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8955发布日期:2022-04-02 08: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收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有线电子产品上各种连接线、充电线等线材的整理和收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现有的束线产品有的是一次性产品,不环保且浪费资源;有的束线自身结构受限,容纳空间较小,使用受到限制;有的束线操作不便,解开束线费时费力。
3.因此,本实用新型多束线产品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可实现两收线组件进行任意角度的展开,以便收纳整理线材,并可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两收线组件折叠在一起,便于存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包括一端设有连杆帽的连杆,所述连杆上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第一收线组件、第二收线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收线组件均能以所述连杆为中心旋转;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拆卸固设在所述连杆上的底壳和安设所述底壳上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底壳设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并能与所述连杆帽配合,将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收线组件沿轴向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第一锁紧件能相对所述底壳滑动,以将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锁紧件能相对所述底壳滑动,以将所述第二收线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连杆帽相接,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底壳相接:所述第二臂的下端部设有与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内能匹配装设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槽内能匹配装设所述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收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设在所述第一臂的下方,所述第四臂设在所述第二臂的上方:所述第四臂的底端部在所述第二槽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适配的第三孔槽;所述底壳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件适配的第四孔槽。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槽设在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其底端部延伸到所述底壳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槽内设有两条沿轴向延伸的滑轨,每个所述滑轨上均设有一第一卡凸,两所述滑轨间设有弧形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槽适配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两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壁上均设有两个均能与所述第一卡凸适配的第一卡槽,两所述滑槽间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适配的定位凸起。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槽沿轴向设在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其底端延伸到所述底壳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槽上设有一组第二卡凸,所述第二槽的顶端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延伸到所述第四臂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槽适配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两组分别能与所述第二卡凸适配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三卡凸。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臂的底端部还可拆卸固设有支撑件。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臂的下端部在所述第三臂的上方还设有定位卡凸;所述第三臂的上端部设有能与所述定位卡凸适配的限位槽。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的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杆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收线组件上均设有一个以上能约束线材的卡勾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通过设置活动的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二收线组件,并装设能分别固定它们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可实现两收线组件进行任意角度的展开,以便收纳整理线材,并可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两收线组件折叠在一起,便于存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收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20、连杆帽;30、连杆;40、第一收线组件;41、第一臂;42、第二臂;43、凸台;44、第一槽;45、第二槽;46、支撑件;47、定位卡凸;50、第二收线组件;51、第三臂;52、第四臂;53、第三孔槽;54、限位槽;60、固定组件;61、底壳;62、第一锁紧件;63、第二锁紧件;64、第四孔槽;1、滑轨;2、第一卡凸;3、定位凹槽;4、第一本体;5、滑槽;6、第一卡槽;7、定位凸起;8、通孔;9、束线孔槽;10、卡勾件;11、第二卡凸;12、第二卡槽;13、第二本体;14、第三卡槽;15、第三卡凸;16、推拉凸起;17、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如图1-8所示,一种手动可折叠式线材收放装置,包括一端设有连杆帽20的连杆30,连杆30上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第一收线组件40、第二收线组件50和固定组件60: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均能以连杆30为中心旋转;固定组件60包括可拆卸固设在连杆30上的底壳61和安设底壳61上的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底壳61设在连杆30的另一端部,并能与连杆帽20配合,将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沿轴向固定在连杆30上,第一锁紧件62能相对底壳61滑动,以将第一收线组件40固定在底壳61上,第二锁紧件63能相对底壳61滑动,以将第二收线组件50固定在底壳61上。
28.如图2、5、8所示,第一收线组件4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臂41和第二臂42,第一臂41与连杆帽20相接,第二臂42与底壳61相接:第二臂42的下端部设有与凸台43,凸台43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槽44和第二槽45,第一槽44内能匹配装设第一锁紧件62,第二槽45内能匹配装设第二锁紧件63;第二收线组件5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臂51和第四臂52,第三臂51设在第一臂41的下方,第四臂52设在第二臂42的上方:第四臂52的底端部在第二槽45的上方设有与第二锁紧件63适配的第三孔槽53;底壳61的上端部设有与第一锁紧件62适配的第四孔槽64。
29.如图3、6所示,第一槽44设在凸台43的侧壁上,其底端部延伸到底壳61的上端面上;第一槽44内设有两条沿轴向延伸的滑轨1,每个滑轨1上均设有一第一卡凸2,两滑轨1间设有弧形的定位凹槽3;第一锁紧件62包括与第一槽44适配的第一本体4,第一本体4的一侧壁上设有两与滑轨1适配的滑槽5,每个滑槽5的壁上均设有两个均能与第一卡凸2适配的第一卡槽6,两滑槽5间设有与定位凹槽3适配的定位凸起7。
30.如图4、7所示,第二槽45沿轴向设在凸台43的侧壁上,其底端延伸到底壳61的上端面上;第二槽45上设有一组第二卡凸11,第二槽45的顶端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延伸到第四臂52的下端面上;第二锁紧件63包括与第二槽45适配的第二本体13,第二本体13的一侧壁上设有两组分别能与第二卡凸11适配的第三卡槽14,第二本体13的上端部设有与第二卡槽12适配的第三卡凸15。
31.为了便于操作和辨识,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本体4和第二本体13的侧壁上均设有便于手指操作的推拉凸起16和便于查看锁紧件状态的标识17。
32.如图2、5所示,第二臂42的底端部还可拆卸固设有支撑件46;第一臂41的下端部在第三臂51的上方还设有定位卡凸47;第三臂51的上端部设有能与定位卡凸47适配的限位槽54;第一臂41、第二臂42、第三臂51和第四臂52的端部均设有与连杆30适配的通孔8;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上均设有一个以上能约束线材的束线孔槽9和卡勾件10。
33.应用时,将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滑至解锁状态,此时,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均可绕连杆30随意旋转,将线材穿过或绕过束线孔槽9和卡勾件10,并将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置于适当位置处;将第一锁紧件62上的推拉凸起16推向底壳63,将定位凸起7推入第四孔槽64内,将第一收线组件40固定在底壳63上;将第二锁紧件63上的推拉凸起16推向第四臂52,将第三卡凸15推入第二卡槽12内,将第二收线组件50固定在第一收线组件40上。当使用完毕需要将装置折叠时,只需解锁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将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绕连杆30旋转至重叠在一起即可。
34.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通过设置活动的第一收线组件40和第二收线组件50,并装设能分别固定它们的第一锁紧件62和第二锁紧件63,可实现两收线组件进行任意角度的展开,以便收纳整理线材,并可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两收线组件折叠在一起,便于存储。
35.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