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2682发布日期:2022-02-23 20:54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步带提升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工厂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箱式输送线的规模越来越大,对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步带提升装置是应用于起升机构用于驱动载货台做升降运动。
3.起升电机减速器机构通过支架用螺栓固定在立柱下端,减速器输出轴上装有同步带轮,钢丝绳由同步带轮引出,经过上横梁上的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再经过载货台上的动滑轮向上与固定在上横梁上的过载松绳保护装置连接。此结构的钢丝绳和链条比较适合大载荷的堆垛机,如果载荷较轻,就会出现提升速度和加速度上不去、定位精度不高、噪音大、空间占用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同步带提升机,以解决现有的同步带提升机存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带提升机,包括:
6.本体,由框架构成,用于承载提升机构;
7.提升同步带,垂直设置于本体内部,用于在提升电机的驱动下实现提升动作;
8.输送带,水平设置于本体内部,通过提升同步带实现提升和下降动作,并可通过设置于输送带上的电动滚筒实现置于输送带上物体的水平移动;
9.夹紧导向机构,设置于输送带上,并且与提升同步带连接,使输送带的提升运动方向稳定;
10.限位开关,设置在本体上,用于对输送带的提升进行限位。
11.进一步地,夹紧导向机构包括张紧块、张紧导向块和张紧滑块,张紧导向块和张紧滑块从两侧将提升同步带包围,张紧块设置在张紧滑块同侧的上部,张紧块与张紧导向块共同作用将加紧导向机构压紧在提升同步带上。
12.进一步地,限位开关包括上接近开关和下接近开关,上接近开关设置于本体上部,限制输送带移动的最高位置;下接近开关设置于本体下部,限制输送带移动的最低位置。
13.进一步地,本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急停按钮、启动按钮、联机按钮、停机按钮和复位按钮。
14.进一步地,提升同步带的下端设有断电刹车。
15.进一步地,输送带与本体之间设有拖链。
16.进一步地,输送带的两侧设有对水平位移物体进行限位的输送挡边。
17.进一步地,本体上部设有对射电眼。
18.进一步地,设置于输送带上的电动滚筒包括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
19.进一步地,本体上部设有警灯,警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同步带提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步带提升机,本机功能先进、美观大方、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容易维护、安全可靠、运行时噪声低,能适应多种规格产品在gmp要求下进行生产。采用对射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到位水平输出,分布式plc控制系统,集中式操控,双接近开关检测物料提升、下降到位情况,同时配备光栅保护工人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同步带提升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同步带提升机背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同步带提升机驱动机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同步带提升机输送部件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本体;2、提升同步带;3、提升电机;4、输送带;5、上接近开关;6、下接近开关;7、夹紧导向;8、电动滚筒;9、断电刹车;10、拖链;11、对射电眼;12、警灯;13、配电箱;14、急停按钮;15、启动按钮;16、联机按钮;17、停机按钮;18、复位按钮;19、输送挡边;
28.71、张紧块;72、张紧导向块;73、张紧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配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
3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同步带提升机,包括:本体1,由框架构成,用于承载提升机构;提升同步带2,垂直设置于本体1内部,用于在提升电机3的驱动下实现提升动作;输送带4,水平设置于本体1内部,通过提升同步带2实现提升和下降动作,并可通过设置于输送带4上的电动滚筒8实现置于输送带4上物体的水平移动;夹紧导向7机构,设置于输送带4上,并且与提升同步带2连接,使输送带4的提升运动方向稳定,输送带4与本体1之间设有拖链10;限位开关,设置在本体1上,用于对输送带4的提升进行限
位。如图3所示,夹紧导向7机构包括张紧块71、张紧导向块72和张紧滑块73,张紧导向块72和张紧滑块73从两侧将提升同步带2包围,张紧块71设置在张紧滑块73同侧的上部,张紧块71与张紧导向块72共同作用将加紧导向机构压紧在提升同步带2上。限位开关包括上接近开关5和下接近开关6,上接近开关5设置于本体1上部,限制输送带4移动的最高位置;下接近开关6设置于本体1下部,限制输送带4移动的最低位置。
33.优选地,本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急停按钮14、启动按钮15、联机按钮16、停机按钮17和复位按钮18。提升同步带2的下端设有断电刹车9。输送带4与本体1之间设有拖链10。输送带4的两侧设有对水平位移物体进行限位的输送挡边19。本体1上部设有对射电眼11。设置于输送带4上的电动滚筒8包括相互平行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本体1上部设有警灯12,警灯12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34.以下为主要机构的工作说明:
35.同步带,如图3所示:
36.1.检查提升电机3同步带松紧程度。
37.若同步带有点松且运行时跳齿,松开提升电机3相关固定螺钉,拉紧同步带并再次旋紧相关螺钉。
38.2.查看断电刹车9摩擦片间隙。
39.若断电刹车9摩擦片间隙不合理,调整断电刹车9摩擦片间隙,使断电时刹车摩擦声尽可能小。
40.断电刹车9摩擦片间隙合理值为0.1-0.3mm。
41.3.检查提升同步带2松紧程度。
42.过松会跳齿,过紧对同步带和相关支撑轴承不利。
43.调节时,先松开用于固定张紧滑块73,在张紧导向块72滑槽内的固定螺钉,将内六角扳手插入张紧块71上侧的螺钉调节孔内,调节提升同步带2的松紧程度。调节好后,再次固定相关螺钉。
44.输送带4,如图4所示:
45.1.检查输送带4张紧程度。
46.过紧时电动滚筒8会被拉紧而致其无法正常运转驱动输送带4运行。过松时电动滚筒8无法正常接触输送带4驱动输送带4运行。
47.调节时,先松开张紧滑块73两侧从动滚筒固定螺钉,调整张紧滑块73前侧螺钉使输送带4张紧程度适当,再次锁紧张紧滑块73两侧从动滚筒固定螺钉。
48.2.检查输送挡边19间距。
49.根据物料宽度,调整输送带4两侧输送挡边19间距。
50.垂直夹紧导向7:
51.1.检查偏芯导向轮和导杆之间间隙。
52.若偏芯导向轮和导杆之间存在明显间隙,松开偏芯导向轮相关固定螺母、螺钉,消除间隙并再次锁紧相关螺母、螺钉。
53.2.检查接近开关和接近开关感应片之间间隙。
54.正常间隙为3-5mm。若间隙《3mm,存在运行时碰坏接近开关的可能性。若间隙》5mm,存在运行时接近开关不工作的可能性。
55.3.检查限位滑块和导杆之间间隙。
56.正常间隙为1-2.5mm。若没有间隙或间隙》2.5mm,请及时更换限位滑块。
57.若没有间隙,运行时可能致提升被卡死。若间隙》2.5mm,运行时输送带4部分可能左右剧烈晃动。
58.电气调整
59.切换带锁联机按钮16至联机状态。
60.检查复位急停按钮14。
61.打开配电箱13内的所有电源开关。
62.调整顶部物料输出侧对射电眼11,当物料通过时的感应灵敏度。
63.通过总配电箱13触摸式监控器对本机参数进行调整。
64.本实施例的输送带4提升机操作过程如下:
65.手动上料到输送带4
‑‑
》双手按下两侧启动按钮15
‑‑
》断电刹车9通电松开主动轴
‑‑
》提升电机3正向转动带动主动轴和提升同步带2牵引输送带4部分快速上升
‑‑
》当上接近开头感应到输送带4部分右侧不锈钢片上侧时提升电机3立即停止转动
‑‑
》断电刹车9断电吸合主动轴(防止输送带4部分因物料及自重缓慢自动下落)
‑‑
》输送带4部分的电动滚筒8驱动输送带4向前快速运行送出物料
‑‑
》当顶部输出侧对射电眼11感测到物料完全输出后
‑‑
》输送带4部分电动滚筒8停止转动
‑‑
》断电刹车9通电松开主动轴
‑‑
》提升电机3反向转动带动主动轴和提升同步带2牵引输送带4部分快速下降
‑‑
》当下接近开头感应到输送带4部分右侧不锈钢片下侧时提升电机3立即停止转动
‑‑
》断电刹车9再次断电吸合主动轴(防止输送带4部分因物料及自重缓慢自动下落)
‑‑
》手动再次上料到输送带4。如此反复。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