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自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模组。
背景技术:2.在现有的自动化设备中,多数是通过驱动件驱动装载有物料的装置在滑轨上移动,来实现自动转运物料。驱动件结构、装载装置以及滑轨之间长时间的机械运动会增大彼此间的摩擦,移动位置难以控制,易发生碰撞,为此,在现有的驱动件结构(如齿轮齿条结构)中常常需要加入润滑油,然而现有的驱动件结构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设置润滑管道,润滑管道无法调整到任意需要的位置,集成程度低,导致各结构支局的润滑效果不佳,移动不平顺,容易发生碰撞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模组,包括轨道组件、至少一组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组件上的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且与所述轨道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油管集成结构,所述油管集成结构将油管分别导通至所述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而实现对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添加润滑油,确保承载板与轨道组件、轨道组件与驱动组件低摩擦地相对运动,确保承载板平稳地移动输送,防止相互碰撞造成损坏,保证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4.优选的,所述油管集成结构包括装设于所述承载板的集成器;所述集成器开设有进油口、以及若干个连接有油管的出油口,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贯穿至所述轨道组件的通槽。进而将油管延伸至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需要加润滑油的位置上,对集成器上的进油口添加润滑油后,通过各油管将润滑油输送至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即可实现对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添加润滑油。
5.优选的,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轨道组件的一面装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油管的定位夹块。通过定位夹块对油管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限位,进而实现将油管的出口端调整到需要的位置上,再通过定位夹块紧固实现将油管固定在承载板的底面,达到调整油管位置的目的。
6.优选的,所述轨道组件包括滑轨和装设于所述滑轨上的齿条,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驱动组件与齿条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使得承载板在滑轨上滑动。
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件、以及装设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驱动件为固定在承载板上的电机,电机的旋转输出端穿过承载板的底面并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旋转实现带动承载板在滑轨上滑动移动。
8.优选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防撞组件和缓冲组件。通过防撞组件防止两组承载板发生碰撞损坏,通过缓冲组件防止承载板与轨道组件端部发生碰撞。
9.优选的,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
板上的限位组件。近时通过安装板上的限位组件对两组承载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确保两组承载板的相对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
1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用于感应承载板移动到位的感应件、以及装设于所述安装板端面的防撞块。通过感应件相互感应到位实现限制承载板移动。同时在安装板的端面设置防撞块,通过安装板端面的防撞块先发生碰撞,进而避免承载板之间发生碰撞,起到保护的作用。
11.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缓冲块、装设于所述缓冲块的缓冲垫、以及装设于所述缓冲垫的安装块。过缓冲块、缓冲垫和安装块构成的缓冲组件实现对承载板的缓冲作用,保证承载板不会与轨道组件端部碰撞,提高承载板移动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轨道组件上装设有若干个检测所述承载板移动位置的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组件实现检测承载板的移动限位,防止发生碰撞造成装置损坏,提高稳定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承载板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轨道组件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实现驱动承载板沿轨道组件移动,在承载板上设置有油管集成结构,油管集成结构将油管分别导通至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通过将油管集成结构连接进油管,润滑油通过油管集成结构的油管分别导通到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而实现对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添加润滑油,确保承载板与轨道组件、轨道组件与驱动组件低摩擦地相对运动,确保承载板平稳地移动输送,防止相互碰撞造成损坏,保证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模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模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模组的承载板的仰视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模组油管集成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0、承载板;20、轨道组件;21、滑轨;22、齿条;30、驱动组件;31、齿轮;40、油管集成结构;41、集成器;42、通槽;43、定位夹块;50、防撞组件;51、安装板;52、感应件;53、防撞块;60、缓冲组件;61、缓冲块;62、缓冲垫;63、安装块;70、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
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模组,如图1-2所示,包括轨道组件20以及至少一组滑动设置于轨道组件20上的承载板10,在承载板10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组件30,驱动组件30与轨道组件20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30实现驱动承载板10沿轨道组件20移动,在承载板10上设置有油管集成结构40,油管集成结构40将油管分别导通至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通过将油管集成结构40连接进油管,润滑油通过油管集成结构40的油管分别导通到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进而实现对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添加润滑油,确保承载板10与轨道组件20、轨道组件20与驱动组件30低摩擦地相对运动,确保承载板10平稳地移动输送,保证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26.具体的,如图3-4所示,为了实现分别对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添加润滑油,油管集成结构40包括装设于承载板10的集成器41。集成器41开设有进油口411、以及若干个连接有油管的出油口412,进油口411连接外部的加油装置,每个出油口412上设置有油管,承载板10上开设有贯穿至轨道组件20的通槽42,连接出油口412的油管穿过通槽42延伸至承载板10的底面,进而将油管延伸至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需要加润滑油的位置上,对集成器41上的进油口411添加润滑油后,通过各油管将润滑油输送至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即可实现对轨道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添加润滑油,通过该集成器41对各方位的油管进行集成,方便加油操作。
27.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调整各油管的位置和固定油管,在承载板10朝向轨道组件20的底面装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油管的定位夹块43。通过定位夹块43对油管的走向进行调整和限位,进而实现将油管的出口端调整到需要的位置上,再通过定位夹块43紧固实现将油管固定在承载板10的底面,达到调整油管位置的目的。
28.如图2所示,轨道组件20包括滑轨21和装设于滑轨21上的齿条22,通过在承载板10底部安装滑块实现滑动设置在滑轨21上,滑轨21设置有两条,在其中一条滑轨21的侧面设置有齿条22,驱动组件30与齿条22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30使得承载板10在滑轨21上滑动。进一步的,驱动组件30包括固定于承载板10上的驱动件、以及装设于驱动件的输出端且与齿条22啮合的齿轮31。驱动件为固定在承载板10上的电机,电机的旋转输出端穿过承载板10的底面并固定有齿轮31,齿轮31与齿条22啮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31旋转实现带动承载板10在滑轨21上滑动移动。
29.其中,为了检测承载板10的移动限位,在轨道组件20上装设有若干个检测承载板
10移动位置的检测组件70,检测组件70可以是到位传感器,通过检测组件70实现检测承载板10的移动限位,防止发生碰撞造成装置损坏,提高稳定性。
30.当有两组承载板10滑动设置在轨道组件20上时,为了防止两组承载板10过度位移容易发生碰撞损坏,在承载板10上装设有防撞组件50和缓冲组件60,通过防撞组件50防止两组承载板10发生碰撞损坏,通过缓冲组件60防止承载板10与轨道组件20端部发生碰撞。
31.具体的,为了防止两组承载板10发生碰撞损坏,防撞组件50包括设置在承载板10上的安装板51、以及设置于安装板51上的限位组件。两组承载板10的安装板51相对设置,并且在安装板51的端部设置限位组件,当两组承载板10距离较近时通过安装板51上的限位组件对两组承载板10的移动进行限位,确保两组承载板10的相对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
32.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装设于安装板51上用于感应承载板10移动到位的感应件52、以及装设于安装板51端面的防撞块53,在两组承载板10的安装板51上均设置感应件52,通过感应件52相互感应到位实现限制承载板10移动。同时在安装板51的端面设置防撞块53,当感应件52失效时,通过安装板51端面的防撞块53先发生碰撞,进而避免承载板10之间发生碰撞,起到保护的作用。
33.为了防止承载板10与轨道组件20端部发生碰撞,缓冲组件60设置在承载板10上朝向轨道组件20端部的一侧,缓冲组件60包括设置于承载板10的缓冲块61、装设于缓冲块61的缓冲垫62、以及装设于缓冲垫62的安装块63。通过缓冲块61、缓冲垫62和安装块63构成的缓冲组件60实现对承载板10的缓冲作用,保证承载板10不会与轨道组件20端部碰撞,提高承载板10移动的稳定性。
34.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技术通过在承载板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轨道组件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实现驱动承载板沿轨道组件移动,在承载板上设置有油管集成结构,油管集成结构将油管分别导通至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通过将油管集成结构连接进油管,润滑油通过油管集成结构的油管分别导通到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而实现对轨道组件和驱动组件添加润滑油,确保承载板与轨道组件、轨道组件与驱动组件低摩擦地相对运动,确保承载板平稳地移动输送,防止相互碰撞造成损坏,保证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35.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