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0023发布日期:2022-06-18 01:4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煤矿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大运量、高带速、大倾角的胶带输送机的应用愈来愈广,而输送机之间的转载任务均是由转载溜槽承担。而如果溜槽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物料堆积堵塞,撒料和扬尘,削弱整个系统的运输能力,严重时甚至造成停机。
3.目前,转载溜槽均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非标准件。转载溜槽板材不断受到岩石及块煤的摩擦与冲击,从而造成转载溜槽使用寿命短,产生噪音大等问题。
4.研究表明,头部挡板的形状与材料对颗粒的速度大小与方向有较大的影响。若挡板整体曲率半径大,则物料对挡板的冲击大,其速度被削弱,并且方向因碰撞而偏离竖直方向,挡板的磨损严重;若挡板整体曲率半径过小,则物料往往击中挡板的位置会偏下,并且冲击也很大;若挡板整体曲率半径合理,则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使头部挡板收的冲击减弱,磨损小,使用寿命增长,并且颗粒下落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合理,溜槽内的粉尘浓度降低。
5.由此可见,现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溜槽装置稳定性的头部挡板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于现有输送机溜槽的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其通过使用多个直线段挡板首尾铰接形成组合挡板,可以使得各直线段挡板的偏角大小进行变化,将物料对头部挡板冲击由刚性冲击转为柔性冲击,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安装于待施工的溜槽内的上行皮带一侧;包括若干子挡板与滑动组件;所述若干子挡板的首尾端进行铰接形成直线段结构的组合挡板;所述组合挡板的首端与待施工的溜槽内壁进行可转动连接;所述组合挡板的末端与滑动组件进行连接,可在滑动组件上进行竖直移动,所述中部各挡板之间通过铰接可相对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
8.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子挡板铰接构成的组合挡板中的中部各子挡板之间通过铰接可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20度。
9.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是由滑块与滑动槽连接;所述组合挡板的末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嵌在滑块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槽为竖直放置;所述滑块与滑块槽配合连接可带动组合挡板在滑块槽上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子挡板连接形成的组合挡板的首端设有旋转组件,并通过旋转组件与待施工的溜槽内壁进行连接;所述组合挡板的首端可通过旋转组件进行无角度限
制的自由旋转。
12.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子挡板为橡胶制结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用转载溜槽多直线段可调节头部组合挡板,其主要通过使用多个直线段挡板首尾铰接形成的组合挡板,可以使得各直线段挡板的偏角大小进行变化,将物料对头部挡板冲击由刚性冲击转为柔性冲击,使得头部挡板的性能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溜槽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15.图1为本带式输送转载点的溜槽头部组合挡板在应用时的位置示意图;
16.图2为本带式输送转载点的溜槽头部组合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17.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18.100.组合挡板200.上行皮带300.内部通道400.下行皮带110.第一挡板111.螺栓120.第二挡板130.第三挡板140.第四挡板150.第五挡板500.滑动组件510.滑块槽520.滑块600.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转载点溜槽装置是两条输送机运输物料的过渡设备,其功能就是使颗粒物料顺畅,受冲击较小和粉尘较少地从一层输送带转运到另一层输送带;针对于现有输送机上的头部挡板存在磨损严重,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本方案针对此技术问题,提供了用于带式输送转载点的溜槽头部组合挡板,其主要通过使用多个直线段挡板首尾铰接组合,可以使得各直线段挡板的偏角大小进行变化,将物料对头部挡板冲击由刚性冲击转为柔性冲击。
21.参见图1,本方案提供的溜槽头部组合挡板100,位于溜槽内的上行皮带200右侧,主要起改变物料速度方向的作用;物料经过上行皮带200运输,通过头部挡板100将物料的抛物线方向改变为竖直向下方向,在通过溜槽内部通道300包括直到和弯道转至下行皮带400上,实现物料的转载。
22.头部组合挡板100是由若干子挡板组成;若干子挡板的首尾通过铰接方式进行相连,将若干子挡板通过铰链组成直线段组合挡板,可使得各子挡板之间能够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
23.参见图2,本方案中采用五个子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第三挡板130,第四挡板140和第五挡板150;其中,第一挡板110为整体组合挡板100的首挡板,第五挡板150为整体组合挡板100的尾挡板。
24.进一步地,第一挡板110的端部设有螺孔,并通过螺栓111安装在溜槽内壁上;第一挡板110可绕螺栓111进行转动,无法进行移动。
25.第二挡板120的首端与第一挡板110的尾端进行铰接,使第二挡板120与第一挡板110的尾端可通过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第三挡板130的首端与第二挡板120的尾端进行铰接,使第三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20可通过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第四挡板140的首端与第三
挡板130的尾端进行铰接,使第四挡板120与第三挡板130可通过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第五挡板150的首端与第四挡板140的尾端进行铰接,使第五挡板150的首端与第四挡板140可通过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第五挡板150的尾端设有一滑动组件500进行连接,使得第五挡板150在滑动组件上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
26.当物料冲击到组合挡板时,第一挡板110会因为物料的冲击向外偏移,此时,由于第一挡板110与第二挡板120之间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可以沿着连接件转动进行角度的调整;因此,当第一端挡板110因为物料的冲击力向外偏移时,第二挡板120会向内部进行偏移,对第一挡板110产生一个拉力,对物料进行力的缓冲,将刚性冲击转换成柔性冲击;同时,物料缓冲后可以沿着第二挡板120进行运输,对物料进行导向作用。
27.同样,第二挡板120,第三挡板130,第四挡板140,第五挡板150之间的工作配合关系与第一挡板110与第二挡板120相同,能够对物料进行阶段性的缓冲且产生导向作用。
28.现有的溜槽头部挡板是一个整体,其内部结构无法应环境而变化;而本新型头部挡板可以调节子挡板之间的偏角度,从而适应不同的物料工况要求。
29.作为举例,当头部挡板在上皮带200物料运输速度较大时,整体挡板的上部分挡板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和第三挡板130受冲击力大,为了平衡该冲击力,第一挡板110,第二挡板120和第三挡板130之间的偏角会偏小以平衡冲击力,相反的,下部分的第四挡板140和第五挡板150的偏角会因上部分挡板之间的偏角偏大而增大。
30.由若干个子挡板首尾通过铰接构成的直线段组合挡板100,因考虑到各子挡板的重力情况,各子挡板之间的偏角不超过20度,可限制子挡板的活动范围,并防止子挡板因重力整体向下弯曲。
31.这种变化各自挡板间偏角大小的方式并结合采用橡胶材质的挡板能够使物料对头部挡板冲击由刚性冲击转为柔性冲击,可以对物料冲击时的惯性进行缓冲,减少对头部挡板的磨损。
32.在应用时,子挡板的数量不做限定;且这里子挡板的主要材料优选为橡胶,不易变形,强度高且能够进行对物料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33.这里橡胶的组成成分不做限定;作为举例,可选用天然胶100g,硫磺43g,氧化镁2.0g,松焦油1.0g,硬质粉胶60g,炭黑5.0g,促进剂d10.g,滑石粉10g;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4.这里铰接的方式不做限定,可为销轴连接或者铰链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作为举例,本方案中采用铰链600进行连接。
35.具体的,铰链600是由本体和位于本体两侧的连接板组成;两侧的连接板通过轴承设置于本体上,两侧的连接板可通过轴承在本体上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
36.本体两侧的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分别用于与各子挡板的首尾进行连接;各子挡板的首尾可通过与铰链上的连接板绕本体旋转,来调整各子挡板之间的角度。
37.这里铰链600的组成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加以赘述;且其结构和型号的选用不做限定,可实现各子挡板之间的偏角的调整即可。
38.进一步地,滑动组件500是由滑块520和滑块槽510组成;其中,滑块槽510竖直设置;滑块520与滑块槽510进行配合连接,嵌入在滑块槽510内可在滑块槽510上进行竖直方
向的移动。
39.第五挡板150的尾端与滑块520进行连接,滑块520在滑块槽510内的移动可带动第五挡板150沿着滑块槽510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可保证物料能够以竖直方向进行运输。
40.由上述方案构成的用于带式输送转载点的溜槽头部组合挡板,当物料对头部挡板产生冲击力时,各挡板之间会通过转动调整角度,通过改变多级挡板偏角从而调控上皮带物料的抛物线轨迹,使槽内落料速度大小合理,且未挡板的尾端连接竖直的滑动组件,使得物料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从而适应不同的物料工况要求并且降低对槽侧壁与溜槽内曲线段衬板的冲击。
41.本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开采,运输行业,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安装维护建议,使用寿命长且粉尘少。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