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1480发布日期:2022-04-07 08:2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更换备胎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千斤顶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保证千斤顶在举升过程中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是千斤顶设计的重中之重,常规的千斤顶顶头都为一个支撑平面,支撑平面上开一个槽,如专利公开号cn206970097u与cn208648615u公开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顶头。
3.此类千斤顶顶头,结构较为方正,此处定义顶头两侧的为支撑板、顶头中间的为连接部,支撑板与连接部基本都是平整的面,面对一些负载较大的顶起工作,顶头的强度不够,容易造成顶头的凹陷变形,为了加强结构强度,通常是增强顶头的整体厚度,此方法可增加结构强度,但是成本有明显的提高,本方案即在此背景下诞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顶头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从而增加顶头厚度造成成本提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所述顶头包括两块相对的支撑板,与将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中间形成有圆弧形的第一缺口,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形成有圆角,所述圆角与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连接部覆盖第一凸起与第一缺口,形成凹陷的支撑部位。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中间的支撑面,与连接于所述支撑面两侧的斜面,所述斜面包括中间的第一面,与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两侧并与支撑板相连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面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缺口。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的端部形成有相对第二面凹陷的第三缺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的宽度由顶头外部向顶头中部逐渐收窄。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端部形成为水平面。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顶头外方向形成有第一凸块,所述支撑板位于第一凸块处的另一面形成有对应的第一凹槽。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圈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支撑板的外侧面,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的中部开设有圆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6.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第二凸起与第二缺口的设置,这
种类似折弯拉伸的结构,增加形成了各种不同角度的面,它们相互之间彼此为加强筋,提高了支撑部、支撑板、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使用材料少,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主视图;
19.图3为图1的右视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支撑板;11、第一缺口;12、第一凸起;13、第一凸块;14、第一凹槽;15、通孔;16、第二凹槽;17、第二凸块;
22.2、连接部;
23.21、支撑面;211、圆孔;
24.22、斜面;221、第一面;2211、第三缺口;222、第二面;2221、第二凸起;2222、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7.如图1-3所示的一种千斤顶顶头强度加强结构,如常规顶头也是由两块相对的支撑板1,与将支撑板1的顶部相连的连接部2组合而成。首先本方案在支撑板1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凸块13,支撑板1位于第一凸块13处的另一面形成有对应的第一凹槽14。第一凸块13与第一凹槽14形成压凹结构,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为了方便顶头与千斤顶的拆卸安装,第一凸块13向顶头外方向凸出。
28.在支撑板1的下方会开设两个通孔15位列两侧,通过螺栓螺钉的方式穿过通孔15将顶头固定在千斤顶上。为了加强此处的结构强度,在通孔15的外圈形成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位于支撑板1的外侧面,支撑板1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第二凹槽16对应的第二凸块17。第二凸块17与第二凹槽16形成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凸块13类似,不过第二凸块17与第一凸块13的凸起方向正好相反,对横向的剪应力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为了方便套设在千斤顶上,第二凸块17的厚度较薄。
29.支撑板1的顶部中间形成有圆弧形的第一缺口11,支撑板1的顶部两侧形成有圆角,所述圆角与第一缺口11之间形成有第一凸起12,所述连接部2覆盖第一凸起12与第一缺口11,形成凹陷的支撑部位。
30.连接部2覆盖第一缺口11形成凹陷的支撑部位用于对接承托汽车底盘下的一些梁柱,支撑板1的第一凸起12相对连接部2就起到了加强筋的结构,使连接部2承受的载荷在支撑板1上更分散,保证了结构强度的同时,能有效减少顶头用料,降低了成本。
31.具体的,连接部2包括中间的支撑面21,与连接于支撑面21两侧的斜面22,斜面22包括中间的第一面221,与连接于第一面221两侧并与支撑板1相连的第二面222,第二面222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凸起2221,第二面222的底部形成有第二缺口2222。
32.第二凸起2221与第二缺口2222形成了加强筋的特性,提高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33.优选的,第一面221的端部形成有相对第二面222凹陷的第三缺口2211,本方案的顶头的侧边也形成了折弯结构,提高了横向的结构强度。
34.优选的,第一面221的宽度由顶头外部向顶头中部逐渐收,形成第二凸起2221向内部、向低处逐渐变宽的结构。
35.具体的,第一面221与第二面222的端部形成为水平面,对于一些较宽的不能放入支撑部位的横梁,可以直接用第二面222的端部承托。
36.具体的,支撑面21的中部开设有圆孔211,圆孔211防止应力积聚,将应力集中在圆孔211周围的钢板结构上,可以增强支撑受力部位的能力,减小了应力集中,同时打孔边缘造成的材料卷曲可以有效增加材料抗弯强度。圆孔211可为螺纹孔,通过螺栓、螺丝固定的方式在本顶头上方再固定连接一个不同形状的顶头,以应对不同形状的对接要求,提高了实用性与泛用性。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8.通过第一凸块13与第一凹槽14、第二凸块17与第二凹槽16、第二凸起2221与第二缺口2222的设置,这种类似折弯拉伸的结构,增加形成了各种不同角度的面,它们相互之间彼此为加强筋,提高了支撑部、支撑板1、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使用材料少,节省了成本。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