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叠合板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2318发布日期:2022-04-22 12:4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叠合板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叠合板储存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叠合板放置架。


背景技术:

2.叠合板又称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广泛应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板的存放、运输条件具有特殊的要求,在存放和运输时,既不能直接与地面相接触,又不能一个压一个,且叠合板堆叠的层数不能超过6层。为满足存放、运输时的特殊要求,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平层叠放的方式,将木质垫板置于最底层,在木质垫板的顶部放置第一层叠合板,在第一层叠合板的顶部放置木质垫块,在木质垫块的顶部放置第二层叠合板,逐层进行放置,直至第六层叠合板放置完毕。此种叠放方式不能进行立体存放,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大,降低了运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叠合板放置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叠合板进行存放、运输时的叠放方式存在不能进行立体存放,占用空间大,降低了运输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层叠合板放置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底座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竖向支撑柱,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向支撑柱的内侧与支撑底座的顶部之间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筋板,位于左侧的两根竖向支撑柱的顶部之间以及位于右侧的两根竖向支撑柱的顶部之间均活动套设有横向支撑柱,横向支撑柱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活动套,活动套的底端开口、内部中空设置,横向支撑柱通过活动套套设在竖向支撑柱上,支撑底座的顶部放置有下层置物架,两根横向支撑柱的顶部之间放置有上层置物架。
5.优选地,下层置物架包括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放置板,第一放置板沿支撑底座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放置板两端的底部与支撑底座的顶部相贴合,各个第一放置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沿支撑底座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的两端与支撑底座的前后两侧间隔设置,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上均固定有第一起吊机构,第一起吊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起吊板,第一起吊板竖直向上设置,第一起吊板上开设有第一起吊孔。
6.优选地,支撑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多个与第一放置板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挡板,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卡合第一放置板的第一放置空间,第一放置板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内。
7.优选地,上层置物架包括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放置板,第二放置板与横向支
撑柱垂直设置,第二放置板两端的底部与横向支撑柱的顶部相贴合,各个第二放置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沿支撑底座的前后方向延伸,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板上均固定有第二起吊机构,第二起吊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起吊板,第二起吊板竖直向上设置,第二起吊板上开设有第二起吊孔。
8.优选地,两个横向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有多个与第二放置板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挡板,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卡合第二放置板的第二放置空间,第二放置板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内。
9.优选地,各个第二放置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柱,固定柱与横向支撑柱平行设置,两个固定柱上均固定有用于对上层叠合板的两侧进行限位保护的防护机构。
10.优选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柱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安装座,u型安装座两个竖直段的内侧之间固定有阻尼转轴,阻尼转轴的外部转动连接有防护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通过设置支撑底座、竖向支撑柱、横向支撑柱、下层置物架和上层置物架,将该放置架分为上下两层,每一层均可放置六块叠合板,实现了对叠合板的立体存放,减小存放空间,便于储存和运输,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且横向支撑柱活动套设在竖向支撑柱顶部,当需要向支撑底座上放置或从支撑底座上取走下层的叠合板时,可将横向支撑柱从竖向支撑柱顶部取下,即可采用吊装设备对下层的叠合板进行吊装转运,避免横向支撑柱的存在对下层叠合板的转运操作产生干涉,方便吊装,简化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左视图;
14.图3为下层置物架与支撑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上层置物架与横向支撑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9.附图标记:1—支撑底座、2—竖向支撑柱、3—加强筋板、4—横向支撑柱、5—活动套、6—下层置物架、7—上层置物架、8—叠合板、9—木质垫块、10—第一放置板、11—第一支撑板、12—第一起吊板、13—第一起吊孔、14—第一限位挡板、15—第一放置空间、16—第二放置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起吊板、19—第二起吊孔、20—第二限位挡板、21—第二放置空间、22—固定柱、23—u型安装座、24—阻尼转轴、25—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图1中所示的位于左端的竖向支撑柱2所在的方向为左,以防护板25所在的方向为前。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座1,如图5所示,支撑底座1
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底座1由四根首尾依次相接的工字钢焊接而成,支撑底座1长2630mm,宽2700mm,支撑底座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竖向支撑柱2,竖向支撑柱2为空心方钢,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竖向支撑柱2的内侧与支撑底座1的顶部之间均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设置在支撑底座1顶部的前后两侧,增强放置架的结构稳定性,位于左侧的两根竖向支撑柱2的顶部之间以及位于右侧的两根竖向支撑柱2的顶部之间均活动套5设有横向支撑柱4,横向支撑柱4为空心方钢,横向支撑柱4的顶部与支撑底座1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300mm,横向支撑柱4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活动套5,活动套5的底端开口、内部中空设置,横向支撑柱4通过活动套5套设在竖向支撑柱2上。支撑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下层置物架6,两根横向支撑柱4的顶部之间放置有上层置物架7。如图7所示,上层置物架7的顶部与下层置物架6的顶部均放置有六块叠合板8,各个叠合板8之间放置有木质垫块9。
22.如图3所示,下层置物架6包括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放置板10,第一放置板10为工字钢,第一放置板10沿支撑底座1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放置板10的长度大于支撑底座1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第一放置板10两端的底部与支撑底座1的顶部相贴合,各个第一放置板10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11沿支撑底座1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11为工字钢,第一支撑板11的两端与支撑底座1的前后两侧间隔设置,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1上均固定有第一起吊机构,第一起吊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起吊板12,如图1所示,第一起吊板12竖直向上设置,第一起吊板12上开设有第一起吊孔13。使用时,用起吊设备上的吊钩钩住第一起吊孔13,将下层置物架6连同放置在其上的叠合板8一同起吊,一次能够吊装六块叠合板8,提高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支撑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多个与第一放置板10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挡板14,第一限位挡板14竖直向上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挡板14之间形成用于卡合第一放置板10的第一放置空间15,第一放置板10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15内。对第一放置板10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第一放置板10发生移动。
2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上层置物架7包括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放置板16,第二放置板16与横向支撑柱4垂直设置,第二放置板16两端的底部与横向支撑柱4的顶部相贴合,第二放置板16的长度大于两个横向支撑柱4之间的间距,各个第二放置板16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7沿支撑底座1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板17与第二放置板16均为工字钢,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板17上均固定有第二起吊机构,第二起吊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7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起吊板18,第二起吊板18竖直向上设置,如图1所示,第二起吊板18上开设有第二起吊孔19。使用时,用起吊设备上的吊钩钩住第二起吊孔19,将上层置物架7连同放置在其上的叠合板8一同起吊,一次能够吊装六块叠合板8,提高工作效率。两个横向支撑柱4的顶部均固定有多个与第二放置板16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挡板20,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挡板20之间形成用于卡合第二放置板16的第二放置空间21,第二放置板16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21内。对第二放置板16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第二放置板16发生移动。如图1和图4所示,各个第二放置板16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柱22,固定柱22与横向支撑柱4平行设置,两个固定柱22上均固定有用于对上层叠合板8的两侧进行限位保护的防护机构。如图6所示,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柱22两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u型安装座23,u
型安装座23两个竖直段的内侧之间固定有阻尼转轴24,阻尼转轴24的外部转动连接有防护板25,防护板25围绕阻尼转轴24转动,当需要向上层置物架7上放置叠合板8时,将防护板25旋转至水平状态,当放置完叠合板8时,将防护板25旋转至竖直状态,两个防护板25的内侧与叠合板8的两侧相贴合,对上层的叠合板8进行限位保护。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使用时,如图7所示,将两个放置架并排放置,两个放置架能够承载六米长、且宽度小于2500mm的叠合板8的存放。分别将上层置物架7及下层置物架6放置在地面上,在上层置物架7的顶部、下层置物架6的顶部放置第一层叠合板8,在第一层叠合板8的顶部放置木质垫块9,在木质垫块9的顶部放置第二层叠合板8,逐层进行放置,直至第六层叠合板8放置完毕;采用起吊设备上的吊钩钩住第一起吊孔13,将下层置物架6连同放置在其上的六块叠合板8一同吊装转运,在人工辅助的作用下,使第一放置板10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15内,下层叠合板8放置到位后,将活动套5套设在竖向支撑柱2的顶部,采用起吊设备上的吊钩钩住第二起吊孔19,将上层置物架7连同放置在其上的六块叠合板8一同吊装转运,在人工辅助的作用下,使第二放置板16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对应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21内,将防护板25旋转至竖直状态,两个防护板25的内侧与叠合板8的两侧相贴合,对上层的叠合板8进行限位保护。当需要储存时,可事先将支撑底座1放置在需要存放的位置;当需要运输时,可事先将支撑底座1放置在运输车上。
25.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