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7774发布日期:2022-01-22 13: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当前,对于具有回转台的作业机械而言,通常在回转台上增加配重,以提升作业机械的稳定性。例如,随着风力发电向大兆瓦方向发展,陆地风电对起重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起重机要满足陆地风电对长臂架、小半径吊载的特殊需求,需要增加超起装置,而超起装置不仅成本高、需要场地大,而且组装困难。
3.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回转台的末端增加一组可落地的后配重,来提高非超起工况的起臂长度。但是,由于作业机械的后配重不能后移,导致对起重臂的长度提升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作业机械的后配重不能便捷地后移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台结构,包括:回转台、转接台及多个第一安装位;所述回转台具有首部与尾部,所述首部用于可转动地设于作业机械的底盘上,所述首部与所述尾部在所述回转台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转接台的一端与所述尾部连接,所述转接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位分设于所述回转台与所述转接台;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位当中的任一者用于可选择性地与第一配重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安装位沿所述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挂耳;所述第一配重包括挂板架与配重块;所述挂板架与所述挂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挂板架。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所述回转台设有第一转接部,所述转接台设有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布。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所述转接台远离所述回转台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于与第二配重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用于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第二安装位与所述伸缩机构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伸缩机构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配重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配重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配重的下端与地面分离。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台连接,所述支腿的另一端能够与地面接触。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所述支腿为可伸缩式支腿;和/或,所述支腿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台转动连接,所述支腿具有用于垂直于地面的第一状态及收纳于所述
转接台下侧的第二状态。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台结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通过在回转台的尾部连接转接台,有效地加长了原有回转台的长度,并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位,便于可选择地将第一配重与多个第一安装位当中的任一者连接,从而可便捷地将作业机械的配重后移,有利于加大起臂的布置长度,使得作业机械的起臂能力与吊载能力得到提升,为作业机械的大半径回转作业提供了支撑。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台与转接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第一配重连接于作业机械的回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第一配重后移至作业机械的转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第二配重连接于作业机械的转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作业机械上分别设置第一配重与第二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支腿应用于作业机械的转接台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将第一拉持装置的一端连接于转接台的第二转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回转台;
ꢀꢀꢀꢀꢀꢀꢀꢀꢀ
2:转接台;
ꢀꢀꢀꢀꢀꢀꢀꢀꢀ
3:第一安装位;
26.4:第二安装位;
ꢀꢀꢀꢀꢀ
5:第一配重;
ꢀꢀꢀꢀꢀꢀꢀ
6:第二配重;
27.7:第一转接部;
ꢀꢀꢀꢀꢀꢀ
8:第二转接部;
ꢀꢀꢀꢀꢀꢀ
9:伸缩机构;
28.10:支腿;
ꢀꢀꢀꢀꢀꢀꢀꢀꢀꢀꢀ
11:行走机构;
ꢀꢀꢀꢀꢀꢀꢀ
12:起重臂;
29.13:桅杆;
ꢀꢀꢀꢀꢀꢀꢀꢀꢀꢀꢀ
14:第一拉持装置;
ꢀꢀꢀ
15:第二拉持装置;
30.16: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
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台结构,包括:回转台1、转接台2及多个第
一安装位3;回转台1具有首部与尾部,首部用于可转动地设于作业机械的底盘上,首部与尾部在回转台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转接台2的一端与尾部连接,转接台2沿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安装位3分设于回转台1与转接台2;多个第一安装位3当中的任一者用于可选择性地与第一配重5连接。
34.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在回转台1的尾部连接转接台2,有效地加长了原有回转台1的长度,并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位3,便于可选择地将第一配重5与多个第一安装位3当中的任一者连接,从而可便捷地将作业机械的配重后移,加大了配重到回转台1的首部的距离,增加了稳定力矩,有利于加大起臂的布置长度,使得作业机械的起臂能力与吊载能力得到提升,可为作业机械的大半径回转作业提供支撑。
35.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安装位3可以为转接孔、挂耳、夹具及其它转接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6.如图2所示,为了根据实际需要,较好地控制第一配重5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移位,本实施例所示的多个第一安装位3沿所述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7.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安装位3优选为挂耳;第一配重5包括挂板架与配重块;挂板架与挂耳可拆卸式连接,配重块设于挂板架。为了确保挂板架与挂耳连接的可靠性,挂板架同时挂接于相邻的两个挂耳上。在此,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台2上至少设有一个挂耳,回转台1上可设置多个挂耳。
3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挂板架同时挂接于回转台1上的两个挂耳上,从而实现第一配重5连接于作业机械的回转台1。
3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挂板架挂接于转接台2的一个挂耳与回转台1的一个挂耳上,从而实现将第一配重5后移至作业机械的转接台2。如此,本实施例便于增强作业机械的起臂能力与吊载能力。
40.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回转台1的台面上设有第一转接部7,转接台2的台面上设有第二转接部8;第一转接部7与第二转接部8沿长度方向排布。
41.具体地,在作业机械为起重机的情况下,起重机包括:起重臂12、桅杆13、第一拉持装置14、第二拉持装置15及吊钩16;起重臂12的一端与桅杆13的一端分别与回转台1的首部转动连接;第一拉持装置14的一端可选择性地与回转台1上的第一转接部7及转接台2上的第二转接部8连接;桅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拉持装置14的另一端及第二拉持装置15的一端连接;起重臂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拉持装置15的另一端及吊钩16连接。
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拉持装置14的一端与回转台1的第一转接部7连接。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拉持装置14的一端与转接台2的第二转接部8连接。如此,本实施例基于第一转接部7与第二转接部8的设计,便于实现第一拉持装置14的一端的后移,使得第一拉持装置14上的受力减小,改善了整个转台结构的受力情况。
43.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拉持装置14包括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通过带有滑轮组的挂钩装置与第一转接部7或第二转接部8挂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设于桅杆13的另一端的定滑轮连接。
44.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拉持装置15优选为本领域公知的拉板组件,拉板组件的一端与桅杆13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拉板组件的另一端与起重臂1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4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台2远离回转台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位4;第二安装位4用于与第二配重6连接。其中,第二安装位4优选为挂接孔。
4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配重6吊装于第二安装位4,且第二配重6的下端与地面分离。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配重6,便于有效增大作业机械的起重臂12的长度,增强作业机械的抗倾翻能力。
47.进一步地,为了根据作业机械的实际运行工况,对第二配重6进行升降控制,以使得第二配重6可有选择地进行落地或离落地切换,本实施例所示的转台结构还设有伸缩机构9;伸缩机构9用于沿竖直方向排布;第二安装位4与伸缩机构9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伸缩机构9的下端与第二配重6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其中,伸缩机构9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二配重6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在第二状态,第二配重6的下端与地面分离。
4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靠近转接台2的位置装有第一配重5,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台2的第二安装位4吊装有第二配重6,第二配重6的下端与地面分离。如此,本实施例同时实现了第一配重5的后移与第二配重6的离落地,可增强作业机械的起臂能力与吊载能力。
49.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伸缩机构9可设为提升油缸或滑轮升降机构。
50.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为了提高作业机械的防后倾的安全性,本实施例所示的转台结构还包括:支腿10;支腿10的一端与转接台2连接,支腿10的另一端能够与地面接触。
5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支腿10对不同地面高度的适应性,本实施例所示的支腿10为可伸缩式支腿,例如:支腿10具体可以为油缸或伸缩套筒。
5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直立的支腿10影响到作业机械的正常行走,本实施例所示的支腿10的一端与转接台2转动连接,支腿10具有用于垂直于地面的第一状态及收纳于转接台2下侧的第二状态。
53.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支腿10在处于第一状态时,支腿10的另一端既可以与地面接触,以对转接台2形成支撑,也可以与地面分离,此时,支腿10的另一端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控。在支腿10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支腿10收纳于转接台2的下侧,此时,可控制作业机械行走。
54.优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台结构。
55.具体地,在作业机械的底盘为行走机构11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所示的回转台1设于行走机构11的上侧,回转台1的首部与行走机构11转动连接。
56.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包括转台结构,该转台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作业机械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7.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起重机、泵车、挖掘机、消防车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优选为起重机;起重机包括:起重臂12、桅杆13、第一拉持装置14、第二拉持装置15及吊钩16;起重臂12的一端与桅杆13的一端分别与回转台1的首部转动连接;第一拉持装置14的一端可选择性地与回转台1的第一转接部7及转接台2的第二转接部8连接;桅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拉持装置14的另一端及第二拉持装置15的一端连接;起重臂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拉持装置15的另一端及吊钩16连接。
59.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起重机具体为履带起重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拉持装置14包括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通过带有滑轮组的挂钩装置与第一转接部7或第二转接部8挂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设于桅杆13的另一端的定滑轮连接。
60.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拉持装置15优选为本领域公知的拉板组件,拉板组件的一端与桅杆13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拉板组件的另一端与起重臂12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