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悬浮缓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4976发布日期:2022-02-09 14:4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气悬浮缓冲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装物料输送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带式输送设备输送系统的受料缓冲装置,具体是一种气悬浮缓冲床。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受料段,作为带式输送系统散装物料的落料点,因接受高位物料的卸载,在此处会承受到更大的冲击,是带式输送机最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之一。物料的冲击易造成输送带破损、撕裂或托辊损坏等事故,影响输送机系统运行安全。为降低物料冲击带来的故障风险,在输送机受料处,根据输送物料的尺寸、类型以及卸料高度不同,通常会选择安装缓冲托辊组或缓冲床以吸收物料的冲击能,保护输送带不受外力破坏。
3.其中,托辊组作为缓冲装置时,支承托辊表面无弹性,缓冲能力较差;频繁受物料冲击,托辊自身强度及轴承转动性能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托辊与输送带为线接触,两辊之间为悬空,易受物料戒其他尖锐硬物穿透两托辊之间的皮带,并卡在托辊与落料口之间导致皮带纵向撕带。
4.缓冲床作为缓冲托辊的新一代产品,由缓冲条组成,其与输送带的接触为面与面的接触,受力均匀,可降低由于托辊断裂、脱落造成的皮带纵向撕裂,降低皮带被锐器或尖锐物料穿透后纵向撕裂的概率。但是,这种面与面间的直接接触,会导致输送带与缓冲床间产生滑动磨损,尤其在较高带速下,这一磨损情况更为明显,且易产生摩擦生热,加剧输送带老化,降低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悬浮缓冲床,其能够在输送带的受料段下方产生连续的气膜,为输送带受料段在承接物料时提供连续、均匀的缓冲力,且避免输送带与缓冲床直接接触,大幅降低二者间滑动磨损,尤其适用于高带速输送系统。
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悬浮缓冲床,置于输送带的受料段下方,包括气室和向所述气室供气的供气装置,所述气室包括壳体和内部的气腔,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周向侧板和顶部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为内凹的弧形板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若干第一出气孔,所述承载板的弧形上表面上覆盖有弧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承载板贴合固连为一体,所述缓冲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且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气腔中的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向所述缓冲层上方逸出。
7.所述气室的横截面是具有竖直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所述缓冲层的横截面是具有竖直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且二者的对称轴重合,若干所述第一出气孔在所述承载板的宽度方向中心处沿所述承载板的宽度方向排列一排或沿所述承载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多排,各排所述第一出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列;每平方米所述承载板的弧形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出气孔的总面积范围为5~50cm2。
8.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出气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气孔的直径。
9.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弹性体,通过胶黏剂粘接或螺栓锚固与所述承载板固连为一体。
10.所述缓冲层的弧形上表面上覆盖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与所述缓冲层贴合固连为一体,所述耐磨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与所述第二出气孔一一对应且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气腔中的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向所述缓冲层上方逸出后,再经所述第三出气孔向所述耐磨层上方逸出。
11.所述第三出气孔与所述第二出气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出气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出气孔的直径。
12.所述耐磨层包括多条条形耐磨板,多条所述条形耐磨板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条形耐磨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13.所述耐磨板为聚乙烯板,通过胶黏剂粘接于所述缓冲层的弧形上表面上。
14.所述供气装置包括通风机和风管,所述通风机与所述气室通过风管连通。
15.所述通风机配置有消声器,所述风管上设有调节阀。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气悬浮缓冲床,当供气装置向气室气腔内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后,气腔内的空气经第一出气孔及第二出气孔逸出后,在输送带受料段与缓冲层间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压力的气膜,为输送带受料段在承接物料时提供连续的缓冲力,缓冲物料冲击势能;
18.2、气膜缓冲能力强且为流体,则对输送带受料段缓冲力分布更均匀,提高缓冲可靠性;
19.3、通过气膜进行缓冲,可避免输送带与缓冲床直接接触,大幅降低二者间滑动磨损,尤其适用于高带速输送系统;
20.4、缓冲层主要用于物料下落瞬间冲击输送带受料段造成气膜短时压缩时,输送带受料段与缓冲床短时接触时对输送段受料段进一步缓冲,提高缓冲床的缓冲能力。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悬浮缓冲床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室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悬浮缓冲床的承载板上第一出气孔的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悬浮缓冲床的承载板上第一出气孔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气悬浮缓冲床;10、气室;11、底板;12、周向侧板;13、承载板;14、气
腔;15、第一出气孔;20、供气装置;21、通风机;22、风管;23、消声器;24、调节阀;30、缓冲层;31、第二出气孔;40、气膜;50、耐磨层;51、第三出气孔;2、输送带受料段;3、输送机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种气悬浮缓冲床1,置于散状物料输送机的落料点即输送带受料段2下方,用于当落料时对输送带受料段2进行缓冲。气悬浮缓冲床1包括气室10和向气室10供气的供气装置20,气室10具体固设在输送带受料段2对应处的输送机机架3上或者单独设置机架进行固定,包括壳体和内部的气腔14,壳体包括底板11、周向侧板12和顶部的承载板13,承载板13为内凹的弧形板且其上开设有与气腔14连通的若干第一出气孔15,承载板13的弧形上表面上覆盖有弧形的缓冲层30,缓冲层30与承载板13贴合固连为一体,缓冲层30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气孔31,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15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出气孔3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出气孔15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气腔14中的气体能够经第一出气孔15、第二出气孔31向缓冲层30上方逸出。
31.本实施例气悬浮缓冲床,当供气装置20向气室10的气腔14内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空气流向如图2和图3中空心箭头所示)后,气腔14内的空气经弧形承载板13上的第一出气孔15、缓冲层30上的第二出气孔31逸出,如图3所示,在输送带受料段2与承载板13间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压力的气膜40,气膜40支承起输送带受料段2,为输送带受料段2在承接物料时提供连续的缓冲力,同时在物料下落瞬间物料冲击输送带受料段2造成气膜40短时压缩时,输送带受料段2会与缓冲床短时接触,此时由缓冲层30对输送段受料段2进一步缓冲,缓冲物料冲击势能,提高缓冲床的缓冲能力;气膜40缓冲能力强且为流体,则对输送带受料段2缓冲力分布更均匀,提高缓冲可靠性;通过气膜40进行缓冲,缓冲床不直接接触输送带,避免对输送带产生滑动磨损,尤其适用于高带速输送系统。
32.由于散状物料输送机输送的为散状物料,为避免物料散落,至少输送段受料段2的横截面为弧形,因此,承载板13和缓冲层30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相应地,输送带受料段2的宽度方向(即如图1和图2所示视角的左右方向)中心部位为最大受力点。为使产生的气膜40对输送带受料段2可靠支承并尽可能使缓冲力更均匀,本实施例中气室10的横截面是具有竖直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应地缓冲层30的横截面是具有竖直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且二者的对称轴重合,若干第一出气孔15在承载板13的宽度方向(即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视角的左右方向)中心处沿承载板13的宽度方向排列一排,如图4所示,或沿承载板13的宽度方向排列多排,如图5所示,各排第一出气孔15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排列,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出气孔15的个数依承载板13的弧形上表面面积大小而定,通常,每平方米承载板13的弧形上表面上第一出气孔15的总面积范围以5~50cm2为宜。
33.由于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15一一对应设置,则根据第一出气孔15的位置即
可相应得出第二出气孔31的位置。
3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15同轴设置且直径相等,以便于加工。或者,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15同轴设置,且第一出气孔15的直径大于第二出气孔31的直径,则气腔14内的空气经第一出气孔15进入第二出气孔31后,流速增大,易于产生更为稳定的气膜40,进而提高对输送段受料段2的缓冲稳定性和可靠性。
35.缓冲层30具体可采用橡胶弹性体,硬度在邵氏硬度50-80范围内,通过胶黏剂粘接或螺栓锚固与承载板13固连为一体。
36.由于在物料下落瞬间,物料冲击输送带受料段2造成气膜40短时压缩时,输送带受料段2会与缓冲层30短时接触,缓冲层30会对输送带受料段2产生短时滑动摩擦,尤其是输送带高速运行时滑动摩擦较为明显,为尽可能地避免滑动摩擦对缓冲层30以及输送带受料段2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在缓冲层30的弧形上表面上覆盖有耐磨层50,耐磨层50与缓冲层30贴合固连为一体,耐磨层50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出气孔51,第三出气孔51与第二出气孔31一一对应且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气腔14中的气体能够经第一出气孔15、第二出气孔31向缓冲层30上方逸出后,最终再经第三出气孔51向耐磨层50上方逸出,即气膜40形成在耐磨层50和输送带受料段2之间,耐磨层50起到降低输送带受料段2与气悬浮缓冲床1之间的磨损的作用。
37.同理为加工方便,如图3所示,第三出气孔51与所述第二出气孔31同轴设置,且第二出气孔30的直径等于第三出气孔51的直径。若要进一步提高气膜40的稳定性,第二出气孔30的直径可大于第三出气孔51的直径。
38.由于耐磨层50通常硬度较高,为便于构成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其包括多条条形耐磨板,多条条形耐磨板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即如图1和图2所示视角的左右方向)排列,相邻条形耐磨板之间预留出空隙,以便于整体排列呈弧形耐磨层50,条形耐磨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39.进一步地,耐磨板为聚乙烯板,通过胶黏剂粘接于缓冲层30的弧形上表面上。
40.对于供气装置20,其包括通风机21和风管22,通风机21与气室10(具体与气腔14)通过风管22连通。通风机21可采用高压离心通风机,风管22采用软管,便于通风机21与气室10间的连接,型号根据通风机21型号配套选用。
41.进一步地,通风机21配置有消声器23,以便当通风机21噪声大于75db时使用,同时风管22上设有调节阀24,用于调节阀24用于调节供气量。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