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模组翻转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紧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2.在动力电池生产线上,经常涉及到模组翻转以进行模组外观检测或者涂胶。目前,如何平稳地实现模组的翻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紧翻转装置,其能平稳实现模组的翻转。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紧翻转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以及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限定有用于放置模组的空间。
5.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一端面的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夹持板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块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缓冲块是否抵接模组。
7.优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块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块开设有用于通过光信号的第一通孔。
8.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轴承板、多个导向轴、第二夹持板和第二缓冲块,所述轴承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向轴周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板上,所述导向轴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另一端面连接有所述第二缓冲块。
9.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导向轴一一对应,所述直线轴承套设于所述导向轴。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块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缓冲块是否抵接模组。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块的两侧,所述第二缓冲块开设有用于通过光信号的第二通孔。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轴承板之间连接有弹簧。
13.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位于同一直线的单轴机械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滑动设于所述单轴机械手的滑轨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并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因此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住模组,并且通过现有的控制系统控制
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一致,使得模组可以实现平稳翻转。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第一电机;
21.2、第二电机;
22.3、驱动组件,31、单轴机械手;
23.4、第一夹持组件,41、第一夹持板,42、第一缓冲块,43、第一感应器;
24.5、第二夹持组件,51、轴承板,52、直线轴承,53、导向轴,54、第二夹持板,55、第二缓冲块,56、第二感应器,5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7.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紧翻转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以及驱动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相向移动或者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3;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夹持组件4,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夹持组件5,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之间限定有用于放置模组的空间。
28.具体的,驱动组件3可为单轴机械手31驱动或者是滚珠丝杠驱动,其目的在于调节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的相对位置,便于夹持固定住模组,为后续的翻转做准备。另外,第一夹持组件4可为软质接触组件或者硬质接触组件,采用软质接触组件可防止模组被夹持变形,但需要加设弹性件,保证其能稳定夹持住模组。
29.因此,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并且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因此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夹持组
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夹持住模组,并且通过现有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转速一致,使得模组可以实现平稳翻转。
30.结合图2-3,优选地,第一夹持组件4包括第一夹持板41和固定在第一夹持板41一端面的第一缓冲块42,第一夹持板41另一端面与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块42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43,用于检测第一缓冲块42是否抵接模组。因此,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感应器43感知第一缓冲块42是否抵接模组,并将其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使其控制驱动组件3停止移动第一电机1。
31.优选地,第一感应器4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缓冲块42的两侧,第一缓冲块42开设有用于通过光信号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一缓冲块42被模组挤压变形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被第一感应器43感应到模组端面,保证了夹持模组的夹持力大小,使得模组的翻转稳定可靠。
32.优选地,第二夹持组件5包括轴承板51、直线轴承51、多个导向轴52、第二夹持板54和第二缓冲块55,轴承板51与第二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多个导向轴52周向设置于轴承板51上,导向轴52与第二夹持板54的一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夹持板54的另一端面连接有第二缓冲块55,直线轴承51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导向轴52一一对应,直线轴承51套设于导向轴52。因此,在抵接夹紧模组时,可通过导向轴52的导向作用以及直线轴承51,保证了在初步抵接模组并且在驱动组件3的作用下继续前进时,第二夹持板54始终能保证直线移动,使得模组在夹持翻转过程中能保持原本的直线度。
33.优选地,第二缓冲块55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56,用于检测第二缓冲块55是否抵接模组。具体地,第二感应器5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二缓冲块55的两侧,第二缓冲块55开设有用于通过光信号的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缓冲块55被模组挤压变形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被第二感应器56感应到模组端面,保证了夹持模组的夹持力大小,使得模组的翻转稳定可靠。
34.优选地,第二夹持板54和轴承板51之间连接有弹簧57,防止第二夹持板54和轴承板51之间发生刚性挤压碰撞,且弹簧57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夹持模组的夹紧力。
35.优选地,驱动组件3包括两个位于同一直线的单轴机械手31,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分别滑动设于单轴机械手31的滑轨上。
36.综上,本技术的夹紧翻转过程为:1、通过与第一电机1连接的单轴机械手31驱动第一电机1和第一夹持组件4移动到模组的一端面并抵接,直到第一感应器43感应到模组的端面,单轴机械手31才停止驱动。2、接着,与第二电机2连接的单轴机械手31驱动第二电机2和第二夹持组件5移动到模组的另一端面并抵接,直到第二感应器56感应到模组的端面,单轴机械手31才停止驱动。3、在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完成夹持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同步运行,使得模组完成翻转。
37.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