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6069发布日期:2022-03-20 01:4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封闭井道电梯,尤其是采用透明玻璃井道的室外无机房电梯,因井道内部封闭、无通风系统,在高温、多雨、多尘、多风的环境下,在夏季阳光照射后,热量传递到井道,伴随驱动主机、控制柜、位于轿顶的轿厢空调等发热设备产生的热量排放到井道内部,此时热空气上升,其井道上部温度无法及时散出,其最高温度远远大于tsg 7001-2009中所规定的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的要求,很容易出现井道内部工作温度过高使电梯死机、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和发生电梯困人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由固定在井道顶部的后侧壁上的矩形后面板、矩形顶板、左右两块梯形侧板以及开口斜向下的前面板共同围成内部空间,并且通过竖向的第一隔板和水平向的第二隔板分割为相互热密封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内部设有用以与外界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一通风扇以及第一散热器,在第二壳体内部设有用以与井道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二通风扇以及第二散热器,所述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分别通过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相互连通且内置冷煤,用以实现循环降温。
6.所述的第一隔板在穿过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位置处分别开设第一密封塞安装孔和第二密封塞安装孔,用以安装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热密封性能。
7.所述的第一隔板作为第一壳体的前面板,第二隔板作为第一壳体的底板,左右两块梯形侧板的上部矩形区域分别作为第一壳体的左右侧板,矩形后面板的上部矩形区域作为第一壳体的后面板,所述的第一通风扇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后面板中部。
8.所述的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在第一壳体内部,并且正对第一通风扇设置。
9.所述的第二散热器通过第二安装支架固定在第二壳体内部。
10.所述的第二壳体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出气口,在开口斜向下的前面板上开设进气口,所述的第二散热器与进气口相对设置。
11.所述的左右两侧得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的前面板上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三格栅。
12.所述的第二通风扇正面与进气口相对,背面连通出气口,用以实现第二壳体内部的空气循环。
13.所述的第一壳体的侧板上开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的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为第一通风扇和第二通风扇供电。
14.所述的冷煤为蒸馏水或乙二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一、本装置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对于室外无机房,具有防水、防尘的优点,热量的转换能够有效避免环境中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的影响。
17.二、本装置相对于安装井道通风口的电梯,当电梯开关门时,将会形成空气对流,当室外大风时,位于室内的电梯层站,将通过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在层门打开后,由于风阻过大,将会引起无法关门的电梯故障。
18.三、本装置充分考虑散热效果和舒适性,密闭空间的热量交换能够有效避免运行噪音和风噪,且此装置可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外观大小。
19.四、高效节能,安装方便,应用广泛,此装置主要通过两个风机形成两个独立空间的空气流动,通过第一、第二风机主动通风散热,加快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散热装置,2、井道,3、轿厢,41、第一导轨,42、第二导轨,5、井道顶部,6、底坑,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21、第一密封塞,122、第二密封塞,131、第一通风扇,132、第二通风扇,141、第一安装支架,142、第二安装支架,151、第一散热器,152、第二散热器,16、电源线,171、第一格栅,172、第二格栅,173、第三格栅,181、第一散热管,182、第二散热管,183、第一密封塞安装孔,184、第二密封塞安装孔,19、电源接口,20、螺栓孔,21、固定支架,22、第一面板,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实施例: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井道电梯散热装置,图中包含散热装置1、井道2、轿厢3、第一导轨41、第二导轨42、井道顶部5和底坑6,散热装置主要安装在井道顶部5,电梯轿厢沿着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在井道2中上下运行。
2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散热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一密封塞121、第二密封塞122、第一通风扇131、第二通风扇132、第一安装支架141、第二安装支架142、第一散热器151、第二散热器152、电源线16、第一格栅171、第一散热管181、第二散热管182、电源接口19。
29.第一安装支架141、第二安装支架142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上,主要用于固定第一散热器151和第二散热器152,保证两个壳体的独立性,同时使两个散热器和两个散热管安装牢固,散热器通常由基板和散热片组成,散热片
表面与高温空气接触,进而达到热量的传导,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30.为实现将井道内热量散发至室外,通过将冷媒(蒸馏水或乙二醇等)注入到第一散热器151和第二散热器152中,与第一散热管181和第二散热管182连接在一起,为保证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密封性能,两个壳体通过第一密封塞121和第二密封塞122形成相互密封。
31.电源接口19可以接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线16供电给第一风机131和第二风机132,使第一风机131从第一壳体111内将高温气体向室外排放,使第二风机132从第二壳体112内将冷却后气体向井道2内释放,加速形成从井道内将高温气体吸入第二壳体112,经过冷却后气体再次从格栅处排放到井道内,从而使井道内温度下降。
32.由于重力原因,第二散热器152中的冷媒在第二壳体112中,通过表面接触冷媒受热汽化,吸收通过第二风机132将井道内热量,冷媒蒸汽受热上浮,通过第二散热管182将冷媒蒸汽传送到第一散热器151中,在第一壳体111中冷媒受冷变为液体,释放热量,通过第一风机131,将热量传递到室外,液体冷媒再次通过第一散热管181,回到第二散热器中,实现井道散热。
33.如图3所示,图中包含螺栓孔20、固定支架21、第一面板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第二格栅172、第三格栅173、第一密封塞安装孔183、第二密封塞安装孔184。
34.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均由上、下、左、右、前(侧)、后面板组成,通过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分成相对密封的两个独立空间,该装置通过螺栓孔20和固定支架21固定在井道顶部5的侧壁上,通过电源接口19连接外部电源,使第一风机131、第二风机132工作形成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通过将第一密封塞121、第二密封塞122安装在第一隔板23上的第一密封塞安装孔183、第二密封塞安装孔184处,从而达到两个壳体的密封性。
35.第二风机132转动后,井道内高温空气通过第三格栅173进入第二壳体112,经过散热器与其中的冷煤进行遇热汽化、遇冷液化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11,到达第一壳体后通过第一风机131将热量排放到室外,同时通过第一格栅171、第二格栅172将冷却后的空气重新排放到井道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6.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密闭空间通过散热管内的冷媒(蒸馏水、乙二醇)进行热量交换,整个传到过程稳定且散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一些由密封要求的特殊场合,能够有效避免井道内部工作温度过高使电梯死机、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和发生电梯困人等事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