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5982发布日期:2022-01-22 12:5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瓦楞纸包装箱,在仅靠包装箱强度实现对包装物品保护的情况下,包装物品与包装箱之间没有其他衬垫(比如模制成型的塑料泡沫),包装箱成型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形。在对这样的包装箱进行开箱取物时,需要打开顶部的摇盖,再将包装物向上提出。而在包装物的体积较大(比如体积超过0.5m
×
0.5m
×
0.5m)且重量较重时(比如超过60kg),采取前述方法取物将较为费劲且极其不便。
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包装箱,能够将包装箱的侧面与下摇盖分开,在取出包装箱内大件重物时仅需将包装箱的侧面与上摇盖拿掉即可轻松取出大件重物,极大地方便了大件重物的开箱取物,节省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包装箱,能够将包装箱的侧面与下摇盖分开,在取出包装箱内大件重物时仅需将包装箱的侧面与上摇盖拿掉即可轻松取出大件重物,极大地方便了大件重物的开箱取物,节省体力。
5.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包括侧围、底面及顶面,所述侧围连接于所述底面与顶面之间并形成闭合的多面体,沿所述侧围下端周向预设切割拉线,且所述切割拉线具有从包装箱内穿出的自由端及固定于切割末端所在的包装箱上的固定端,拉拽所述自由端,切割拉线可使包装箱的侧围与底面分割开,包装箱的侧围与底面分开之后,只需要将包装箱的侧面及顶面向上拔出即可达到取出大件重物的目的。
6.进一步,所述包装箱为长方体且初始展开平面状态时包括沿同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四个矩形侧面以及连接于侧面上且垂直于其排列方向两侧的摇盖,所述摇盖包括上摇盖和下摇盖,四个矩形侧面首尾连接围合形成侧围,各上摇盖拼叠形成顶面,各下摇盖拼叠形成底面,在用于超大件重物的包装时,包装箱也可以采用多幅纸板合订而成,每幅纸板的侧面与下摇盖折痕处都设置一条切割拉线即可,这里仅展示了整幅纸板的情形,对于一些异型包装箱该方法仍然适用;所述切割拉线的设置位置为切割部位,所述切割部位靠近于侧围与下摇盖的折痕连接处;在所述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所述切割部位间隔设置多对对孔,每对对孔的两孔之间形成缠绕部;所述切割拉线沿切割部位铺设在侧围内壁,在经过每对对孔时,所述切割拉线至少绕所述缠绕部一周。即所述对孔包括沿切割拉线铺设方向依次设置的穿入孔和穿出孔,所述切割拉线沿侧围内壁铺设,到达每对对孔时均从穿出孔穿出再从穿入孔穿入,继而再沿着切割部位向前铺设,直到铺设完成,切割拉线末端与包装箱固定连接,切割拉线在走线时在每对对孔之间的侧围内壁上形成双线,其余地方均为单线,多对对孔的设置目的在于更好地固定切割拉线与包装箱的相对位置,同时形成切割部位的多个切割薄弱点提高切割拉线的切割成功率,保证切割拉线的切割目的顺利达成,并且能更大
程度上保证切割拉线的切割效率,如若切割拉线在某一处发生断裂不至于影响到切割拉线整段都无法完成切割。在实际操作中,切割部位一般设置在侧围与底面的折痕连接位置,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稍微做一些适应性的上调,只要不影响大件重物的拿取即可。
7.进一步,所述切割拉线为首尾相连的两条,因为本实施例中展示的是包装箱由两幅纸板订合而成,所以,切割拉线设置为两条,为了切割的时候可以达到连续整体切割的目的,两条切割拉线可以连接在一起,即不必对每一条切割拉线都设置拉环,也可以两条切割拉线都分别设置拉环用于拉拽切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进一步,所述相邻缠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缠绕部的宽度。即每对对孔的穿出孔与穿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对孔之间穿出孔与穿入孔之间的距离。
9.进一步,所述切割拉线的自由端设置一个便于拉拽的拉环,切割拉线为高强度切割拉线,强度高且线比较细,徒手拉拽较容易滑落,连接一拉环之后更便于拉拽,拉环可以是环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塑料或其他材质。
10.进一步,靠近所述拉环的侧围上设置有放置槽,拆箱时,操作人员通过破坏放置槽的平面性即可以使拉环露出,便于操作者手持拉环进行切割纸箱操作,所述拉环卡扣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槽内设置相应的卡扣凹槽,将拉环卡扣于所述卡扣凹槽内。
11.进一步,所述放置槽位于所述侧围上,且沿放置槽周向开设切断线便于放置槽与侧围的脱离,实际应用中,放置槽仍然会部分与侧面连接,即切断线并非完全闭合线,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保证放置槽可以部分与包装箱侧围脱离实现破坏放置槽的平面性使拉环露出,又不让放置槽完全掉落,减少垃圾碎片的产生。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包装箱,通过设置切割拉线,实现了箱体侧围与底面的拉拽式切割分离,保证了大件重物的取物便捷,极大地方便了大件重物的开箱取物,节省体力。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箱面朝外);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拉线走线结构示意图(从箱外看向箱内,虚线表示位
16.于箱内的切割拉线,实线表示位于箱外的切割拉线);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槽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a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成型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箱之后侧围与顶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箱面朝外),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拉线走线结构示意图(从箱外看向箱内,虚线表示位于箱内的切割拉线,实线表示位于箱外的切割拉线),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槽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成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箱之后侧围与顶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箱包括侧围、底面及顶面,所述侧围连接于所述底面与顶面之间
并形成闭合的多面体,沿所述侧围下端周向预设切割拉线2,且所述切割拉线2具有从包装箱1内穿出的自由端及固定于切割末端所在的包装箱1上的固定端,拉拽所述自由端,切割拉线2可使包装箱1的侧围与底面分割开,包装箱1的侧围与底面分开之后,只需要将包装箱1的侧面1a及顶面向上拔出即可达到取出大件重物的目的。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箱1为长方体且初始展开平面状态时包括沿同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四个矩形侧面1a以及连接于侧面1a上且垂直于其排列方向两侧的摇盖,所述摇盖包括上摇盖1b和下摇盖1c,四个矩形侧面1a首尾连接围合形成侧围,各上摇盖1b拼叠形成顶面,各下摇盖1c拼叠形成底面,在用于超大件重物的包装时,包装箱1也可以采用多幅纸板合订而成,每幅纸板的侧面1a与下摇盖1c折痕处都设置一条切割拉线2即可,这里仅展示了整幅纸板的情形,对于一些异型包装箱1该方法仍然适用;所述切割拉线2的设置位置为切割部位,所述切割部位靠近于侧围与下摇盖1c的折痕连接处;在所述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每对对孔3的两孔之间形成缠绕部;所述切割拉线2沿切割部位铺设在侧围内壁,在经过每对对孔3时,所述切割拉线2至少绕所述缠绕部一周。即所述切割部位间隔设置多对对孔3,所述对孔3包括沿切割拉线2铺设方向依次设置的穿入孔3b和穿出孔3a,所述切割拉线2沿侧围内壁铺设,到达每对对孔3时均从穿出孔3a穿出再从穿入孔3b穿入,继而再沿着切割部位向前铺设,直到铺设完成,切割拉线2末端与包装箱1固定连接,切割拉线2在走线时在每对对孔3之间的侧围内壁上形成双线,其余地方均为单线,多对对孔3的设置目的在于更好地固定切割拉线2与包装箱1的相对位置,同时形成切割部位的多个切割薄弱点提高切割拉线2的切割成功率,保证切割拉线2的切割目的顺利达成,并且能更大程度上保证切割拉线2的切割效率,如若切割拉线2在某一处发生断裂不至于影响到切割拉线2整段都无法完成切割。在实际操作中,切割部位一般设置在侧围与底面的折痕连接位置,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稍微做一些适应性的上调,只要不影响大件重物的拿取即可。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拉线2为首尾相连的两条,因为本实施例中展示的是包装箱1由两幅纸板订合而成,所以,切割拉线2设置为两条,为了切割的时候可以达到连续整体切割的目的,两条切割拉线2可以连接在一起,即不必对每一条切割拉线2都设置拉环2a,也可以两条切割拉线2都分别设置拉环2a用于拉拽切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缠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缠绕部的宽度。即每对对孔3的穿出孔3a与穿入孔3b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对孔3之间穿出孔3a与穿入孔3b之间的距离。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拉线2的自由端设置一个便于拉拽的拉环2a,切割拉线2为高强度切割拉线2,强度高且线比较细,徒手拉拽较容易滑落,连接一拉环2a之后更便于拉拽,拉环2a可以是环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塑料或其他材质。
26.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拉环2a的侧围上设置有放置槽4,拆箱时,操作人员通过破坏放置槽4的平面性即可以使拉环2a露出,便于操作者手持拉环2a进行切割纸箱操作,所述拉环2a卡扣设置于所述放置槽4内,放置槽4内设置相应的卡扣凹槽,将拉环2a卡扣于所述卡扣凹槽内。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4位于所述侧围上,且沿放置槽4周向开设切断线便于放置槽4与侧围的脱离,实际应用中,放置槽4仍然会部分与侧面1a连接,即切断线并非完全闭合线,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保证放置槽4可以部分与包装箱1侧围脱离实现破坏放置槽的平面性使拉环2a露出,又不让放置槽4完全掉落,减少垃圾碎片的产生。
2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包装箱1,通过沿包装箱1底面边沿周向设置切割拉线2,实现了箱体侧围与底面的拉拽式切割分离,保证了大件重物的取物便捷,极大地方便了大件重物的开箱取物,节省体力。
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