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0741发布日期:2022-02-20 01:5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属于地质勘测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地质勘测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人员需要到野外对岩石构造进行观察描述、采集样品,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时,地质人员需要携带很多勘测所需但是由于各种工具以及仪器进行实地勘测,在将工具箱打开时,将工具取出一般都是放在地上,过往的工作容易不注意踩坏工具,现有的工具箱的空间利用率很低,并且每次勘测所带的仪器可能会有不同,但是多数的工具箱类型都是固定的,适用范围很低,必须要根据仪器的类型更换工具箱,为此,提供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储物箱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储物箱包括盒体、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与盒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架,所述密封盖板顶部挖设有放置凹槽。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板内壁上方挖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壁之间等距设有导向杆,所述矩形凹槽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后侧等距设有滑动环,所述移动块通过滑动环分别与导向杆外壁滑动套接,且所述移动块外侧分别与密封盖板两侧固定连接。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矩形凹槽下方挖设有连接通口,所述连接通口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孔玻璃板,所述多孔玻璃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对称贯通设有安装通口,所述安装通口内腔中设有排风扇。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风扇外壁上等距设有支撑条,所述排风扇通过支撑条与安装通口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风扇外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排风扇分别与箱体内腔贯通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盒体内腔底侧活动连接有海绵垫板,所述海绵垫板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海绵垫板顶部后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弹性束带,所述弹性束带位于隔板后侧。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海绵垫板顶部前侧等距挖设有第一储物槽,所述第一储物槽左侧挖设有第二储物槽,所述第一储物槽与第二储物槽内壁上均设有金属弹片。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与u型框架,使勘测仪器套设在u型框架之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大小的勘测仪器进行存放、携带,避免因所使用的勘测仪器不同导致需要反复更换不同大小的储物箱,实用性与适用范围大大提高;
13.2、通过设置导向杆与移动块,利用移动块将密封盖板以斜上或斜下滑动的方式对储物箱进行开启或关闭,不需要来回翻转储物箱的密封盖板,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密封盖板顶部的放置凹槽放置从盒体内部取出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储物箱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14.3、通过设置排风扇、多孔玻璃板与防尘网,多孔玻璃板能够增加箱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避免勘测仪器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异味的情况,定期的启动排风扇,能够对勘测仪器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吸收清理,同时在勘测仪器长时间使用时,排风扇能够对箱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排散,对勘测仪器起到散热的效果;
15.4、通过设置海绵垫板、弹性束带与金属弹片,能够对金属工具进行固定摆放,避免在携带过程中金属工具脱落砸坏其他工具设备,能够将放入第一储物槽、第二储物槽内的小型工具进行挤压固定,同时第一储物槽与第二储物槽内的金属弹片在受到外力挤压会对挤压的物体进行限位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小型工具的固定摆放。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箱体内部结构侧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安装板外观结构展开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储物箱;2、密封盖板;3、安装板;4、盒体;5、箱体;6、复位弹簧;7、u型框架;8、矩形凹槽;9、导向杆;10、移动块;11、连接通口;12、多孔玻璃板;13、固定板;14、安装通口;15、排风扇;16、支撑条;17、防尘网;18、海绵垫板;19、隔板;20、弹性束带;21、第一储物槽;22、金属弹片;23、放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测专用箱,包括储物箱1,所述储物箱1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板2,所述储物箱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储物箱1包括盒体4、箱体5,所述箱体5顶部与盒体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5内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相对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架7,通过设置复位弹簧6与u型框架7,在向箱体5内部放入勘测仪器时,使勘测仪器套设在u型框架7之间,在
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大小的勘测仪器进行存放、携带,避免因所使用的勘测仪器不同导致需要反复更换不同大小的储物箱1,实用性与适用范围大大提高,所述密封盖板2顶部挖设有放置凹槽23。
24.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3内壁上方挖设有矩形凹槽8,所述矩形凹槽8内壁之间等距设有导向杆9,所述矩形凹槽8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所述移动块10后侧等距设有滑动环,所述移动块10通过滑动环分别与导向杆9外壁滑动套接,且所述移动块10外侧分别与密封盖板2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杆9与移动块10,移动块10通过滑动环在导向杆9上横向位移,能够利用移动块10将密封盖板2以斜上或斜下滑动的方式对储物箱1进行开启或关闭,不需要来回翻转储物箱1的密封盖板2,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密封盖板2顶部的放置凹槽23放置从盒体4内部取出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储物箱1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25.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矩形凹槽8下方挖设有连接通口11,所述连接通口1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孔玻璃板12,所述多孔玻璃板1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对称贯通设有安装通口14,所述安装通口14内腔中设有排风扇15,所述排风扇15外壁上等距设有支撑条16,所述排风扇15通过支撑条16与安装通口1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风扇15外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7,所述排风扇15分别与箱体5内腔贯通连接,通过设置排风扇15、多孔玻璃板12与防尘网17,在箱体5内储存仪器时,多孔玻璃板12能够增加箱体5内部的空气流通,避免勘测仪器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异味的情况,定期的启动排风扇15,能够对勘测仪器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吸收清理,同时在勘测仪器长时间使用时,排风扇15能够对箱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排散,对勘测仪器起到散热的效果。
26.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盒体4内腔底侧活动连接有海绵垫板18,所述海绵垫板18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9,所述海绵垫板18顶部后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弹性束带20,所述弹性束带20位于隔板19后侧,所述海绵垫板18顶部前侧等距挖设有第一储物槽21,所述第一储物槽21左侧挖设有第二储物槽,所述第一储物槽21与第二储物槽内壁上均设有金属弹片22,通过设置海绵垫板18、弹性束带20与金属弹片22,能够将锤子、铲子的杆体方便插入弹性束带20上,能够对金属工具进行固定摆放,避免在携带过程中金属工具脱落砸坏其他工具设备,在海绵垫板18上分别开设第一储物槽21、第二储物槽,能够将放大镜、手持式仪器、小型工具等分别放入第一储物槽21、第二储物槽内,海绵垫板18的高弹性,能够将放入第一储物槽21、第二储物槽内的小型工具进行挤压固定,同时第一储物槽21与第二储物槽内的金属弹片22在受到外力挤压会对挤压的物体进行限位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小型工具的固定摆放。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向箱体5内部放入勘测仪器时,使勘测仪器套设在u型框架7之间,移动块10通过滑动环在导向杆9上横向位移,能够利用移动块10将密封盖板2以斜上或斜下滑动的方式对储物箱1进行开启或关闭,在箱体5内储存仪器时,多孔玻璃板12能够增加箱体5内部的空气流通,定期的启动排风扇15,能够对勘测仪器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吸收清理,同时在勘测仪器长时间使用时,排风扇15能够对箱体5内部的热量进行排散,对勘测仪器起到散热的效果,能够将锤子、铲子的杆体方便插入弹性束带20上,能够对金属工具进行固定摆放,将放大镜、手持式仪器、小型工具等分别放入第一储物槽21、第二储物槽内,海绵垫板18的高弹性,能够将放入第一储物槽21、第二储物槽内的小型工具进行挤压固定,同时第一储物槽21与第二储物槽内的金属弹片22在受到外力挤压会对挤压的物体进行
限位固定。
28.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