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用罐车,特别涉及一种罐车的罐体结构,以提高罐体的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2.罐车根据运输物料的不同,可分为粉罐车、油罐车、泥水罐车等,在现有的罐车罐体中,包括罐壳,罐壳包括环状壳和封堵环状壳两端的封头。罐车的罐体用于承载物料,罐体内会出现正压和负压状况。当正压过大时,罐体会向外膨胀甚至开裂;当负压过大时,罐体会向内收缩,罐体的罐壳尤其是环状壳出现塌陷。
3.为了提高罐体的强度,罐体内可以设置加强筋或加强杆,一般加强筋为环状、螺旋状或网状分布在罐体的内壁上,而加强杆多是有多根,且各根交叉分布在罐体内,加强杆的两端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
4.但是,根据市场及产品检测回馈,现有的加强筋或加强杆,常在加强筋或加强杆处出现相对凸起、塌陷或开裂,这是由于加强筋或加强杆处的膨胀和收缩与罐壳的膨胀和收缩不一致造成的,且加强筋和加强杆的焊接处会形成应力集中区。同时,由于加强杆交叉设置在罐体内,会影响罐体内物料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旨在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罐车罐体,加强筋或加强杆处容易出现相对凸起、塌陷或开裂,且加强杆的设置影响罐体内物料的移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上述罐车罐体包括罐壳,所述罐壳包括环状壳和封堵所述环状壳两端的封头,所述环状壳内设置有龙骨,所述龙骨包括带有开口的开口环,所述开口环横向贴合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且所述开口环的开口朝下。
7.优选的,所述龙骨还包括拉杆组,所述拉杆组至少包括一根拉杆;所述拉杆组至少有两组,两组所述拉杆纵向分布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端两侧,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开口环固定在一起。
8.再优选的,所述拉杆有两组,各组所述拉杆组包括两个相邻的拉杆;两组所述拉杆纵向分布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端两侧。
9.再优选的,所述开口环呈几字形,呈几字形的所述开口环包括中部的u形段和所述u形段两侧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贴合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环状壳的内壁固定在一起。
10.优选的,所述罐车罐体的底部整体呈v形,所述罐体在纵向方向的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开口环,所述罐体在纵向方向上,靠近罐体两端处还分别设置有开口环。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上述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与常规的罐车相比,其主要改进在于,包括多个带有开
口的开口环,且开口环均横向贴合在环状壳上,开口环的开口朝下。上述开口环与常规的罐车罐体的龙骨相比,在起支撑拉紧作用时,弹性更大,能够避免罐壳变形大而龙骨基本不变形的状况发生,进而避免龙骨处相对凸起、塌陷或开裂。同时,也能在不降低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少龙骨的长度,进而减轻车重,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4.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龙骨的立体图1。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龙骨的立体图1。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龙骨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龙骨的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龙骨的侧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开口环的截面剖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1的a部放大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1开口环;2拉杆组;11u形段;12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上述罐车罐体包括罐壳,所述罐壳包括环状壳和封堵所述环状壳两端的封头,所述环状壳内设置有龙骨,通过龙骨增加罐车罐体的强度。主要改进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龙骨包括带有开口的开口环1,所述开口环1横向贴合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且所述开口环1的开口朝下,即开口环1如倒扣的半圆环横向设置在环状壳上。
32.上述带有龙骨的罐车罐体,与常规的罐车相比,其主要改进在于,包括多个带有开口的开口环1,且开口环1均横向贴合在环状壳的内壁上,开口环1的开口朝下。上述开口环1与常规的罐车罐体的龙骨相比,在起支撑拉紧作用时,弹性更大,能够避免罐壳变形大而龙骨基本不变形的状况发生,进而避免龙骨处相对凸起、塌陷或开裂。同时,也能在不降低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少龙骨的长度,进而减轻车重,降低制造成本。
33.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罐车罐体上部向下塌陷,在本实施例中,并未采用常规技术中在罐体内交叉设置的加强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罐体内设置拉杆组2,每个拉杆组2应至少包括一根拉杆;所述拉杆组2至少有两组,两组所述拉杆纵向分布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端两侧,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开口环1固定在一起。上述拉杆组2设置在罐体内壁上端两侧,能够有效的支撑罐车罐体上部,同时还与开口环1相连,与开口环1形成整体骨架,进一步提高了罐车罐体的稳定性。
34.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拉杆组2的具体数量及安装形式: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拉杆有两组,如图7所示,各组所述拉杆组2包括两个相邻的拉杆;两组所述拉杆纵向分布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端两侧。
35.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开口环1的连接强度,同时避免龙骨膨胀或收缩变形率与罐壳差别大,罐车罐体龙骨焊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 所示,所述开口环1呈几字形,呈几字形的所述开口环1包括中部的u形段11和所述u形段11两侧的弯折段12,所述弯折段12贴合在所述环状壳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环状壳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方式为焊接,通过两道焊接,提高开口环1与罐壳的连接紧密度。
3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龙骨,主要应用于粉罐车、泥水罐车等罐体下部呈v形的罐车,所述罐车罐体的底部整体呈v形,如图3所示,所述罐体在纵向方向的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相邻的开口环1,所述罐体在纵向方向上,靠近罐体两端处还分别设置有开口环1。
37.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