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8370发布日期:2022-08-23 20:2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建筑电梯一般是指在建筑工地上垂直运送行人或建材货物的运输工具,其一般比客运升降机大和载重较多,由2000至5000公斤不等,多数都是采用曳引式,货运升降机内一般没有很好的装饰,以避免运货时被损坏,很多都有人手控制的升降机门开关。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921491275.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包括电梯主体和防护门;其通过过滤网板外部的灰尘进行建筑电梯的内部,长时间大量的灰尘吸附在过滤网板上,造成过滤网板堵塞,需要人们经常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长时间大量的灰尘吸附在过滤网板上,造成过滤网板堵塞,需要人们经常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包括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吸尘装置,电梯主体的后端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轨,位于右侧的滑轨的右侧通过连接块连接有齿条,电梯主体的右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箱,第一传动箱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传动箱的后侧且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第一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传动箱的内部底侧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板的下方且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左端连接有清洁板,清洁板的左端连接有毛刷,电梯主体的右端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板,毛刷的左端与过滤网板的右端接触。
8.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箱,所述第二传动箱通过固定架与电梯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箱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的顶端与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清洁轴,清洁轴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传动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
9.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机和净化设备,所述电梯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排风口,所述吸尘机和净化设备均安装在电梯主体的顶端,吸尘机的输入端与排风口连通,吸尘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净化设备的输入端接通,吸尘机上扇叶的旋转轴的右端固定连
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右端延伸至第一传动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梯主体的右端位于进风口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吸尘罩,吸尘罩的底端通过吸尘管与吸尘机的输入端连通。
10.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网罩,防护网罩的顶端与固定板的底端连接。
11.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板。
1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梯主体的前端铰链连接有两个密封防护门。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在电梯主体升降的过程中,通过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使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轴和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第三锥形齿轮带动第四锥形齿轮、清洁轴、清洁板和毛刷转动,通过毛刷对过滤网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灰尘吸附在过滤网板上造成过滤网板堵塞,避免人们经常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16.2.该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第一锥形齿轮带动传动轴和吸尘机内的扇叶转动,使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电梯主体的内部,保证电梯主体内部空气流通,对电梯主体的内部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将电梯主体内部的灰尘吸走,通过吸尘罩能够将从过滤网板上清理掉的灰尘吸走,并通过净化设备对含有灰尘的空气进行净化,防止灰尘飞至周围的环境中,提高其使用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齿轮与齿条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电梯主体;2、滑轨;3、连接块;4、齿条;5、固定板;6、第一传动箱;7、第一转轴;8、传动齿轮;9、第一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1、第二转轴;12、清洁板;13、毛刷;14、过滤网板;15、第二传动箱;16、固定架;17、第三锥形齿轮;18、清洁轴;19、第四锥形齿轮;20、吸尘机;21、净化设备;22、连接管;23、传动轴;24、第五锥形齿轮;25、吸尘罩;26、吸尘管;27、防护网罩;28、防护网板;29、密封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5,一种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包括电梯主体1,电梯主体1的前端铰链连接有两个密封防护门29,起到密封防护的作用,电梯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吸尘装置,电梯主体1的后端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轨2,电梯主体1通过滑轨2竖直上下移动,位于右侧的滑轨2的右侧通过连接块3连接有齿条4,电梯主体1的右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箱6,第一传动箱6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传动箱6的后侧且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传动齿轮8与齿条4相啮合,第一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9,第一传动箱6的内部底侧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9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板5的下方且连接有传动机构,电梯主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网罩27,防护网罩27的顶端与固定板5的底端连接,对传动机构起到防护的作用,传动机构的左端连接有清洁板12,清洁板12的左端连接有毛刷13,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箱15,第二传动箱15通过固定架16与电梯主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箱15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17,第三锥形齿轮17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1的底端固定连接,清洁板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清洁轴18,清洁轴18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传动箱15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9,第四锥形齿轮19与第三锥形齿轮17相啮合,电梯主体1的右端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板14,毛刷13的左端与过滤网板14的右端接触,在电梯主体1升降的过程中,通过传动齿轮8与齿条4相啮合使传动齿轮8转动,传动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转轴7和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转轴11和第三锥形齿轮17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7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9、清洁轴18、清洁板12和毛刷13转动,通过毛刷13对过滤网板14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灰尘吸附在过滤网板14上造成过滤网板14堵塞,避免人们经常对过滤网板14进行清理,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26.还是需要说明的是,吸尘装置包括吸尘机20和净化设备21,电梯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板28,起到防护的作用,吸尘机20和净化设备21均安装在电梯主体1的顶端,吸尘机20的输入端与排风口连通,吸尘机20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22与净化设备21的输入端接通,吸尘机20上扇叶的旋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3,传动轴23的右端延伸至第一传动箱6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五锥形齿轮24,第五锥形齿轮24与第一锥形齿轮9相啮合,电梯主体1的右端位于进风口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吸尘罩25,吸尘罩25的底端通过吸尘管26与吸尘机2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锥形齿轮9带动传动轴23和吸尘机20内的扇叶转动,使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电梯主体1的内部,保证电梯主体1内部空气流通,对电梯主体1的内部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将电梯主体1内部的灰尘吸走,通过吸尘罩25能够将从过滤网板14上清理掉的灰尘吸走,并通过净化设备21进行净化,防止灰尘飞至周围的环境中,提高其使用的环保性。
27.本实施例中,净化设备21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设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或进行型号的选用,在这里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改进,在此我们不再详细赘述,且净化设备21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
28.综上所述,该建筑电梯防灰尘结构,在电梯主体1升降的过程中,通过传动齿轮8与齿条4相啮合使传动齿轮8转动,传动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转轴7和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转轴11和第三锥形齿轮17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7
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9、清洁轴18、清洁板12和毛刷13转动,通过毛刷13对过滤网板14上的灰尘进行清理,第一锥形齿轮9带动传动轴23和吸尘机20内的扇叶转动,使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电梯主体1的内部,保证电梯主体1内部空气流通,对电梯主体1的内部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将电梯主体1内部的灰尘吸走,通过吸尘罩25能够将从过滤网板14上清理掉的灰尘吸走,并通过净化设备21对含有灰尘的空气进行净化,将干净的空气排出。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