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模具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2.在装配或拆卸超过30kg的冲压模具部件时,传统做法是使用自制t形吊具旋入改部件上加工好的起吊螺纹孔中,再用钢丝吊环套住t形吊具上部,之后操作行车将模具的部件移动到安装位置。安装后需将自制t形吊具拆卸并归置于现场工作架上。
3.上述操作有一定危险性,具体到热冲压模具上模或下模里的承载成型块的安装板,经常需要整体拆卸并吊离模座,安装板整体重量超过1吨,t形吊环在吊装时容易被拉弯曲,多次使用中每次t形吊具安装完成后的转动角度不同,从而在每次吊装中都对其进行一次弯曲,容易导致金属疲劳而断裂,安装板掉落或倾斜,危险性将大为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模具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可以明显的避免或减少与安装板连接的螺纹杆出现弯曲,从而导致金属疲劳,进而出现安全隐患。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提高模具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包括若干固定组件和吊装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吊装组件可拆卸连接;
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8.螺纹杆,外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可与模具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9.套管,外套在螺纹杆外圆柱面上,内壁与螺纹杆外圆柱面接触;
10.接触件,外套在套管上,与套管固接;所述接触件的下表面齐平,与于螺纹杆的轴线垂直;
11.若干支杆,围绕套管的圆柱面均匀的成圆周整列分布,一端与套管固接,另一端与接触件固接;
12.压板,设置在螺纹杆的上端,直径大于套管的直径;
13.吊环,垂直的设置在压板上,与吊装组件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长度以及模具的厚度;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设有水平的穿孔。
15.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管内设有沿轴线贯穿的通孔;
16.所述通孔内设有牵拉部,牵拉部可在通孔内自动滑动,所述牵拉部穿过通孔,两端分别位于通孔的外侧;所述牵拉部一端设有安全环,所述安全环位于吊环外侧,所述安全环可与吊装组件连接;牵拉部另一端设有可与其分离的限位件。
17.进一步地,所述牵拉部为链条结构;限位件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直径小于牵拉部
的连接环的内径;所述u形件的外径大于螺纹杆的直径。
18.进一步地,所述u形件的直线段的长度为u形件弯曲部直径的2倍以上。
19.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设有向上凹的曲面;所述曲面内设有勾缝;所述勾缝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与螺纹杆的下端连通;所述勾缝的深度大于其宽度。
20.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21.连接环;
22.与固定组件数量相同的吊装链,一端与连接环连接;
23.与吊装链数量相同的主吊钩,每个主吊钩与一个吊装链的末端连接,所述主吊钩可与吊环和安全环连接。
24.进一步地,每条吊装链上还设有支链,支链一端与吊装链连接,另一端连接安全吊钩;所述主吊钩与吊环连接,安全吊钩与安全环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为圆板形;所述接触件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套管内套在圆孔内;所述套管底部与接触件下表面齐平。
26.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下表面设有挤压变形的垫层,所述接触件的圆周面与下表面倒圆角;所述支杆的末端与接触件上表面的外沿固接。
2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28.螺纹杆的上端与模具之间的部分通过套管外套,并在套管外设置接触件和支杆,对螺纹杆的斜向上的力进行支撑,将力传递到接触件上,再转化为向模具挤压的力,减少螺纹杆受到的力矩,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螺纹杆的弯曲变形,进而减缓螺纹杆的金属疲劳,提高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吊装的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30.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31.图1实施例中提高模具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的固定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中a-a剖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6实施例中提高模具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的吊装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螺纹杆;11.穿孔;12.通孔;13.曲面;14.勾缝;2.套管;3.接触件;31.圆孔;32.垫层;4.支杆;5.压板;6.吊环;7.牵拉部;8.安全环;9.限位件;100.连接环;101.吊装链;102.主吊钩;103.支链;104.安全吊钩;20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9.实施例:
4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提高模具200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四个固定组件和吊装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吊装组件可拆卸连接;
41.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42.螺纹杆1,外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可与模具20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43.套管2,外套在螺纹杆1外圆柱面上,内壁与螺纹杆1外圆柱面接触;
44.接触件3,外套在套管2上,与套管2固接;所述接触件3的下表面齐平,与于螺纹杆1的轴线垂直;
45.四根支杆4,围绕套管2的圆柱面均匀的成圆周整列分布,一端与套管2固接,另一端与接触件3固接;
46.压板5,设置在螺纹杆1的上端,直径大于套管2的直径;
47.吊环6,垂直的设置在压板5上,与吊装组件可拆卸连接。
48.螺纹杆1的上端与模具200之间的部分通过套管2外套,并在套管2外设置接触件3和支杆4,对螺纹杆1的斜向上的力进行支撑,将力传递到接触件3上,再转化为向模具200挤压的力,减少螺纹杆1受到的力矩,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螺纹杆1的弯曲变形,进而减缓螺纹杆1的金属疲劳,提高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吊装的稳定性。
49.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1的长度大于套管2的长度以及模具200的厚度;所述螺纹杆1的下端设有水平的穿孔11。
50.螺纹杆1穿过模具200,在发生螺纹杆1断裂后,将插杆穿过穿孔11,转动插杆可以拧出断裂在模具200中的螺纹杆1。
51.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管内设有沿轴线贯穿的通孔12;
52.所述通孔12内设有牵拉部7,牵拉部7可在通孔12内自动滑动,所述牵拉部7穿过通孔12,两端分别位于通孔12的外侧;所述牵拉部7一端设有安全环8,所述安全环8位于吊环6外侧,所述安全环8可与吊装组件连接;牵拉部7另一端设有可与其分离的限位件9。
53.在螺纹杆1断裂后,螺纹杆1下部依旧与模具200连接,此时通过限位件9、螺纹杆1和安全环8可以继续与吊装组件连接,放置模具200出现倾覆或坠落。
54.本实施例中,所述牵拉部7为链条结构;限位件9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直径小于牵拉部7的连接环100的内径;所述u形件的外径大于螺纹杆1的直径。
55.链条结构可以方便调整限位件9在牵拉部7的位置,从而使得限位件9尽量与螺纹杆1的下端接近,即在螺纹杆1断裂时,减少失重下坠的高度,进而减少冲击力,保障牵拉部7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模具200的倾斜。
56.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件的直线段的长度为u形件弯曲部直径的2倍以上。
57.上述设计,使得穿套好的u形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稳定的对牵拉部7的下端进行限位。
58.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1的下端设有向上凹的曲面13;所述曲面13内设有勾缝14;所述勾缝14一端与通孔12连通,另一端与螺纹杆1的下端连通;所述勾缝14的深度大于其宽度。
59.在螺纹杆1断裂后,牵拉部7受力,牵拉部7将会受到一个冲击力(模具200失重的冲击),此时设置曲面13以及勾缝14,可以将限位部与螺纹杆1的下部冲击分散为通过勾缝14使得螺纹杆1下部裂开的力,减少螺纹杆1的外螺纹与模具200的内螺纹之间的冲击,保护螺纹的完整以及形态,进而保障螺纹杆1后期可以顺利取出。
60.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61.连接环100;
62.与固定组件数量相同的吊装链101,一端与连接环100连接;
63.与吊装链101数量相同的主吊钩102,每个主吊钩102与一个吊装链101的末端连接,所述主吊钩102可与吊环6和安全环8连接。
64.本实施例中,每条吊装链101上还设有支链103,支链103一端与吊装链101连接,另一端连接安全吊钩104;所述主吊钩102与吊环6连接,安全吊钩104与安全环8连接。
65.通过支链103的连接,再结合牵拉部7的连条结构,可以尽量的使得支链103处于受力状态,减少因为螺纹杆1断裂后对牵拉部7的冲击,同时安全吊钩104与主吊钩102形成双保险设计。
66.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件3为圆板形;所述接触件3中部设有圆孔31,所述套管2内套在圆孔31内;所述套管2底部与接触件3下表面齐平。
67.圆板与模具200的接触面积更大,模具200受到的压力更小,对模具200表面造成的损伤越小。
68.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件3下表面设有挤压变形的垫层32,所述接触件3的圆周面与下表面倒圆角;所述支杆4的末端与接触件3上表面的外沿固接。
69.垫层32可以减少圆板对模具200上表面的挤压变形量。
70.本实施例提高模具200拆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装置是这样使用的,将套管2外套在螺纹杆1上,再将螺纹杆1安装到模具200上,最后将牵拉部7穿过螺纹杆1的通孔12。
71.使用吊装组件上的主吊钩102与各个吊环6连接,再使各个安全吊钩104与各个安全环8吊接。
72.拉动每个螺纹杆1下部外露的牵拉部7,尽量使得支链103在吊装链101受力时也处于拉紧状态,再将限位件9尽量贴合螺纹杆1下部穿过牵拉部7。
73.吊装的时候,连接环100与行车连接,行车吊动模具200移动,连接环100处于模具200的中心的正上方,螺纹杆1受到斜向上的力,套管2和接触件3将水平指向模具200中心的力给转化为向下挤压模具200上表面的力,螺纹杆1仅仅受到轴向的拉力,螺纹杆1几乎不变形。因此螺纹杆1受到的扭曲较少,金属疲劳的程度降低。
74.固定组件随时使用次数增多,螺纹杆1出现金属疲劳或者承重超标断裂后,主吊钩102失去对螺纹杆1的拉力,此时支链103拉动牵拉部7,牵拉部7与限位部和螺纹杆1下部形成限位结构,拉住模具200,可以有效的防止模具200倾覆和坠落。
7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