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215发布日期:2022-01-26 20:0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2.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如棉线、尼龙线及铜线等各种线的绕线。家纺品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被子、床单和枕芯等用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包装市场潜力无限。而常见的家纺品多采用棉线织造,在棉线的生产加工中,常需要将棉线缠绕成一捆捆的,因此需要用到绕线机和线筒,通过绕线机将棉线缠绕到线筒上,便于棉线的包装、搬运、存储及应用。现有的绕线机都是半自动操作,需要人工将线筒安装于夹持机构上,完成绕线后,需要人工剪断线并取下。但这种半自动的绕线机,需要人工看护,人工手动更换,人工劳动量大,绕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绕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料仓,所述料仓的上方设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含升料组件,所述升料组件倾斜设置于料仓的内侧边,所述升料组件的上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输送线,沿着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设有机架,其位于料仓的侧边,所述机架上设有夹持旋转机构,所述夹持旋转机构的靠近料仓的侧边设有第一夹取机构,所述夹持旋转机构的远离料仓的侧边设有第二夹取机构,所述机架的远离料仓的侧边设有下料机构;
5.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包含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含两根竖直固定于机架上的安装柱,两根所述安装柱的上端连接有一根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有一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设置于两根安装柱的内侧,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远离安装柱的侧面均设有一个夹臂,两个所述夹臂均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两个所述夹臂的相对内侧均设有一个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夹臂与连接块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远离夹臂端连接有一根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间连接有一个第二升降气缸;所述驱动组件包含固定于机架上的支架,其设置于夹臂的远离第一转轴端,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连接有驱动电机。
6.进一步优选,所述升料组件包含升料皮带,所述升料皮带采用倾斜设置,所述升料皮带连接有升料电机,所述升料皮带上沿其轴向设有多个均匀间隔且垂直于其上的升料板。
7.进一步优选,所述输送线包含输送皮带,其设置于料仓的上方,所述输送皮带的靠近机架端设有输送电机,沿着所述输送皮带的两侧设有侧挡板,所述输送皮带的靠近输送电机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侧挡块,两个所述侧挡块分设于输送皮带的两侧,所述侧挡块上开设有矩形凹槽。
8.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夹取机构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直线模组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下端活塞杆端连接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夹爪气缸。
9.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组件的远离夹持组件的侧面设有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三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的上端活塞杆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方架设有导线板,所述升降板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侧边设有第一支撑板,其上端设有导线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远离升降板的侧边设有第二支撑板,其上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呈u形结构设计,其内侧设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侧边设有第二立柱,其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呈u形结构设计,其内侧设有第二导向轮。
10.进一步优选,所述导线板的靠近第一支撑板端下方设有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块上设有对应第一导线槽的第二导线槽,所述升降板与机架间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由直线轴承和导杆所组成。
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夹取机构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直线模组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下端活塞杆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五升降气缸,所述第五升降气缸的下端活塞杆端连接有第二夹爪气缸。
12.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料机构包含下料皮带,其设置于机架的远离料仓的侧边,所述下料皮带呈z形结构设计,所述下料皮带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漏斗,其设置于机架的下方,所述下料皮带的另一端设有收料桶,所述下料皮带的侧边设有下料电机,沿着所述下料皮带的周向设有多个均匀间隔且垂直于其上的推料板。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绕线机,通过上料机构的升料组件和输送线实现将线筒输送至第一夹取机构的夹取位置,通过第一夹取机构实现将线筒移动至夹持旋转机构,通过夹持旋转机构的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实现线筒的夹持和绕线,通过第二夹取机构实现线头的夹持绕线和线的剪断,通过导线组件实现线的引导,通过下料机构实现将绕线完成的线筒输送出并收纳;该全自动绕线机实现未绕线的线筒的自动上料、输送、抓取、夹持和旋转,实现线头的自动牵引和摆放以及绕好线的线筒的自动输出;整个绕线过程全自动操作,绕线速度快,效率高,节约人工,且人工劳动量小,绕线成本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全自动绕线机无罩壳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全自动绕线机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全自动绕线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升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夹持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料仓,2-上料机构,21-升料组件,211-升料皮带,212-升料电机,213-升料板,22-输送线,221-输送皮带,222-输送电机,223-侧挡板,224-挡块,225-侧挡块,3-第一夹取机构,31-第一立柱,32-第一直线模组,33-第一升降气缸,34-旋转气缸,35-第一夹爪气缸,4-机架,5-夹持旋转机构,51-夹持组件,511-安装柱,512-第一转轴,513-连接块,514-夹臂,515-夹紧气缸,516-第二转轴,517-第二升降气缸,52-驱动组件,521-支架,522-驱动辊,523-驱动电机,6-导线组件,61-第三升降气缸,62-升降板,63-导向件,64-导线板,641-第一导线槽,65-第一支撑板,651-导线块,6511-第二导线槽,66-第二支撑板,661-第一导向板,662-第一导向轮,67-第二立柱,671-第二导向板,672-第二导向轮,7-第二夹取机构,71-第三立柱,72-第二直线模组,73-第四升降气缸,74-第五升降气缸,75-第二夹爪,8-下料机构,81-下料漏斗,82-下料皮带,821-推料板,83-下料电机,84-收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5.如图1-9所示,一种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料仓1,料仓1的上方设有上料机构2,上料机构2包含升料组件21,升料组件21倾斜设置于料仓1的内侧边,升料组件21的上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输送线22,沿着输送线22的输送方向设有机架4,其位于料仓1的侧边,机架4上设有夹持旋转机构5,夹持旋转机构5的靠近料仓1的侧边设有第一夹取机构3,夹持旋转机构5的远离料仓1的侧边设有第二夹取机构7,机架4的远离料仓1的侧边设有下料机构8;
26.夹持旋转机构5包含夹持组件51和驱动组件52,夹持组件51包含两根竖直固定于机架4上的安装柱511,两根安装柱511的上端连接有一根第一转轴512,第一转轴512的两端分别穿设有一个连接块513,两个连接块513设置于两根安装柱511的内侧,两个连接块513的远离安装柱511的侧面均设有一个夹臂514,两个夹臂514均套设于第一转轴512上,两个夹臂514的相对内侧均设有一个夹紧气缸515,夹紧气缸515的活塞杆穿过夹臂514与连接块513相连接,两个连接块513的远离夹臂514端连接有一根第二转轴516,第二转轴516的中间连接有一个第二升降气缸517;驱动组件52包含固定于机架4上的支架521,其设置于夹臂514的远离第一转轴512端,支架521上设有与第一转轴512相平行的驱动辊522,驱动辊522连接有驱动电机523。
27.本技术中,该全自动绕线机实现未绕线的线筒的自动上料、输送、抓取、夹持和旋转,实现线头的自动牵引和摆放以及绕好线的线筒的自动输送。通过升料组件21将料仓1内的未绕线的线筒向上输送至输送线22,经输送线22将线筒输送至第一夹取机构3的夹取位置,第一夹取机构3将线筒移动至夹持旋转机构5的上方,然后第二升降气缸517的活塞杆收缩,驱动第二转轴516下降,带动两个连接块513及夹臂514绕着第一转轴512向上转动,使夹臂514向上抬起,同时第二夹取机构7将线头向后拉动并超过夹臂514,且棉线的高度低于夹臂514的夹持部的高度;第一夹取机构3将线筒移动至两个夹臂514之间,两个夹臂514连接的夹紧气缸515的活塞杆伸出,驱动两个夹臂514相向移动,将线筒夹紧,同时第二夹取机构7将线头绕搭至线筒上,使线头夹与线筒与夹臂514的间隙内,保证线头的固定;第二升降气缸517的活塞杆伸出,驱动夹臂514下降,使线筒与驱动辊522贴紧;驱动组件52动作,驱动驱
动辊522转动,带动线筒同步转动,实现绕线;夹持旋转机构5绕线完成后,放开已绕线的线筒,使其掉落至下料机构8的工位,通过下料机构8将绕线完成的线筒输送出并收纳。
28.本技术中,夹持旋转机构5的侧边设有吹气管或导杆,可将绕线的初始线头吹至或移动至正在缠绕的线圈内,使初始线头不会露出。该全自动绕线机实现绕线的自动化操作,绕线速度快,效率高,节约人工,且人工劳动量小,绕线成本小。
29.本技术中,升料组件21包含升料皮带211,升料皮带211采用倾斜设置,升料皮带211连接有升料电机212,升料皮带211上沿其轴向设有多个均匀间隔且垂直于其上的升料板213。通过升料电机212驱动升料皮带211转动,带动其上的升料板213循环升降,实现将未绕线的线筒向上输送并放至输送线22上。
30.本技术中,输送线22包含输送皮带221,其设置于料仓1的上方,输送皮带221的靠近机架4端设有输送电机222,沿着输送皮带221的两侧设有侧挡板223,输送皮带221的靠近输送电机222端设有挡块224,挡块224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侧挡块225,两个侧挡块225分设于输送皮带221的两侧,侧挡块225上开设有矩形凹槽。其中,输送电机222用于驱动输送皮带221转动,侧挡板223用于防止线筒从输送皮带221上滚掉,挡块224和侧挡块225用于线筒输送位置的限制,保证线筒能够准确移动至第一夹取机构3的夹取工位,侧挡块225上的矩形凹槽便于第一夹爪气缸35的夹爪夹住线筒。
31.本技术中,第一夹取机构3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4上的第一立柱31,第一立柱31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32,第一直线模组32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气缸33,第一升降气缸33的下端活塞杆端连接有旋转气缸34,旋转气缸34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夹爪气缸35。
32.本技术中,第一夹取机构3用于将输送线22上的线筒移动至夹持旋转机构5的工位,通过第一直线模组32用于第一升降气缸33的水平移动,实现线筒从左向右的移动,通过第一升降气缸33用于第一夹爪气缸35的升降,保证第一夹爪气缸35能够抓住线筒,旋转气缸34用于旋转第一夹爪气缸35,实现线筒的方向的调整,保证线筒在夹臂514上的夹取方向的准确,保证绕线的准确。
33.本技术中,驱动组件52的远离夹持组件51的侧面设有导线组件6,导线组件6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4上的第三升降气缸61,第三升降气缸61的上端活塞杆端连接有升降板62,升降板62上方架设有导线板64,升降板62的远离驱动组件52的侧边设有第一支撑板65,其上端设有导线块651,第一支撑板65的远离升降板62的侧边设有第二支撑板66,其上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板661,第一导向板661呈u形结构设计,其内侧设有第一导向轮662,第二支撑板66的远离第一支撑板65的侧边设有第二立柱67,其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导向板671,第二导向板671呈u形结构设计,其内侧设有第二导向轮672;导线板64的靠近第一支撑板65端下方设有第一导线槽641,导线块651上设有对应第一导线槽641的第二导线槽6511,升降板62与机架4间设有导向件63,导向件63由直线轴承和导杆所组成。
34.本技术中,导线组件6用于棉线的引导和张紧调节,保证绕线顺利。线头从第二导向板671上前侧的导线孔穿入,经第二导向轮672从第二导向板671上后侧的导线孔穿出,然后穿入第一导向板661上前侧的导线孔穿入,经第一导向轮662从第一导向板661上后侧的导线孔穿出,接着线头从导线块651上的第二导线槽6511和导线板64上的第一导线槽641内穿过,实现线的引导,并保证在绕线过程中棉线都处于拉紧状态。
35.本技术中,第二夹取机构7包含竖直固定于机架4上的第三立柱71,第三立柱71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72,第二直线模组72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四升降气缸73,第四升降气缸73的下端活塞杆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五升降气缸74,第五升降气缸74的下端活塞杆端连接有第二夹爪气缸75。
36.本技术中,第二夹取机构7用于线头的拉动,通过第二直线模组72实现第二夹爪气缸75的移动,便于将线头缠绕至线筒上,通过第四升降气缸73和第五升降气缸74实现第二夹爪气缸75夹住线头并拉动,其中第二夹爪气缸75上带有剪刀,使其即可夹住线头,也可对线头实现切断。
37.本技术中,下料机构8包含下料皮带82,其设置于机架4的远离料仓1的侧边,下料皮带82呈z形结构设计,下料皮带82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漏斗81,其设置于机架4的下方,下料皮带82的另一端设有收料桶84,下料皮带82的侧边设有下料电机83,沿着所述下料皮带82的周向设有多个均匀间隔且垂直于其上的推料板821。
38.本技术中,下料机构8用于已完成绕线的线筒的自动输出,通过下料电机83驱动下料皮带82转动,进而带动其上的推料板821循环转动,将通过下料漏斗81掉落的已完成绕线的线筒从机架4下方输送出来,并掉落至收料桶84内,实现完成绕线的线筒的收纳。
39.本技术的全自动绕线机,机架4上设有罩壳,保证绕线过程的安全性,且该绕线机不仅可应用于棉线的绕线,还可应用于尼龙线、丝线及铜线等各种线的绕线作业。
40.本技术中,该全自动绕线机的工作流程为:
41.1)生料组件21动作,升料电机212驱动升料皮带211转动,升料板213将线筒向上输送至输送线22,输送线22动作,输送电机222驱动输送皮带221转动,将其上的线筒输送至挡块224和侧挡块225之间;
42.2)第一夹取机构3动作,第一直线模组32和第一升降气缸33动作,驱动第一夹爪气缸35移动至输送皮带221上的线筒位置,第一夹爪气缸35的夹爪抓住线筒,第一直线模组32和第一升降气缸33动作,将线筒移动至设定位置,同时旋转气缸34动作,保证线筒的放置位置准确;
43.3)夹持组件51动作,第二升降气缸517的活塞杆收缩,驱动第二转轴516下降,使夹臂514向上抬起,同时第二夹取机构7动作,第二夹爪气缸75夹住线头,并在第二直线模组72、第四升降气缸73和第五升降气缸74的作用下,将线头向后拉动并超过夹臂514,且棉线的高度低于夹臂514的夹持部的高度;
44.4)第一夹取机构3动作,将线筒移动至两个夹臂514之间,两个夹臂514连接的夹紧气缸515的活塞杆伸出,驱动两个夹臂514相向移动,将线筒夹紧,同时第二夹取机构7驱动第二夹爪气缸75将线头绕搭至线筒上,使线头夹与线筒与夹臂514的间隙内,然后第二升降气缸517的活塞杆伸出,驱动夹臂514下降,使线筒与驱动辊522贴紧,驱动组件52动作,驱动电机523驱动驱动辊522转动,带动线筒同步转动,实现绕线;
45.5)绕线完成后,第一夹取机构3动作,第二夹爪气缸75将完成绕线的线筒上的棉线剪断,然后夹持组件51的夹臂514在夹紧气缸515的作用下张开,使完成绕线的线筒掉落至机架4下方的下料漏斗81内;
46.6)下料机构8动作,下料电机83驱动下料皮带82转动,在其上推料板821的作用下将完成绕线的线筒向右输送,直至完成绕线的线筒掉落至收料桶84内,完成绕线作业。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实用新型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