类中存在不正确的垃圾分类,则可通过清理人员专属的投递终端扫描识别垃圾分类袋上的二维码查看对应的垃圾分类投递人信息,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投递人的追溯,方便快捷锁定相关人员,进而进行对应的处罚管理。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3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